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育人
以文育人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专利文献5335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才智、文教资料、四川教育等;
以文育人的相关文献由135位作者贡献,包括姜旭、姬晓鹏、郑秋月等。
以文育人
-研究学者
- 姜旭
- 姬晓鹏
- 郑秋月
- 孙大武
- 张冬梅
- 张舒婷
- 拜玉莲
- 李朗
- 李颖
- 梅婧
- 王功名
- 王百玲
- 王臻蓉
- 罗滌
- 郝佳婧
- 郭亚苹
- 顾之川
- 万洪莲
- 严敏
- 于文龙
- 于景洋
- 冯刚
- 冯延宁
- 凌杰
- 刘东波
- 刘其凌
- 刘恒
- 刘晓玲
- 刘清旭
- 刘芳
- 刘鑫
- 刘雨潇
- 刘雪松
- 史文
- 向勇
- 吕健鹏
- 周生芳
- 周莹
- 唐先琪
- 姚芬
- 姜蓉蓉
- 孙丽萍
- 孙新艳
- 孙有新
- 孙雅艳
- 宋朝晖
- 宋海婷
- 崔玉婷
- 崔睿
- 庞桂甲
-
-
谢军伟;
张冠华;
刘芳
-
-
摘要:
校园文化管理是创建和谐校园,提升师生文化底蕴,外塑形象的时代要求,也是学校深入践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的基础保障。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概念及其现实意义,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现实,从管理目标、主体、客体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创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管理路径的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
-
蒋邢飞;
范俊强
-
-
摘要: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既是文化强国的要求,也是全面自由发展的内在诉求。书院制是近年来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一次改革探索,在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中具有独特优势。结合全人教育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根据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和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对高校文化育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其理论逻辑、现实困境进行分析和说明,重点就书院模式下文化育人体系的构建进行案例分析,探索以文化为内容、政治为引领、教育为载体的书院制模式下的文化育人体系,从育人内涵、育人目标、构成要素、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探讨书院制模式下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进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
赵侠
-
-
摘要:
教育家朱永新在《新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作为“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的缔造完美教室的说法。在此感召下,很多学校纷纷掀起了打造完美教室的热潮,在教室内布置精美大气、光彩夺目的墙壁文化,优化学习区与生活区布局,旨在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初衷。
-
-
汤勇
-
-
摘要:
文化是最好的管理,也是最有效的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特色和生机、活力所在。书香校园建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行动,看似在以学校为主体创设书香环境,为师生搭建一个读书平台,帮助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则又是一种校园文化的匠心创设与创建。也就是说,建设书香校园,相当于在以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营造校园文化,表达、讲述、呈现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的。
-
-
杨萍
-
-
摘要:
大学阶段的养成教育就是要突出道德养成、核心价值观、思维创新能力的相互结合,实现学生自我养成的教育目标,因此,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实现。本文从大学生养成教育问题背景理论出发,结合了通识课程与养成教育的相互作用,在通识课程中构建了有效的、可行性的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并以《关学与人文修养》教学为例进行了实践性研究。
-
-
杨航琳;
陈中文;
韦耀阳
-
-
摘要: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作为培养未来优秀教师的师范院校,如何让下一代更好地赓续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就显得特别重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师生文化自信,既是高校履行职责的应有之义,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本文从地方高校的视角出发,挖掘黄冈名人文化的育人价值,分析黄冈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资源,让名人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名人文化的精神引领作用,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
-
许伟
-
-
摘要:
青年学生的德育,就其培育过程而言,更多彰显的是“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教育特质。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托一定的文化载体,将德育的目标转化为对学生思想认识熏陶和行为举止的训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德育特质,与现代德育教育具有天然的契合度和融合性。
-
-
郝佳婧
-
-
摘要:
习近平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论述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提出、发展、完善,逐渐走向成熟,其发展脉络主要可以分为1969年至2002年的孕育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发展阶段,以及从2012年至今的成熟阶段。将“文”作为载体、以“化”“育”为途径、以“人”为核心构成了该理论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论述为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做出了思想指引,为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现实开拓,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有效的路径探索,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彰显了其重要价值。
-
-
马骋骋
-
-
摘要:
我党历来重视在军队中开展文化教育工作。毛主席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中指出:“为着战胜日本侵略者,于充分注意军事、政治、经济之外,还要注意文教工作。”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和艰苦环境中,我军始终注重基础文化教育工作,通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给以贫苦农民为主体的军队注入了文化的力量,锻造出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
-
-
郝佳婧
-
-
摘要:
习近平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论述在长期的实践中得以提出、发展、完善,逐渐走向成熟,其发展脉络主要可以分为1969年至2002年的孕育阶段、2002年至2012年的发展阶段,以及从2012年至今的成熟阶段.将"文"作为载体、以"化""育"为途径、以"人"为核心构成了该理论的科学内涵.习近平关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论述为提升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做出了思想指引,为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做出了现实开拓,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有效的路径探索,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彰显了其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