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分子特征

分子特征

分子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634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6篇、会议论文82篇、专利文献162305篇;相关期刊268种,包括疾病监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75种,包括第四届全国禽病分子生物技术青年工作者会议、中英禽病国际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中英禽病最新研究进展研讨会、第十二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等;分子特征的相关文献由2462位作者贡献,包括才学鹏、万春和、黄瑜等。

分子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6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8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62305 占比:99.63%

总计:162913篇

分子特征—发文趋势图

分子特征

-研究学者

  • 才学鹏
  • 万春和
  • 黄瑜
  • 独军政
  • 傅光华
  • 刘胜旺
  • 孔宪刚
  • 常惠芸
  • 祁贤
  • 施少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宇; 王永; 孟庆勇; 朱江江; 林亚秋
    • 摘要: 【背景】脂肪组织分为皮肤下的皮下脂肪组织(subcutaneous adipose tissue,SAT)和腹部内器官周围的内脏脂肪组织(visceral adipose tissue,VAT),皮下脂肪作为影响肉类美味与否的重要因素,探究皮下脂肪沉积分子调控机制对于育种改良和畜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Krüppel-like factors 12 (KLF12)是一个进化保守的转录因子,可以在多种细胞类型中表达并控制着广泛的细胞过程。【目的】研究获得山羊KLF12的分子特征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明确KLF12在山羊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干扰KLF12对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KLF12在脂肪沉积过程中的潜在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方法克隆山羊KLF12完整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区,使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山羊KLF12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检测KLF12在山羊心脏、肝脏、腹部脂肪、皮下脂肪、臂三头肌、背最长肌等14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诱导分化不同时间段KLF12在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随后,试验通过化学合成山羊KLF12小干扰RNA(si-KLF12),使用Lipofectamine RNAiMAX转染试剂将山羊si-KLF12序列转染到体外培养的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使用100μmol·L-1油酸导液诱导脂肪细胞分化。利用油红O以及Bodipy染色方法和qRT-PCR技术分别从形态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角度阐明干扰KLF12对皮下前体脂肪细胞脂滴积聚和脂肪分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试验成功获得包含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1 209 bp)的山羊KLF12(1 315 bp,编码402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KLF12主要位于细胞核,此外,KLF12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且在317—341、347—371及377—399氨基酸处存在3个典型的锌指结构域(ZnF;2H2)。组织表达谱结果显示KLF12在山羊心脏和脾脏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此外,在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KLF12表达水平在诱导分化60 h时达到峰值。于山羊皮下前体脂肪细胞中转染si-KLF12后利用油红O以及Bodipy染色法从形态学观察发现脂肪细胞脂滴聚积明显增加,同时qRT-PCR结果显示,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前脂肪细胞生长因子(preadipocyte factor 1,Pref-1)的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合形态学观察结果以及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情况,推测KLF12在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起到负调控作用。【结论】通过对山羊KLF12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组织细胞间的表达规律以及对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潜在调控作用的研究表明,KLF12是山羊皮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LPL、PPARγ和Pref-1实现的,为进一步探究KLF12在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 蔡冬冬; 李建岗; 范毅; 罗毅; 崔鹏博; 胡晓亮; 田志革
    • 摘要: 为了解犬冠状病毒(CCoV)的基因组特征和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利用RT-PCR方法从患病犬肠道内容物中鉴定出一株CCoV,命名为BM35。通过RT-PCR方法扩增S、E、M、N和ORF7基因,然后对测序结果拼接并进行系统进化树和遗传重组分析。结果显示:BM35的3'端序列长度为8 870 bp;遗传进化树分析发现BM35与浙江株B639/ZJ/2019、台湾株NTU336、日本株FC1和越南株HCM47处于同一独立分支;重组分析发现BM35与台湾株NTU156和越南株HCM47在S基因发生重组。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国内CCoV流行毒株的分子特性,为后续CCoV诊断试剂和疫苗的开发提供依据。
    • 刘洋
    • 摘要: 伪狂犬病(pr)又称为aujeszky病,是一种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没有特定宿主嗜性的情况下,病毒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包括猪、羊、牛等,引致严重的临床症状和急性死亡。20世纪50年代,伪狂犬病毒(prv)首次在我国报道,2011年以来,部分地区出现prv变异,导致养猪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尽管过去几年,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诊断方法的设计和疫苗的开发,但其仍是我国养猪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传染病。特别是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 张雨馨; 沈夏波; 赵伟; 于海洋; 钱小军; 潘跃银
    • 摘要: 目的:探究年轻肺癌患者(≤40岁)的临床特征、分子特征和预后。方法:此回顾性研究纳入了我院2010年至2020年间279例临床资料完整的年轻肺癌患者分析其临床特征。此研究纳入我院2010年至2020年间419例进行下一代测序检测(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年老肺癌患者(>40岁)来比较年轻组和年老组肺癌患者分子特征的差异,探讨了年龄依赖性突变频率。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用于发现晚期年轻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腺癌是年轻肺癌患者的主要病理亚型;大多数我国年轻患者被诊断为早期肺癌,且TNM分期与体检显著相关(P<0.001)。年轻组的EGFR突变频率明显低于年老组(P=0.047)。年轻组ALK(P<0.001)、ROS1(P<0.001)和ERBB2(P=0.001)的变异率显著高于年老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显示女性(HR,0.541;95%CI:0.308~0.950)(P=0.032)、吸烟史(HR,2.829;95%CI:1.083~7.389)(P=0.034)、单纯化疗(HR,3.242;95%CI:1.390~7.565)(P=0.007)和单纯分子靶向治疗(HR,2.227;95%CI:1.077~4.607)(P=0.031)是影响晚期年轻肺癌患者PFS的独立因素。结论:我国年轻肺癌患者以腺癌和早期肺癌为主。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因此检测其分子特征并积极治疗更为有益。
    • 王绍良; 张雯宇; 高志民; 周明兵; 杨克彬; 宋新章
    • 摘要: 【目的】鉴定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磷转运蛋白Ⅰ(phosphate transporter 1,PHTⅠ)家族基因,分析其表达模式。【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毛竹PHTⅠ家族成员,分析基因启动子调控元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氨基酸保守基序、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组织表达特异性、基因适应性进化及系统进化等。【结果】毛竹中共鉴定出20个PHTⅠ家族基因(PePHTs),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均定位于细胞膜。每个基因都含有1~2个内含子,PePHTs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干旱、低温等非生物胁迫以及赤霉素等激素类响应元件。毛竹PHTⅠ大部分为碱性蛋白质,分子量为48.61~76.37 kDa,理论等电点为6.84~9.30,疏水性值均大于0,都属于疏水蛋白。基因适应性进化分析显示:大多数PePHTs的选择压力值小于0,说明多数基因受到负选择压力。转录组表达图谱表明:PePHTs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说明该基因家族在毛竹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系统进化树表明:PePHTs都聚类在第Ⅰ亚家族,并且优先和水稻Oryza sativa聚类在同一支上。【结论】PHTⅠ家族在植物吸收和转运磷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毛竹PHTⅠ家族基因的功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 梁波; 曾凌宇; 何汉; 王新民
    • 摘要: 目的:观察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men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影像组学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1年6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行DCE-MRI和DWI检查,并进行不同分子分型划分,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相关性。结果:Luminal A型、Luminal B型比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的速率常数(Kep)、容量转移常数(K trans)、VEGF、微血管密度(MVD)更低,表观弥散系数(ADC)、血管外细胞间隙容积比(Ve)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 A型、HER-2过表达型、Luminal B型的K trans值与MVD水平呈正相关,前两者与Ve值均呈负相关;三阴型的MVD、VEGF与Ve值呈负相关,与Kep、K trans值呈正相关。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存在着差异性的DCE-MRI定量参数及ADC值,且密切关系到血管生成,适用于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 王强龙; 张同享; 高泽川; 王立斌; 余四九; 潘阳阳
    • 摘要: 地西泮结合抑制因子(Diazepam binding inhibitor,DBI)与酰基辅酶A具有高亲和力,在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与脂肪酸代谢、类固醇激素合成密切相关。为研究DBI基因的分子特征及该基因在乳腺发育中的作用,对牦牛DBI基因编码区进行克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蛋白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ting,WB)和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牦牛泌乳前期、泌乳期和干乳期的乳腺组织中DBI的相对表达量和表达部位进行研究。DBI序列分析显示:牦牛DBI基因编码区序列长264 bp,编码87个氨基酸残基,与牛的同源性高达99.62%;qPCR数据表明: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泌乳期和干乳期(P<0.05);WB结果显示:牦牛泌乳前期乳腺组织中DBI蛋白的表达量最高,干乳期次之,泌乳期最低(P<0.05);IHC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牦牛乳腺组织中DBI的表达部位并无明显差异,主要表达于乳腺腺泡上皮细胞、导管上皮细胞及小叶间质细胞。DBI在不同发育时期牦牛乳腺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P<0.05),揭示DBI可能参与牦牛乳腺发育的过程,这为进一步探究DBI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 郭孟泽; 张磊; 付崇毅; 司鲁俊; 张称心; 王永; 李正男
    • 摘要: 葱属蔬菜感染病毒后,品质下降,产量减少,对蔬菜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发现可侵染葱属蔬菜病毒共有8个属33种,并已对侵染葱属蔬菜的病毒进行了大量的分子诊断及致病机制研究。文章综述了侵染葱属蔬菜病毒的寄主范围、传播方式、粒子大小等特性,以及部分常见病毒的基因组结构、遗传多样性等分子特征,阐述了少数相关病毒与葱属蔬菜互作过程中的致病机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葱属蔬菜病毒的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 黄家祥; 王中新; 潘亚萍; 徐元宏
    • 摘要: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REC)的耐药特点、碳青霉烯酶基因型,并分析CREC的同源性。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6092株大肠埃希菌,筛选出71株CREC,采用Vitek-2 Compact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改良Hodge试验(MHT)、改良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和Carba NP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 KPC、bla NDM、bla VIM、bla IMP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将阳性菌株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Blast程序中进行比对。用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PCR(ERIC-PCR)指纹图谱确定CREC不同菌株之间的克隆关系。结果CREC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和烧伤科,标本来源以尿液为主。药敏结果显示CREC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都在70%以上,仅对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低于50%。71株CREC中MHT、mCIM和Carba NP实验阳性的菌株数分别为45株、67株和69株,阳性率分别为63.38%、94.37%、97.18%。43株CREC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34株(79.07%,34/43)携带bla NDM,9株(20.93%,9/43)携带bla KPC-2。另外,携带bla NDM的菌株中bla NDM-1占20.59%(7/34),bla NDM-5占79.41%(27/34),未检出bla IMP、bla VIM和bla OXA-48等碳青霉烯酶基因。依据ERIC-PCR指纹图谱,CREC被分为A-S共19种基因型,未发现优势基因型。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CREC耐药率较高,呈现多重耐药现象,CREC主要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 NDM,本院流行的CREC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同源性分散。
    • 杨迎霞; 张冠; 王梦梦; 陆国清; 王倩; 陈锐
    • 摘要: 鉴定外源DNA片段在受体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点、整合序列与拷贝数信息是转基因植物安全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传统的转基因植物分子特征鉴定技术繁杂费力、耗时低效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利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与实验室自建的数据分析流程,针对转基因玉米GM11061开展了分子特征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外源DNA片段仅插入受体基因组一个拷贝,位于5号染色体198,621,57~198,621,620 bp之间,不含载体骨架序列,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了其上下游结合位点。测序数据量梯度分析显示,最低~5×的重测序原始数据可实现该整合位点的鉴定。本研究证实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配套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可实现简易、快速、精准的植物分子特征鉴定研究。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植物功能基因组学基础研究,同时也为转基因安全评价体系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