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镍镀层

镍镀层

镍镀层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3年内共计234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46576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原子能科学技术、机电元件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年全国堆焊再制造技术学术会议、2013年“木(竹)材低碳加工与绿色保障”研讨会、第十四届23+4铸造学术会议暨天津市第九届铸造学术年会等;镍镀层的相关文献由53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滨士、杨玉国、王庆富等。

镍镀层—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0 占比:0.26%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46576 占比:99.69%

总计:46719篇

镍镀层—发文趋势图

镍镀层

-研究学者

  • 徐滨士
  • 杨玉国
  • 王庆富
  • 许韵华
  • 任长友
  • 刘鹏
  • 宫晓静
  • 张玉梅
  • 曹克宁
  • 曾祥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金亦辉; 潘维浩; 周瑜阳; 黄柳; 宋金龙; 孙玉文
    • 摘要: 目的采用双面复合电刷镀法制备一种超疏水不锈钢网,并实现油水分离。方法搭建双面复合电刷镀试验装置,将不锈钢网依次进行预处理、刷镀过渡镀层、刷镀工作镀层和低表面能改性处理,得到超疏水性能良好的不锈钢网。研究刷镀电压、刷镀时间、刷镀速度和刷镀温度等参数对不锈钢网微结构和润湿性的影响。借助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测试设备,对制备的不锈钢网的表面润湿性、微观形貌、元素组成和油水分离性能等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双面复合电刷镀工艺能够在不锈钢网表面形成均匀分布的花椰菜状微/纳米级粗糙结构,镀层的主要成分为镍,并含有微量纳米二氧化硅。在刷镀液温度为25°C、刷镀速度为8 m/min条件下,以15 V的刷镀电压刷镀3 min,超疏水不锈钢网的接触角达到159°,滚动角为7°。制备的不锈钢网具有优异的油水分离性能,对正己烷、二氯甲烷等多种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达到95%以上,且分离纯度较高。结论采用双面复合电刷镀工艺可简单快速地获得双面超疏水不锈钢网,制备的超疏水不锈钢网能高效地分离多种油水混合物,在海洋溢油清理等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江星新; 卢耀军; 李欣彤; 任泽华; 杨牧南; 杨斌
    • 摘要: 用脉冲电流在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Ni镀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依次对脉冲参数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占空比为60%、频率为1000 Hz、电流密度为6 A/dm^(2)时,Ni镀层的耐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最小,Ni镀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优。观察镀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发现镀层表面Ni颗粒尺寸更加均匀,镀层表面平整度更高,因此镀层的综合质量更高,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对相同静态腐蚀条件下Ni镀层腐蚀形貌观察发现,占空比和频率优化后的Ni镀层表面均生成团聚状的腐蚀产物,出现应力腐蚀现象,腐蚀较为严重。调控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密度能够减少镀层的残余应力,避免出现应力腐蚀现象,从而提升镍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 李宪正; 刘阳; 董玉良; 吴洋军; 李武生; 李勇; 陈树桐; 邹立一; 王克和
    • 摘要: 针对一例滚镀哑光镍产品出现的镍层间结合力不良问题,展开对不良特征的深度检查、原因分析及实验验证,最终确定主要原因是镀液有机杂质过多造成的镀层内应力过大。为防止异常现象再次发生,制定了解决方案,将原槽液的每半年的双氧水+活性炭大处理改为高锰酸钾+活性炭处理方法。方案应用两年来,镀镍层层间结合力不良问题没有发生过,质量一直保持稳定。
    • 麦汝锋; 林浩扬; 崔红兵; 杜军; 刘俊; 潘湛昌
    • 摘要: 以对环境友好的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对镀镍铜板进行退镍处理,代替传统的硝酸溶液.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过氧化氢、六次甲基四胺、柠檬酸钠和过氧化氢稳定剂(由质量比1:1的硅酸钠和氯化镁组成)的质量浓度对退镍速率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退镍后铜板的表面状态.结果表明,在55°C、pH为4的条件下,在含60 g/L过氧化氢、12 g/L六次甲基四胺、18 g/L柠檬酸钠和14 g/L过氧化氢稳定剂的溶液中退镍速率最大,且退镍后铜板表面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 喻溪亭; 缑晓丹; 张延宗
    •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解决油水分离材料目前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制备流程复杂和药品种类繁多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以不锈钢网为基底,运用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的方法。在电沉积的过程中,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金属Ni,通过调整制备过程中的时间、电流、温度,进一步优化参数,使阴极材料表面形成一种钟乳石状的微纳米粗糙结构。利用接触角测试仪测定其接触角,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制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材料的最优条件为:电流0.6 A,电沉积时间23 min,温度50°C。在该条件下制备的阴极镍镀层材料,其表面在水下的油接触角(OCA)达到152°±3°,在空气中的水接触角(WCA)达到0°,表现出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能。在油水分离实验中,阴极镍镀层材料对正己烷的分离效率最高,达到了99.3%,并在20次油水分离循环实验过程中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分离效率,同时表现出高效耐用的油水分离性能。结论通过一步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出的阴极镍镀层材料具备超亲水-水下超疏油性能,且高效耐用,油水分离效率稳定,同时具备制备成本较低、制备流程简单和药品使用种类少的优点。
    • 刘顺华; 吴冰冰; 王丽娟; 王君兆
    • 摘要: 针对车载连接器金属壳体较罕见的断裂现象,借助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能谱仪及显微硬度仪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金属壳体断裂模式为应力腐蚀开裂(SCC),应力来源于料带弯折产生的弹塑性应力,而弯折处镀镍层存在裂纹,使黄铜基体暴露于含酸性腐蚀元素的电解质中,为壳体应力腐蚀提供了环境.
    • 戴丽静; 王晶; 张洪铭; 史忠祥; 冯叙然; 孙子婷
    • 摘要: 采用化学镀法对聚苯乙烯(PS)微球进行表面镀镍,制备导电性能良好的PS/Ni复合微球.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能量色散谱仪对PS/Ni复合微球的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采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测试PS/Ni复合微球的导电性,研究了化学镀液pH以及镍盐和还原剂质量浓度对PS/Ni复合微球形貌及导电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随着pH的增大,镍颗粒增大,镍镀层厚度增加,包覆更完整;当pH=8,镍盐和还原剂质量浓度均为200g/L时,制备的PS/Ni复合微球镀层包覆完整、均匀且致密,其电阻率为9.5×10-2Ω·cm.
    • 许周烽; 孔水龙; 董朝晖; 厉峰; 俞耿华
    • 摘要: 采用电镀技术在Incoloy-800H合金表面制备纯镍镀层,研究了其在静态高温氯化物熔盐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氨基磺酸镍镀液中,通过电镀可以获得性能良好,结合力良好的纯镍金属镀层.镍镀层能够有效阻止Cr元素扩散,避免Cr与熔盐直接接触而腐蚀,有效降低材料的腐蚀速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得出在700°C氣化物熔盐中,Cr在镍镀层中的扩散系数约为9.18×10-13 cm2/s.
    • 储荣邦
    • 摘要: 1珠镍镀层与底层的结合力不好作为珍珠镍层的底层,诸如酸铜,半亮镍、亮镍层,它们都是在含有各种添加剂的镀液中得到的,镀层中夹杂及表面吸附相当量的有机物质,常规的水洗方式也很难将表面有机物除净,这会对结合力产生不良影响。另外镀半亮镍或亮镍后经水洗及与空气短暂接触,表面很快钝化,再镀珍珠镍,结合力变差。因此,要除去底层表面残留有机物及钝化膜,可用稀氰化钠溶液来有效活化钝化的镍层(这个方法是早些年日本工程师教我们的),特别是现在自动线应用广泛,工件镀镍后停留空气中过久,极易钝化,按常规酸活化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而再去冲击镍活化显然不现实。要除去镍层表面残留有机物及钝化膜,这种化学处理方法是有效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