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体外溶出

体外溶出

体外溶出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13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4779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中成药、海峡药学、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制剂学术研讨会等;体外溶出的相关文献由468位作者贡献,包括谭月香、王磊、周芝芳等。

体外溶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10%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779 占比:99.90%

总计:104888篇

体外溶出—发文趋势图

体外溶出

-研究学者

  • 谭月香
  • 王磊
  • 周芝芳
  • 李静
  • 何仲贵
  • 刘善奎
  • 周明兴
  • 桂卉
  • 王传跃
  • 胡立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子毅; 盛利娟; 朱霖; 林霞
    • 摘要: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安全性、疗效及体内外稳定性等。纳米药物体外溶出测定方法包括取样分离法、透析法、流通池法等。该文综述不同类型纳米药物释药特点及相关体外溶出测定方法,以期为建立纳米药物体外溶出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 孔卫青; 杨金宏; 包立军; 陈正余
    • 摘要: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桑叶粗粉、细粉、超微粉硒元素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溶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粒度能够影响硒元素的测出量,粗粉、细粉、超微粉硒元素的测出量分别为182.3 μg·kg-1、360.2 μg·kg-1和706.0 μg·kg-1,消化液中的溶出结果显示,人工肠液的溶出率高于人工胃液,且随着桑叶粉粒度的减小硒的溶出量增大.动力学模型拟合发现,人工胃液中,粗粉、超微粉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零级和威尔布模型,人工肠液中,粗粉、细粉、超微粉的最优拟合模型分别为威尔布、一级、零级模型.
    • 刘文霞; 何坚; 张钰; 田媛; 张尊建
    • 摘要: 目的 开发与格列美脲片体内溶出行为相关的体外溶出方法,并预测两种片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 采用GastroPlusTM软件建立格列美脲片人体药代动力学(PK)模型;基于模型预测原研片剂在人体中的溶出行为;以预测结果指导体外溶出方法开发;通过虚拟生物等效性试验,利用体外溶出数据预测B、C两种格列美脲片的人体生物等效性(BE)结果;利用比格犬BE进行佐证.结果 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良好;原研片剂在人体胃肠道中呈线性溶出,于2h时溶出完全;流通池开环模式(pH 7.0缓冲液,14 mL·min-1)可基本模拟格列美脲片在人体中的溶出行为;经虚拟生物等效性试验,预测B与原研片剂生物等效,而C与其不等效;比格犬BE试验结果与人体虚拟BE结果一致.结论 基于体外溶出数据,预测格列美脲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的方法具有一定可行性.
    • 黄丽华; 沈花; 韩怡
    • 摘要: 目的 将胡椒碱(PIP)和茶氨酸(THE)联合制备成胡椒碱-茶氨酸共无定型复合物(PIP-THE CAC),提高PIP的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方法 通过淬火冷却法制备PIP-THE CA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粉末X-射线衍射(XRP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制备的PIP-THE CAC进行表征分析,对PIP-THE CAC在漏槽和非漏槽条件下的体外溶出进行评价,并考察PIP-THE CAC的物理稳定性.此外,在大鼠体内进行PIP-THE CAC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 DSC和XRPD结果表明成功制备PIP-THE CAC.FTIR证实在PIP-THE CAC中,PIP与THE之间发生了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导致PIP-THE CAC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SEM观察发现PIP-THE CAC呈不规则块状、颗粒状,已不见PIP和THE的特征.体外溶出实验表明,与PIP原料药及PIP-THEPM相比,PIP-THE CAC具有更高的溶出速率和溶出度并且可维持长时间的超饱和程度.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与PIP原料药组比较,PIP-THE CAC组Cmax、tmax、AUC0-24h、AUC0-∞显著增加(P<0.01),PIP的Cmax和生物利用度分别提高了2.03、1.93倍(P<0.01).结论 将PIP和THE联合制备成的PIP-THE CAC能有效地改善PIP的溶解度、体外溶出度以及生物利用度.
    • 薛昊; 苏婧钰; 陈文君; 申雨玫; 王可轩; 李鑫; 陈靖; 杨波
    • 摘要: 对载体类型影响青蒿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溶出度进行研究及优化制备工艺.以大豆卵磷脂与PEG 6000或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双分散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单因素试验筛选载体类型及最佳制备工艺;并采用红外吸收光谱法(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进行物相表征,明确载体-药物存在状态.结果 表明在50 min内卵磷脂-PVP K30双载体比卵磷脂-PEG 6000药物溶出度更高,制备固体分散体为速释型,50 min内总溶出度87%以上,显著高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且优化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与PVP K30比为1∶7,搅拌时间30 min,无水乙醇用量20 mL.IR及DSC结果显示在固体分散体中药物可能以无定型状态存在.双载体制备青蒿素速释型固体分散体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药物溶出度,为提高青蒿素疗效奠定重要基础.
    • 施小扬; 张莹莹; 张思晗
    • 摘要: 目的:分析评价固体药物制剂的体外溶出,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发、评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方法 在完全相同的条 件下,对受试样品和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进行测定,通过相似因子法计算 a,b,c 三个受试样品的 f2 值,分析评价药物制剂的质量情况。 结果 a 样品 f2 值为 44.3,b 样品 f2 值为 56.3,c 样品 f2 值为 79.9,得 a 样品溶出与参比制剂不相似,b 样品以及 c 样品溶出与参比制 剂相似,但 c 样品最佳。结论 通过分析体外溶出情况,可有效反应固体药物制剂的质量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制剂的处方开发和评 价制剂批内批间质量的一致性。
    • 祁静波; 王敏; 谢鹏
    • 摘要: 目的 研制他达拉非(TDF)自乳化片(TDF-SMEDDS-FDTs),并评价其质量.方法 通过测定TDF在不同油相、乳化剂和助乳化剂中的溶解度,并结合伪三元相图确定TDF自乳化释药系统(TDF-SMEDDS)的处方组成;以硅酸镁铝作为载体,通过流化床制粒工艺将TDF-SMEDDS固化到载体上,并与其他辅料混合制备成TDF-SMEDDS-FDTs;在透射电镜下观察TDF-SMEDDS在固化前后形成微乳的粒径分布,在扫描电镜下观察TDF-SMEDDS颗粒的微观形态,比较TDF-SMEDDS-FDTs与他达拉非片的体外溶出速率,在加速条件下考察其稳定性.结果 TDF-SMEDDS的处方组成为:丙二醇单辛酸酯(Capryol 90)作为油相,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作为乳化剂,聚乙二醇600(PEG600)作为助乳化剂,处方最佳配比为0.7:0.2:0.1.TDF-SMEDDS固化后形成微乳的粒径分布有所增大,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TDF-SMEDDS分布在硅酸镁铝颗粒表面及孔隙中,覆盖较均匀;体外溶出显示,TDF-SMEDDS-FDTs中的药物在10 min内可完全溶出,显著高于他达拉非片中的药物溶出速率;稳定性结果显示,TDF-SMEDDS-FDTs在加速条件下放置6个月稳定性良好.结论 将TDF制备成TDF-SMEDDS-FDTs,处方合理,工艺可行,显著提高了药物溶出速率,有望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关展姬; 韦翔予; 甄维聪; 谭翘楚; 傅晓仪; 王俊哲
    • 摘要: 采用先热熔制粒后干压制粒的制备工艺来制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流化床一步制粒,整粒后加入适量润滑剂,再用于法制粒机进行制粒,总混,压片,包衣等工序得到的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在4个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与参比制剂的溶出曲线的f2值均太于50,提示二者体外溶出行为相似.此法制得的颗粒可压性、流动性好而且不容易粘冲模,且自制片剂加速6个月和长期12个月留样的稳定性考察中,含量、溶出度、硬度、杂质I等关键质量指标无明显变化,证明其稳定性好.
    • 吴雪青; 余倩; 林霞; 杨子毅
    • 摘要: 制备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以处方的外观性状、流变学和体外溶出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处方的制备工艺.以自制制剂与市售制剂Crinone?体外溶出曲线的相似因子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使用单因素法考察处方因素对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的体外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粒径以及聚卡波非与粒径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黄体酮缓释凝胶的体外释放.最优处方与市售制剂相似因子f2=64.23,外观性状及流变学等行为也相似,为后期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 沈莹; 卢望丁
    • 摘要: 本项研究目的为开发体外溶出方法应用于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体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目前开发的体外溶出方法评价自研和原研产品时,其溶出行为一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