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三元相图
伪三元相图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9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25851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中成药、西北药学杂志、医药导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世界中联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暨“龙津杯”中药制剂创新与发展论坛等;伪三元相图的相关文献由949位作者贡献,包括欧阳五庆、吴旭锦、向大雄等。
伪三元相图—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5851篇
占比:99.94%
总计:426123篇
伪三元相图
-研究学者
- 欧阳五庆
- 吴旭锦
- 向大雄
- 易醒
- 肖小年
- 张先洲
- 潘细贵
- 申进宝
- 赵惠茹
- 郑星星
- 郭建军
- 刘建平
- 刘永录
- 刘洋
- 刘清飞
- 周丽娟
- 周莹
- 安红丽
- 宋冠男
- 平其能
- 张鹏
- 彭金飞
- 易孜成
- 朱小甫
- 李利红
- 李向辉
- 杨宝平
- 杨阳
- 王丽娜
- 王义明
- 田景振
- 田霞
- 祝红达
- 罗国安
- 陈曦
- 丁沐淦
- 严琴英
- 任丽莉
- 何琳
- 冯李阳
- 冯羽1
- 刘丹霞
- 刘伟
- 刘少静
- 刘建华
- 刘志辉
- 刘成梅
- 刘昌发
- 刘根新
- 刘永飞
-
-
牛佳;
尉广飞;
董林林
-
-
摘要:
目的:制备火麻仁油微乳凝胶补水面膜并对其理化性质、保湿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伪三元相图确定火麻仁油微乳最佳处方,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火麻仁油微乳凝胶处方,载入保湿活性物质制得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并对其质量、稳定性、保湿性和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火麻仁油微乳最佳处方:火麻仁油0.2%、PEG-20氢化蓖麻油0.53%、1,3丙二醇0.27%。火麻仁油微乳凝胶最佳处方为卡波姆-940含量1%,丙三醇含量5%,稀释倍数30倍。制得的微乳凝胶澄清透明、涂展性较好、易清洗、不油腻;平均粒径为(30.91±0.31)nm,PDI为0.299±0.017,电位为(-3.54±0.43)mV;黏度为494725.15 mPa·s;pH值为5.50±0.01;保湿效果优于市售某凝胶面膜;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高于火麻仁油毛油,质量浓度为6 mg·mL^(-1)时可达62.39%,IC;为3.71 mg·mL^(-1)。结论:火麻仁油微乳凝胶面膜安全、稳定,制备工艺简单,对皮肤具有良好的补水和抗氧化效果,具备开发和推广的价值。
-
-
王鑫;
罗钰;
修伟业;
徐美玉;
马永强
-
-
摘要:
甜玉米芯多糖是一种水溶性多糖,但是其分子量较大,难以吸收及利用。采用自发乳化法制备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通过伪三元相图筛选并比较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表面活性剂和甜玉米芯多糖溶液对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透明度及粒径的影响,得到最佳配方,并研究其体外释放效果和体外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是一种W/O(油包水)型纳米乳液,其最佳配方为(Tween80:Span80=1:1)/无水乙醇/液体石蜡/1.5%甜玉米芯多糖水溶液=33.3%/11.1%/44.5%/11.1%,粒径为(43.22±4.84)nm;多分散系数(PDI)为(0.320±0.014);pH为(7.6±0.2);粘度为(209.9±4.1)cP;透明度为97.62%±0.39%;多糖含量为2.154±0.024 mg/mL,稳定性实验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体外模拟胃肠液消化实验表明,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具有缓释性能,能延长药效作用时间。体外降血糖实验表明,甜玉米芯多糖纳米乳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
赵艺宁;
韩叶枫;
梁建坤;
刘晓娟
-
-
摘要:
目的制备香叶木素自微乳。方法选择对香叶木素溶解度较大的油相、乳化剂、助乳化剂,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来确定有效自乳化区域。以油相用量、乳化剂比例为影响因素,粒径、Zeta电位、乳化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测定载药量、溶解度、粒径、Zeta电位、PDI、体外溶出度。采用温度稳定性实验(4、25、60°C)、强光照射稳定性实验[(4500±500)lx]考察自微乳在第0、5、10天的稳定性。结果最佳处方为油相(油酸乙酯)用量22.82%,乳化剂(吐温80)用量54.28%,助乳化剂(聚乙二醇400)用量22.90%,平均粒径为(16.91±0.16)nm,Zeta电位为(-22.67±0.15)mV,乳化时间为(18.18±0.19)s。所得微乳大小、分布均一,无粘连,载药量为(59.44±0.203)mg/mL,溶解度为54.50μg/mL,粒径为(17.46±0.29)nm,Zeta电位为(-22.67±0.15)mV,PDI为0.066±0.002,10 min内累积溶出度在80%以上。随着时间延长,高温(60°C)、强光对自微乳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为香叶木素相关制剂及有效部位的开发提供参考。香叶木素自微乳应低温避光保存。
-
-
叶小玲;
赵莹;
王楠;
张声源;
赖泽佳;
袁丽婷;
聂华
-
-
摘要:
目的:研究天然冰片微乳凝胶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与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通过配伍试验与伪三元相图筛选并优化微乳处方与工艺,采用凝胶加入法制备天然冰片微乳凝胶,并对其外观性状、 pH值、黏度、保湿率与药物浓度进行评价。结果:所得天然冰片微乳凝胶处方:天然冰片2.2%、聚氧乙烯蓖麻油(EL) 9.1%、 1, 2-丙二醇1.8%、蓖麻油3.6%、卡波姆0.6%、甘油3.8%、加水至50 g;天然冰片微乳凝胶外观澄清透明、均匀细腻、黏稠度适中、涂展性良好;平均粒径(45.28±7.95) nm, pH值5.43±0.02,保湿率(93.55±0.29)%,黏度(41883±5) mPa·s,含天然冰片(20.34±0.21) mg/g;耐热耐寒试验表明天然冰片微乳凝胶应低温贮存。结论:天然冰片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单,符合凝胶局部外用制剂主要指标要求,为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
-
黄琼;
李媛媛;
石锦峰;
许锦涛;
董自波
-
-
摘要:
目的优选辛夷油微乳处方。方法以辛夷油为油相、蒸馏水为水相,借助伪三元相图,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及其配比范围;以油相质量分数、固定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_(m)值)为考察因素,以乳滴粒径及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为评价指标,采用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上述两因素的最佳比例。结果优选的辛夷油微乳处方为以辛夷油为油相、聚氧乙烯醚蓖麻油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三者比例为34.39∶30.71∶34.90。所得微乳的理论平均粒径为44.34 nm,PDI为0.250。结论优选的辛夷油微乳处方客观、合理、稳定、可靠。
-
-
戴玮莉;
金婴;
王婷;
唐晓萌;
顾清
-
-
摘要: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纳米乳,优选其处方组成和制备工艺,并对其外观、粒径及体外释放行为等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水滴加法制备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绘制纳米乳伪三元相图。选择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纳米乳处方进行优化,确定最优处方组成比例。对制备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粒径、电位、外观形态、体外释药行为等进行表征。结果确定了盐酸小檗碱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为油相Capryol 90占体系的32.84%,表面活性剂吐温-80占体系的33.90%,助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占体系16.95%,水相占体系15.25%,制备的纳米乳呈澄清透明、形状规则、大小均一的球状,平均粒径为(68.85±8)nm,多分散系数为(0.245±0.03),载药量为0.83 mg/g。纳米乳的体外释药行为考察,表明其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一级释放动力学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盐酸小檗碱纳米乳可为该药的临床用药提供新的给药剂型。
-
-
兰斯琦;
刘欢欢;
支苑;
张丽丹;
唐永瑜;
汪巳卜;
张敏;
沈祥春;
陶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柠檬桉油自微乳递送系统(SMEDDS)的制备及其药剂学性能。方法通过改变处方配比,制备不同的柠檬桉油自微乳,绘制伪三元相图确定微乳液的有效自乳化区域;以自微乳平均粒径为响应值,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进行优化,筛选柠檬桉油自微乳处方中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并验证;取最佳处方制备所得的柠檬桉油自微乳超纯水稀释10倍,观察外观,采用马尔文激光电位粒度仪测粒径大小、分布情况及Zeta电位。结果柠檬桉油SMEDDS的最佳处方是柠檬桉油(45%)为油相、巴斯夫15-羟基硬脂酸聚乙二醇酯(HS15,36.7%)为乳化剂、无水乙醇(18.3%)为助乳化剂、乳化剂及助乳化剂比例为2∶1,滴加纯水9 mL,得外观呈半透明带蓝色乳光的柠檬桉油SMEDDS,激光粒径电位仪测得平均粒径为(49.05±0.33)nm,Zeta电位为(4.66±0.18)mV。结论柠檬桉油SMEDDS制备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所得柠檬桉油SMEDDS外观良好,理化性质稳定。
-
-
李威;
缪菊连
-
-
摘要:
目的:筛选辣木籽油纳米乳的处方和制备方法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单因素及伪三元相图,筛选辣木籽油纳米乳处方,优化辣木籽油纳米乳的较佳处方,并对制备的辣木籽油纳米乳进行外观、粒径、ZeTa电位、酸碱度、稳定性等考察及对纳米乳类型进行鉴别。结果:筛选出辣木籽油纳米乳的较佳处方为水50%,吐温8033.75%,无水乙醇11.25%,IPM 3.75%,辣木籽油1.25%,纳米乳外观为透明澄清,类型为O/W型纳米乳,粒径为12.76±0.25 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9605,分布均一,pH值为5.32±0.14,稳定性良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辣木籽油纳米乳质量良好,制备方式简单可靠,制备工艺稳定,重复性好,为经皮给药(外用制剂)制剂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
白月明;
张霞;
谢雪勤;
孟达;
车彦云;
赵毅
-
-
摘要:
通过水相滴定法及伪三元相图法初步筛选青刺果油纳米乳配方,确定以PEG-20氢化蓖麻油(CO-20)为乳化剂,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助乳化剂,再以平均粒径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下所得青刺果油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31.58 nm、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PDI)为0.18、Zeta电位为-6.38 mV,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其形态呈均一球型,具有离心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及温度稳定性,为青刺果油纳米乳的制备提供了参考。
-
-
许锦涛;
郑家勤;
王晗毓;
吴辰君;
王浚;
董自波
-
-
摘要:
目的 优化陈皮油微乳处方。方法 正交试验优化水蒸气蒸馏提取工艺。以陈皮油为油相,纯化水为水相,通过伪三元相图制备微乳,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和助乳化剂,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0,浸泡时间1 h,提取时间6 h;最佳处方为乳化剂用量26.10%,助乳化剂用量26.10%,油相用量47.80%,水相用量47.80%。所得微乳平均粒径为14.70 nm, PDI为0.070,呈球形或近似球形颗粒,粒径范围10~100 nm。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制备淡蓝色澄清、透明、均匀、性质稳定的陈皮油微乳。
-
-
PANG Jin-fei;
彭金飞;
XIANG Da-xiong;
向大雄
- 《2016中国中药制剂大会暨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新型给药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中药药剂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剂分会第十七次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制备复方莪术油微乳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rn 方法: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考察不同乳化剂、助乳化剂形成微乳的能力,通过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的测定,电导率、黏度和染色法等理化指标考察最终确定复方莪术油微乳处方.rn 结果:微乳处方组成:[莪术油:RH40:1,2-丙二醇:水相=6.23:16.615:8.305:68.85(m/m/m/m)]:硝酸益康唑=1:15.57(v/m).所制备的O/W型微乳澄清透明,平均粒径为12.21nm,多分散系数为0.363;黏度为35mpa·s,电导率为149.6μs·cm-1.rn 结论:在O/W型复方莪术油微乳中直接以莪术油为油相,内载入脂溶性成分硝酸益康唑,中西药同时载入微乳,两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复方莪术油微乳可成型且稳定.
-
-
杨雪峰;
齐永华;
宁红梅;
王清华
- 《河南省畜牧兽医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为制备恩诺沙星纳米乳,首先通过滴定法绘制伪三元相图,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质量比(Km)形成纳米乳的区域,筛选出最佳制各处方,并对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进行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确定的最佳纳米乳处方为肉豆蔻酸异丙酯/聚氧乙烯蓖麻油-40/乙酸/水,且Km为3∶2.所制备的恩诺沙星纳米乳为O/W型,澄明、均一,平均粒径为(22.45±2.92)nm,粒径呈正态分布,pH 4.36,对大肠杆菌ATCC2s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为其原料药MIC的1/2倍,离心试验和温度试验条件下,未见乳液分层、破乳和药物析出现象.结果显示,恩诺沙星纳米乳的制备工艺简单,溶解度高,抗菌活性强,稳定性好.
-
-
-
-
杨蕾;
刘韬;
陈倩超;
潘莹;
叶丽卡;
黄红兵
- 《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
| 2010年
-
摘要:
目的:研制肝动脉栓塞用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研究不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Km值形成微乳的能力及区域,优选微乳处方,制备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并对微乳的物理性质、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MTT法对吡柔比星-碘油微乳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考察。结果碘化油/大豆磷脂/无水乙醇/水形成的微乳粒径小、粘度低,初步稳定性实验表明,4°C下放置药物含量和粒径均无显著变化。MTT试验结果表明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对人肝癌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空白微乳对肝癌细胞HepG-2抑制作用弱。结论吡柔比星-碘油微乳制备简单,工艺重复性良好,质量稳定,体外抗肿瘤活性较强,为肝动脉栓塞给药剂型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
-
-
-
芮亚培;
欧阳五庆;
邱刚
- 《第七届中国纳米科技(西安)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研制红霉素纳米乳制剂,并检测其体外药效。利用伪三元相图法,以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无水乙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乙酸乙酯为油相、红霉素原料药为主药,制备红霉素纳米乳,并对其形态特征,稳定性和体外药效进行检测。红霉素纳米乳的最佳配方(质量分数,%)为:红霉素1%,无水乙醇10%。Tween80 30%,乙酸乙酯4.4%,去离子水54.6%。用该配方制备的红霉素纳米乳为澄清透明的液体,透射电镜下观察为球状液滴,粒径为10~100nm,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红霉索纳米乳经高速离心和在-4°C、室温、60°C条件下留样观察,均未见纳米乳发生变化。红霉素纳米乳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01563和0.125mg/ml,因此红霉素纳米乳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均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