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脉冲电流

脉冲电流

脉冲电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1649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1篇、会议论文110篇、专利文献141293篇;相关期刊389种,包括中国有色金属学报(英文版)、铸造、强激光与粒子束等; 相关会议95种,包括2016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四川省电子学会曙光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暨中物院第十届电子技术青年学术交流会等;脉冲电流的相关文献由3709位作者贡献,包括翟启杰、张新房、韩毅等。

脉冲电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1 占比:0.49%

会议论文>

论文:11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41293 占比:99.44%

总计:142094篇

脉冲电流—发文趋势图

脉冲电流

-研究学者

  • 翟启杰
  • 张新房
  • 韩毅
  • 李仁兴
  • 于恩林
  • 何冠虎
  • 周好斌
  • 王涛
  • 郭敬东
  • 任忠凯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江星新; 卢耀军; 李欣彤; 任泽华; 杨牧南; 杨斌
    • 摘要: 用脉冲电流在钕铁硼磁体表面制备Ni镀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依次对脉冲参数进行优化。实验发现当占空比为60%、频率为1000 Hz、电流密度为6 A/dm^(2)时,Ni镀层的耐腐蚀倾向和腐蚀速率最小,Ni镀层耐电化学腐蚀性能较优。观察镀层表面的微观结构发现镀层表面Ni颗粒尺寸更加均匀,镀层表面平整度更高,因此镀层的综合质量更高,改善了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对相同静态腐蚀条件下Ni镀层腐蚀形貌观察发现,占空比和频率优化后的Ni镀层表面均生成团聚状的腐蚀产物,出现应力腐蚀现象,腐蚀较为严重。调控电镀过程中的电流密度能够减少镀层的残余应力,避免出现应力腐蚀现象,从而提升镍镀层的耐腐蚀性能。
    • 张超; 胡庆贤; 缪俊彦; 王晓丽; 宋扬
    • 摘要: 目的研究等离子+缆式焊丝脉冲GMAW复合焊过程的熔池流体行为。方法综合考虑传热学以及流体动力学,建立Fluent数值分析模型。使用双椭球–锥体热源模型代表等离子弧焊传热模型,用双椭球热源表征GMAW电弧传热并考虑熔滴传热,同时考虑熔池受到的电磁力、浮力、表面张力、等离子流力等作用力。基于Fluent软件,对复合焊过程中熔池的温度场和流场进行研究,模拟脉冲电流为150 A时复合焊熔池的流体行为,并进行实验验证对比。结果在固定等离子焊接电流为100 A、焊接速度为30 cm/min、GMAW脉冲平均电流为150 A时,模拟显示熔池的熔宽为10.57 mm、熔深为2.58 mm、余高为3.66 mm,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建立的GMAW复合焊数值模型能够有效指导该焊接过程。
    • 乔东格; 刘训良; 温治; 豆瑞峰; 周文宁
    • 摘要: 金属锂被认为是具有高理论比容量的电池负极材料。然而,锂枝晶的生长可能会连接正负极导致爆炸等事故。因此,抑制锂枝晶对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至关重要。本工作通过非线性相场模型与热模型耦合,首先探究了不同初始条件下的锂枝晶形貌及其温度场分布。由于反应放热,随着反应的进行,锂枝晶区域的温度高于电解质区域的温度,并在二者界面处形成温度梯度。然后,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锂枝晶的形貌特征并量化了抑制效果。研究发现,温度越低,充电过程中生成的锂枝晶越长,数目越多,侧枝越多,从而在放电过程中形成“死锂”的可能性越大。通过改变脉冲电流的频率,分析了不同充电频率下的枝晶长度和形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5 ms的脉冲之后接10 ms的休息周期是抑制锂枝晶的合适频率,在此频率下可以得到较为均匀的沉积表面。通过探究在不同过电位和扩散系数下的枝晶平均生长速率,引入了一个无量纲数Da来阐明扩散与电极反应之间的竞争关系,得出减小反应速率和扩散速率之间的差距是抑制锂枝晶的必要条件。
    • 刘斌; 武川; 周宇杰
    • 摘要: 目的基于电辅助压缩试验,建立Ti6554钛合金的电辅助压缩本构模型,并对本构模型进行验证。方法针对Ti6554钛合金材料,在一定脉冲电流参数(电流密度为40、32、24 A/mm^(2),频率为1、5、10 Hz,占空比为0.7、0.5、0.3)以及应变速率为0.002、0.005、0.01 s^(-1)、下压量为50%的条件下,进行电辅助压缩试验,并基于唯象和物理机制,建立电辅助压缩的本构模型,采用回归拟合的方法确定本构模型参数,得到具体方程,并基于电辅助压缩试验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脉冲电流参数对应力–应变的影响规律。结果将电辅助压缩试验测得的试验值与本构模型得到的预测值进行相对误差分析,得到最大相对误差小于7%。结论采用回归拟合的方法建立的本构模型相对误差较小,能够准确预测材料在不同脉冲电流参数下的流动应力。
    • 王国田; 吴彪; 王强; 付百学; 龙泽堃
    • 摘要: 脉冲电流作用定向凝固不仅能影响晶体的生长,还可调控凝固组织,从而影响合金的性能。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脉冲电流作用下合金熔体的电磁场分布以及对TiAl基合金连续凝固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流作用下的合金熔体表层磁感应强度最大,径向随着与表层距离的增大,磁感应强度下降。随着脉冲电流强度的增大,由于脉冲电流产生的集肤效应与焦耳热效应,使温度场与电磁场整体提高,轴向感应线圈中部温度最高,径向合金熔体与表层温差值逐渐减小、温度分布更均匀,侧向散热减弱,定向凝固趋势提升。
    • 李志新
    • 摘要: 对铁磁件进行磁性处理,当要求的处理效果一定时,其在工作磁场作用下产生的涡流磁场是影响工作电流交变频率的主要因素,论文首先分析了铁磁件的涡流磁场特性,接下来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磁性处理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最后得出了磁性处理工作电流交变频率不仅与铁磁件的材料特性、厚度相关,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铁磁材料的外形尺寸的结论。
    • 卫兵; 王杰; 李远; 李逢; 陈林; 周良骥; 郭帆; 袁建强
    • 摘要: 为测量LTD单路验证装置的过渡段与出口电流,设计和标定了B-dot电流探头。采用径向传输线对电流探头进行了线下标定,并开展相应验证实验证实了标定的有效性。实验表明:探头安装深度和角度误差导致的探头灵敏度偏差约为1%;当阴阳极间距大于探头孔直径时,B-dot标定结果基本不受阴阳极间距的影响;对于本装置涉及的直径较大的同轴线,用径向线模拟标定结果是有效的。从LTD单路验证装置的实验结果可知,4个过渡段至出口的阳极电流有轻微的损失,而阴极电流逐步减小。
    • 刘超; 孙旋; 王傲冰; 赵利颇; 田明
    • 摘要: 通过950°C高温压缩试验模拟实际GH4169合金锻造加工过程,研究施加不同密度(0~4.5 kA·mm^(-2))脉冲电流条件下合金的高温压缩变形及动态再结晶行为,并对脉冲电流的影响机制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脉冲电流作用下,压缩时合金更易屈服变形,压缩变形抗力降低,且随着脉冲电流密度增大,压缩变形抗力降低程度更大,这与脉冲电流产生的电子风力促进位错运动有直接关系;随着脉冲电流密度的增大,合金发生一次再结晶后发生二次再结晶,这是因为脉冲电流可促进原子扩散,导致亚晶界迁移难度降低,从而对动态再结晶具有促进作用。
    • 戴锋; 陈轩; 王立宪; 马宏忠
    • 摘要: 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设备进行局部放电故障诊断与定位对其内部绝缘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GIL呈全封闭结构,现有外置式的检测方式对内部缺陷检测不够敏感,无法实现局部放电的量化描述与定位。因此,提出一种基于Teager能量谱极限学习机的局部放电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以脉冲电流能量波动特征与频段为分析对象,首先,利用Teager能量算子提取不同放电故障位置的能量波动特征;其次,利用小波包变换对不同位置的放电故障能量特征频段占比进行计算;最后,结合极限学习机(ELM)对GIL设备局部放电故障进行定位与诊断。结果表明,不同位置的局部放电缺陷能量波动差别明显,利用小波包变换分析后的特殊频段能量占比可以作为故障分类的依据。通过与其他在线监测方法的对比,表明ELM可以实现GIL设备局部放电故障的有效定位与诊断。
    • 付继伟; 洪蓓; 隗功正; 李琛; 韩若愚
    • 摘要: 雷电放电伴随短时间内高功率、大库伦量的电荷转移,可在电-磁-热-力等效应下造成结构壳体烧蚀甚至穿孔。由于雷电主放电阶段存在强烈的光辐射和电磁辐射,且耦合激波和等离子体现象,在模型描述和实验诊断方面难度大。放电过程物理机制研究的不深入,制约了结构防护设计优化。本文基于棒(高压)-板(接地)间隙大电流脉冲放电系统,研究了对壳体雷击的主放电过程的物理模拟和诊断技术,对放电过程的电物理参数、光辐射参数进行联合测量,实现了强光辐射下的自辐射和阴影法高速摄影,从多空间角度获取了放电等离子体的时空演化细节,建立了放电电磁过程和等离子体动力学行为之间的关联性。实验发现,雷电流破坏效应主要来源于接触点附近的传热过程以及面电流集肤效应导致的焦耳加热现象,激波则主要来源于电爆炸等离子体早期膨胀过程。最后从损伤来源角度为雷电防护设计提供一定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