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53篇、专利文献16091篇;相关期刊292种,包括中国妇幼健康研究、中国社区医师、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2017年学术大会、河南省第二十六次儿科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等;抽动障碍的相关文献由161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敏、张欣、陈燕惠等。

抽动障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51 占比:3.88%

会议论文>

论文:53 占比:0.32%

专利文献>

论文:16091 占比:95.81%

总计:16795篇

抽动障碍—发文趋势图

抽动障碍

-研究学者

  • 吴敏
  • 张欣
  • 陈燕惠
  • 姜科宇
  • 韩斐
  • 杨春松
  • 马碧涛
  • 俞丹
  • 周亚兵
  • 王树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晓蒙; 马丙祥; 周荣易; 史文丽; 李华伟
    • 摘要: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为儿童常见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随着临床中感染与TD症状诱发和加重关系的认识及TD免疫炎症相关研究的进展,免疫异常也逐渐被认为是其重要致病因素及病理过程之一,建立TD免疫学动物模型是其免疫相关实验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介绍了国际上TD免疫相关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并依据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和预测效度的国际动物模型评价标准对模型优劣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国内TD的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 常莹; 李敏; 李发军; 邱小金; 戚亚平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抽动障碍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为儿童抽动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1—1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确诊为抽动障碍的216例患儿设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同期前往相同科室就诊的216例非抽动障碍儿童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病例组患儿中过敏性结膜炎与抽动障碍的相关性最高(OR=4.95,95%CI=2.75~8.90),其次分别为湿疹(OR=4.18,95%CI=2.36~7.43)、过敏性鼻炎(OR=2.64,95%CI=1.72~4.05)和食物过敏(OR=2.50,95%CI=1.28~4.8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过敏性疾病相关,过敏性疾病可能是抽动障碍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尹蔚萍; 杨若俊; 夏杰; 熊磊(指导)
    • 摘要: 熊磊教授认为风邪留伏、痰瘀互结、风动痰扰是抽动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风邪留伏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夙根,临证治疗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急性发作期病势急,实证为主,根据患儿风、痰、火邪的偏重程度分别予平肝息风、清热涤痰、疏风清热;慢性持续期病程长,虚证为主,根据脾虚、阴虚、血虚不同分别以健脾养肝、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为主。同时根据抽动部位加减化裁,并注意兼顾共患病。
    • 潘凌靖秀; 李文娟; 计亚东; 李智雄; 王净净; 石学慧
    • 摘要: 国家级名中医王净净认为小儿体质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本质为阴不制阳,基本病机为阴虚阳亢,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外风引动为发病关键,常兼脾虚痰聚;治疗当以滋阴息风为大法贯穿始终,并遵循“风火虚并治”,平肝息风,清肝泻火,滋阴潜阳;并应适当兼顾脾胃,而勿使疾病传变。临床多用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疏风解表类药物,所创TD基本方——抽动方,全方宗滋阴、潜阳、祛风为一体,并佐以少量调和脾胃药物,根据不同证型及兼证加减用药,临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杨成; 韩斐
    • 摘要: 韩斐教授认为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基本病机是心神失调,风、火为其关键因素,治以调养心神、息风泻火,结合脏腑辨证施治,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 杨艺; 陈全景; 张斌强
    • 摘要: 抽动障碍是儿童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皱眉、眨眼、耸肩等短暂的运动障碍,也可表现为清嗓、吼叫、咳嗽、嗤鼻等发声障碍。抽动障碍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大脑特定回路异常及相关神经递质被破坏,目前考虑其与基因遗传、疲劳或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功能失调、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围生期异常、微量元素失衡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有关。微量元素在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的失衡与抽动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因此成为近年来抽动障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微量元素与抽动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叶秀娟; 王小燕; 刘桂华
    • 摘要: 在回顾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对12名多领域、多地区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函询,制定出适宜抽动障碍患儿的多维干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两轮专家咨询的积极度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12和0.918,协调系数分别为0.276和0.307,最终形成包含8个一级条目及22个二级条目在内的抽动障碍患儿多维联合干预指标体系,为构建抽动障碍患儿多维联合训练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 张景阳; 陈新旺
    • 摘要: 目的:观察柴钩汤颗粒联合西药和通督调神手法治疗肝郁脾虚证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新密市妇幼保健院肝郁脾虚证抽动障碍患儿94例,按照1∶1的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其中治疗组因不能长期服用中药脱失2例,对照组因不能按时随访脱失1例,故最终完成试验患儿治疗组45例,对照组46例。两组均给予一般调护。对照组给予西药联合通督调神手法。盐酸硫必利片,从起始剂量50~100 mg/d开始,1~2周逐渐缓慢加量至治疗剂量150~500 mg/d,分2~3次口服。通督调神手法取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及小儿夹脊穴。患儿俯卧位,依次点按百会、四神聪、风池、风府及小儿夹脊穴,力度由小至大;并在点按小儿夹脊穴的同时进行揉■手法,已舒适为度,在手法操作同时教会患儿家属手法操作要点,便于患儿院外继续治疗,每日手法治疗1次,每次约15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柴钩汤颗粒(柴胡、钩藤、苍术、茯苓、当归、川芎、石菖蒲、郁金、甘草片)。4~6岁,1/2剂/d;7~10岁,2/3剂/d;11~14岁,1剂/d。用100 mL温水冲服,早晚饭后1 h温服。两组均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7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组临床控制19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76.09%(35/46)。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和YGTSS评分较对照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TNF-α和维生素A、维生素D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钩汤颗粒联合西药和通督调神手法治疗更能针对抽动障碍的病理特点发挥作用,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患儿易于接受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抽动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 周丽芳; 陈艾
    • 摘要: 目的使用可视化分析对近10年国内儿童抽动障碍进行研究,了解国内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现状、优势与薄弱环节。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及维普三大数据库,并筛选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符合研究要求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及VOSviewer进行关键词共现、作者合作及突现词分析。结果共检索并筛选出近10年儿童抽动障碍国内文献2083篇,将频次>5的作者进行合作分析,得到8个聚类团队;至2019年仍有影响的热点词有“心理干预”“针刺疗法”“耳穴贴压”等;将出现频次>10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3个大的聚类分析。结论国内在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处于良好的发展趋势,且在“发病机制”“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领域均有研究进展。国内有不少作者之间存在合作,但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合作不紧密。目前国内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上研究儿童抽动障碍的较少,未来需要更深入地探索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才能更好地预防、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 陈朝远; 张喜莲; 安子萌; 张盈; 李彩云; 马红霞
    • 摘要: 本文以颈性抽动障碍为例,着眼于疾病特点,结合中医理论及临证经验,整合多种辨证方法,梳理总结出“四辨”模式运用于临床实践,进行抽动障碍辨治新模式的探索。首先将辨体与辨证结合以把握整体病机核心,在认识患儿体质基础上进行辨证,确立治法主方;再辨主症以确立君药,并指导引经药加减,达到尽快控制症状的核心目的;辨经络是扩大治疗手段的基础,内外治法共用以调畅经气运行,减轻局部症状;同时辨病因,联合多学科思维进行鉴别诊断,审因论治,避免漏诊误治。“四辨”模式层级递进,使颈性抽动障碍的临床辨治更具针对性及体系化,并可灵活应对抽动障碍病程中起伏多变的病症表现,以期为提高临床治疗颈性抽动障碍提供参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