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士
门诊护士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67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9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3712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内蒙古中医药、齐鲁护理杂志、吉林医学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护理学院第一届学术年会、2012清华医疗管理学术会议、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第14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等;门诊护士的相关文献由107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晨、张平、张敏等。
门诊护士
-研究学者
- 徐晨
- 张平
- 张敏
- 傅玉燕
- 刘娟
- 刘银艳
- 吴映红
- 李莉
- 肖平
- 赵国丽
- 闵繁荣
- 陈伟霞
- 陈娟
- 黄贝玉
- 丁体英
- 丁昌荣
- 丁珊珊
- 严华茗
- 于晓玲
- 伍玉琴
- 何秀娟
- 何育宁
- 刘亚琴
- 刘俊
- 刘娜
- 刘芳
- 刘荣
- 刘莉
- 刘雪双
- 化翠平
- 华迎
- 叶贞
- 吕桂霞
- 吴宣
- 吴怀芹
- 吴明慧
- 夏小红
- 姚平波
- 姚晨平
- 姜春英
- 孔令磷
- 孔宁
- 孙丽
- 富玉芝
- 崔玉莲
- 常琳
- 廖青
- 张云
- 张云南
- 张华秀
-
-
毕德琼;
刘小艳;
张红霞;
钟宛琪
-
-
摘要:
目的 探究基于性格类型对门诊护士实施临床沟通能力培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2月在医院工作的30名门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名。对照组护士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护士进行基于性格类型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比较两组护士培训前后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结果 培训前,两组护士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士沟通能力及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护士实施基于性格类型的临床沟通能力培训,能够有效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进而提高门诊护理质量。
-
-
牛松乐;
张淑杰;
杨明琦;
孟萍;
李英丽
-
-
摘要:
目的 探讨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综合培训干预效果. 方法 选择黑龙江省某三甲医院门诊护士43名,接受为期4个月的自我控制能力系列干预培训,比较干预前后自我控制能力(认知控制、情绪控制、行为控制、人际关系、职业素养五个维度及总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同时调查医师及患者于培训前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结果 门诊护士培训后自我控制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培训后医生及患者满意率较培训前明显增高(P<0.05). 结论 对门诊护士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干预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综合能力,同时可提高医生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
吴秀文
-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门诊护士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理念引导模式对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正面影响和推广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的门诊没有出现职位变动的护士50例,将2018年1—12月未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实施人性化管理为管理组,对人性化管理前后门诊护士护理情况进行比较并归纳该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相对于普通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后门诊护士积极性、护理质量及对工作满意度评价等均有提升,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人性化管理措施让护士工作得到妥善安排,充分调动发挥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
-
-
黄青巧;
麻夏君
-
-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护士工作中的职业认同与人文关怀品质的关系和对应应吸纳过因素,观察门诊护士素养提高依据性.方法:实验起止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6月,就此阶段挑选就职于某三甲医院门诊工作护士100名,经筛查工作状况满足实验要求统计.影响调查和相关性探究过程中使用三种量表统计,即为临床护理人员人文关怀量表、一般资料统计表、临床护理人员职业认同量表.结果:门诊中护理人员测评人文关怀得分(115.6±16.2)分、职业认同评分(108.38±21.60)分,两项量表调查项目之间不同维度结果比较有正相关表现,统计比对P<0.05.结论:某三甲医院门诊科护士拥有中等人文关怀品质,职业认同感和其测试结果有相关性,可作为互相积极影响因素.
-
-
梁蕊;
刘军琴;
黄潆姗
-
-
摘要:
目的 调查北京某三甲医院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于2019年4月对北京某医院门诊9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急救知识测试、CPR技能操作得分和急救知识学习现状与需求,并分析影响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的因素.结果 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平均得分为(90.93±10.64)分,CPR技能操作平均得分为(91.92±2.49)分,其中不同工作年限的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护士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需进一步提高,低年资的护士应重点加强培训.
-
-
杨建玲
-
-
摘要:
目的 探究门诊护士对老年患者服务需求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特别选取我院30例不同科室门诊护士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的方式,探究门诊护士对于老年患者服务需求的认知表现,并且寻找造成此现状的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有效的问卷调查能够观察得到门诊护士对收费项目、健康指导、陪同就诊、现代护理理念以及就诊流程指导等服务需求指标的认知较低,年龄、职称、工作年限以及参加培训次数是导致以上认知分数较低的影响因素.结论 门诊护士应当提高个人专业素质,增加职业道德,在面对老年患者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有效履行护理工作义务,不断提升自我,以备为广大老年患者充满耐性增加医院服务质量.
-
-
檀江燕;
赵红;
隋聪
-
-
摘要:
目的:调查门诊护士职业压力情况并探讨其人文关怀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各院区门诊361例护士,通过职业倦怠问卷表(MBI)、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的问卷调查评价门诊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倦怠感和幸福感.结果:361名门诊护士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总分为58~72(64.2±3.5)分;门诊护士SCL-90心理健康评分中有4项因素得分高与中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WB评分为61~76(68.3±3.6)分,处于中等水平.结论:门诊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感发生率较高,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等心理事件发生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实施多种人文关怀措施增加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
-
余涵芬
-
-
摘要:
目的:观察PDCA+情景模式在提高门诊护士应对突发事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职的20名护士人员为研究对象,人员未发生变动按照培训前后将其分为两组,即2018年1月至6月为对照组,经过PDCA+情景模式培训后2018年7月-2019年1月为实验组.对两组护士人员面对突发事件考核结果做出仔细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护士人员面对突发事件的各项能力远远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取PDCA+情景模式,门诊护士面对突发事件时各项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
-
隗彬美
-
-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诊给予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模式下对提高护士综合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门诊护理人员15名(2019年6月—2020年12月),门诊于2019年6月起实施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方式,对干预前后护士综合急救技能评价.结果 门诊护士经过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后理论、实践能力评分结果均高于演练前,且平均抢救时间、开始抢救时间演练后用时均减少,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护士经团队急救情景模拟演练方式,综合急救技能可明显提高.
-
-
姚欢
-
-
摘要:
目的 构建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为医院儿科门诊护士的招聘、培训、选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法,行为事件访谈法提取胜任力要素,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德尔菲法确定儿科门诊护士岗位胜任力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要素权重.结果 得到6项鉴别性胜任力,最终形成儿科门诊岗位胜任力模型包括个人特质、职业素养、发展能力、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管理能力6个一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107 4~0.210 1,39个二级指标,权重范围为0.086 4~0.256 5,组合权重范围为0.009 9~0.053 9.结论 本研究建模方法科学合理,所建模型可靠实用,为儿科门诊护士的准入,培养,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
-
于晓玲;
谭承娟;
刘芳;
王桂玲
- 《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门诊各楼层护士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方法及效果,提高门诊护士应急反应能力.方法:根据各楼层功能分布及诊治病人特点,制定相应的演练方法、考核方式;各楼层护士参与本楼层应急预案的演练,总结演练效果,形成标准化应急反应流程.结果:门诊护士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团队完成应急处置的时间等在演练前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及定期的实地演练能有效提高门诊护士在突发事件中的应急处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
-
叶苓;
张焕飞;
吕美岐
- 《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门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有效防范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方法:对2012年1至2013年9月门诊发生的38例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门诊护士因患者方面原因、自身原因、管理原因等易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尤其是心理暴力更为严重.结论:通过制定暴力事件预案和处理流程,加强门诊护士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培训,对遭受工作暴力的护士及时心理疏导等对策,减少门诊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保障护士工作的身心安全和健康.
-
-
-
-
王秀玲
- 《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护士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方法:将本院近期进行健康查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不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在疾病认知方面以及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护士应对体检者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赢得受检者的信任,同时加强自身职业素质提升,加快医院进一步发展.
-
-
刘芳;
彭娟娟
- 《第五届全军门诊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大会暨学术交流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的Seminar综合教学法对门诊CPR培训中的意义.方法:48名门诊护士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目标导向的Seminar综合教学法,而对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在2周和4周后统计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并记录学生的带教能力,对课程和小教员的评估.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高于对照组实习学生的成绩(p<0.05),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评分和小教员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实习学生(p<0.05),实验组学生带教能力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探讨目标导向的Seminar综合教学法能显著提高门诊护士CPR的综合能力,对门诊CPR的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
-
季永志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士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认知,完善在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宣传. 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分别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和护士两个群体就患者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输液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进行调查.患者发放100份回收率100%.护士采取不记名封闭式答卷64份回收率100%. 结果: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输液滴速的调节等方面患者的认知与护士进行的宣教告知有很大的差异.每瓶液体所用时间、穿刺前皮肤的准备、输入药物的作用等方面患者想了解的比例大而护士告知的宣教比例少.90%的输液患者不了解液体输入时间,83%的患者不了解输入药物的作用,仅有5%的门诊输液护士会一直告知患者每瓶所用时间和输液间适当的肢体活动. 结论: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的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健康宣教.
-
-
季永志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士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认知,完善在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宣传. 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分别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和护士两个群体就患者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输液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进行调查.患者发放100份回收率100%.护士采取不记名封闭式答卷64份回收率100%. 结果: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输液滴速的调节等方面患者的认知与护士进行的宣教告知有很大的差异.每瓶液体所用时间、穿刺前皮肤的准备、输入药物的作用等方面患者想了解的比例大而护士告知的宣教比例少.90%的输液患者不了解液体输入时间,83%的患者不了解输入药物的作用,仅有5%的门诊输液护士会一直告知患者每瓶所用时间和输液间适当的肢体活动. 结论: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的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健康宣教.
-
-
季永志
- 《2017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患者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需求及护士对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认知,完善在静脉输液健康教育的宣传. 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法,分别对门诊静脉输液患者和护士两个群体就患者就患者对健康教育的认知和输液护士对健康教育的实施进行调查.患者发放100份回收率100%.护士采取不记名封闭式答卷64份回收率100%. 结果:输液不良反应的处理、输液滴速的调节等方面患者的认知与护士进行的宣教告知有很大的差异.每瓶液体所用时间、穿刺前皮肤的准备、输入药物的作用等方面患者想了解的比例大而护士告知的宣教比例少.90%的输液患者不了解液体输入时间,83%的患者不了解输入药物的作用,仅有5%的门诊输液护士会一直告知患者每瓶所用时间和输液间适当的肢体活动. 结论:护士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患者的需求和医疗的需要有的放矢的进行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