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虫类药

虫类药

虫类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3篇、会议论文50篇、专利文献66879篇;相关期刊180种,包括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4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思想研究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名医学术传承研究分会第一次学术年会、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风湿病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经方治疗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等;虫类药的相关文献由118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婉华、吴以岭、顾冬梅等。

虫类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3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50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66879 占比:99.15%

总计:67452篇

虫类药—发文趋势图

虫类药

-研究学者

  • 朱婉华
  • 吴以岭
  • 顾冬梅
  • 朱剑萍
  • 朱建华
  • 潘峰
  • 石志超
  • 蒋恬
  • 高想
  • 刘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迎巧; 高二超; 王茂生
    • 摘要: 总结名中医杨淑莲教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经验。杨教授指出“虚”“毒”“瘀”为MM的主要病机特点,强调本病以肾虚为本,首辨虚实,邪毒、瘀血为标,杨教授针对本病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提出益肾、活血、解毒三法,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以精准分层、分期论治、辨证辨病相结合,动态灵活运用三法,疗效显著。现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期论治等角度对杨教授治疗MM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在治疗过程中强调活血化瘀贯穿疾病始终,审时度势运用虫类药物以直达病所,发挥祛邪扶正之功效。
    • 马珂珂; 李月; 王贝贝; 陈慧超; 王业皇(指导)
    • 摘要: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为肛肠科难治疾病之一,外感六淫、情志内伤、年老体弱、劳倦久病等皆可致病。王业皇教授认为此病久病入络,非植物药药力可及,而虫类药多具有搜剔祛风、行气行血、通络逐瘀、化痰镇痛等作用,能“搜剔络中混处之邪”,临证之时注重药对配伍,共奏“祛湿热,行气血”“豁痰浊,畅情志”“通经络,走脏腑”之效。此外,遣方用药之时注意预防虫类药之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 范丽妃; 吴竞; 陈扬荣
    • 摘要: 介绍陈扬荣教授基于络脉理论运用虫类药论治慢性肾衰竭经验。慢性肾衰竭乃沉疴痼疾,久病则邪入“肾络”易入而难出,非虫类药不可攻之,当以血肉有情之虫类药搜风逐邪、利湿除瘀、解毒攻毒、破血逐瘀,方可深入病灶。文章介绍了其选用虫类药经验并阐述了注意事项,认为在应用虫类药治疗时要注意辨证用药,合理掌握用药剂量及配伍,中病即止。
    • 崔红; 刘海英; 李松伟
    • 摘要: 从药物分类、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面综述虫类药应用于脑病的研究进展。广义的“虫类药”概念指有药用价值的动物体及产物、加工品,狭义的“虫类药”指昆虫类、环节类动物及小型爬行动物,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功效覆盖攻伐、疏解、滋补等各个方面,以其独特的生物活性有别于草木金石类中药;且其中有效成分以蛋白质类为主、与人体组成接近,较之易于吸收利用,故效专峻猛。虫类药善走窜通达、搜风通络,久病迁延入络者,唯虫类药可深入病所、以祛痼疾。
    • 李叶兰; 周长征
    • 摘要: 慢性筋骨病为骨伤科常见病、多发病,医疗负担重,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大。文章介绍周长征教授基于络病理论,以通络为治疗大法,运用藤虫类药治疗慢性筋骨病的临床经验,附验案两则,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启发。
    • 李婷; 延小丽; 赵卓; 张亚楠; 马赟; 陈志强
    • 摘要: 多囊肾是一种遗传性肾囊肿类疾病,陈志强教授认为此病多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体质差异,致使肾、肝、脾功能失调,气滞、湿阻、痰凝、血瘀为患,渐成癥积,进而发为囊肿,故其初期病机为脾肾亏虚、肝郁气滞、痰瘀互结;该病病情日久,肾体衰惫,痰湿更甚,浊毒内停,弥漫三焦,病机进展为:脾肾亏虚,血瘀浊毒内蕴。在治疗上,以“消坚固本”为原则,同时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的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初期应攻补兼施,即扶正祛邪兼顾,常用黄芪以培补正气,补肾健脾,浙贝母、三棱、莪术等药以消癥祛邪,同时以柴胡、木香、乌药、麸炒枳壳、炒莱菔子等药调和气机升降,善于应用地龙、水蛭、鳖甲、牡蛎等虫类药以逐瘀散结,适时加用如红藤-败酱草、三七粉-仙鹤草、生地黄-牡丹皮等对药以治疗相应兼症;后期通过宣通上、中、下三焦治法以增强祛湿泄浊解毒之功,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特点,中西结合,中西合璧以缓解病情,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闫明; 王俊志; 历剑; 刘丽
    • 摘要: 王玉玺教授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方法独特,认为"痰""热""毒"为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常选用蜈蚣、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从皮疹发生部位、疹形特点、伴见症状等不同层次,常选用药对生石膏、知母,牡丹皮、地骨皮,黄芩、百部等;取其"形"比其"类"常选用钩藤、皂角刺等;临证不拘泥于皮疹表象,追本求因,常选用炮附子、干姜、肉桂三品入药。
    • 刘婷婷; 关晓睿; 秦明臻; 熊雪娇; 姚尧尧; 高颖
    • 摘要: 络病既包括络脉功能障碍及结构损伤的自身病变,也涵盖了因络脉病变引起的继发性脏腑组织病理变化。络病与脑小血管病共同具有病位迂曲、易于阻滞,病机复杂、难以治愈,症状多样、难以辨识等特点。"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是络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脑小血管病的病变过程。脑小血管病初起在气,脑络郁滞;久病在血,虚瘀互结。治疗脑小血管病应在病变初期理气通络,在药物选择上宜重视辛味药的应用;久病则应通补兼施、虚实兼顾,在补气养血、荣养络脉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虫类药及解毒药。
    • 仲雨薇; 过伟峰
    • 摘要: 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阵挛性抽动或者无痛性强直为表现的周围神经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中西医治疗均无特效。通过审证求机,认为阴虚风动是面肌痉挛的病机特征,肝风夹痰为患而致反复难愈,临床采用养阴息风、化痰止痉法治疗。然草木之药味轻力薄,难取速效。虫类药钻透剔邪,擅治顽难之症,其搜风涤痰止痉之功治疗本病力厚效宏,辨证使用虫类药治疗面肌痉挛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杜羽; 温成平
    • 摘要: [目的]总结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要旨。[方法]通过查阅并梳理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文献资料,整理出相关理论基础、临床使用关键点及使用注意事项,并列举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类风湿关节炎病机复杂,属于中医痹病范畴,且痹病必挟瘀,瘀既是主要的发病因素,又作为主要的病理因素贯穿于疾病始终。虫类药长于治风,有搜风通络、解毒止痛之功,其效宏力专,可用于治疗痹病、历节。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时,无论病程新久,皆可使用虫类药,同时要注意抓住主症,随证加减,但使用虫类药时在煎服法和用量上都有注意事项,尤其要注意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或使用虫类药过敏等问题。所举医案患者有10余年类风湿关节炎病史,素体阳虚,又感受寒邪,出现关节疼痛加剧,治以温经通络、蠲痹止痛。根据痹病必挟瘀的原则,处方中用水蛭搜剔络邪、活血祛瘀、推陈致新,同用温经通络等药物,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临床上使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抓住主症辨证使用,并掌握注意事项,可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