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丛生芽

丛生芽

丛生芽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00篇,主要集中在园艺、农作物、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1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3635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种子、热带作物学报、亚热带植物科学等; 相关会议14种,包括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河南省植物生理学会三十周年庆典暨学术研讨会、中国园艺学会观赏园艺专业委员会2009年全国观赏园艺年会等;丛生芽的相关文献由1819位作者贡献,包括邱利文、张国禹、黄桂云等。

丛生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1 占比:10.99%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3635 占比:88.62%

总计:4102篇

丛生芽—发文趋势图

丛生芽

-研究学者

  • 邱利文
  • 张国禹
  • 黄桂云
  • 吴笛
  • 张海波
  • 杨兰芳
  • 汪磊
  • 马晓波
  • 吴锦华
  • 李翩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魏进莉
    • 摘要: 本文以落新妇粉色幻想的幼嫩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进行增殖继代培养后接种生根培养,并于温室炼苗培养。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以MS+6-BA 1.0 mg/L+NAA 0.2 mg/L+白砂糖30.0 g/L+琼脂4.5 g/L培养基为最佳,增殖倍数达18.5;生根培养基以1/2 MS+NAA 0.25 mg/L+白砂糖20.00 g/L+琼脂5.00 g/L为最佳培养基,生根率达100%,温室炼苗成活率为90%~95%。
    • 黄芩芬; 陆恒; 谢圆圆; 韦树根; 韦天如; 潘丽梅
    • 摘要: 以金果榄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基础培养基类型、不同pH、不同碳源及碳源浓度、不同琼脂浓度对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果榄丛生芽继代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13.85;培养基酸碱度以pH 4.5~5.0为宜,倾向于偏酸性的环境,丛生芽增殖系数达到13.22~15.27;最佳碳源为蔗糖,浓度为25g/L;琼脂的较佳浓度为4.5~5g/L,在最优的组合条件下,金果榄丛生芽粗壮,增殖系数高,生长快。本研究结果为金果榄组培苗的继代增殖及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持。
    • 孙晓梅; 张晓菊; 裴新辉; 霍丽茹; 刘雪婷; 宋曜红
    • 摘要: 为完善芍药种丛生芽诱导途径,以芍药种胚为外植体,研究接种方式(传统切割、只留胚切割、半保留胚乳切割)对种胚启动培养的影响,基本培养基(1/2MS、MS、WPM)、去除子叶、预处理(暗培养、含活性炭(AC)培养基预转接)、外源激素(6-BA、TDZ、GA_(3))及浓度(0.3,0.6,1.0mg·L^(-1))对丛生芽增殖的影响,以及AC(0,1.0,2.0,3.0,4.0g·L^(-1))、IAA和IBA组合(0,0.5,1.0mg·L^(-1))对丛生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保留胚乳越少,胚萌发速度越快,半保留胚乳接种的种胚萌发效果最优;切除胚苗子叶诱导丛生芽速度快诱导率高,最佳培养基为WPM+1.0mg·L^(-1)GA_(3)+1.0mg·L^(-1)6-BA;腋芽增殖培养前在3.0g·L^(-1)AC培养基上进行5d的暗培养,能够有效降低转接后的褐化率;最适宜腋芽生长的6-BA浓度为0.6mg·L^(-1),GA_(3)浓度为0.3mg·L^(-1);低浓度生长素诱导生根效果不佳,诱导丛生苗生根最佳培养基为1/2MS+1.0mg·L^(-1)IBA+3.0g·L^(-1)AC。
    • 王辽; 陆兰甜; 张代江; 张莹
    • 摘要: 为提高钩藤产业化育苗水平,利用从野外采集的钩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以幼苗作为材料进行诱导丛生芽和生根培养试验,运用3因素(NAA、6-BA、IBA)4水平正交试验的方法寻求植株再生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用0.1%的HgCl_(2)对外植体灭菌8 min效果较好;诱导丛生芽最佳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6-BA 1.0 mg·L^(-1)+硫代硫酸钠0.3 mg·L^(-1)+活性炭0.1%,存活率66.7%,丛生芽增殖可达40%;最佳壮苗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1 mg·L^(-1)+6-BA 1.5 mg·L^(-1)+IBA 0.4 mg·L^(-1)+活性炭0.1%,生根率可达93%以上,平均株高为9.0 cm,平均根长12.7 cm,植株健壮,叶深绿,根系生长良好。
    • 魏进莉
    • 摘要: 为解决荷包牡丹(Lamprocapnos spectabilis'Amore Rose')的快繁问题,以荷包牡丹试管苗的叶片为外植体材料,进行了组培快繁技术的试验研究,建立了快繁技术体系。结果表明,以幼嫩新叶为外植体材料,更有利于愈伤组织及丛生芽的形成;初代培养基以MS+0.5 mg·L^(-1)6-BA+0.5 mg·L^(-1)KT+0.1 mg·L^(-1)NAA为最优,丛生芽的诱导率为85.7%;继代增殖培养基以MS+0.5 mg·L^(-1)6-BA+0.05 mg·L^(-1)NAA为最优,增殖系数达3.5;生根培养基以1/2 MS+0.5 mg·L^(-1)NAA+0.5 mg·L^(-1)IBA为最优,生根率达到98%;在草炭∶珍珠岩∶蛭石=7∶3∶2的优质移栽基质上,炼苗成活率达95%以上。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0±1°C。用荷包牡丹的幼嫩试管苗叶片,通过愈伤组织诱导获得再生植株,成功建立了组培快繁技术体系。
    • 刘丽锋; 古勤生; 周建华
    • 摘要: 以西州密25号哈密瓜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激素组合、暗培养时间等条件对无菌条件下和温室培养条件下的材料诱导丛生芽及生根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哈密瓜叶片再生体系,为哈密瓜转基因技术提供适宜的外植体培养方法。结果表明,无菌条件下生长10 d的幼嫩叶片,在培养基MS+2.0 mg·L^(-1)BA+0.2 mg·L^(-1)IAA中诱导丛生芽效率相对较高,达14.8%;温室培养的哈密瓜植株叶片在MS+2.0 mg·L^(-1)BA+0.2 mg·L^(-1)IAA培养基中丛生芽诱导率高达85.2%。暗培养条件下均可以诱导丛生芽,其中暗培养12 d,丛生芽的诱导率最高,可以达到66.7%。哈密瓜生根相对容易,0.5~4 mg·L^(-1)IBA均可诱导生根,在培养基1/2 MS+1.0 mg·L^(-1)IBA中,生根效果最好,平均根数达到7.7,主根长达到9.6 cm,生根率达到100%。
    • 李学铃; 张莹莹; 陈晓雯; 王麒麟; 钱晶晶; 张雪平
    • 摘要: 初代培养切花非洲菊‘大雪橘’品种的不同外植体,结果表明,在不同激素浓度条件下,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效果存在差异,茎尖诱导率和芽的增殖倍数较高,但非洲菊丛生,茎尖材料来源有限;叶片和花托能够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诱导效果有影响。研究表明:茎尖丛生芽诱导效果较好的培养基为MS+6-BA 1.0mg/L+NAA 0.05mg/L,叶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最适配方为MS+6-BA 2.0mg/L+NAA 1.0mg/L,在配方为MS+6-BA 0.5mg/L+2,4-D 0.5mg/L的培养基上,花托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数量和质量均较优。
    • 伍灿明; 刘春凉
    • 摘要: 以滇黄精种子作为实验材料,初步探究种子的无菌萌发和一定的激素配比对滇黄精丛生芽和生根的诱导。结果表明,最好的萌发培养基为MS+NAA 0.2 mg/L+6-BA 0.2 mg/L+蔗糖25 g/L+炭粉0.2 g/L+琼脂粉5 g/L;丛生芽诱导最佳培养基为MS+NAA 1.2 mg/L+6-BA 0.4 mg/L+蔗糖25 g/L+炭粉0.2 g/L+琼脂粉5.0 g/L;生根诱导的培养基为MS+6-BA 0.8 mg/L+NAA 0.5 mg/L+蔗糖25 g/L+炭粉0.2 g/L+琼脂粉5.0 g/L。
    • 杨玉珍
    •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的不定芽离体再生体系是野生彩茶商业化快速生产的关键技术。[方法]以野生彩茶“蓝宝石”叶片为外植体试材,探究不同激素、浓度及处理对其外植体灭菌、抗褐化、不定芽分化、丛生芽增殖的影响。[结果]野生彩茶“蓝宝石”腋芽诱导不定芽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5 mg/L+IBA 1.0 mg/L,丛生芽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为MS+6-BA 2.0 mg/L+NAA 1.0 mg/L+IBA 2.0 mg/L。不定芽增殖倍数达到7倍,增殖苗形态健壮,生长快,35 d可继代1次。[结论]该研究可为珍贵彩茶树快速繁殖打下基础。
    • 周志雁; 田瑞钧; 谢利; 郭和蓉; 王栋
    • 摘要: 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为试验对象,对其组织培养中的丛生芽增殖、壮苗培育、瓶外生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BA在红掌阿拉巴马丛生芽增殖中具有重要作用,6-BA浓度与增殖倍数成正相关,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6-BA浓度的增加,红掌丛生芽的增殖率增高;在红掌壮苗培养过程中,6-BA浓度与组培苗高度增加量成负相关,但过高的6-BA浓度抑制红掌阿拉巴马苗高生长;NAA浓度是影响红掌组培苗叶片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NH4NO3浓度是影响小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当NH4NO3浓度为1650 mg/L时,小苗重量增加值最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