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钩藤

钩藤

钩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70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1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83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贵州科学、中成药、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2013首届天然药物钩藤防治高血压国际会议·ICGP、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国中药杂志》第十届编委会暨中药新产品创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研讨高端论坛等;钩藤的相关文献由1499位作者贡献,包括韦树根、邱逸奎、付金娥等。

钩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1 占比:57.97%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2.12%

专利文献>

论文:283 占比:39.92%

总计:709篇

钩藤—发文趋势图

钩藤

-研究学者

  • 韦树根
  • 邱逸奎
  • 付金娥
  • 莫志贤
  • 杨能勋
  • 曾常青
  • 林昌虎
  • 马小军
  • 朱依纯
  • 朱依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周娇娇; 张青萍; 吴成挺; 李果; 何业辉; 吴鹏
    •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药物和疾病之间的网络关系,探讨“钩藤-黄芩”药对治疗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在TCSMP分析平台筛选“钩藤-黄芩”的有效成分及相关作用靶点,以“epilepsy”为关键词,利用OMIM、CTD、DisGeNET数据库检索癫痫的疾病靶点,并经UniProt校正为标准基因名称,将“钩藤-黄芩”有效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基因与癫痫相关的靶点基因交集,获得两者的共同靶点基因即为“钩藤-黄芩”治疗癫痫的关键靶基因。利用Cytoscape3.8.2信息分析软件将数据进行可视化,构建“中药-有效成分-靶基因-疾病”多维关系网络图,运用R软件对“钩藤-黄芩”-癫痫关键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钩藤-黄芩”中筛选出钩藤碱、黄芩素、β谷甾醇、槲皮素等66个有效成分,作用于癫痫的IL6、VEGFA、CASP3、EGFR、FOS等46个靶基因,药对-疾病靶点基因共涉及107条GO生物学过程和106条KEGG信号通路。结论:“钩藤-黄芩”可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治疗癫痫,为临床治疗癫痫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也为癫痫新型药物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贾娜; 王晓红; 李林; 于晓松; 刘智; 张明生
    • 摘要: 为探究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组织培养与遗传转化适宜条件,以钩藤种子萌发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筛选、优化钩藤再生体系建立条件。通过设置不同预培养时间、农杆菌浸染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共培养基中AS浓度、抗生素浓度等,探究钩藤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钩藤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WPM+3 mg/L 2,4-D+2 mg/L 6-BA+0.5 mg/L NAA+30 mg/L蔗糖+避光培养;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WPM+2 mg/L 6-BA+0.5 mg/L NAA;最适遗传转化因子组合为:预培养2 d,共培养基中添加AS的浓度为120μmol/L,OD_(600)=0.8,浸染时间10 min,共培养时间2 d。经PCR检测证明,GUS基因可顺利转入钩藤基因组中并作为其遗传转化的指示基因。
    • 袁亚红; 胡嘉瑶; 肖健; 范培红; 王晓玲
    • 摘要: 目的分离鉴定药用植物钩藤的化学成分。方法钩藤茎枝用90%乙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中低压液相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乙醇提取物分离和纯化;采用高分辨质谱及核磁共振波谱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钩藤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高丽槐素(1)、去氢钩藤碱(2)、3,4,5,-三甲氧基苯酚(3)、喜树次碱(4)、(-)-N-甲基金雀花碱(5)、毛钩藤碱(6)、去氢毛钩藤碱(7)、缝籽嗪甲醚(8)、3α-二氢卡丹宾碱(9)、卡丹宾碱(10)和喜果苷(11)。结论从钩藤的茎枝中分离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个黄酮类化合物和1个酚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4和5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为钩藤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杨俊春; 陶光林; 李金玲; 张清海
    • 摘要: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钩藤进行不同N、P、K配比的“3414”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贵州钩藤不同施肥量与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养分配比试验的钩藤浸出物、灰分和水分与N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随着P、K施肥量下降,N施用量相对较高情况下,可以提高钩藤品质,最佳施肥配比为N∶P_(2)O_(5)∶K_(2)O=20∶12∶16。
    • 王辽; 陆兰甜; 张代江; 张莹
    • 摘要: 为提高钩藤产业化育苗水平,利用从野外采集的钩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以幼苗作为材料进行诱导丛生芽和生根培养试验,运用3因素(NAA、6-BA、IBA)4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寻求植株再生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用0.1%的HgCl_(2)对外植体灭菌8 min效果较好;诱导丛生芽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6-BA 1.0 mg·L^(-1)+硫代硫酸钠0.3 mg·L^(-1)+活性炭0.1%,存活率66.7%,丛生芽增殖可达40%;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6-BA 1.5 mg·L^(-1)+IBA 0.4 mg·L^(-1)+活性炭0.1%,生根率可达93%以上,平均株高为9.0 cm,平均根长12.7 cm,植株健壮,叶深绿,根系生长良好。
    • 吴静静; 任献青; 宋纯东; 冯刚; 白晗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抽动障碍(TD)的用药规律,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高频中药钩藤治疗TD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SPSS 23.0软件,以频数描述挖掘中药治疗TD的用药规律。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高频中药钩藤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蛋白,Uniprot数据库将靶蛋白转化为对应靶基因;检索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筛选TD相关靶点;通过运用String数据库及Cystoscape软件构建关键靶点PPI网络和活性成分-关键靶点网络,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分析。结果:TD常用中药为平肝息风药,使用频数最高的为钩藤。筛选钩藤有33个活性成分,206个靶基因,TD相关靶基因617个,韦恩图提取关键靶点68个;韦分析涉及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正调节、信号转导、细胞增殖的正调节、RNA转录的正调节、基因表达的正调节、炎症应答;KEGG分析涉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HTLV-I感染等通路。结论:钩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调控机体神经递质代谢、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发挥对TD的起效机制。
    • 陈素云; 周恒; 赵晓彤; 曹依敏; 黄晓静; 季申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小儿七星茶颗粒(薏苡仁、山楂、稻芽等)中喜果苷、二氢卡丹宾、异去氢钩藤碱、去氢钩藤碱、异钩藤碱、钩藤碱、去氢毛钩藤碱、毛钩藤碱、缝子嗪甲醚的含量。方法该药物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xtend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15%二乙胺,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C;检测波长246 nm。结果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91.6%~104.9%,RSD 1.8%~5.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小儿七星茶颗粒的质量控制。
    • 杨洋
    • 摘要: 《红楼梦》第八十四回“试文字宝玉始提亲探惊风贾环重结怨”中写道:“却说薛姨妈一时因被金桂这场气怄得肝气上逆,左肋作痛。宝钗明知是这个原故,也等不及医生来看,先叫人去买了几钱钩藤来,浓浓的煎了一碗,给他母亲吃了。又和秋菱给薛姨妈捶腿揉胸,停了一会儿,略觉安顿。这薛姨妈只是又悲又气,气的是金桂撒泼,悲的是宝钗有涵养,倒觉可怜。宝钗又劝了一回,不知不觉的睡了一觉,肝气也渐渐平复了。”这里宝钗巧用“钩藤”这味药,平复了她母亲的肝气。
    • 闫明; 王俊志; 历剑; 刘丽
    • 摘要: 王玉玺教授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方法独特,认为"痰""热""毒"为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常选用蜈蚣、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从皮疹发生部位、疹形特点、伴见症状等不同层次,常选用药对生石膏、知母,牡丹皮、地骨皮,黄芩、百部等;取其"形"比其"类"常选用钩藤、皂角刺等;临证不拘泥于皮疹表象,追本求因,常选用炮附子、干姜、肉桂三品入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