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滇黄精

滇黄精

滇黄精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35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农作物、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专利文献3788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致富天地、文山学院学报、大理学院学报等; 滇黄精的相关文献由849位作者贡献,包括岳健、苏娟、王晓等。

滇黄精—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3.42%

专利文献>

论文:3788 占比:96.58%

总计:3922篇

滇黄精—发文趋势图

滇黄精

-研究学者

  • 岳健
  • 苏娟
  • 王晓
  • 梁泉
  • 董文汉
  • 陶爱恩
  • 季鹏章
  • 白奕
  • 陈兴荣
  • 俞捷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海洋; 龙飞; 沈伟祥; 董章宏; 王正德; 夏茂甜; 赵文植; 辛培尧
    • 摘要: 为促进滇黄精的工厂化生产,选取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il.et Hemsl)当年生幼嫩根状茎作为外植体,研究适合滇黄精腋芽诱导、增殖、生根培养的外源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配比、培养基类型,并进行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滇黄精根状茎诱导分化的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 2.0 mg·L^(-1)+2,4-D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滇黄精带芽茎段增殖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 2.0 mg·L^(-1)+NAA 0.3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滇黄精带芽茎段生根最适培养基配方为1/2MS+NAA 0.2 mg·L^(-1)+蔗糖30 g·L-1+琼脂5.5 g·L^(-1);滇黄精组培苗生长最适基质配比是腐殖质土∶红泥土∶珍珠岩为1∶1∶1,其成活率可达100%。
    • 谢蕾; 肖良俊; 吴涛; 李贤忠; 苏包顺; 刘志彤
    • 摘要: 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最具云南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在大理州大理市挖色镇进行滇黄精资源收集和扩繁过程中,发现滇黄精资源在花被颜色上存在紫红花、白花和白花带紫斑3种类型,其中花被白花带紫斑为新发现类型。为明确3种花色滇黄精的遗传关系,对3种花色滇黄精的48个植株进行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表明,11条ISSR引物对48个植株样品进行扩增,共获得103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99条,多态性比率为96.1%,遗传一致度为0.89~0.91。遗传差异和UPGMA聚类分析显示,白花类型(P1)、白花带紫斑类型(P2)与紫红花类型(P3)的滇黄精均各自独立聚为一组,遗传距离上白花带紫斑类型(P2)与紫红花类型(P3)的亲缘关系较近,可知白花带紫斑类型(P2)是紫红花类型(P3)和白花类型(P1)的过渡类型或是白花类型与紫红花类型自然授粉所产生子代的一种杂合状态。本研究结果为滇黄精资源的遗传关系研究及分类鉴别奠定了一定基础。
    • 夏从龙(拍摄)
    • 摘要: 本品为百合科黄精属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直径1~3 cm。茎高1~3 m,顶端作攀援状。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20(~25) cm,宽3~30 mm,先端拳卷。
    • 张磊; 李彦莹; 朱新焰; 王家金; 徐哲; 钱华丽; 季鹏章
    • 摘要: 【目的】黄精多糖是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研究滇黄精种质资源多糖变化规律与其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了解差异种质滇黄精多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对滇黄精良种选育、质量控制和道地药材品质挖掘有着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南省13份滇黄精资源的多糖含量,筛选其中3种多糖含量显著差异的滇黄精种质,测定其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变化特征,以及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酶活性,并分析多糖含量变化与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云南省13份滇黄精种质的多糖含量差异显著,含量变化为7.63%~29.36%;对多糖低含量(H1)、中含量(H9)和高含量(H12)的3份差异种质滇黄精进行分析发现,其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蔗糖>果糖>葡萄糖,且其含量随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5种酶活性由高到低顺序为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磷酸蔗糖合成酶>蔗糖合成酶>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且酶活性随多糖含量升高而升高;蔗糖含量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蔗糖含量与中性转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性转化酶活性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推测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中性转化酶NI是不同种质滇黄精多糖合成的关键酶。
    • 石乃星; 谢平选; 李立; 文国松
    • 摘要: 为探究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和密码子使用偏性,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滇黄精嫩叶进行测序,再经组装与注释后得到其叶绿体基因组全序列,通过MISA、EMBOSS和CodonW等软件对滇黄精叶绿体全基因组的SSR位点、系统发育及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黄精完整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5852 bp,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37.7%,其大、小单拷贝区(LSC)长度分别为84633和18525 bp,反向重复区长度为26347 bp,注释了132个基因,包括86个蛋白编码基因、38个tRNA基因和8个核糖rRNA基因。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有69个SSR位点,绝大多数属于单碱基重复的A/T类型。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滇黄精与格脉黄精(P.tessellatum)亲缘关系近,可能与分布地域有关。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表明,滇黄精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模式受到自然选择影响大于突变因素,最终确定9个最优密码子。因此,滇黄精叶绿体基因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育位置及其密码子偏倚的分析,为叶绿体基因工程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姚波; 黄力; 李冬丽
    • 摘要: 以测定云南滇黄精药渣中多糖的含量为目的,采用热回流法提取总多糖,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制作标准曲线,采用苯酚-硫酸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偏差≤3%,准确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0%,测得6批滇黄精药渣中多糖的平均含量为4.47%,实验结果可为滇黄精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杨婧娟; 赵声兰; 戴金凤; 马雅鸽; 陈伟; 杜雯霞; 杨薇; 张希
    • 摘要: 以药食两用资源滇黄精为原料,采用发酵法预处理提升皂苷成分的抑菌活性并制备成微胶囊。应用6株不同药用菌发酵滇黄精,提取分离出皂苷成分并分析发酵对提取物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红曲霉(GIM3.76)作为发酵菌株能极大提升皂苷成分的抑菌活性。进一步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将发酵滇黄精皂苷进行微胶囊包埋,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对微胶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发酵滇黄精皂苷制备成微胶囊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壁芯比1∶1,海藻酸钠浓度4%,氯化钙浓度3.2%,在此条件下包埋率为90.49%±1.69%。研究表明,发酵处理可通过生物转化效应对滇黄精皂苷起增效作用。应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发酵滇黄精皂苷微胶囊便捷、有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活性成分稳定性并便于实际使用。本研究可为植物源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 张苏炯; 叶碧欢; 陈友吾; 沈建军; 朱杰丽; 李海波
    • 摘要: 为丰富黄精属(Polygonatum Mill.)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数据,基于流式细胞术对源自不同产地的收录于药典的4种黄精属植物:滇黄精(P.kingianum)、黄精(P.sibiricum)、多花黄精(P.cyrtonema)和玉竹(P.odoratum)进行倍性检测和基因组大小估测。结果表明,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可作为分析黄精属植物基因组大小估测的合适内标;对于二倍体的4种黄精属植物,玉竹与滇黄精的基因组大小较为接近,玉竹为13 829~14 083 Mb,滇黄精为13 780 Mb;黄精的基因组略小,为12 792~13 516 Mb;多花黄精的基因组最小,为9 311 Mb。三倍体多花黄精的基因组大小为11 032~11 267 Mb,是二倍体植株的1.2倍。四倍体滇黄精的基因组大小为12 088~12 411 Mb,是二倍体植株的89%。本研究增补了黄精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数据,研究结果为黄精属植物后续的基因组学、物种分类以及种群进化研究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 鲁存仁
    • 摘要: 1形态特征滇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株高可达2 m以上。地下根茎横生有节,类似生姜状,须根发达;地上茎丛生不分枝;叶一般4~6片轮生,线形,长8~10 cm,宽1~2 cm,先端渐尖而卷曲,基部渐下无柄。花1~3朵腋生,花被筒状,淡绿色,6裂;浆果球形,成熟时橙红色。花期5-6月,果期7-11月,最适宜生长于荫蔽适中的田块,植株四季常青不落叶。
    • 王晶晶; 时金殿; 李晨萱; 王人杰; 史光密; 李军
    • 摘要: 【目的】探明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营养成分及抗氧化物酶活性,以期为黄精种子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化学测定方法,对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粗蛋白、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植物甾醇和抗氧化酶(SOD、CAT和POD)活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甾醇含量分别为0.11%~60.94%和0.20%~65.20%,其中,滇黄精的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粗蛋白、粗脂肪和甾醇含量均高于多花黄精,分别提高6.99%、14.15%、11.78%、145.46%、60.07%和66.67%,多花黄精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滇黄精,分别是滇黄精的11.98倍和28.92倍;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种子的淀粉含量与水稻、小麦和玉米相比相对较低,分别降低9.0%~14.0%和4.0%~10.0%;黄精种子的粗脂肪含量是水稻、小麦和玉米的6.3~10.0倍;多花黄精和滇黄精的SOD、CAT和POD活性分别为29.37 U/g、148.24 U/g,61.25 U/g、297.10 U/g,6804.00 U/g、80.80 U/g,其中,滇黄精的SOD和CAT活性是多花黄精的5.05倍和4.85倍,多花黄精的POD活性是滇黄精的84.21倍;滇黄精种子的CAT活性是小麦的13倍,而与水稻的CAT活性相差不大;多花黄精的POD活性极显著高于滇黄精及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是小麦、水稻和玉米的126.00~220.00倍。【结论】滇黄精和多花黄精种子的淀粉、粗脂肪、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植物甾醇含量较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酶活性,可在食疗和康养等新兴领域进行开发利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