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音译

音译

音译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9篇,主要集中在常用外国语、语言学、汉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71篇;相关期刊799种,包括西藏研究、商场现代化、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信息检索学术会议、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年会、全国第二十二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等;音译的相关文献由142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祥清、山浦正、聂鸿音等。

音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4 占比:94.56%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71 占比:5.15%

总计:1379篇

音译—发文趋势图

音译

-研究学者

  • 刘祥清
  • 山浦正
  • 聂鸿音
  • 吴礼权
  • 仲信彦
  • 孙静艺
  • 尹建新
  • 拉利特什·卡特拉嘎达
  • 杨帆
  • 王伦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吉日嘎拉
    • 摘要: 语言是人类沟通桥梁,在不同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会出现一方的语言被另一方音读音写后使用的情况,并在另一方语言中以音译的形式广为流传,成为其语言的一部分。我国各民族和国外民族(国家)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直接用汉字音读音写的现象。本文分析以汉字音读音写外来语与“音译学”相关内容以及族交流交往交融史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 聂鸿音
    • 摘要: 蒙元时期进入中原的一部分党项贵族喜欢取蒙古语的名字,表现出对蒙古当权者的依附心理。明代的一些党项官员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的名字采用了“党项姓/汉姓+蒙古名”的形式,目的是宣示自己的社会地位高于汉人。明刊本西夏文《高王观世音经》的发愿文里出现了24个这样的人名,是罕见的用西夏字译写蒙古语的记载。正确解读这些人名,可以为西夏覆亡之后党项人的文化认同提供史料依据。
    • 李仁辉
    • 摘要: 自从林奈1753年创立生物双名法后,地球上的每个生物物种有了自己的属名加种名的专用名字,这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带来了名称上的统一,消除了混淆.全世界统一的物种名字都是以拉丁名来表示,中国学者要了解及进一步在我国研究和交流相关物种,需要对这个拉丁名字进行中文翻译,许多在中国分布的生物类群,都已经有了中文名字.目前,生物的拉丁名是如何规范翻译成中文的,总的来说没有统一的约法和规定,但是大体分为意译、音译以及主观翻译等几类情况.
    • 石怡珊
    • 摘要: 中医针灸穴位名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含义,往往都很好听,但是又很难记,包含四书五经,天文地理,例如仿照天体命名的穴位:日月、上星;又如直接采用植物的名称命名的穴位:伏兔、鱼际、犊鼻、鹤顶;再或以建筑物命名:天井、印堂等,这些都是对外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指导,通过举例分析的方式简要探究音译法在针灸穴位英译中的应用优势。
    • 邓雅文; 张晓容
    • 摘要: “礼”是孔子思想体系中地位仅次于“仁”的重要核心概念,涵盖尊卑贵贱、礼仪规范、行为规范、民间习俗等维度。由于译者对其蕴藏的丰富内涵具有不同的理解,其英译版本多种多样。本文通过分析《论语》的三个典型英译本,权衡其中利弊得失,提出用音译法来翻译“礼”。
    • 陈析西
    • 摘要: 乐山本土剧是表现和传承乐山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走出去”文化战略中,本土剧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本土剧外宣翻译。现分析并总结乐山本土剧的特点,并在翻译传播学视角下探讨在本土剧的外宣传播中如何充分考虑5W要素,采用音译、字幕注释及“音译+字幕”注释的方式,达到预期的观剧效果。
    • 王旭
    • 摘要: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是测绘导航、地图制图、地图出版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国际贸易、对外交往、民间人文交流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对于外语地名译写标准化、使用规范化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俄语地名汉字译写作为外语地名汉字译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遵循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基本原则“音译为主、适当意译”的基础之上,结合语言自身特点,在译写过程中主要采用地名专名音译和地名通名意译两种方法,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兼顾音意混译。
    • 新加坡关瑞发
    • 摘要: 20世纪初,《正客音译义木来由话》由广州而马来亚,显示着华南民间继承明朝编纂词典经营南海马来群岛的传统,以汉字单字组合各种马来字词的发音,完成巩固各族生存共同体内部文明互鉴的需要。以人们熟悉的汉字方言读音,串连相近读音的马来词汇,方便着客家群体查阅与学习马来文;更能支持华人和马来人不论在开拓垦荒,还是进行工商贸易,长期顺畅沟通,共谋福利。由此基础延续,许多华人通过方言母语有效学习马来文化,而地方华人书写旧体诗词,也能融入汉字方言拼音的马来词汇,甚至将客家山歌与马来传统诗歌相互翻译,且符合彼此传统格律。如此亦能反映,20世纪马来亚华人热切学习马来文化,也在表述着社群/文化对话的诚意,希冀各族共荣共存,保护祖辈共同开拓的成就与主权。
    • 赵晨辉; 桓瑞
    • 摘要: 《道德经》是中国古今一切著述中在西方翻译最多、发行量最大且长期持续增长的著作。其核心概念“道”,由于含义丰富且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概念,在不同译本中出现了Way、path、principle、law、Nature、Tao等不同译法。通过分析不同译法的优缺点,提出采用音译法,将“道”译为Tao,是保持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统一性和含义完整性的有效策略,为维护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完整性、严肃性、统一性和规范性,促进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避免曲解和误读,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增进文化自信,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
    • 林芊芊
    • 摘要: 传统琼剧中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民俗、文学、生活等各个方面,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给译者翻译琼剧构成了障碍。通过具体举例,探讨了琼剧《狗衔金钗》及其他经典琼剧中文化负载词的意义及其翻译策略,期待能让琼剧在外宣翻译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助力海南自贸区(港)建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