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错配修复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

错配修复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基础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1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72947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基础医学与临床、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胃肠病学分册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八届年会暨第十届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20次学术研讨会暨第5次奶牛疾病学术会议、第十五届全国儿科神经学术会议等;错配修复基因的相关文献由9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吕申、王亚平、王朝晖等。

错配修复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1 占比:0.1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2947 占比:99.84%

总计:173227篇

错配修复基因—发文趋势图

错配修复基因

-研究学者

  • 吕申
  • 王亚平
  • 王朝晖
  • 庹新兰
  • 李梅
  • 盛剑秋
  • 刘希双
  • 刘志敏
  • 徐江
  • 毛裕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谢天赐; 徐向上
    • 摘要: 林奇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其主要特征是对多系统癌症的易感性,主要表现为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林奇综合征的致癌倾向源于一组错配修复蛋白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失活的错配修复蛋白导致基因组中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卫星以及基因组其他部位突变的积累可以影响细胞内重要功能蛋白的数量或活性,从而引起肿瘤的发生。林奇综合征相关的癌症与散发性癌症相比,具有不同的病理及临床特征,因此治疗与管理也与散发性癌症有所不同,所以对林奇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也就显得非常重要。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人们在林奇综合征的发病机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本文将主要从林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对其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大家详细展示该疾病的进展过程。
    • 耿海涛; 曹瑞娟; 孙霖; 万金良; 李绵利
    • 摘要: 回顾1例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Lynch综合征患者诊断过程并对其家系进行分析。Lynch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其导致罹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风险显著升高。本例患者同时罹患子宫内膜癌与结肠癌,且病理免疫组化提示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经基因测序证实MSH2胚系突变并最终确诊Lynch综合征。同时,患者家族成员调查发现一级亲属有两人患有Lynch综合征相关肿瘤。本文旨在提高对Lynch综合征的认识并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加强对患者整个家系的管理,以便对其家系成员进行适当干预并降低患癌风险。
    • 李霞; 任玉嫄; 姜忠彩
    • 摘要: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2年4月在航空总医院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6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utL同源物1(mutL homolog 1,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1 homolog 2,PMS2)、MutS同源物2(mutS homolog 2,MSH2)以及MSH6的表达情况。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病例行基因测序,并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平均发病年龄55.9岁,中位年龄55岁。手术切除病例55例数,活检5例数。其中子宫内膜样癌55例,透明细胞癌3例,浆液性癌2例。子宫内膜样癌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14.5%(8/55)、3.6%(2/55)、9.1%(5/55)、16.4%(9/55);透明细胞癌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情况分别为0/3、1/3、1/3、0/3;2例子宫内膜浆液性癌错配修复蛋白均无表达缺失。子宫内膜样癌病例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ow,MSI-L)、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发生率分别为5.5%(3/55)、9.1%(5/55)、85.5%(47/55);透明细胞癌MSI-H、MSI-L、MSS发生情况分别为1/3、0/3、2/3;子宫浆液性癌MSI-H、MSI-L、MSS发生情况分别为0/2、0/2、2/2。子宫内膜癌中不同的肿瘤分化程度、肌层侵犯深度中MSI-H、MSI-L、MSS发生频率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例复发的子宫内膜癌病例均为MSI-H。结论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状态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 高玉雪; 宁琪琪; 蔡玉莹; 关媛月; 杨鹏翔; 陈德喜
    • 摘要: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基因(MMR)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中表达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5例HBV相关肝细胞癌术后MMR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其分为MMR缺失(dMMR)组(18例)和MMR正常(pMMR)组(107例),比较两组病理特征和临床指标,进一步分析HBV相关肝细胞癌患者发生dMMR的影响因素。结果dMMR组缺失情况包括MutL蛋白同系物1(MLH1)/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2(PMS2)表达缺失(4例)、MLH1表达缺失(1例)、MutS蛋白同系物2(MSH2)/PMS2表达缺失(1例)、PMS2表达缺失(12例)。dMMR组坏死率、微血管侵犯率、谷草转氨酶水平、异常凝血酶原水平低于pM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P53蛋白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dmondson分级、谷草转氨酶水平是发生dMM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dMMR在HBV相关肝细胞癌中是一种低频事件,与患者Edmondson分级、谷草转氨酶水平有关,可能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的靶标。
    • 汤永峰; 张珦; 周鹤鸣; 郑燕影; 李惠
    •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endometrial clear cell carcinoma,ECCC)分子分型的临床应用及其与PD-L1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测序法检测15例ECCC根治手术标本中POLE突变情况,有突变者为POLE突变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MLH1、MSH2、MSH6、PMS2蛋白表达,有表达缺失者为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deficien-cy,MMR-D);免疫组化检测p53表达,将其分为p53突变型和p53野生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D-L1蛋白表达,比较不同分子分型的组间差异.结果 15例ECCC中POLE突变型0例,MMR-D为5例,p53突变型5例,p53野生型5例.5例MMR-D者PD-L1均阳性.结论 ECCC具有分子异质性,部分与子宫内膜样癌相似,部分与浆液性癌相似.PD-L1可以作为ECCC免疫治疗的重要靶标.
    • 王晓乐; 何淼龙; 宁方玲; 菅金波
    • 摘要: 林奇综合征(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所致,临床上表现出微卫星不稳定性.存在这种突变的患者可同时或异时患有结直肠癌、林奇综合征有关的结肠外恶性肿瘤.自林奇综合征被定义后,相关基因学、诊断标准、监管手段及治疗方案不断更新,临床医生需掌握相关知识,运用于临床,提高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率、监管及预防,才能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控制率,降低死亡率.本文现就林奇综合征的基因学、诊断学、监管及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 张伟; 徐斌; 洪汝涛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PMS2、MSH6、细胞间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的表达及其在胃息肉向胃癌转化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3例胃息肉患者及4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MS2、MSH6、C-met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建立PMS2、MSH6、C-met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其在胃息肉向胃癌转化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及胃癌组织中PMS2、MSH6、C-met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腺瘤性息肉>胃底腺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MS2、MSH6、C-met表达水平与胃息肉病理类型及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r=-0.324、r=-0.319、r=0.298,均P<0.001),且PMS2表达与MSH6表达呈正相关(r=0.796,P<0.001),PMS2、MSH6表达与C-met表达呈负相关(r=-0.492、r=-0.483,均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MS2预测胃息肉向胃癌转化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4.8%,MSH6预测胃息肉向胃癌转化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73.6%,C-met预测胃息肉向胃癌转化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71.2%.结论 PMS2、MSH6、C-met表达与胃息肉病理类型及病变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可能参与不同病理类型胃息肉向胃癌的发生发展,明确胃息肉的病理类型并检测PMS2、MSH6、C-met表达水平对防治胃息肉向胃癌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 滑天; 刘登湘; 孔凡庭; 任伟; 李华
    • 摘要: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 hMLH1、hMSH2 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胃癌(gastric cancer,G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 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CR, MSPCR)法检测77例GC肿瘤组织中hMLH1、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Kaplan- Meier 法及log- rank 检验分析其与GC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GC肿瘤组织中hMLH1高甲基化提示较短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P < 0.05).hMSH2甲基化水平与GC患者临床预后无相关性.结论:GC肿瘤组织中hMLH1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 黄伟; 顾瑞冬; 张瑜; 边劲; 钱晓萍; 王琳
    • 摘要: 目的 探讨本中心结直肠癌患者中错配修复(MMR)蛋白的表达缺失(dMMR)率、dMM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Lynch综合征的诊断率.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73例行手术切除、且病理标本行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免疫组化法检测的结直肠癌患者,分析dMMR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dMMR患者行基因二代测序(NGS)检测出的突变进行致病性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法检测出dMMR 11例(15.1%),其中MLH1(-)2例、MSH2(-)1例、PMS2(-)2例、MLH1(-)&PMS2(-)6例,未见MSH6缺失表达.MMR蛋白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家族史均无关(P>0.05),与肿瘤部位和组织学分级有关(PG(p.Ser184Ter)和1个可能致病性突变MLH1 c.794G>C(p.Arg265Pro),Lynch综合征的诊断率为2.7%(2/73).结论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进行MMR蛋白免疫组化法和基因NGS检测,有助于Lynch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
    • 郭建巍; 郭丹; 陈亮; 顾景辉; 林楠; 廖强华; 苏霄翔; 兰小琴; 孙雪平; 王琳
    • 摘要: 目的探索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分子靶标及辨识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为胃肠道肿瘤的中医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海淀分院和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期体检的80名健康人群。分别对10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胃肠道肿瘤组)和80名健康人群(健康人群组)发放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问卷,采用被调查者自填问卷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用Sanger测序进行错配修复基因MLH1 SNP检测。结果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与性别无关,60岁以上人群罹患胃肠道肿瘤的概率高于60岁以下人群。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体质类型与健康人群有明显区别,所有胃肠道肿瘤患者均表现为气虚质(PA(rs63750447)突变与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气虚为主的混合偏颇体质,大多数患者具有阳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MLH1基因检测胃肠道肿瘤人群中等位基因A的携带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MLH1-1151T>A突变者为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以气虚为主线索,通过中医药调整胃肠道肿瘤高危人群的气、血、痰平衡,是中医防控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的一条途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