克雷伯菌
克雷伯菌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7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82615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浙江预防医学、中华检验医学杂志、中国抗生素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07年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浙江省感染病学、肝病学学术年会、第十三届全国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等;克雷伯菌的相关文献由100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平、叶美萍、胡仁静等。
克雷伯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2615篇
占比:99.80%
总计:82778篇
克雷伯菌
-研究学者
- 何平
- 叶美萍
- 胡仁静
- 黄金伟
- 杨启文
- 祝先潮
- 万林
- 李先胜
- 杜新永
- 杨波
- 沈兰凤
- 王毅
- 胡征
- 马如霞
- 刘勇
- 李佳茵
- 杜娟
- 王冬国
- 雷连成
- 任建敏
- 刘爽
- 刘玉庆
- 喻玮
- 尤伟波
- 张庆
- 张彦亮
- 朱涛辉
- 杨林军
- 涂建飞
- 王珺
- 王立坤
- 盖春云
- 罗成盛
- 虞作春
- 赵丹丹
- 郑瑜
- 陈璟
- 刘君
- 孙长江
- 季泉江
- 张伟
- 张敏
- 张霞
- 徐英春
- 曾辉
- 李乃静
- 李昂
- 李水法
- 李胜岐
- 滑明溪
-
-
张文建;
冯素枝;
史晓利
-
-
摘要:
目的:探究血流感染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感染流行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因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患者69例。根据患者对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将其分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CSKP)32例和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组(CRKP)37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耐药性分析,对CRKP组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本研究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胆道(27.54%)、腹腔内(26.09%)、泌尿系统(18.84%)、肺部(13.04%)以及肝脓肿(5.80%),4.34%患者存在多部位感染。两组在性别、年龄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科室分布、手术、留置导管、免疫抑制剂应用、机械通气及临床结局上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SKP组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敏感,1~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氨基甙类药物、β-内酰胺/抑制剂复合制剂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CRKP组对亚胺培南完全耐药,对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也有较高的耐药性。CRKP组中菌株均检测携带耐药基因blaKPC-2,均未检测到blaNDM-1、blaVIM、blaIMP、blaOXA-48-like。结论:血流感染多发于膈下部位,CSKP组及CRKP组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结局,有创操作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CRKP组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
-
-
龚伟;
陈樱花;
赵剑敏
-
-
摘要:
目的 分析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月吉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采用DL-96Ⅱ进行药敏试验、菌种鉴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主要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分析其发生率以及耐药特性.结果 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出现耐药性,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提升趋势.结论 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发生率较高,近年耐药性也呈逐步提升趋势.
-
-
刘俊娜;
司秀娟;
苟奥宇;
王萌;
王小利
-
-
摘要:
目的 探究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2017.2至2020.2临床分离的90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CRKP)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探讨CRKP的分布及耐药性,为有效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抗生素副作用提供依据.结果 CRKP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61.11%)、尿液(21.11%)、肺泡灌洗液(8.89%)、胆汁(6.67%)和穿刺液(2.22%),在构成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监护室CRKP构成比最高,达37.78%,而消化内科最低,仅为6.67%,在构成比上,重症监护室显著高于其它科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0株CRKP对常用抗菌药物都产生了高耐药性,比如氨苄西林、头孢呋辛、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等,而氯霉素、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均未超过60%.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碳青霉烯类抗菌药仍然是活性最高的药物.
-
-
-
-
-
-
-
-
刘世春
-
-
摘要: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老年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和慢性肺病患者,常伴有克雷伯菌肺炎。为什么这些病人容易感染克雷伯菌?克雷伯菌感染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到克雷伯菌大家庭,看看它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
-
-
LI Lin;
李林;
ZHANG Xiao-fen;
张晓芬;
ZHANG Jian;
张建;
CAO Qing-quan;
曹海泉;
ZENG You-zhi;
曾友志
- 《2015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一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评价磷霉素用于治疗ICU医院获得性感染危重患者耐碳青酶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纳入2009年1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在南充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CU医院获得性CRKP,经临床药师会诊建议采用静脉磷霉素治疗的患者11例,经中心静脉导管滴注磷霉素钠,根据药敏结果联用敏感抗菌药物,以病死率为主要结局指标,以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次要结局指标. 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细菌微生物清除或假定清除,临床疗效评价为临床治愈.共有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8.2%,但没有一例患者因CRKP导致感染复发.所有患者的均能耐受磷霉素,没有发现肝或肾功能检查异常. 结论:磷霉素可能成为是成人患者CRKP感染治疗的一种选择,特别是联用其他抗菌药物.
-
-
-
贾艳;
雷连成;
韩俊友;
韩文瑜;
杨洋;
何礼洋;
孙长江
- 《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学术年会》
| 2006年
-
摘要:
从病死猪肺脏、肝脏中分离到4株革兰氏阴性杆菌.电镜观察发现菌体周身均有细长菌毛,光学显微镜下菌体呈卵圆形或球杆状,单个或双排列,两极浓染,有荚膜,无芽胞;在普通琼脂平板上长有半透明、浅白色、圆凸、表面湿润的光滑型菌落,拉动成丝线状;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形成降起、大而粘液样、易融合的粉红色菌落,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凸起、灰白色、不溶血的菌落.生化试验鉴定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根据Genebank上肺炎克雷伯菌16SrRNA保守序列设计一对引物,4株细菌基因组DNA均可扩增到一段大小为127bp特异性片段,将PCR产物回收并连接pMD18T载体转化E.coli DH5α测序,发现其同源性为100%,鉴定4株细菌均为猪源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动物毒性试验证明其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
-
-
-
-
马佳毓;
张文莉;
付英梅;
叶杨芹
-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4届感染与免疫及生物制品学术研讨会》
| 2004年
-
摘要:
臭鼻克雷伯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老人及婴幼儿重症护理病房的交叉感染及爆发流行,对某进行流行病学监测有重要的医学意义.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RAPD)对37株臭鼻克雷伯菌临床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型,分析扩增产物的指纹图谱.实验结果表明,37株臭鼻克雷伯菌RAPD后可出现不同的指纹图谱,根据特异泳带C,J,F,Q的有无,可将其分7型(Ⅰ~Ⅶ).RAPD可用于检测臭鼻克雷伯菌基因组DNA的异质性,是医院内感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好方法.
-
-
-
蒋锦琪;
顾月清;
李延文;
李志夫;
邵湍
- 《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主要是由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能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单酰胺类抗菌素,从而使之失效.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素的大量应用,导致机会感染增加,使产ESBLs菌株逐年增多,专科医院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现对上海市胸科医院2002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21日2年中从临床各标本中分离出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进行监测和分析.
-
-
-
-
-
-
-
-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7-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克雷伯氏菌工程菌在生产1,3‑丙二醇中的应用。所述克雷伯氏菌工程菌是指在克雷伯氏属细菌中转入并表达磷酸二羟丙酮磷酸化酶基因。将所述克雷伯氏菌工程菌接种到以甘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甘油转化形成1,3‑丙二醇并在发酵液中积累,菌株生产1,3‑丙二醇转化率,生产强度、甘油耐受性以及产物终浓度等指标得到显著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