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基因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326篇,主要集中在植物学、农作物、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99612篇;相关期刊138种,包括生物技术通报、西北植物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第二届全国野生果树资源研究与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等;叶绿体基因组的相关文献由1173位作者贡献,包括辛培尧、沈鑫、蒋冬月等。

叶绿体基因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9612 占比:99.87%

总计:199879篇

叶绿体基因组—发文趋势图

叶绿体基因组

-研究学者

  • 辛培尧
  • 沈鑫
  • 蒋冬月
  • 董章宏
  • 唐萍
  • 柳新红
  • 王飞
  • 赵文植
  • 辛雅萱
  • 辛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琳懿; 赵文植; 辛静; 董章宏; 马路遥; 李卫英; 王飞; 辛培尧
    • 摘要: 对光叶子花叶绿体基因组特征进行分析,探究其与近缘种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通过NCBI数据库,下载已公布的石竹目(Caryophyllaceae)12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以秘鲁叶子花叶绿体基因组作为参考,通过Genious中的MAFFT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进行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光叶子花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54763 bp,LSC区长度为85921 bp,SSC区长为18018 bp,一对IR区均长25412 bp,呈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注释基因有131个,蛋白编码基因86个,tRNA基因37个还有8个rRNA基因,平均GC含量为36.4%。利用MISA软件在紫茉莉科9个种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共检测到605个SSR,重复类型中以单核苷酸最多582个,占总SSR的96.2%。重复基元最多的是A/T,572个,占比94.5%。紫茉莉科不同物种的叶绿体基因组IR边界区的基因类型和基因分布情况存在一定差异,但相对比较保守。紫茉莉科9个种叶绿体基因组之间检测到6个高变区,rps16-trnQ、rps4-trnL、ndhC-trnV、rps3-rpl22、ndhF-rpl32和ycf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光叶子花和叶子花在亲缘关系上关系最近。
    • 刘潮; 韩利红; 彭悦; 樊瑞卿; 王宇默
    • 摘要: 【目的】分析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为木姜子属物种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和资源保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基于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利用GeSeq在线工具对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并利用REPuter、MISA、CodonW和IQ-TREE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基因组结构、基因数目、序列重复、密码子使用偏性和系统发育进行分析。【结果】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4028 bp,具有典型的四分结构,编码126个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82个,rRNA基因8个,tRNA基因36个。叶绿体基因组的注释基因中,有9个基因含1个内含子,有3个基因含有2个内含子,其余基因均不含内含子;44个基因编码蛋白参与光合作用信号途径,21个基因编码蛋白构成了核糖体大小亚基。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含有32对长序列重复和90个SSR位点,其中,正向重复和回文重复最多,均为12对,反向重复和互补重复分别为6和2对;95.56%的SSR位点位于单拷贝区[大单拷贝区(LSC)和小单拷贝区(SSC)],仅4.44%的SSR位点位于反向重复区(IR)。黄丹木姜子叶绿体蛋白编码基因GC含量为39.14%,GC3s为27.95%,平均有效密码子数(ENC)为49.04,说明其密码子偏性弱;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大于1.00的密码子31个,其中13个以A结尾,16个以U(T)结尾。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木姜子属的14个物种聚为两组,其中黄丹木姜子和10种木姜子属植物聚在一个组,与日本木姜子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黄丹木姜子叶绿体基因组结构保守,偏好A或U(T)结尾的密码子,鉴定的SSR位点可用于物种鉴定和群体遗传学研究。
    • 黄祥; 楚光明; 郑新开; 程锦涛; 陈健豪; 徐迎春; 金奇江; 杨梅花
    • 摘要: 睡莲属植物是具有重要的经济、药用和观赏价值的原始被子植物。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编码区密码子的使用特征,以22种睡莲的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对睡莲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偏好性及睡莲属植物间的进化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22种睡莲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适应指数(codon adaptation index,CAI)为0.168~0.170,有效密码子数(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为51.301~51.577,表明睡莲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较弱;密码子不同位置的GC含量分别为46.26%(第1位,GC1)、38.67%(第2位,GC2)和32.54%(第3位,GC3),表明睡莲属植物叶绿体密码子偏好使用A/U结尾。ENC-plot、PR2-plot和中性绘图分析表明,选择压力是影响睡莲属叶绿体编码区密码子偏好性的重要因素。相关性分析表明,ENC与GC2、GC3呈显著相关(P<0.05),密码子第2、3位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存在较大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表明,22种睡莲最优密码子存在数量差异(5~11个),共有的2个最优密码子为CCA、AAU。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基于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和基于叶绿体基因序列(matK、trnL⁃trnF和编码序列)的分类结果相似,说明睡莲属近缘种之间密码子使用特征相似,基于RSCU将睡莲属划分为3个亚属,为睡莲属植物系统进化、物种分类及叶绿体基因工程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任延靖; 邵登魁
    • 摘要: 本试验以白色芜菁W 21为材料,对其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发现芜菁叶绿体基因组呈153621 bp的环状双链,共检测到132个基因,CG含量分析显示GC占总碱基数的36.3%,重复结构分析显示共有13种类型的841个重复序列,与6个十字花科蔬菜叶绿体基因组做进化分析比较,显示芜菁叶绿体基因组和白菜亲缘关系更近,芜菁和白菜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比较进一步发现,ycf1和ndhF基因在叶绿体基因组中比较容易突变。
    • 蔡元保; 杨祥燕
    • 摘要: 为确定澳洲坚果光壳种(Macadamia integrifolia Maiden&Betche)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其叶绿体基因组的51条蛋白编码序列,系统分析其密码子的使用模式及其特征。密码子偏好性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叶绿体基因密码子3位碱基的GC含量次序为GC1>GC2>GC3;有效密码子数ENC均值为48.80(>阈值45),其密码子偏性较弱;GC3与ENC呈显著相关,影响其偏好性。中性绘图分析结果表明,GC12与GC3的相关系数和回归曲线斜率分别为0.186和0.265,两者相关性不显著。ENC-plot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接近于标准曲线,其ENC比值位于-0.05~0.05,与期望值差异较小。PR2-plot偏倚分析表明密码子第3位碱基的使用频率不均等,嘧啶T/C高于嘌呤A/G。RSCU分析发现29个高频密码子、19个高表达密码子及16个最优密码子中绝大多数偏好使用以A或U结尾。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澳洲坚果光壳种和三叶澳洲坚果(M.ternifolia F.Mueller)的亲缘关系最近。研究结果说明,作为主要因素的自然选择和碱基突变相对均衡地共同影响澳洲坚果光壳种叶绿体基因组较弱的密码子使用偏好性,且影响其偏好性的密码子第3位碱基偏好使用A或U。
    • 李魁印; 张海玲; 张鸿; 从春雷; 宋晓慧; 陈薇薇; 庞丽; 常向彩; 田山君
    • 摘要: 以荨麻(Urtica fissa L.)叶绿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筛选出56条CDS序列,通过中性绘图分析、ENC绘图分析和PR 2绘图分析,探究其密码子的使用模式。结果表明,荨麻叶绿体基因组中密码子第3位偏好以A/T碱基结尾,密码子使用模式主要受自然选择的影响,最优密码子分析中确定GCT、CGT等15个最优密码子,且大多数以A和T结尾。本研究结果为提高外源基因在荨麻叶绿体中的表达效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黄珊珊; 方春生; 余永红; 宋卉
    • 摘要: 利用Illumina平台对见血封喉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结果表明,见血封喉叶绿体基因组呈环状双链,存在2个反向重复序列(IR),即IRA和IRB,分别由大、小单拷贝区(LSC和SSC)分离;质体总长度为161699 bp,总GC含量为35.85%;该质粒编码162个基因,包括10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46个tRNA基因和8个核糖体RNA基因。本研究为见血封喉的系统进化、物种鉴定、标记开发、核质互作、细胞器基因工程等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 蒲芬; 张德全
    • 摘要: 目的:解析藏区药用植物独一味的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及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对独一味进行测序,经组装及注释,得到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对其基因组特征进行解析,并结合唇形科近缘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独一味叶绿体全基因组为典型的四分体结构,全长151808 bp,共注释了107个基因。基于贝叶斯法(BI)和最大似然法(ML)构建系统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独一味属与水苏属聚为一支。结论:独一味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首次得到解析,系统发育研究支持独一味属与水苏属近缘的传统分类处理,为独一味及其相关种的物种鉴定、资源保护及系统进化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王久利; 郑旭; 邓因子
    • 摘要: 为了解暴马丁香的叶绿体基因组的特征,本研究分析该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构成特征,并进行系统演化基因组分析。结果表明:(1)暴马丁香叶绿体基因组的功能基因有132个,其中包括8个rRNA基因,36个tRNA基因和88个蛋白编码基因。(2)在暴马丁香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组成中,RSCU值>1的密码子有30个,其中以A/U碱基结尾的有27个;RSCU值<1的密码子有32个,其中以G/C碱基结尾的的密码子偏多,为29个。(3)在暴马丁香的叶绿体基因组中,检测出106个散在重复序列,包括61个正向重复序列和45个回文重复序列;检测到218个SSR位点,为其中211个位点成功设计出PCR引物。(4)通过邻接法(NJ)对暴马丁香及暴马丁香之外的42种木犀科植物的叶绿体基因组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暴马丁香与丁香属植物北京丁香的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为系统演化和种质资源的鉴定等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暴马丁香的保护遗传学和资源开发利用等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杨晨; 姚雪莹; 陈志祥; 王奇志
    • 摘要: 红花变豆菜(Sanicula rubriflora F.Schmidt)是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全株干燥后与其他药用同属植物易混淆,种间关系存在争议,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注释,首次报道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及特点,利用叶绿体基因组数据,提供种间分类新证据,并且分析相关类群的进化关系。S.rubriflora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长度为155721 bp,其中包括一个85981bp的大单拷贝区(large single copy,LSC)和一个17060 bp的小单拷贝区(small single-copy region,SSC),它们被两个26340 bp的反向重复区(inverted repeat sequence,IRs)隔开。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GC含量为38.20%,包含129个基因,其中84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个tRNA基因和8个rRNA基因。红花变豆菜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具有高度保守性,其中编码基因共有51907个密码子,最多编码5095个亮氨酸,最少编码689个色氨酸,简单重复序列分析共发现32个位点,大多数是单碱基重复的A/T类型。叶绿体基因组聚类结果支持天胡荽亚科(Hydrocotyloideae)是伞形科(Umbelliferae)内比较原始的类群;变豆菜亚科(Saniculoideae)和芹亚科(Apioideae)为姊妹类群,是伞形科较进化的类群;变豆菜属植物是一个相对自然的类群;红花变豆菜与黄花变豆菜(S.flavovirens)为近缘姊妹种,但是两者形态和地理分布差异较大。该研究结果为变豆菜属属下种间鉴定及其种间演化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