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酶

碳青霉烯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66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47589篇;相关期刊175种,包括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检验医学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大会暨检验医学学术会议、第七届生命科学联合学术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交流会等;碳青霉烯酶的相关文献由2107位作者贡献,包括俞云松、胡付品、张嵘等。

碳青霉烯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82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47589 占比:99.76%

总计:248197篇

碳青霉烯酶—发文趋势图

碳青霉烯酶

-研究学者

  • 俞云松
  • 胡付品
  • 张嵘
  • 何永胜
  • 朱德妹
  • 李娟
  • 苑庆华
  • 周跃辉
  • 李从荣
  • 沈继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温世宝; 许磊; 从人愿; 靳冬丽
    • 摘要: 目的探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133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耐药性不同分为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组(观察组)73例和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组(对照组)60例。结果观察组男52例(71.2%)、女21例(28.8)%,年龄>60岁35例(47.9%)。对照组男42例(70.0%)、女18例(30.0)%;年龄>60岁33例(55.0%)。两组患者主要分布在神经外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急诊内科、重症监护室(ICU);感染部位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泌尿道、血液和皮肤软组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风险评分≥3分、1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个月内应用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尿管留置、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抑酸剂≥5d、机械通气≥5d,鼻饲比例等高于对照组,1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个月内应用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尿管留置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个月内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1个月内应用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尿管留置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给予针对性措施以降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发生。
    • 燕霞; 杨梅; 蒋雨林; 李林; 张东升; 李运莉; 侯蓉; 岳婵娟; 嵇晓光; 刘颂蕊; 苏小艳
    • 摘要: 为了掌握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圈养大熊猫中的流行、耐药和致病情况,本研究采用碳青霉烯酶Carba NP检测法从178株大熊猫源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鉴定出8株CRKP(4.5%)。进一步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PCR技术分别对CRKP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和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随机选取其中一株CRKP分离株E28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性。结果显示大熊猫源CRKP对氨曲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敏感,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7.5%)高于美罗培南(12.5%);6株CRKP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KPC2-13酶型,2株为bla KPC2-13+bla NDM-1酶型;CRKP分离株E28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5.6×10^(7)cfu/mL。本研究首次证实CRKP存在于圈养大熊猫中,在大熊猫的临床治疗中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CRKP进一步扩散。
    • 陈学敏; 李玉雪; 赵丽; 刘思阳; 贾舒雅; 范蓉; 赵峰; 宋国威; 李立新
    • 摘要: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检测方法和临床分布情况,为预防医院内感染和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有力的理论证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到2020年11月期间,石家庄市人民医院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129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和自动化仪器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标准判定药物敏感性结果。同源性分析、回顾性调查,采用WHONET 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株和重症医学科密切相关,占比43.4%;另外73株来自于呼吸内科,神经外科,肾内科等,总占比56.6%。危险因素如下:病情危重、气管插管、病程长、手术后、滥用抗生素等。结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内科、儿科等科室感染率较高,这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应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感控监管力度,预防CRKP感染现象的发生。
    • 白倩; 赵雅; 王林
    • 摘要: 目的对聚合式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改良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EDTA碳青霉烯酶灭活试验(EDTA-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eCIM)和GeneXpert三种方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的性能进行了比较,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5月临床分离的43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及37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克雷伯菌属菌株,用PCR法和GeneXpert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mCIM+eCIM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以PCR法为金标准,对三种试验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3株耐碳青霉烯克雷伯菌属经PCR扩增检测有40株携带碳青霉烯耐药基因,blaKPC 30株,blaNDM 8株,blaIMP 2株;37株碳青霉烯类敏感克雷伯菌属经PCR扩增均未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与PCR法结果相比,mCIM+eCIM试验检测丝氨酸酶及金属酶表型结果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Kappa值为1;GeneXpert技术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9%,97.6%,Kappa值为0.925。结论mCIM+eCIM试验和GeneXpert与PCR结果一致程度强,但鉴于临床诊断的时效性,GeneXpert技术操作简单,耗时短,结果准确可信且易于判读,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用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常规开展。
    • 郑茂; 陈宗耀; 鄂建飞; 邹玉
    • 摘要: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hvKP)在临床分离株中检出率日益增加,携带多种毒力基因,致病力强,常导致严重的社区获得性感染。通常hvKP耐药率低,临床治愈率高,但碳青霉烯类耐药株(carbpenem-resistant hypervirule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hvKP)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平衡。CR-hvKP集合高毒力、高耐药等特性,亦有“超级细菌”之称,极易造成致命性传播,迅速引发全球高度关注。该文将hvKP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作如下综述,旨在明确CR-hvKP的形成途径,为遏制CR-hvKP的出现及传播提供参考。
    • 祁晶晶; 杨雨阳; 马秀敏; 宫海燕; 单骄宇
    •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菌株耐药和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及其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验科首次分离的180株非重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以上菌株来自180例ICU血流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根据拉丝试验将所有菌株分为耐碳青霉烯类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组和耐碳青霉烯类非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non-hvKP)组,比较两组CR-KP菌株宿主临床特征、碳青霉烯酶、血清荚膜分型和毒力基因的检出情况,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毒力基因与患者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180株CR-KP宿主中CR-hvKP感染患者62例(34.4%)。CR-hvKP组年龄、合并糖尿病及30 d内死亡比例明显高于CR-non-hvKP组(P0.05)。ICU血流感染患者CR-KP菌株携带的毒力基因以ybtS(95.6%)和entB(81.7%)为主,其中CR-hvKP组菌株中携带rmpA、iutA和rmpA2毒力基因的比例高于CR-non-hvKP组[98.4%(61/62)比12.7%(15/118),87.1%(54/62)比27.1%(32/118),85.5%(53/62)比18.6%(22/118)](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毒力基因rmpA、iutA和rmpA2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498,P<0.001;r=0.652,P<0.001;r=0.630,P<0.001)。结论ICU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毒力基因rmpA、iutA和rmpA2与感染严重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及时检测菌株毒力基因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 黄家祥; 王中新; 潘亚萍; 徐元宏
    • 摘要: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的耐药特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分析CREC的同源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6092株大肠埃希菌,筛选出71株CREC,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MHT)、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和Carba NP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 KPC、bla NDM、bla VIM、bla IMP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将阳性菌株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Blast程序中进行比对。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指纹图谱确定CREC不同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CREC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和烧伤科,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药敏结果显示CREC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在70%以上,仅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低于50%。71株CREC中MHT、mCIM和Carba NP实验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45株、67株和69株,阳性率分别为63.38%、94.37%、97.18%。43株CREC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34株(79.07%,34/43)携带bla NDM,9株(20.93%,9/43)携带bla KPC-2。另外,携带bla NDM的菌株中bla NDM-1占20.59%(7/34),bla NDM-5占79.41%(27/34),未检出bla IMP、bla VIM和bla 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依据ERIC-PCR指纹图谱,CREC被分为A-S共19种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CREC耐药率较高,呈现多重耐药现象,CREC主要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 NDM,本院流行的CREC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源性分散。
    • 刘艳飞; 刘真真; 吕金峰; 吕薏潼; 房钰良; 朱元祺
    • 摘要: 目的 探讨希瓦氏菌临床株HDC555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希瓦氏菌临床株的鉴定和药敏使用VITEK 2Compact自动仪;碳青霉烯酶的筛选通过免疫金标法;S1核酸酶切脉冲场凝胶电泳(S1-PFGE)检测菌株携带的质粒。基于二代Illumina和三代Nanopore技术获取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用一系列软件分析菌株的生物学信息。结果 免疫金标法显示希瓦氏菌HDC555产OXA-48样和NDM酶。高通量测序数据经分析(ANI)表明希瓦氏菌HDC555株是厦门希瓦氏菌,且该株菌携带位于染色体上的blaOXA-199基因和位于质粒上的blaNDM-1基因。结论 厦门希瓦氏菌临床株HDC555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是因为该菌携带了blaOXA-199和blaNDM-1碳青霉烯酶基因。
    • 周银娣; 郭燕; 张琴; 韩仁如; 胡付品
    • 摘要: 目的了解3-氨基苯硼酸(PBA)联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PBA-EDTA法)用于检测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结果。方法使用PBA-EDTA法测定275株经金标准PCR及DNA测序已明确为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结果的符合率,并与CLSI推荐的mCIM联合eCIM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eCIM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比较。结果PBA-EDTA法对产KPC酶菌株的符合率为99.2%(118/119),对产金属酶菌株的符合率为100%(109/109),对产KPC+MβL复合酶的符合率为100%(13/13);但不能检出34株D组OXA酶;其检测结果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总体符合率为87.3%(240/275)。mCIM-eCIM法检测结果显示产KPC酶菌株符合率100%(119/119);检测金属酶的符合率94.5%(103/109);未能检出13株产KPC+MβL复合酶,虽能检出34株产D组OXA酶菌株产酶特性但不能分类酶型;与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相比较,mCIM-eCIM法检测结果总体符合率为93.1%(256/275)。两种方法对于KPC酶和金属酶的检出虽有差异,但显示此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BA-EDTA法对复合酶(KPC+金属酶)的检出优于mCIM-eCIM法。结论PBA-EDTA法可以检测细菌产生的A组丝氨酸碳青霉烯酶、B组金属酶以及同时产A组和B组碳青霉烯酶的菌株;操作较mCIM-eCIM法简单易行;便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使用和开展肠杆菌目细菌产生的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金属酶的检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精准治疗患者提供实验室依据。
    • 林德; 李斯彦; 谢海柔; 赵淑芳
    • 摘要: 从临床医院一患者痰液中分离出一株病原菌,采用全自动快速生物质谱检测系统鉴定该菌株为肺炎克雷伯菌。用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该菌株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性,进行m CIM表型筛选试验和采用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2),bla_(BIC),bla_(IMP),bla_(AIM),bla_(GIM),bla_(NDM),bla_(DIM),bla_(SME),bla_(OXA-48)和外膜孔蛋白基因bla_(Ompk-35),bla_(Ompk-36),最后对该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为多重耐药菌株,仅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其他8种药物耐药。该菌株的m CIM表型筛选试验结果为阳性,通过PCR进一步鉴定该菌株携带1个耐药相关基因bla_(KPC-2),且外膜孔蛋白基因未发生片段缺失。该菌株的MLST分型为ST11。该研究为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用药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