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皂角刺

皂角刺

皂角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13篇;相关期刊102种,包括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健康生活、光明中医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四届中国药师周、第三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药葛根国际产业发展研讨会、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学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等;皂角刺的相关文献由486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绍波、李万华、冯卫生等。

皂角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2 占比:53.99%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3.04%

专利文献>

论文:113 占比:42.97%

总计:263篇

皂角刺—发文趋势图

皂角刺

-研究学者

  • 郭绍波
  • 李万华
  • 冯卫生
  • 曹彦刚
  • 肖顺汉
  • 范代娣
  • 于金倩
  • 徐尤建
  • 李菁
  • 杜钢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小红
    • 摘要: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皂角刺中26种无机元素的方法。以6 mL硝酸作为消解液,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运用SPSS22.0软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与分布情况考察。25种无机元素在质量浓度为0~500 ng/mL的范围内与信号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汞的质量浓度在0~5 ng/mL的范围内与信号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0.9998,加标回收率结果为95.08%~104.8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33%~3.10%。该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好,可用于中药饮片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得出饮片的综合排名情况,可以较好的反映饮片的质量,指导临床用药。
    • 闫明; 王俊志; 历剑; 刘丽
    • 摘要: 王玉玺教授治疗颜面播散性粟粒样狼疮方法独特,认为"痰""热""毒"为本病的基本致病因素,临床治疗常选用蜈蚣、全蝎、土鳖虫等虫类药;从皮疹发生部位、疹形特点、伴见症状等不同层次,常选用药对生石膏、知母,牡丹皮、地骨皮,黄芩、百部等;取其"形"比其"类"常选用钩藤、皂角刺等;临证不拘泥于皮疹表象,追本求因,常选用炮附子、干姜、肉桂三品入药。
    • 周爱芹
    • 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波长切换法同时测定皂角刺中黄颜木素、花旗松素和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的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250 mm,3.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5°C;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0~25 min设为290 nm(测定黄颜木素和花旗松素),25~35 min设为360 nm(测定槲皮素)。结果黄颜木素、花旗松素和槲皮素分别在0.796~15.92μg/ml(r=0.9998)、70.215~1404.3μg/ml(r=0.9999)、2.543~50.86μg/ml(r=0.9997)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0%、100.60%、98.22%。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度,可用于完善皂角刺的质量控制。
    • 权琦; 陈平; 黄圆圆; 张蓓
    • 摘要: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索皂角刺作用于乳腺癌的关键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和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数据库,收集皂角刺的化学成分及靶点、乳腺癌的作用靶点,并使用R语言,映射共同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提取关键靶点.使用R语言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及"靶点-通路"网络,提取关键靶点及通路.结果 筛选得到11个皂角刺活性成分,相关的靶点174个,乳腺癌相关靶基因1132个,共同靶点88个.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04条,KEGG信号通路144条.PPI中的关键靶点有3个富集在关键通路中,靶点为:MAPK1、AKT1、RELA,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细胞凋亡、TNF信号通路、感染、IL-17信号通路和内分泌抵抗.结论 皂角刺可能通过靶向相关通路上的MAPK1、AKT1、RELA发挥抗乳腺癌的作用.
    • 魏璐
    • 摘要: 皂角刺是常用中药材,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在医药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笔者综述了皂角刺黄酮类化合物的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皂角刺黄酮类化合物在化学成分、提取工艺、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皂角刺黄酮类化合物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 刘小燕; 夏巧红; 宋平顺; 张义福; 贺军权; 倪琳
    • 摘要: 目的 建立皂角刺中非法掺入野皂角刺的高效液相色谱鉴别法.方法 取不同来源产地的皂角刺与野皂角刺,采用HPLC-DAD法测定其提取物化学组分,利用阿魏酸对照品作为内标物,以色谱相对保留时间及紫外光谱进行联合定性,检测HPLC图谱中野皂角刺特有峰,建立皂角刺中掺入野皂角刺检验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 伪品野皂角刺中检出一特有峰,其相对于阿魏酸的保留时间为1.43,正品皂角刺药材及饮片中均未检出该组份.方法 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耐用性均良好.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可用于快速筛查皂角刺中掺入野皂角刺的情况,为皂角刺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 王鹏弟; 田旭东; 孙乃瑛
    • 摘要: 田旭东主任医师认为口疮的病机主要为脾胃气机升降失调、寒热错杂,辨治宜平调寒热、调理脾胃气机升降,在精准辨证的基础上田老师善用经验药对"升麻、皂角刺、川牛膝",方中升麻可升提脾之清阳,怀牛膝其性趋下,引火下行,皂角刺可驱邪外出,在临床辨治中每获良效.介绍田旭东主任医师辨治口疮经验.
    • 顾笑颜; 林昭伶; 钟悦; 黄梅; 林曼迪
    •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皂角刺药物靶点数据集、乳痈相关疾病靶点数据集,构建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蛋白互作(PPI)网络,构建并分析"皂角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急性乳腺炎"网络.开展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讨皂角刺治疗乳痈的可能机制.结果:共得到皂角刺活性成分11个,筛选出活性成分所对应的不重复靶点共97个,其中1个活性成分无对应靶点.通过搜集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共得到292个急性乳腺炎的相关靶点基因.将疾病靶点基因与药物活性成分所对应的靶点进行比对后,得到10个交集靶点,即皂角刺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潜在靶点.皂角刺活性成分按degree值排前3名的依次为槲皮素(quercetin)、漆黄素(fisetin)、山奈酚(kaempferol),其中皂角刺治疗乳痈的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受体2(ERBB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雌激素受体1(ESR1)等5个关键靶点,主要涉及乳腺癌疾病通路、TNF信号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3条信号通路.结论:皂角刺治疗乳痈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机体的炎症反应以及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密切相关.
    • 钱湃梓; 彭桂原; 郭赛; 林洁玲
    • 摘要: 目的:探讨皂角刺提取液对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CNE-2细胞,予不同的浓度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细胞,分别作用12、24、48 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予不同浓度的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48 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较高浓度皂角刺提取液组(3.2、6.4、12.8、25.6 mg/mL)作用于细胞48 h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89.61±1.88)%、(96.99±0.66)%、(93.88±1.24)%、(84.15±0.86)%,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2、2.5、3 mg/mL皂角刺提取液作用于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1±1.21)%、(22.08±1.70)%、(37.62±2.07)%,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结论:皂角刺提取液可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 鲍婷婷; 王涵; 顾成娟; 于同月; 蒋子云
    • 摘要: 息肉的发病总由脾虚为先,湿浊、痰结、血瘀在后;以脾虚为本,湿浊痰瘀为标.故治疗应当健脾以治其本,化湿祛痰、逐瘀散结以治其标,如此标本同治才能恰对息肉之病机.仝小林院士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精选三味药物:威灵仙,皂角刺,生薏苡仁合成三味小方.方中生薏苡仁健脾祛湿以治本,调整机体脾虚之态,且薏苡仁能解毒散结,为治疗息肉的态靶同调之药;皂角刺搜风通络,化痰散结,其锋锐引诸药直达病所,威灵仙涤痰逐瘀,通行十二经络,可以消痰瘀凝滞之癖积,皂角刺和威灵仙同为治疗息肉的靶药.该三味小方态靶同调,标本兼治,从不同的角度达到健脾祛湿、涤痰逐瘀、软坚散结的目的.方中威灵仙常用剂量为15~30g,皂角刺常用剂量为15~30g,生薏苡仁常用剂量为15~60g,临证时应根据病情的变化、患者自身的身体状况,合理调整用药剂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