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

性状鉴别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8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8篇、会议论文68篇、专利文献15501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内蒙古中医药、实用中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四届中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暨中医药学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研讨会、第十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等;性状鉴别的相关文献由19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圆、米长忠、聂江力等。

性状鉴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8 占比:4.70%

会议论文>

论文:68 占比:0.42%

专利文献>

论文:15501 占比:94.88%

总计:16337篇

性状鉴别—发文趋势图

性状鉴别

-研究学者

  • 刘圆
  • 米长忠
  • 聂江力
  • 周建理
  • 裴毅
  • 谭勇
  • 陈勇
  • 魏江存
  • 姬生国
  • 李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贵香; 吴莹莹; 马雪; 刘春花; 郑林; 李勇军; 王永林
    • 摘要: 目的提升毛大丁草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观察毛大丁草药材的性状并对其粉末进行显微鉴别;按2020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方法测定该药材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醇溶性浸出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药材中紫花前胡苷、木犀草素-7-O-β-D-芦丁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紫花前胡内酯的含量。结果毛大丁草药材呈皱缩状,密被灰白色绵毛;须根多数,表面呈灰褐色或灰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呈黄白色,中央有一明显细小木心。其粉末呈棕褐色,镜下可见非腺毛、石细胞、草酸钙方晶、导管、纤维等。15批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测定值分别为8.63%~11.34%、10.39%~14.93%、3.29%~6.37%、9.03%~15.02%,平均值分别为10.01%、12.26%、4.61%、12.36%。紫花前胡苷、木犀草素-7-O-β-D-芦丁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芦丁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异紫花前胡内酯的质量浓度分别在3.87~154.88、1.64~65.41、1.60~64.00、1.92~76.96、1.27~50.93、0.40~15.89μg/mL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不低于0.9991);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88%、100.89%、102.64%、95.75%、96.71%、103.48%,RSD分别为0.55%、0.43%、0.34%、0.49%、0.47%、0.37%(n=6);样品中上述6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1527~0.8522、0.0845~0.6697、0.1367~0.9610、0.1260~1.1932、0.1288~1.1022、0.0469~0.6780 mg/g。结论所建方法可用于毛大丁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初步拟定毛大丁草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6.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9.0%,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不得少于0.016%。
    • 班梦梦; 赵维波; 张丹雁; 杨丽; 曾业达
    • 摘要: [目的]通过性状和微性状鉴定法鉴别不同产地阳春砂。[方法]采用性状及微性状鉴别方法鉴别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越南和老挝6个产地的阳春砂。[结果]不同产地阳春砂外观性状(果实表面颜色、毛刺分布、种子团间隔膜是否外延、气味)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而微性状(毛刺形状、花被残基、花柱残基)差异相对明显。[结论]性状与微性状二者结合可准确鉴别、区分不同产地阳春砂,为不同产地阳春砂的鉴别提供理论依据。
    • 王素巍; 刘洋; 潘德志; 杨来秀; 王晓琴
    • 摘要: 目的:建立砂珍棘豆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收集10批砂珍棘豆药材,主要采用基原、性状及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砂珍棘豆的原植物形态、性状特征、叶轴和叶的组织构造以及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鉴别;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的方法对其水分、总灰分以及酸不溶性灰分进行测定。结果:首次建立了砂珍棘豆药材的性状特征、叶轴和叶的横切面以及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药材水分含量为5.06%~7.01%,平均值为6.28%;总灰分含量为9.41%~10.82%,平均值为10.0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为0.87%~3.77%,平均值为1.57%。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药材真伪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与参考。
    • 骆航; 黄仕芳; 孙兴力; 易方
    • 摘要: 目的:补充并完善菖蒲类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为准确鉴别中药材和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实地采集菖蒲植株并收集药材样品,对菖蒲类药材进行植物分类学研究,对不同产地的药材进行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研究。结果:传统使用的菖蒲药材为天南星科菖蒲属来源的多种植物,常见的基原植物有4种,即石菖蒲、水菖蒲、金钱蒲、茴香菖蒲,这4种不同基原的菖蒲在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菖蒲属中药材的鉴别研究和相关质量标准的增补与修订提供了有益参考。
    • 徐淼锋; 黄晶; 王祥红; 廖力; 秦春梅
    • 摘要: [目的]对藤黄檀结香树脂进行组织形态学研究,为其鉴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和显微鉴别方法对藤黄檀结香树脂进行鉴别。[结果]藤黄檀茎表皮灰褐色,结香树脂红褐色、棕褐色或紫褐色;断面可见明显管孔;味辛。显微鉴别结果显示,横切面导管多为单管孔,散生,轴向薄壁组织带状;弦切面木射线非叠生,宽1~5列,高7~56个细胞,径切面木射线组织异型,多为横卧长方形,少数方形和直立形。粉末及解离组织可见木纤维、具缘纹孔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射线细胞。[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藤黄檀结香树脂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所建立的方法操作方便、准确可靠,可为藤黄檀结香树脂的鉴别提供依据。
    • 马超; 李琪; 陶梁春; 吕惠子
    • 摘要: 为研究合苞橐吾的生药学特性,对合苞橐吾的性状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显微镜明确了叶的组织结构及粉末的结构特征.利用薄层色谱初步建立了合苞橐吾的鉴别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制订合苞橐吾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 段烘叶; 张洁; 杨竹雅; 杨剑启; 余远盼; 杨明瑞; 龚大伟; 李学芳
    • 摘要: 目的:建立黑锁梅根的生药学研究方法,找出鉴别特征,为质量标准研究及深入研究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成分分析及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黑锁梅根表面有较密并深陷的细纵皱纹。根横切面木栓层有石细胞散在。韧皮部宽广,射线向外呈喇叭状并渐弯曲。木质部发达。粉末特征中石细胞类方形、长方形或类圆形,胞腔较大,纹孔明显。淀粉粒脐点点状、短缝状、人字形;层纹不明显。经过化学成分的系统预试验结果显示,主要含有多肽、蛋白质、糖类、苷类、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薄层色谱结果显示,3个不同产地黑锁梅根药材在相同位置上显现相同的斑点,重现性较好。结论:研究结果为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奠定了基础。
    • 刘理燕; 文雨霜; 贺亚都; 沈艳珍; 马雪; 李月婷; 李勇军
    • 摘要: 目的建立芭蕉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对芭蕉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测定芭蕉根药材的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结果芭蕉根药材呈圆柱形,具有棕色鳞片,直径10~20 cm,气香,味淡;显微形态特征明显,粉末呈灰褐色,可见淀粉粒、导管及草酸钙针晶;薄层色谱斑点显色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12批药材的水分为10.04%~14.38%,总灰分为5.27%~8.24%,浸出物含量为5.68%~11.47%。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用于芭蕉根的质量控制。
    • 顾小亮; 罗建蓉; 肖怀; 赵昱; 张成桂; 杨自忠
    • 摘要: 采用外观性状观察、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对不同产地来源的棒毛络新妇进行考察,通过理化鉴别方法对节肢动物棒毛络新妇(Trichonephila clavata)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检验,并对十批样品进行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测定。棒毛络新妇的生药学研究结果表明其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性强,薄层色谱的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可用于棒毛络新妇的专属性鉴定;通过试管预实验法初步确定棒毛络新妇中含有蛋白质、多肽及氨基酸类、糖及苷类、生物碱类和酚类化合物;获得了棒毛络新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数据。该研究所建立的鉴别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比较全面的提供了棒毛络新妇的生药学资料,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杨吉玉; 高必兴; 李倩; 齐景梁; 连艳; 兰志琼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藏药加哇及其三种近似种的性状与显微特征。方法:采用体式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运用性状鉴别法及显微鉴别法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加哇(迷果芹)与三种近似品种性状在形状、根头部、表面及气味上存在明显区别。迷果芹的性状为长纺锤形,根头部有致密的环状横纹,表面有明显的浅黄棕色横长皮孔痕,嚼之有明显的胡萝卜味;横切面显微在木栓层、韧皮部及形成层存在明显区别,迷果芹木栓层较薄,形成层明显,韧皮部裂隙较少且无油室及油管;粉末显微特征中,迷果芹具有油室碎片而无油管,可与宽萼岩风相区别,与其余两种无明显区别。结论:迷果芹及三种近似种在性状及显微上均存在一定差异,通过此研究结果可有效鉴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