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E2基因

E2基因

E2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分子生物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506246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中国病毒学、动物医学进展、畜牧兽医学报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规模化猪场主要疫病监控与净化专题研讨会、第三届南京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术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四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等;E2基因的相关文献由757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彦明、王琴、宁宜宝等。

E2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9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06246 占比:99.96%

总计:506435篇

E2基因—发文趋势图

E2基因

-研究学者

  • 张彦明
  • 王琴
  • 宁宜宝
  • 涂长春
  • 范学政
  • 王在时
  • 罗廷荣
  • 余兴龙
  • 刘湘涛
  • 谢庆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贾陈阳; 佟盼盼; 宋小珍; 邓海峰; 段汝丽; 帕丽旦·努尔兰; 任美灵; 张磊; 况玲; 谢金鑫
    • 摘要: 为了解新疆北疆地区旅游骑乘马携带人乳头瘤病毒(HPV)的类型,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北疆伊犁地区52匹纯血马、昌吉市100匹纯血马和乌鲁木齐市30匹汗血马鼻拭子样品携带HPV的类型。病毒组学分析显示,马鼻拭子携带HPV 23型(HPV-23)。根据注释到的人源HPV-23 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样品进行PCR检测并测序后分析HPV E2基因的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汗血马鼻拭子样品HPV-23阳性率为16.7%(5/30),伊犁地区和昌吉市纯血马鼻拭子样品HPV-23阳性率分别为2%(1/52)、1%(1/100),表明旅游景区骑乘纯血马和汗血马携带HPV-23,携带病毒阳性率与马匹品种有关。马源HPV-23 E2基因与国外人源HPV-23 E2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2%~99.4%、95.5%~99.1%,与马乳头瘤病毒(EcPV)E2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44.2%~55.1%、18.2%~29.4%。遗传进化分析显示马源HPV-23与国外人源HPV-23亲缘关系较近,而与EcPV处于不同分支,提示马源HPV-23可能来源于人。本研究首次检测到马源HPV-23,并对其E2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为动物源HPV-23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 江小羊; 曹喜兵; 赵振利; 邓敏捷; 范国强
    • 摘要: 泛素结合酶(UBC)E2是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部分,在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病原互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研究E2基因家族在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变化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白花泡桐E2基因进行家族成员鉴定、染色体定位及分析其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白花泡桐基因组中含有56个E2基因家族成员,分别属于17个亚族。56个E2基因家族成员均含有外显子,而55个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内含子;53个基因家族成员都含有光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56个基因家族成员参与了28个基因重复事件,与拟南芥之间有41个共线性事件;PfUBC44、PfUBC45和PfUBC51可能与白花泡桐丛枝病发生相关。该结果对研究白花泡桐E2基因家族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 张洪亮; 郝占武; 林喜平; 张志; 王凤雪; 解倩倩; 韩先杰; 单虎; 温永俊
    • 摘要: 本研究将CSFV Erns和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进行克隆,构建pET32a-Erns和pET32aEK-E2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以纯化的rErns、rE2重组蛋白为包被抗原,经条件优化,分别建立CSFV rErns和rE2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获得约为47 kDa和42 kDa的重组蛋白,rErns重组蛋白主要在上清液中存在,rE2重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通过方阵试验进行了ELISA反应条件优化,确定了Erns蛋白最佳包被量为2.5μg/mL,rE2蛋白最佳包被量为0.625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最佳封闭液为0.25%PVA溶液,HRP标记的兔抗猪IgG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2000,临界值分别为0.24和0.33。上述方法仅与CSF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检测敏感性可达到1∶1600,批内重复性和批间重复性变异系数均小于10%。本研究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初步应用于CSFV Erns和E2抗体的检测,鉴别E2亚单位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有利于猪瘟净化工作的实施。
    • 苏红辽; 宗玉国
    • 摘要: 为建立基于猪瘟病毒E2基因主要抗原区表达产物的猪瘟抗体斑点杂交ELISA方法,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猪瘟病毒E2基因的主要抗原区(dE2),经EcoR I、Xho I双酶切,与经同样双酶切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连接,加入适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32.4 KDa,能与CSFV阳性血清特异性结合,为CSFV抗体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 赵微; 张东超; 陈婷; 何敬文; 扈立伟; 任君; 卢宝平; 刘青; 包利霞; 顾天越; 金天明
    • 摘要: 旨在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多表位基因与BVDV结构蛋白E0、E2基因的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免疫效果。从NCBI上获得BVDV的4种具有免疫原性的结构蛋白C、E0、E2、NS3基因序列,利用生物学方法预测其B、T细胞表位;将获得的序列进行连接,重组获得新肽段(命名为AKK),通过生物学在线软件分析AKK序列的二级结构、亲水性、抗原性、三级结构;PCR分别扩增上述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表达载体GV658-AKK-E0-E2、GV658-AKK、GV658-E0、GV658-E2,并将上述构建成功的无内毒素重组质粒转染至MDBK细胞,通过蛋白免疫印迹。经PCR扩增获得2910、1170、951和729 bp大小的目的条带,与预计相符;经蛋白免疫印迹验证,在34和68 kDa处有AKK蛋白及E0-E2蛋白的融合表达;经流式细胞术验证显示,在CD3^(+)、CD4^(+)细胞占比上,共表达组极显著高于PBS组,显著高于E0组,与ELISA检测IgG抗体水平结果一致。研究表明,试验成功设计了BVDV多表位序列AKK,并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AKK、E0、E2蛋白高效表达,共表达组能更好地刺激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 吴桐忠; 努尔赛力克·努素甫; 黄新; 韩猛立; 张星星; 张倩; 王新华; 何延华; 钟发刚
    • 摘要: 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 E2抗原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进一步研制BVDV乳酸菌口服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将BVDV E2基因克隆后测序,根据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进行优化,再将优化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NZ8148中,并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经1 ng/mL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将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口服免疫6~12月龄健康犊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 显示,PCR扩增到了1149 bp的目的 片段,乳酸菌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后,GC含量从45.28%变为34.30%.重组质粒pNZ8148-E2经酶切鉴定插入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在菌体裂解物中出现大小约42 ku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且该蛋白可与BVDV E2抗体反应.在免疫犊牛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BVDV E2蛋白的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表达BVDV E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可诱导犊牛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该重组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赵焕云; 张海楠; 鲁富有; 解明华; 曾邦权; 陈云明; 吕嵘; 李锡慧; 张文东
    • 摘要: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感染猪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从云南省宁洱县2头病死野猪体内分离到的2株CSFV毒株进行了E2及5'NTR基因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采用DNAMAN、MEGA6等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得的序列与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了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2株野猪源CSFV株E2、5'NTR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7.2%、100%,与国内外参考毒株同源性分别为81.0%~97.6%、93.6%~98.5%,与我国强毒株Shimen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1.0%~81.2%、95.6%;2株野猪源CSFV毒株E2基因属于基因2.1亚型,5'NTR基因属于基因2.3亚型.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其中一株分离毒株的E2基因有6个氨基酸具有2.1d分子变异特征,另一株兼有2.1d和2.1b亚型分支特征,可能是2.1b和2.1d亚型的过渡毒株.结果表明,云南省野猪源CSFV虽存在一定的遗传衍化,但总体比较稳定.本研究为云南省CSF防控提供了分子流行病学依据,为进一步做好分子变异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吴伟鑫; 黄金; 周磊; 杨汉春
    • 摘要: 猪非典型瘟病毒(atypical porcine pestivirus,APPV)是一种能引起仔猪先天性震颤的病原.为了解我国APPV感染状况、基因组以及遗传变异特征,采用套式RT-PCR方法,对2015—2017年我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3个猪场的285份血清样本进行了APPV核酸检测和E2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发病猪组织样本进行了APPV全基因组扩增与序列测定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检测样本的APPV阳性率为25.26%(72/285,95%CI=20.3% ~30.7%),且阳性率逐年升高;猪场APPV阳性率为38.71%(36/93,95%CI=59.7% ~94.8%).扩增出的35条A PPV 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3.4% ~100.0%,推导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0.5% ~100.0%.基于E2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显示,APPV临床毒株可被分为4个亚群,大多数国内APPV临床毒株可归入亚群1,与美国的000515株遗传关系较近;少数临床毒株与Bavaria S5/9、NL1 Farm1等欧美毒株同属于亚群2;6条测定序列被划分至亚群3;亚群4的成员均来自广东;其中亚群3与亚群4均由国内APPV临床毒株构成.全基因组序列遗传变异分析表明,全球APPV毒株可归为2大分支,本研究中测序的毒株CHheb1701与所有国外毒株属于同一分支,且与GX04/2017遗传关系最近,与美国毒株000515同聚为一簇;而第二分支中的毒株均来自我国广东省.以上研究表明,我国猪群中A PPV感染已较为普遍,毒株多样且变异广泛,同时,也提示毒株可能有不同的来源,为进一步开展A PPV的防控及相关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 许浒; 潘研; 宋铭忻
    • 摘要: 为了解中国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的分子流行病学及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应用RT-PCR方法对2018年采集自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和辽宁5个省份的350份疑似CSFV感染的病料进行E2和NS5B基因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 显示,350份样品中21份为CSFV阳性,共获得14株CSFV的E2基因序列和7株CSFV的部分NS5B基因序列.E2全基因、NS5B部分基因序列分析表明,21份阳性样品均属于近年来在中国流行的CSFV 2.1d亚型,且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与中国较早2.1d亚型CSFV毒株间同源性差异不大,新发现的2.1d亚型CSFV分离株在E2基因的6个氨基酸(R31、S34、W34、K205、K303、A331)上具有相同的分子特征,E2蛋白中15个位点上的半胱氨酸均未发生变异.韩国2.1d亚型CSFV在E2蛋白上具有3个独特的氨基酸(N97、K159、R205)特征,并且发现了韩国毒株YC11WB可能作为2.1b和2.1d亚型CSFV过渡毒株的证据,流行于中国和韩国的2.1d亚型CSFV可能分别来自于本国早期2.1b亚型CSFV的衍化.本研究证实,2018年中国及周边国家CSFV较为活跃,且流行毒株依然以2.1d亚型为主,为中国科学防控CSFV提供了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