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本草考证

本草考证

本草考证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5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5篇、会议论文85篇、专利文献457篇;相关期刊213种,包括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中国民族医药杂志等; 相关会议55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回医药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2013第六次临床中药学学术年会暨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药资源生态专业委员会第4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鉴定分会第11次全国学术研讨会等;本草考证的相关文献由2088位作者贡献,包括詹志来、彭华胜、张卫等。

本草考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5 占比:58.53%

会议论文>

论文:85 占比:6.50%

专利文献>

论文:457 占比:34.97%

总计:1307篇

本草考证—发文趋势图

本草考证

-研究学者

  • 詹志来
  • 彭华胜
  • 张卫
  • 金艳
  • 杨洪军
  • 谢明
  • 张华敏
  • 李兵
  • 蔡秋杰
  • 赵佳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居远; 陈玉燕; 杨红霞; 黄泽豪
    • 摘要: 对《本草图经》中记载的白棘进行本草考证。通过查阅历代本草著作,对白棘的名称、植物形态、地理分布、功效主治和药图进行分析后,发现白棘又名棘刺、棘针、赤龙瓜,是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棘刺,与易混淆的枸棘和颠棘并非一物。该结果为白棘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参考。
    • 王丹; 王心雨; 卢烽; 张萌萌; 何林; 黎勇; 温国梁; 吴纯洁
    • 摘要: 本文将麝香的用药形式按照配伍特点和剂型分为单方、复方内外服用和丸、散、膏、丹、汤、酒剂进行用法考证,并以《古今度量衡对照表》为剂量换算依据,进行用量考证。结果表明,麝香的功效可被归纳为“开窍,辟秽,通络,散瘀。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症瘕癖积,跌打损伤,痈疽肿毒”;麝香剂型选择与用药目的相关,如用于治疗中风此类急症时,常采用散剂、汤剂、酒剂,用于治疗产妇虚弱难产时,则制成用散剂随酒服下,用于治疗疮疡肿痛、辟邪驱晦或中风后遗症,采用丸、膏的剂型。此外,宋朝所载本草中麝香的用量常大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说明麝香的临床剂量仍具有研究价值。本文的考证结果可为麝香的临床给药途径、剂量及临床定位提供思路。
    • 兰松平; 赵琳; 刘银磊; 汤忠显; 谢明; 李鑫
    • 摘要: 通过查阅分析相关的本草文献书籍,对桂心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进行研究梳理。经考证研究,桂心为肉桂去除栓皮者,味苦辛甘,性温热,归心脾肺肾经,有治九种心痛、腹内冷痛、五劳七伤、消风痹症瘕等功效。
    • 倪志涛; 张莉萍; 王谨慧; 杜晓凤; 商婷; 史玉攀; 靳子明
    • 摘要: 通过历代本草、方书、医籍的收集整理并结合现代书籍、文献资料,对羌活的名称、基原、产地分布、性味、毒性和功能主治进行本草考证,对其古今炮制沿革进行梳理,为羌活的临床应用、炮制规范及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经考证可知,羌活入药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作为独活的异名出现的。梁时期独活、羌活药材开始区分并非一物。羌活与独活在临床上开始区分始于唐代,《新修本草》在应用上将二者明显区分,但是仍将羌活附在独活下。从明代《本草品汇精要》开始将羌活与独活明确区分。古籍记载羌活多炮制入药,炮制方法多样,有切制、米泔水浸、焙炒、酒洗、面炒、淫羊藿拌蒸、蜜炒法等。现行国家标准和地方规范,均仅收录其生品。
    • 刘海波; 钟钰铭; 岑淑萍; 任艳
    • 摘要: 对药用天牛成虫和幼虫的名称、基原与主治功效进行考证,为后续药用天牛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古时药用天牛成虫的基原为星天牛,主要用于治疗疔肿与恶疮.宋代以前,星天牛的幼虫常与蛴螬混用.历代本草中收载的木蠹虫、柳蠹虫、桑蠹虫与枣蠹虫实为天牛的幼虫,用于治疗血瘀与月经不调等多种疾病,由于缺乏生长环境与形态特征等描述,尚不能确定各蠹虫的基原物种.现代记载的药用天牛成虫与幼虫来源于多个种,功效差异较大,且与本草记载存在较大出入,值得进一步研究.
    • 王颖; 董雪静; 朱华
    • 摘要: 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进一步开发研究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资源,以“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典籍和文献,对吉祥草的名称、产地、性能、功效、方药进行考证。结果表明,吉祥草别名主要有小青胆、小叶万年青、玉带草;其药用部位主要为全草,较少用到根茎;性能主要为甘、平、凉;功效主要有清肺止咳、凉血止血、解毒利咽;主治咳嗽、哮喘、疳积、腰痛、骨折等病症。后续可从药理作用方面入手研究吉祥草临床应用,进一步研究其药效基础和作用机制等,促进吉祥草资源开发与利用。
    • 霍雨佳
    • 摘要: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为药食两用果实类传统中药,生用有护肝利胆的功效,性味苦寒,易伤脾胃,经炮制后可改善,并具凉血、止血的功效。对历代古籍本草和古今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栀子大多采用去皮取仁并切制、炒制(炒、微炒、炒黄、炒焦和炒黑)和加辅料制(酒制、甘草水制、姜制、盐制、蜜制和童便制)等加工炮制方法。按照历史脉络,通过查阅大量本草文献梳理了栀子炮制与功效的历史沿革,为统一栀子的炮制工艺和栀子不同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提供本草学依据。
    • 王开元; 詹志来; 廖天月; 徐瑾; 万晶琼; 魏渊; 闻崇炜; 欧阳臻
    • 摘要: 竹节参为非常用中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的竹节参基原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的干燥根茎。历代本草对竹节参的来源记载较少且描述较简,加之各地习用品较多,导致竹节参商品较为混乱。本文以历代本草和现代书籍为基础结合植物形态和调查研究对其基原进行考证认为,竹节参最早在明代《本草纲目》就作为三七混用品记载于三七项下,历史上使用的主流品种应为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与《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一致。本文通过对竹节参名称、基原、产地变迁、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性味功效进行的系统总结,为竹节参的正确用药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郑浩; 邹小维; 王诗语; 吴灵雁; 秦路平; 朱波
    • 摘要: 通过文献调研,对延胡索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及混伪品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大致经历从“延胡”“延胡索”“滴金卵”“玄胡索”到“元胡”的过程,最后正名为“延胡索(元胡)”;延胡索基原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块茎;延胡索功效始载于《雷公炮炙论》,记载有止痛的功效,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具有活血、行气、止痛等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等病症;延胡索道地产区自五代起为今辽宁、内蒙古、河北三省交界处,明朝产地逐渐转移至江苏等地,清朝开始延胡索的种植从江苏西南部的茅山地区扩展到浙江杭州一带,现以浙江东阳、浙江磐安等地的延胡索为最佳;延胡索主要混伪品有半夏、零余子、夏天无等。该研究为延胡索正本清源,为其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赵程成; 武鑫玥; 彭芳; 谢雨宸; 赵紫薇; 俞佳; 范刚; 张艺
    • 摘要: 目的考证圆柏基原植物,调查其使用现状。方法通过本草考证,结合样品调查和标本鉴定,对圆柏名称、基原、药用部位、性味、功能主治进行考证和整理。结果圆柏药材的基原涉及1科3属约14种植物,目前主流品种为高山柏Juniperus squamata、香柏J.pingii var.wilsonii、滇藏方枝柏J.wallichiana和大果圆柏J.tibetica,而祁连圆柏J.przewalskii、密枝圆柏J.convallium和方枝柏J.saltuaria使用较少,未见圆柏J.chinensis和垂枝柏(曲枝圆柏)J.recurva的商品药材。圆柏的药用部位主要为带叶的短枝(有些含少量果实)。圆柏枝叶性味以苦、凉为主,能清肝、胆、肺热,除湿,解毒,干黄水;果实性味以甘、辛、平为主,能清肾、肝、胆、肺热,愈疮,利胆。结论圆柏基原植物较混乱,需开展不同品种的质量评价研究。圆柏果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应加强其化学成分及药效评价考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