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野猪

野猪

野猪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5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动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52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87篇;相关期刊724种,包括致富天地、兽类学报、兽医导刊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中国生态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22届国际猪兽医协会大会(IPVS2012)、第十三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等;野猪的相关文献由2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娣、俞志成、蔡子贵等。

野猪—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52 占比:78.27%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86%

专利文献>

论文:387 占比:20.86%

总计:1855篇

野猪—发文趋势图

野猪

-研究学者

  • 刘娣
  • 俞志成
  • 蔡子贵
  • 陆福萍
  • 张冬杰
  • 王文涛
  • 何鑫淼
  • 梁佳灵
  • 程泽信
  • 郭新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饶静; 徐茹洁; 余辉亮; 李巨平; 叶静; 曹胜波; 李翔
    • 摘要: 野猪是非洲猪瘟(ASF)传播的重要媒介,神农架林区野猪种群数量高、分布广,调查野猪分布对ASF防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布设红外相机117台、样线287条调查神农架林区野猪实体和痕迹位点后,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林区野猪分布,再根据野猪、居民区、交通要道的空间分布数据,应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神农架林区各地野猪传播ASF的风险。调查发现野猪实体及其粪便、足迹链、巢穴等共2 070处,遍布神农架林区全境,预估野猪数量为18 424头;林区松柏镇、阳日镇、新华镇、省道S307和国道G209沿线等野猪密度高、人口集中的地区为野猪传播ASF极高风险区;极高风险区约4 km外的地区为高风险区;其他地区为中低风险区。本研究表明,松柏镇、阳日镇、新华镇、省道S307、国道G209及周围地区是ASF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点区域,应在这些重点区域做好主动监测防控工作,实时监测ASF动态变化。
    • 王逍; 李飞; 李崇清; 李腾飞; 杨伶熠; 杨瑞
    • 摘要: 2017—2019年,在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31条样线,对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活动痕迹及危害特征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于2019年布设24台红外相机,对保护区内野猪的活动节律进行1年的监测,同时结合对保护区及周边发生的农作物危害事件的实地问卷调查,综合分析了野猪的活动节律、生境选择及危害特征。结果表明:(1)野猪的日活动模式呈双峰型,07:00—10:00和17:00—19:00活动频繁,活动峰值出现在17:00—19:00。野猪在夏季和秋季较为活跃。(2)植被类型、坡度、坡位、坡向和海拔等均对野猪生境选择有显著性影响(P<0.001)。野猪更偏爱在常绿阔叶林/竹林内,缓坡(15°~30°)、下坡位、半阴半阳坡向和海拔800~1200 m的生境中活动。(3)2017—2019年共发生野猪危害事件496次,损害作物面积累计70.65 hm^(2),造成损失约73.8万元。危害集中发生在距离林区≤50 m、距居民区≥200 m、距道路≤100 m和距水源≤50 m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种群管理及非洲猪瘟管控提供基础性数据。
    • 石晓明
    • 摘要: 1非洲猪瘟的特征非洲猪瘟,是猪身上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具有着高传染率与死亡率,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和贮藏宿主为软蜱,且家猪与野猪都非常容易感染[1]。一旦发病,就会造成恶性循环传播,无论哪一生长阶段的猪,都非常容易感染上非洲猪瘟。在发病时,通常会表现为特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四种。
    • 谢培根; 胡娟; 李婷婷; 郭瑞; 许丽娟; 宋虓; 李佳琦; 徐爱春
    • 摘要: 为了解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野猪(Sus scrofa)的分布及活动节律,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们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在千顷塘和龙塘山区域总计布设109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计调查39 240个相机日。结果表明,在千顷塘区域,野猪倾向于在落叶阔叶林(拍摄率5.33±5.64)和针阔混交林(3.75±3.46)活动,而在龙塘山区域,则倾向于针阔混交林(4.32±5.21);千顷塘与龙塘山区域野猪各月间的日活动差异指数α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冬季的α值高于其他季节;昼行性指数β的平均值分别为0.870和0.768,显著高于理论值13/24 (P <0.01),表明清凉峰的野猪种群具有明显的昼行性特征,且在冬季的活动时间分配较之其他季节更不均匀。通过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不同季节野猪的日活动节律发现,保护区内野猪春季有晨昏两个活动高峰(08:00—10:00、17:00—19:00),冬季活动高峰出现在午后(13:00—17:00),其他季节无明显活动高峰。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野猪华南亚种生态习性的认知,为保护区的野生动物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刘妍罕; 曾茂芹; 张飘; 杨霞; 杨颖; 程振涛; 粟海军; 文明
    • 摘要: 为探究贵州省野猪携带病原菌情况,本试验对无菌采集自全省6个地区15头野猪肝脏样本的分离菌株进行培养观察、革兰染色、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药敏试验和小鼠致病性试验及病理组织切片,同时根据已报道的基因序列合成奇异变形杆菌的mrpA、rsbA、ureC、zapA、rsmA、hpmA、FIiL、ucaA、pmfA、atfA 10个毒力基因引物,通过PCR扩增研究病原菌毒力基因携带情况。结果显示:从15份野猪肝脏样本中分离出6株病原菌,分离菌的菌落形态、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均与奇异变形杆菌相符,其中优势菌落染色可见单个排列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生化试验均可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产生硫化氢;尿素和赖氨酸阳性;苯丙氨酸和蛋白胨水阴性;经PCR检测,6株分离菌株的16S rRNA扩增片段大小均为1453 bp,与奇异变形杆菌菌株同源性均在98%以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多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但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丁胺卡那、氟苯尼考敏感;10种毒力基因在该致病菌中均被检测到,同时该菌对小鼠有致病性。结果表明,6株分离菌株均为具有较强致病性的奇异变形杆菌,这为贵州野猪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依据。
    • 摘要: 从1994年开始,国家禁止狩猎野猪,到2022年已有28年时间。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逐渐好转,野猪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它们在乡里横行,在城里狂奔,对人民的财产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决定对野猪实施猎捕计划。在四川省通江县,仅仅一个县就约有野猪2万头。2021年11月,通江县特别成立了由4位专业猎人组成的“捕猪”大队。这支捕杀队用两天半的时间只猎捕了8头野猪,还牺牲了两条猎狗(每条价值高达3万元),捕杀队表示:想要猎捕长达2米,重达200千克的野猪着实困难!
    • 吴锐
    • 摘要: 本文基于安徽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野猪分布点和12个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对保护区内野猪潜在的栖息地进行评价,并对其适应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的训练集AUC值为0.901,验证集AUC值为0.769;根据适宜指数把研究区域划为非适生区、低适生区、适生区和高适生区4种类型,其中非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均为291 km^(2),适生区和高适生区面积分别为92 km^(2)、37 km^(2);影响保护区野猪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昼夜温差月均值、坡向、最干月降水量和等温性,其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9.72%、23.94%、21.53%和5.16%,4项环境变量累积贡献值达到90.35%;保护区温湿度对野猪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议在保护南北坡不同生境类型的同时,加大对野猪种群的监测力度。
    • 摘要: 日本一男子欲杀死掉入陷阱的野猪遭其咬伤致死综合日媒报道,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5日上午,日本茨城县常陆大宫市一处山林中,一名84岁男性欲杀死被困在陷阱中的野猪,却被其咬伤,受伤后被送至医院,最终因出血性休克死亡。根据警方消息,伤人野猪为雄性,长约1.2m,高约0.7m。事故发生后该野猪已逃跑,当地警方联合猎友会加强巡逻。警方呼呼民众即使发现野猪,也不要攻击、威吓或靠近,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 宫爽; 张萍; 栾雪; 包衡; 姜广顺
    • 摘要: 有蹄类动物食性分析对基础生态学研究乃至大型濒危食肉动物保护与恢复有重要科学价值。食物组成定量化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粪便显微分析和DNA宏条形码技术,但各有其优缺点。2014年12月—2016年3月,在珲春、汪清、黄泥河、天桥岭和穆棱5个地区收集了野猪(Sus scrofa)新鲜粪便样品,运用粪便显微分析和DNA宏条形码技术比较研究了冬季野猪食性。仅对比分析了野猪植物性食物,通过粪便显微分析获得的野猪食物组成包含32属植物,比例大于4%的主要食物有木贼属(Equisetum,(22.76±1.87)%)、松属(Pinus,(22.56±1.73)%)、薹草属(Carex,(25.41±2.09)%)和苔藓(Bryophyta,(4.95±1.02)%);通过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获得的野猪食物组成包含60属植物,比例大于4%的主要食物有薹草属(30.02±5.95)%、唐菖蒲属(Gladiolus,(18.76±4.12)%)、胡桃属(Juglans,(6.63±3.84)%)、蚊子草属(Filipendula,(5.23±2.79)%)、榛属(Corylus,(4.23±1.60)%)和绣线菊属(Spiraea,(4.93±4.06)%)。通过分析野猪食物多样性,珲春、汪清和穆棱地区粪便显微分析显著高于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得到的食物物种丰富度,黄泥河地区粪便显微分析显著低于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得到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生态位宽度,珲春地区粪便显微分析显著高于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得到的食物均匀度指数。粪便显微分析和DNA宏条形码技术分析得到的食物选择种类和比例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一致性,其中,DNA宏条形码技术可分析得到更多的草本类食物种类。因此,建议采用粪便显微分析法时应综合考量采食范围与采食情况,全面分析出采食种类和比例;采用DNA宏条形码技术时应尽量完善目标动物食源DNA条形码数据库,准确分析出目标动物在活动范围内采食种类。
    • 彭彩淳; 杨雄威; 曹和琴; 穆浪; 王野影; 胡灿实; 张明明; 粟海军
    • 摘要: 为掌握贵州山地野猪(Sus scrofa)盲肠细菌菌群的结构功能、多样性以及菌群的地区和性别差异,揭示细菌的特异性及其与宿主的相互作用,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2头贵州野猪盲肠细菌菌群进行分析,共获得有效序列59246条,经优化后以97%相似度聚类得到1256个OTU。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和性别组间菌群多样性总体上差异均不显著,而在具体菌群组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菌属。(2)共聚类得到细菌18门278属,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6个,优势菌属有Ruminococcaceae_UCG-005、Christensenellaceae_R-7_group和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等16个。(3)LEfSe分析表明,黔东南与黔北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的菌群为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等。(4)PICRUSt基因预测分析表明,野猪盲肠富集了44条代谢途径,以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为主,其次为氨基酸代谢途径。结合已有研究分析,贵州野猪盲肠细菌菌群多样性高于河南野猪、重庆圈养野猪及藏猪,不同地区、性别间均各自富集其核心菌群。研究结果为探究野猪肠道菌群如何与宿主相互作用、疾病预防和免疫发育提供基础资料,从而促进野猪的生理生化、保护管理和种群生态学等方面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