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

非结构蛋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0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4篇、会议论文37篇、专利文献1993325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微生物与感染、中国病毒学、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十一届北京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新思想 新观点 新方法”论坛、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等;非结构蛋白的相关文献由131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在新、卢曾军、曹轶梅等。

非结构蛋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4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3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93325 占比:99.98%

总计:1993666篇

非结构蛋白—发文趋势图

非结构蛋白

-研究学者

  • 刘在新
  • 卢曾军
  • 曹轶梅
  • 常惠芸
  • 王君伟
  • 成军
  • 付元芳
  • 孙明
  • 孙普
  • 李冬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树芳; 魏凡华
    • 摘要: 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一种具有包膜的、基因组分节段的负链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为14 kb。IAV基因组由8个RNA节段组成,大小从890个碱基到2 341个碱基不等,可编码最多14种蛋白: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聚合酶蛋白(PA、PB1和PB2)、核蛋白(NP)、基质蛋白(M1)、离子通道蛋白(M2)和非结构蛋白(NS1、NS2、PA-X和PB2-F2)^([1])。
    • 杨婷婷; 赵立华; 邱润霜; 陈思; 张洁; 李博文; 张仲凯; 马长乐
    • 摘要: 将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NSm、NSs基因200 bp左右构建到pTRV−PTV00沉默载体上,通过农杆菌GV3101浸润本氏烟。注射10 d左右,待注射PDS基因的植株发白,将注射pTRV−PTV00−NSm、pTRV−PTV00−NSs以及pTRV−PTV00载体的植株接种TSWV,显症后采集系统叶(接种叶上一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Sm、NSs基因表达量。通过测定NSm、NSs基因表达量发现NSm基因的沉默效率为86.7%、NSs基因的沉默效率为92.00%。结果表明:通过pTRV−PTV00载体构建NSm、NSs基因沉默载体沉默效率接近90.00%,此载体适用于病毒基因沉默载体的构建,且NSm、NSs基因沉默载体能应用后续基因功能研究。
    • 高文欣; 李希琳; 傅煜轩
    •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非结构蛋白ORF3a、ORF3b在宿主细胞中的功能。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SARS-CoV-2假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RF3a、ORF3b对β干扰素(IFN-β)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ORF3a、ORF3b对干扰素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经SARS-CoV-2假病毒感染的过表达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的A549细胞(A549-ACE2)中,转染ORF3a表达载体、ORF3b表达载体的A549-ACE2细胞组装和释放出的SARS-CoV-2假病毒颗粒量均高于未转染和空载转染的A549-ACE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ORF3a和ORF3b可促进SARS-CoV-2假病毒颗粒的组装和释放;给予ploy(I∶C)刺激并转染ORF3a或ORF3b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其IFN-β相对表达量低于单纯给予ploy(I∶C)刺激的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ORF3a、ORF3b转染表达可显著抑制ploy(I∶C)诱导的IFN-β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单纯给予IFN-β处理相比,给予IFN-β联合ORF3a或ORF3b转染处理能够抑制干扰素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MyD88、TRAF6的表达水平;转染ORF3a、ORF3b表达载体的A549细胞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空载转染的A549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结论非结构蛋白ORF3能够促进SARS-CoV-2组装和释放,诱导宿主炎症应答,并抑制宿主干扰素表达。
    • 王慧慧; 冯茜莉; 蒲飞洋; 李易聪; 汪梦竹; 周小凯; 赵泽阳; 马忠仁; 李倬; 马晓霞
    • 摘要: 【目的】利用原核表达系统体外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NS5A基因,获得非结构蛋白NS5A,对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分析,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功能。【方法】参考BVDV-1型毒株V006的NS5A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KX170647)设计并合成1对特异性引物,以分离到的牦牛BVDV GSTZ毒株cDNA为模板,PCR扩增NS5A基因片段,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28a-NS5A。经酶切初步鉴定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然后利用IPTG诱导表达。经10%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重组蛋白的表达,并根据NS5A基因的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利用DNAStar软件预测NS5A蛋白的亲水性、表面可塑性和抗原性等特性,并结合二级结构的预测对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PCR扩增NS5A目的基因片段为1488 bp,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证明,重组质粒pET28a-NS5A构建成功。经10%SDS-PAGE电泳及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出了大小为55 ku的目的蛋白,大小与预期结果相符。通过对不同BVDV毒株NS5A基因序列构建遗传发育进化树,显示GSTZ毒株NS5A在遗传进化特征上属于BVDV-1型。NS5A蛋白的亲水性主要位于12—21、32—69、75—113、120—135、143—147、152—163、165—180、215—230、265—274、296—340、348—378、389—447、455—463、469—495位氨基酸处,表面可塑性主要位于14—18、37—42、76—81、86—109、154—160、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414—442、430—437、454—460位氨基酸处,柔性区域较多,主要位于14—21、37—43、67—82、86—93、97—110、152—158、169—179、218—231、240—255、296—310、313—328、344—359、364—373、413—422和472—483位氨基酸处。NS5A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主要位于15—18、76—81、154—158、169—178、218—228、297—309、348—358、365—373和414—422位氨基酸处。【结论】成功表达并鉴定了牦牛源BVDV的非结构蛋白NS5A,系统发育进化树表明BVDV GSTZ株基因型属于BVDV-1型,NS5A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深入解析BVDV非结构蛋白NS5A的自身结构功能、免疫学特性以及进一步研究非结构蛋白对病毒复制的影响提供参考。
    • 摘要: 口蹄疫(FMD)是由小RNA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偶蹄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严重影响畜牧业的发展。FMDV基因组RNA编码4个结构蛋白和8个非结构蛋白。FMDV非结构蛋白3A蛋白通过其疏水基序锚定在细胞内膜并介导病毒复制复合物定位于细胞内膜,进而影响病毒复制,但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
    • GAO XU-WEN; SUN XIAO-BO; YAO XIN
    • 摘要: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属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BVDV基因组约12.3 kb,共编码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根据病毒感染后的致细胞病变效应(CPE),将BVDV又分为非致细胞病变型(NCP)和致细胞病变型(CP)两种生物表型。BVDV感染主要引起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随着畜牧业国际化的发展,BVDV逐渐呈全球性分布态势,广泛存在于畜牧业发达国家,危害严重,给养牛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 陈婷; 张起伟; 辛俊宝; 代创科; 黎倩倩; 倪春霞
    • 摘要: 用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OHM/02株+AKT-Ⅲ株)免疫12头6~9月龄口蹄疫抗体阴性牛,28日后二免,分别于接种后5 d、28 d、56 d、85 d、110 d采血,测定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NSPs)抗体及口蹄疫O型、A型ELISA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试验。试验牛免疫后5 d、28 d、56 d NSPs抗体阴性,疫苗纯度高。口蹄疫O型、A型ELISA效价28 d-110 d维持较高水平且达到99%以上保护效力,OHM/02株、A/XJNC/2010株攻毒100%保护,免疫过程安全性良好,无不良反应。
    • 李敏; 董少波; 张杰; 岳灿; 乔佩雯; 喻同琦; 梁米芳; 占建波; 刘军
    • 摘要: 目的 鉴定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CD8+T细胞表位,为了解抗病毒免疫机制和疫苗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在SFTSV非结构蛋白中预测潜在表位,利用酶联免疫斑点吸附试验、胞内因子染色、四聚体染色验证表位的免疫原性,体外复性试验验证表位与人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结合力.结果 NS-3多肽能刺激特异性CD8+T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且诱导CD107a表达水平升高.康复病例中检测到NS-3表位特异性CD8+T细胞分群.NS-3与 HLA-A*3001能稳定结合.结论 从SFTSV的NS蛋白中鉴定到首个人源HLA-A*3001限制性CD8+T细胞表位NS-3,为疫苗开发提供依据.
    • 韩超逸; 汤德元; 廖少山; 张森; 杨志刚; 晏仁潭
    • 摘要: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可通过蚊虫为媒介引起人畜共患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目前暂无特效治疗药物。JEV基因全长11 kb可编码3个结构蛋白(C、PrM、E)和7个非结构蛋白(NS1、NS2A、NS2B、NS3、NS4A、NS4B、NS5)。7个非结构蛋白占JEV编码蛋白质的大半,对于JEV发挥生物学功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JEV非结构蛋白功能进行了总结论述,以期为JEV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防控提供参考。
    • 李藤菲; 王诗雨; 蒋欣如; 孙淼; 李婷婷; 林家锋; 王颖; 李永刚; 陶晓莉
    • 摘要: 目的:检测非结构蛋白μNS和σNS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合区域,阐明纳尔逊湾正呼肠孤病毒(NBV)的致病机制.方法:采用Lipo3000转染试剂将pCAG M3和pEFHAσNS质粒分别和共同转染至BHK细胞中,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和分布;用NBV感染BHK细胞,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的表达.构建σNS蛋白N末端10~60个氨基酸(aa)残基缺失的质粒,免疫荧光法检测μNS和σNS蛋白在细胞内共定位的结合区域,酵母双杂交实验验证μNS和σNS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区域.结果:亚细胞定位显示,NBV的μNS蛋白在无其他病毒蛋白的情况下会形成包涵体结构,而σNS蛋白弥散地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Western blotting检测证实μNS和σNS蛋白在感染细胞中表达.采用偶联抗体进行免疫染色,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μNS和σNS蛋白共定位于细胞质中.利用酵母双杂交实验检测到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的σNS蛋白的基本区域位于σNS蛋白N末端区域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结论:NBV自噬相关蛋白σNS蛋白可以通过与μNS蛋白相互作用而共同表达于病毒包涵体中,σNS蛋白与μNS蛋白的结合区域位于σNS蛋白N末端的60个aa残基区域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