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思想
先秦思想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7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哲学、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3178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中国哲学史、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法制与社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儒学全球论坛(2007临沂·苍山)暨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先秦思想的相关文献由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宝才、博仔、张莉等。
先秦思想
-研究学者
- 刘宝才
- 博仔
- 张莉
- 王天海
- 胡家聪
- 袁宜
- 袁济喜
- 郭君臣
- 阎学通
- 伍龙
- 刘国东
- 刘玉
- 刘蔚华
- 周攀
- 周泉
- 唐晓泉
- 商华
- 夏静
- 孙开泰
- 宋漠瑞
- 宋漢瑞
- 宋雨函
- 张利华
- 张宗子
- 张柯
- 张涅
- 张钤
- 张锋
- 徐新平
- 徐良
- 方延明
- 曹娜
- 李健
- 李华伟
- 李振宏
- 李盼
- 李锐
- 杨义
- 杨兆贵
- 杨光
- 杨建华
- 杨海文
- 杨越
- 梁嘉洪
- 殷民
- 熊铁基
- 王勇
- 王启才
- 王子今
- 王彦辉
-
-
-
-
摘要:
王富仁是改革开放后产生广泛影响的鲁迅研究专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家和中国文化研究专家。《王富仁学术文集》9卷12册,多达360万字,主要收录的是作者生前未曾结集的文章。其中第5卷"新国学论集"、第6卷"先秦思想文化论集"、第8卷"序跋集"所收文章,均是首次结集。第8卷所收为3卷本《王富仁序跋集》失收或出版后作者又新写的序跋。第2卷收录的现代作家印象记也是第一次结集。
-
-
熊铁基;
王子今;
李振宏;
王彦辉;
赵国华
-
-
摘要:
秦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对中国传统经济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传承并发展了先秦思想文化,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历史风貌。因此,秦汉史研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无论是传统史学还是现代史学,秦汉史研究都是重中之重。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秦汉史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丰硕成果。为了推动秦汉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本刊特邀秦汉史研究领域的五位专家就“秦汉史研究的前沿与路径”展开笔谈,以飨读者。
-
-
袁济喜
-
-
摘要:
"温柔敦厚"思想发源于先秦思想文化领域,它植根于当时的政治文化与道德领域,是"六艺之教"的有机组成部分,具备深厚的人文蕴涵,尔后浸润诗学领域.秦朝的专制统治破坏了先秦儒学文化,实行法家的政治主张与文化政策,结果二世而亡.西汉继秦而起,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重构审美文化,温柔敦厚的思想应运而生.它凝聚了自西周至西汉的文化精髓,融政治文化、道德哲学与诗学为一体,体现出中华审美文化的精神价值,成为中国诗学的重要理念.
-
-
许敬辉
-
-
摘要:
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改革变法为核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色彩,是符合当时统治者利益需求的思想.从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韩非子》来看,先秦法家思想中"法"的核心是法治,统治者依"法"治国,走法治之路;其特征体现为时代性、工具性、功利性、超越性;从地位来看,"法"高于"德","法"与"术""势"相伴而生;其价值在于从农耕、兵战、思想管制和集权四个方面使国家富强.
-
-
-
-
-
-
李盼
-
-
摘要:
先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大繁荣时期,儒墨法道,阴阳纵横,兵杂名医等诸子百家争相崛起.两千年之后,一代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又在他的经典之作《笑傲江湖》中将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与精神融入其中.本文主要研究先秦思想在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体现,向世人展现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独特魅力与价值.
-
-
宋雨函
-
-
摘要:
先秦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开端,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的来源,本文通过从三个方面探讨先秦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进而与习近平主席新时代理论结合,借以进一步深究先秦思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影响.
-
-
伍龙
- 《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听"的繁体为"聽",从字形上看,彰显了其与"德"的关系.以"耳"听之,而有所"得"即为"听".在获"得"的过程中,个体塑造了"听德",后者具体展现为,因"听得"而修"听德".人皆有"好听"的本性,对"听"的内容进行筛选,以实现有"节制"的"听",是由"听"塑"德"的重要内容."听"与"德"的关联不仅展开在"听"的践行中,而且存在于"听"的行为发生以前,其具体表现为,"听者"应具备与"听"之内容相匹配的德性,方可行"听".如果说"修德"、"塑德"关联的更多的是"德性",那么,"听"与"德"的关系还应涉及"德"的另一重要面向,即"德行",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具体展现在主体通由"听"践"德行"的过程中.
-
-
伍龙
- 《2015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
| 2015年
-
摘要:
"听"的繁体为"聽",从字形上看,彰显了其与"德"的关系.以"耳"听之,而有所"得"即为"听".在获"得"的过程中,个体塑造了"听德",后者具体展现为,因"听得"而修"听德".人皆有"好听"的本性,对"听"的内容进行筛选,以实现有"节制"的"听",是由"听"塑"德"的重要内容."听"与"德"的关联不仅展开在"听"的践行中,而且存在于"听"的行为发生以前,其具体表现为,"听者"应具备与"听"之内容相匹配的德性,方可行"听".如果说"修德"、"塑德"关联的更多的是"德性",那么,"听"与"德"的关系还应涉及"德"的另一重要面向,即"德行",换言之,两者之间的关系还具体展现在主体通由"听"践"德行"的过程中.
-
-
-
-
-
-
-
-
-
-
- 中南民族大学
- 武汉纺织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03-29
-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分级思想的命名数据网络顺序缓存方法,路由器在接收数据包时,数据包内容,计算当前路由器在当前路径中的等级,计算当前路径中路由器总数目,计算当前路由器在当前路径同内容请求者的相对距离,计算当前路由器在当前路径同内容生产者的相对距离,计算当前路由器中内容存储器剩余缓存容量,数据包大小以及缓存标志字段的值,计算完毕综合进行缓存判断。本发明通过分级的思想,将用户请求频繁的数据通过逐级缓存快速分布到用户周围路由器中,减少了用户请求数据的等待时间,同时通过顺序缓存方式,使得数据合理分配缓存,有效提高了数据包的缓存命中率,减少了平均请求时延和平均路由跳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