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钾长石

钾长石

钾长石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1102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矿业工程、地质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2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1342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岩石矿物学杂志、非金属矿、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中国地质学会同位素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三十周年暨同位素地质应用成果学术讨论会、2015年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大会暨产品展示交流会等;钾长石的相关文献由1929位作者贡献,包括邓培有、马鸿文、韩效钊等。

钾长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2 占比:29.09%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2.64%

专利文献>

论文:1342 占比:68.26%

总计:1966篇

钾长石—发文趋势图

钾长石

-研究学者

  • 邓培有
  • 马鸿文
  • 韩效钊
  • 张光旭
  • 石瑞
  • 余福元
  • 杨威
  • 杨静
  • 王严民
  • 陈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韩志宇; 王非; 师文贝
    • 摘要: 确定沉积时代及重建成岩过程仍然是目前年代学领域亟需攻关的科学问题。综述了适用于沉积岩定年的传统长周期同位素方法,系统地回顾了沉积岩中广泛发育的自生矿物海绿石、伊利石、钾长石和方解石年代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它们在沉积地层定年、恢复盆地热流史、沉积矿床间接定年、确定油气注入时间、确定脆性断层活动时间、确定古地磁重磁化事件等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展望了今后需要攻关的方向,为我国沉积岩年代学的发展抛砖引玉。
    • 乔凯; 吴瑶瑶; 廖宗文; 沈彦汐; 蔡燕飞
    • 摘要: 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国难溶性钾矿资源,在降低煅烧温度的情况下,开展了活化剂种类和用量、研磨时间等对钾长石活化效果的研究。化学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活化剂CM的活化效果优于QN的;随着活化剂用量增加或研磨时间延长,水溶性钾和速效钾的含量有所上升。盆栽试验结果表明:CM添加质量分数3%,研磨8 min, 200°C烘干12 min的处理效果较理想,玉米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最高,而且能有效提高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各活化钾长石处理的第20天钾淋溶损失均低于纯氯化钾处理的,能够有效减少淋溶导致的钾素流失。应用活化剂有望进一步降低钾长石的煅烧温度,实现钾长石的高效低碳利用。
    • 梁艳华; 包麒钰; 孙德四; 陈浩
    • 摘要: 以典型硅酸盐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及真菌Aspergillus niger为试验菌株,采用摇瓶培养试验,通过测定发酵培养液中细菌浓度、pH值、浸矿上清液中K、Si、Al的质量浓度以及钾长石被菌株作用前后的SEM和XRD分析,比较了这三种典型种类微生物对钾矿物的动态溶蚀效果。结果表明:真菌的生长周期较硅酸盐细菌的短,且具有更高的产酸能力,但硅酸盐细菌的对数生长期相对较长,其在培养液中具有更高的细菌浓度,产生胞外多聚物的能力更强;三株菌种对钾长石均有一定的风化分解能力,Paenibacilluspolymyxa的溶蚀效果最好,浸出液中的K_(2)O、SiO_(2)、Al_(2)O_(3)的质量浓度最高可达2.30 g/L、6.55 g/L、5.20 g/L,其次为Aspergillus niger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但真菌释放钾长石中的K、Al、Si的速率最快,浸矿周期最短,综合效率最高。分析认为,真菌对矿物的溶蚀效果主要受有机酸酸解和络解作用机制的影响,而硅酸盐细菌对矿物的风化分解能力则主要受胞外多聚物络解作用机制的控制。
    • 刘晓玉; 盛锡兴; 廖宗文; 林黎珍; 黎坤婷; 蔡燕飞; 陈火君
    • 摘要: 采用解钾菌和活化剂联用技术,研究不同用量活化剂和处理方式对钾长石的活化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和玉米盆栽试验探究生物-化学联用的活化机理及其肥效。结果表明,不同解钾菌(YC602、YC605和YC606)与活化剂QN联用对钾长石中水溶性钾和有效钾的释放均有效果,YC602提升效果最佳。选定YC602与QN进行优化试验,其中T1处理(5%QN+100°C烘干+YC602)和T3处理(3%QN+水浸泡+200°C烘干+YC602)活化效果较好,提高活化剂用量有利于水溶性钾和有效钾的释放。培养时间对于有效钾的释放影响不大,而水溶性钾含量以培养24 h效果最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减少50%氯化钾施用的条件下,联用技术T2A处理组可有效促进玉米生长。淋溶试验表明,联用技术可有效减少钾素淋溶流失,肥效较持久。联用活化技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就可提高钾长石的有效性,明显降低活化成本,并可大幅减少氯化钾用量,具有减量增效和绿色环保的优势。
    • 彭姣; 黄红军; 王盼; 于俊杰; 刘芳芳
    • 摘要: 以吉林某高铁钾长石矿为研究对象,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光学显微镜分等分析手段对钾长石矿样进行化学组成、矿物嵌布状态以及粒度组成等工艺矿物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样中主要是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铁元素主要分布在赤铁矿、褐铁矿以及磁铁矿中。矿样中钾长石以针柱状的细粒产出,部分铁矿物嵌布在钾长石微晶基底、孔洞边缘或浸染在脉石矿物中,为复杂难处理钾长石矿。且-0.0385 mm矿样中Fe_(2)O_(3)含量达到2.36%,需要在后续处理中进行脱泥、磁选、浮选、酸洗作业才能使产品达到高端钾长石市场要求。
    • 俞豪勇; 朱阳戈; 李松清; 胡晓星
    • 摘要: 为了有效去除磷灰石中的长石矿物,考察了季铵盐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为捕收剂时磷灰石与钾长石的浮选行为,并采用Zeta电位、微量热、XPS、红外光谱和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选择性吸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矿浆pH值为5~11区间,DTAB对钾长石具有优异的捕收性能,而磷灰石可浮性较差。在DTAB用量为3×10^(-5)mol/L、pH=9.0时单独浮选钾长石与磷灰石,二者的回收率分别为93%和2%。针对磷灰石与钾长石质量比3:1的人工混合矿,利用DTAB可以获得P_(2)O_(5)品位34.85%、回收率91.46%的磷精矿,其中Al_(2)O_(3)含量为1.52%,表明DTAB可以实现钾长石和磷灰石的选择性分离。机理分析表明,DTAB可以通过静电作用的方式选择性吸附在钾长石表面,其在钾长石表面的吸附能力和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在磷灰石表面,从而实现了二者的浮选分离。
    • 马涛
    • 摘要: 安徽是我国长石资源大省,已有寿县孔家山、泾县观阳和岳西温泉等10余个矿区开展过普查或详查工作,共探明资源量超过13亿吨。本次资源调查评价工作共发现21个新的钾长石矿产地,新增风化型钾长石砂矿预测资源量(334)35.4亿吨。目前安徽省内钾长石资源的开发多为以玻璃制造、陶瓷制造为终端的原料供应,对钾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新型矿物钾肥的开发已有一定工作基础,但仍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 唐海; 陶克义; 刘延静; 祁育林; 颜婷珪
    • 摘要: 钾长石-磷石膏-焦炭提取钾肥是利用非可溶性钾资源的可行工业化路线,其中焦炭与磷石膏的反应过程是影响提钾率的关键,本文研究了N_(2)或CO_(2)气氛下活性炭比例对体系提钾率的影响,并采用了随炉升温与定温加料两种不同的焙烧温度制度对比了不同气氛下的提钾率和焙烧产物。结果表明,随着活性炭在体系中含量的升高,提钾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2)气氛下,采用定温加料体系的提钾率大于随炉升温的提钾率;在CO_(2)气氛下,当活性炭与磷石膏的比例小于3∶6,定温加料样品的提钾率大于随炉升温的样品,而活性炭与磷石膏的比例大于3∶6,随炉升温样品的提钾率大于定温加料样品。
    • 蔡建林; TENG Hui Henry; 王钺博; 张坚超
    • 摘要: 蚯蚓肠道内小分子有机酸与摄入的土壤矿物相互作用,加速矿物溶解。摄入的土壤在蚯蚓肠道内平均停留时间约为12 h,不足以使土壤矿物产生显著的溶解特征,因此这一过程难以在蚯蚓体内进行评估。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控制pH值和有机酸浓度,模拟蚯蚓肠道中有机酸对土壤中常见矿物的溶解反应,探讨了方解石和钾长石在蚯蚓肠道环境中的初始溶解动力学。研究发现,矿物在混合有机酸中的溶解速率比在纯水中高一个数量级,说明有机配体和质子促进了矿物溶解。溶解速率及粒度分析表明,方解石(CaCO_(3))溶解速率不受溶解过程中粒度变化的影响,而钾长石(KAlSi_(3)O_(8))粒度在溶解期间未出现显著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初始速率法模拟了钾长石的初始溶解动力学,计算得出的溶解速率表明钾长石在溶解初期主要为表面K^(+)的释放。使用缩核模型(shrink core model)和Hixson⁃Crowell模型对方解石溶解过程进行动力学解析,发现方解石的溶解主要受溶液中反应物内扩散的速率影响。这定量描述了两种矿物在有机酸溶液和纯水中的溶解差异。现有研究表明,有机配体和质子协同促进了矿物的溶解,同时进一步说明蚯蚓肠道加速了土壤矿物的溶蚀以及矿物元素的释放。
    • 董博; 闵昌胜; 陈博; 邓承继; 谢哲; 杨千秋; 丁军; 祝洪喜; 杨昕雨; 余超
    • 摘要: 以钾长石和粉煤灰漂珠为主要原料,矾土为调质剂,在空气气氛下经900~1150°C保温1 h制备得到轻质隔热材料,并研究了烧成温度与矾土含量对轻质隔热材料服役性能的影响规律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通过提升烧成温度或增加矾土含量,能够有效优化轻质隔热材料的常温物理性能。当烧成温度为1100°C、调质剂矾土质量分数为20%时,试样具有最佳物理性能,其体积密度约为(0.97±0.01)g·cm^(-3),真气孔率约为(63.7±0.5)%,常温耐压强度达到(9.42±0.21)MPa,同时其300°C和600°C下的高温热导率分别约为0.147 W/(m·K)和0.229 W/(m·K),与一般轻质隔热材料相比同样具有优异服役性能,且制备成本较低。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