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作场所暴力

工作场所暴力

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318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52338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中国医院管理、护理管理杂志、护理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等;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由81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海芳、蔡建政、樊立华等。

工作场所暴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06 占比:0.20%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52338 占比:99.79%

总计:152656篇

工作场所暴力—发文趋势图

工作场所暴力

-研究学者

  • 王海芳
  • 蔡建政
  • 樊立华
  • 王培席
  • 毛莉芬
  • 王绵珍
  • 秦子煜
  • 喻伟霞
  • 石磊
  • 赵晓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江娟; 叶志弘
    • 摘要: 本文分别从护士自身应对资源、医院(组织)应对资源、政府及社会应对资源三个方面对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进行综述,以期能够提高护士应对暴力的能力,降低暴力伤害,为开展护士职业防护提供借鉴。
    • 张帮峰; 李超; 辛明兰; 卢庆华
    • 摘要: 目的调查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临床护士沟通能力的水平及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探讨沟通能力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制订或完善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的临床护士208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临床护士沟通能力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总分为(4.17±0.53)分,1年中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达97.60%,暴力得分为(7.05±2.94)分,精神科护士沟通能力6个维度与工作场所暴力呈负相关(r=-0.218~-0.511,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房性质、困难情景沟通能力对工作场所暴力有负向预测作用(R^(2)=0.316,F=47.138,P<0.001)。结论精神科护士面临着较高的工作场所暴力风险,沟通能力对其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具有影响作用。
    • 冯琴琴; 张敏; 兰细香
    • 摘要: 目的:了解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与反刍性沉思水平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量表、急诊护士反刍性沉思问卷对16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得分为(97.85±9.24)分,处于中等水平;对工作场所暴力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7.97±3.43)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得分为(13.15±3.18)分;急诊科护士反刍性沉思总分与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得分呈正相关,其中,侵入性反刍沉思与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得分呈负相关,目的性反刍沉思与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该重视急诊科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预防和处理,改善护士的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水平和反刍性沉思水平,为急诊护士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 刘丽萍; 肖明朝
    • 摘要: 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其个人,而且对全民健康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当前全球共有1.36亿医务人员。在各级卫生机构中,医务人员普遍面临职业暴露、过度劳累、职业倦怠、工作场所暴力等职业安全挑战,导致医务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不佳,进而影响患者的安全。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进一步凸显了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安全挑战。2020年的世界患者安全日.
    • 田雪洋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及暴力氛围感知情况,以期为预防急诊科暴力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2021年4月—2021年5月选取3所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为研究对象,利用问卷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267份问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急诊科护士遭遇暴力事件总人数为156人,其中言语暴力数量最多。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总分为(93.55±23.14)分。多因素分析显示,职务、职称、工作年限、遭遇暴力事件情况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情况较为严重,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普通护士、职称较低、工作年限较短以及未遭遇过暴力事件的急诊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氛围感知较低,护理管理者应引起重视,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护士的暴力氛围感知水平,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 余旻毅; 冯晶; 郑艳玲; 余芳; 申鑫; 雷子辉; 甘勇; 卢祖洵
    •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现状和相关因素,为防控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21年3-5月,在我国东、中、西部随机抽取4632名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纳入4376名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为14.26%,其类型以情感虐待的发生率最高(13.44%)。全科医生最近一次经历的工作场所暴力事件施暴者主要为患者(50.64%)、男性(79.49%),多发生于早班(53.04%)、医生办公室(75.00%),未满足患者的需求(71.63%)是最主要的发生原因,应对方式以求助领导为主(33.01%)。西部地区、女性全科医生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风险较低,文化程度较高、日均工作时间较长、加班较频繁的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风险较高。结论:我国全科医生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较低,地区、性别、文化程度、日均工作时间和加班频率均会对其产生影响,政府和管理者可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防控工作场所暴力
    • 田雪洋
    • 摘要: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士工作积极性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实习护士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3月-2021年8月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实习护士一般资料量表、护士工作投入量表以及工作场所暴力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士工作投入量表得分为(44.69±8.74)分,与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45,P<0.05);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实习护士学历、是否喜欢本专业、对带教老师是否满意以及工作场所暴力遭遇频率为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士工作积极性处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者应重点关注专科学历、不喜欢本专业、对带教老师不满意、工作场所暴力遭遇频率较高的实习护士,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 周晓倩; 王芬
    • 摘要: 通过系统检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文献,回顾分析、总结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及危险因素,并提供有效应对措施,以期减少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维护护士身体及心理健康。
    • 赵晓晴; 王海芳; 蔡建政; 张滢滢; 喻伟霞; 秦子煜
    • 摘要: 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和应对资源水平现况并分析其差异性,为医院合理分配应对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苏州市3所三级医院和3所二级医院2 606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场所暴力调查问卷修订版和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纳入三级医院护士1 934人,二级医院护士672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均较高(分别为67.84%、67.56%),且不同级别医院护士遭受躯体攻击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总分[62.00(52.00,77.00)分]高于二级医院应对资源总分[59.00(47.00,79.0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均较高,且三级医院的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并未随着应对资源的增加而降低。各等级医院应根据医院自身暴力发生特征,有针对性地给予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
    • 张童; 胡晓红; 黎巧玲
    • 摘要: 目的 了解护士情绪劳动、离职意愿、工作压力及工作场所暴力的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关系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士情绪劳动量表、离职意愿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工作场所暴力频度测定量表对72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情绪劳动总分为(48.22±8.58)分,年龄、工作年限、聘用形式、职称和夜班频率影响护士的情绪劳动得分(P<0.05);离职意愿总分为(17.98±4.54)分;工作压力和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为(93.41±15.39)分和(7.98±3.37)分。情绪劳动、离职意愿、工作压力和工作场所暴力具有直线相关关系(P<0.01)。结论 护士情绪劳动、离职意愿、工作压力和工作场所暴力的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会增加护士情绪劳动,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和离职意愿上升;过高的情绪劳动又会使护士处于情感压抑状态,影响护患沟通,成为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