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15篇、会议论文537篇、专利文献19篇;相关期刊492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88种,包括全国第二十三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十一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等;金匮要略的相关文献由5560位作者贡献,包括黄仰模、陈国权、张琦等。

金匮要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15 占比:87.28%

会议论文>

论文:537 占比:12.29%

专利文献>

论文:19 占比:0.43%

总计:4371篇

金匮要略—发文趋势图

金匮要略

-研究学者

  • 黄仰模
  • 陈国权
  • 张琦
  • 李云海
  • 林昌松
  • 马晓峰
  • 宋建平
  • 张再良
  • 刘丽娟
  • 张甦颖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梁炜琦; 姜元安
    • 摘要: 厚朴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痈肺痿咳嗽上气》篇,古今医家对本方所治之认识尚未能全面展现张仲景病证方药环环紧扣的辨证论治思想。本文以仲景对疾病的认识为基点,结合《金匮要略》及《备急千金要方》两书,从肺胀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来重新解析厚朴麻黄汤所治病证之病机及其所具之治法。认为肺胀病是由外邪引起,以邪气壅盛阻碍肺气,令其主气及通调水道功能失常为发展主线,以“咳嗽上气”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透过分析《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与肺胀病证治疗相关的全部内容,认识肺胀病的整个发展变化过程。提出厚朴麻黄汤所治当为肺胀病初起,痰饮实邪壅塞肺中而邪气偏于外之外邪夹饮证,临床所见除了“咳逆上气”外,还有“喉中不利如水鸡声”,故用厚朴麻黄汤以达散邪化饮开郁之效。
    • 马巧琳; 胡斌; 王培; 李艳慧; 杨帆
    • 摘要: 《金匮要略》原文中涉及针灸的内容,对于针灸防治疾病,从早期预防、辨经辨证取穴,到针灸药结合、疾病预后及禁忌等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全面,蔚然成为体系。重视疾病预防与转归,运用针灸方法“治未病”,方法丰富,且选穴组方中贯穿“治未病”思想;针灸取穴颇具特色,既有专病专穴,又有辨经取穴、辨证取穴,取穴少而精;灵活结合运用多种针灸方法,如针药结合、灸药结合等,灸刺种类丰富;从禁针、禁灸、疾病禁忌等方面揭示针灸禁忌与适应证;认识到患者机体状态是针灸施治或判断针灸预后的重要依据。《金匮要略》中的体系化针灸思想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值得进一步发掘。
    • 高文波; 程引; 李成卫
    • 摘要: “分级用药”是一种遣方用药的新策略,其理论贯穿《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药物的使用。文章将经方治疗热利的药物分为甘凉升清止利、苦寒燥湿止利、清热凉血止利3个级别,梳理仲景用方思路,将药物级别转化为方剂级别,进而使整个诊疗过程序贯化,以期丰富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准确性。
    • 戴思佳; 徐强; 张朝晖
    • 摘要: 糖尿病足属于世界性的疑难杂症,是糖尿病的全身病变引起的一种独特的局部病变,以缺血和溃疡互相影响导致病情缠绵难愈,伤口久不愈合。最近研究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生,在中医看来,是痰、湿、瘀三大病机共同作用的结果。我国古代医籍《金匮要略》对气血津液病,有着相当深刻的研究。本研究以《金匮要略》为基础,着重探索气血津液理论,结合整体观念,对糖尿病典型并发症之糖尿病足的痰、湿、瘀三大重要病机进行分析研究,萃取古人对于津液病的认识精华,进一步指导糖尿病足的诊治。
    • 潘东梅; 文小敏; 余洁英; 黄仕营; 廖华君; 张雯; 赵晓山; 刘艳艳
    • 摘要: 目的 探究BOPPPS教学模式在金匮要略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于金匮要略教学中,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讨论。结果 将BOPPPS教学模式应用到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金匮要略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BOPPPS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教学理念,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激发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值得实施并推广。
    • 郭小倩; 侯淑玲
    • 摘要: 大建中汤首见于《金匮要略》,有着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大建中汤原用于治疗腹满寒疝宿食之脾胃虚寒型,脾胃虚寒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阳虚寒积",胃癌的脾胃虚寒型病机也可从这一点出发,而大建中汤证治与这一病机相符。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建中汤对胃癌治疗有着积极作用。本文试从方药入手,简析大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的药理作用。
    • 刘静; 白明; 苗明三
    • 摘要: 目的:分析《伤寒杂病论》所使用鲜药的规律及特点,为中医临床应用鲜品药物提供用药指导及数据支撑。方法: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Clementine等专业分析软件,汇总录入使用鲜药的经方,对药物的使用频次、频率、常用剂量、配伍药物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整理经方260首,其中有79首方剂应用到鲜药,所用鲜药种类包括11种,包括生姜、附子、生地黄汁等。总共分为17个证型,其中有11个证型应用到鲜药,应用频率最高的鲜药为生姜,对经方中11种鲜药药对进行分析:生姜-桂枝、生姜-大枣、生姜-麻黄、附子-干姜、生地黄-防己等配对药物。结论:《伤寒杂病论》所使用鲜药种类包括生姜、附子、生地黄汁等11种;应用频率最高的鲜药为生姜和附子,配对药物:生姜-桂枝、生姜-大枣、生姜-麻黄、附子-干姜等。
    • 张林; 曾凤
    • 摘要: 通过对枳实薤白桂枝汤在宋校《金匮要略》《外台秘要》《备急千金要方》文献记载的对校研究,参考《新雕孙真人千金方》《医心方》相关内容,发现该方在汉唐五部医书中主要有两个版本:“薤白半斤”“水五升”煎煮时间短、服用量小的枳实薤白桂枝汤适用于“心中痞”的轻症胸痹,以《金匮要略》《外台秘要》中的该方为代表;“薤白一斤”“水七升”煎煮时间长、服用量大的枳实薤白桂枝汤适用于“心中坚痞急痛”的重症胸痹,以新雕本《千金方》《医心方》中的该方为代表。而通行本宋校《备急千金要方》中该方用量用法与主治不相符,推测为宋人所改。提示:要充分认识宋校医书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对方剂关键信息的研究考证,切忌局限于某一文本以偏概全,而是应当以方剂文献为切入点,探讨北宋校正医书局中医古籍整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具体做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扎实做好基础性考证,是当今方剂研究特别是古方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
    • 左梦雨; 汤同娟; 王翔; 谷金繁; 黄金玲
    • 摘要: 目的分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治疗心系疾病的方剂,探讨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Excel 2016将符合标准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药性、药味、药效药物分类等进行频数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6.0行关联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51首方剂,涉及中药49味,其中高频使用的药物为甘草、桂枝、生姜等;得到关联规则20条,其中二项关联规则3条,如“生姜、大枣”三项关联规则14条,如“生姜、人参+大枣”、四项关联规则3条,如“甘草、大枣+生姜+桂枝”;聚类分析得到9组,其中有4个单味药物组,如“瓜蒌”“芍药”等;5个药对聚合组,如“半夏+黄芩”“茯苓+白术”等;网络链接关系网状图可见网络链接关系较强的有“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高频药对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对为“桂枝-甘草”。结论张仲景治疗心系疾病多注重温通心阳、调理气机、健脾补中、调和营卫。
    • 孟志云; 刘瑞清; 厉兆春; 王斌
    • 摘要: 目的:观察三黄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脓毒症所致肾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泻心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量表(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GAL)、尿肾损伤因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SOFA评分、TNF-α、IL-18、NGAL、KIM-1及Cys-C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有效率为66.6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泻心汤加味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脓毒症所致急性肾损伤,可改善患者肾脏损伤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