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4"试验
"3414"试验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54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82249篇;相关期刊135种,包括农业科技与装备、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四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暨国家公益性行业水生蔬菜科研专项汇报会、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等;"3414"试验的相关文献由1469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国跃、王祝余、袁江华等。
"3414"试验—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82249篇
占比:99.70%
总计:182791篇
"3414"试验
-研究学者
- 孙国跃
- 王祝余
- 袁江华
- 龚成华
- 丁峰
- 周才良
- 周萍
- 张红叶
- 朱顶目
- 王帅
- 皇甫自起
- 董环
- 黄丽芬
- 丁亨虎
- 冯平龙
- 刘小虎
- 刘茂国
- 唐正平
- 商跃凤
- 张慎举
- 彭征忠
- 李杰
- 李红梅
- 汤德祥
- 熊正辉
- 王志强
- 王红军
- 石敏
- 罗大贤
- 贾红杰
- 赵斌
- 赵翠芳
- 钟德卫
- 陆裕珍
- 陈远利
- 乔艳
- 井涛
- 付勇
- 何勇刚
- 何开祥
- 何鹏
- 余南生
- 余广兰
- 侯颖辉
- 冷家归
- 刘宇庆
- 刘建平
- 刘德安
- 刘永文
- 刘永霞
-
-
杨俊春;
陶光林;
李金玲;
张清海
-
-
摘要:
在不同肥力条件下,对钩藤进行不同N、P、K配比的“3414”试验,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贵州钩藤不同施肥量与品质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养分配比试验的钩藤浸出物、灰分和水分与N呈正相关,与K呈负相关;随着P、K施肥量下降,N施用量相对较高情况下,可以提高钩藤品质,最佳施肥配比为N∶P_(2)O_(5)∶K_(2)O=20∶12∶16。
-
-
陈媛媛;
彭芳;
陶珊;
袁灿;
吴宇;
施田田;
肖欣娟;
张超
-
-
摘要:
为了探索川芎栽培氮(N)、磷(P)、钾(K)肥的最佳施用量及配比,采用“3414”试验设计,通过盆栽试验研究N、P、K肥配施对川芎生长及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_(1)P_(2)K_(1)处理(尿素1.47 g/盘、过磷酸钙5.87 g/盘、硫酸钾1.17 g/盘)株高最高;N_(2)P_(2)K_(2)处理(尿素2.93 g/盘、过磷酸钙5.87 g/盘、硫酸钾2.35 g/盘)分枝数及茎叶鲜重最大;N_(2)P_(2)K_(3)处理(尿素2.93 g/盘、过磷酸钙5.87 g/盘、硫酸钾4.69 g/盘)根茎鲜重最大,有利于提高川芎产量;N_(2)P_(2)K_(3)处理(尿素2.93 g/盘、过磷酸钙11.73 g/盘、硫酸钾2.35 g/盘)须根鲜重最大。K肥有利于根茎中阿魏酸积累,P肥影响不显著,阿魏酸含量随N肥用量增加而降低,以N_(0)P_(2)K_(2)处理(尿素0 g/盘、过磷酸钙5.87 g/盘、硫酸钾2.35 g/盘)阿魏酸含量最高。P肥有利于根茎藁本内酯积累,N、K肥影响不显著,以N_(2)P_(2)K_(3)处理藁本内酯含量最高。N_(2)P_(2)K_(3)处理隶属均值最大,为本研究的最佳施肥组合。综上,适量N、P、K肥配施有利于川芎生长,提高药材产量及活性成分含量,在本盆栽试验条件下以N_(2)P_(2)K_(3)处理为宜。
-
-
宋丽花;
袁擎;
李培习;
刘淇
-
-
摘要:
通过“3414”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麦茬“济薯26号”产量的影响,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分析得出施肥模型和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不同量的氮、磷、钾肥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钾、氮肥影响大,磷肥次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最佳施肥模型:N 12.95 kg/667 m^(2),P_(2)O_(5)6.08 kg/667 m^(2),K_(2)O 24.74 kg/667 m^(2),可得到“济薯26”的最佳经济产量2534.8 kg。
-
-
李德文;
王少铭;
罗莉斯;
冷家归;
侯颖辉;
李晋华
-
-
摘要:
探明脱毒生姜在贵州黔中生态区最佳氮、磷、钾肥施用量及其配比,为脱毒生姜高产栽培提供施肥参考。以脱毒生姜新品系黔姜181为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及其配比对脱毒生姜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脱毒生姜根状茎产量的营养元素顺序为氮>钾>磷,N_(1)处理的产投比、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均最高,分别达33.05、157.90、76.13 kg·kg^(-1),氮肥施用过量,其根状茎产量反而下降;在适宜施氮量基础上,增施磷、钾肥有利于提高脱毒生姜黔姜181的茎叶质量和根状茎质量,以N_(2)P_(2)K_(3)处理的根状茎产量和纯收入最高,总产值达14062.05元·667 m^(-2),产投比值为2.40。脱毒生姜新品系黔姜181在黔中生态区的最佳施肥方案是纯N、P_(2)O_(5)、K_(2)O分别为32.75、16.49、41.19 kg·667m^(-2),即N、P_(2)O_(5)、K_(2)O质量比为2.0∶1.0∶2.5时,根状茎产量在2858.00 kg·667m^(-2)以上,纯收入达8000元·667 m^(-2)。
-
-
李培习;
王萍;
袁擎;
宋丽花;
张卫华
-
-
摘要:
为加快临薯2号紫薯新品种的种植推广,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采用"3414"肥料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临薯2号产量的影响,并运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中的"3414数据分析"系统工具分析得出最佳施肥量及最高产量。结果表明:不同用量的氮、磷、钾肥对产量影响明显,其中氮、钾肥影响较大,磷肥次之。通过数据分析得到施肥模型:每667 m^(2)最佳施肥量为N 14.15 kg、P_(2)O_(5) 6 kg、K_(2)O 24.13 kg,可得到最佳紫薯产量2 470.91 kg。
-
-
刘智媛;
秦俊;
曾丽
-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藤本月季‘安吉拉’观赏品质的影响情况,掌握其在生长过程中的需肥规律,为其在园林应用中景观效果的提升和精细化管理与养护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以藤本月季‘安吉拉’2年生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每个处理各栽20株,于盛花期测定‘安吉拉’的叶面积、单花直径、开花枝条数等外观形态指标,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盛花期的图像,利用二值化阈值分割法计算花的像素值和开花量,最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利用各指标数据建模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单因素极差分析结果表明:氮元素对藤本月季‘安吉拉’的叶面积、单花直径、单株开花数及整株开花时间起主导作用;磷元素对单朵花的开放时间、单枝开花数的影响最大;钾元素对植株开花枝条数起主导作用。在施用氮肥的各处理中,N_(1)水平能够增大叶面积、增加开花量并延长开花时间,N2水平能够提升其地上部分的N含量;在施用磷肥的各处理中,P_(1)和P_(3)水平均能增加其单株开花数,延长其单朵花的开放时间;P_(0)、N_(0)及N_(3)水平均能限制P在地上部位的积累;K3水平下植株开花枝条数最多,且能促进K元素在植株地上部位的积累。【结论】花像素值可作为藤本月季‘安吉拉’景观品质的快速判断指标。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得出,处理12(N_(1)P_(2)K_(1))是14个施肥处理中的最优施肥处理,即在1 m^(3)的栽培基质中分别施用氮192.86 g、磷75.00 g、钾257.14 g,其花像素值可达240597 pt,较对照提升85.27%;平均单株开花数为237.26朵,较对照有效提高4.96倍;整株花的开放时间为24.2 d,较对照有效延长8.6 d。
-
-
边巴卓玛
-
-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高寒旱作区域苦荞产量的影响,实现最佳苦荞产量目标下的最优施肥方式和施肥组合,一方面提高苦荞的产量,另一方面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进而减少农田的面源污染.结合拉萨河谷区域的苦荞种植和肥力特征,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效应方程,探索苦荞的最佳施肥模式和最优肥料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对苦荞产量表现的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施肥方式为N_(2)P_(2)K_(3)(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4.5,36.0,30.0 kg/hm^(2))下苦荞的产量最高;肥料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磷互作效应最高,土壤养分限制产量分析显示其提高顺序从大到小为N,P,K;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推荐苦荞最佳施肥量尿素施用量44.50 kg/hm^(2)、过磷酸钙施用量256.17 kg/hm^(2)、硫酸钾施用量40.82 kg/hm^(2).
-
-
冯宝俭
-
-
摘要:
辛集市农作物种植多采用小麦、玉米轮作制。为衡量辛集市高肥力土壤下的肥料效应,为夏玉米高产提供施肥依据,进行了2021年辛集市玉米肥料“3414”试验。结果表明,用Excel三元素回归模型对氮、磷、钾单因素肥料试验数据分析得到氮、磷、钾取值范围:0≤N≤18.0 kg/亩、0≤P_(2)O_(5)≤13.8 kg/亩、0≤K_(2)O≤7.5 kg/亩;用matlab软件得到当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0 kg/亩、13.8 kg/亩、0 kg/亩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224.1 kg/亩。由此可知,氮、磷、钾的相对产量和土壤养分丰缺状态,与土壤养分化验得出的结果一致。本研究可以为高肥力水平农田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
-
汪雪影;
秦俊;
张宪权;
刘群录
-
-
摘要:
以盆栽绣球花手鞠为试材,采用“3414”试验设计,根据氮(N 0、0.5、1.0、1.5 kg·m^(-3))、磷(P_(2)O_(5)0、0.19、0.38、0.56 kg·m^(-3))、钾(K_(2)O 0、0.5、1.0、1.5 kg·m^(-3))不同施肥水平组合下叶片主要性状的测量数据的多重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建立叶片各性状指标与施肥量的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结果表明,(1)叶片基本形态指标与氮、钾肥水平极显著相关,与磷肥水平无显著相关性,平均叶周长和叶面积随氮、钾肥水平的增加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氮和钾肥在0.5 kg·m^(-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2)施氮量与色度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叶片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钾、磷肥水平与叶片色度值均无显著相关性,与总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3)由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可得,当以叶面积为方程因变量时,N、K_(2)O最大施用量分别为1.15、1.04 kg·m^(-3);将总叶绿素含量作为因变量时,N、P_(2)O_(5)最大施用量分别为1.04、0.01 kg·m^(-3)。(4)本试验中,N 1.00 kg·m^(-3)、P_(2)O_(5)0.38 kg·m^(-3)、K_(2)O 1.00 kg·m^(-3)处理最有利于增大叶面积和加深叶色,氮、磷、钾肥的最大施用量分别为1.15、0.01及1.04 kg·m^(-3)。
-
-
康香辉;
王丽乔;
杨瑾;
周航;
安进军
-
-
摘要:
为研究冀中南地区小葱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以“青叶1号”为试材,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N)、磷(P_(2)O_(5))、钾(K_(2)O)配比施肥对小葱产量、可溶性糖和叶片SPAD值的影响,并运用一元二次和三元二次肥效效应函数得出冀中南地区小葱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中等水平的小葱叶片SPAD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大,分别为26.3和20.0%;单种肥料对小葱的增产顺序依次为氮>钾>磷,而产投比顺序依次为钾>氮>磷;氮、磷、钾施用量均为中等水平时,小葱产量达到最佳,为63860.3 kg/hm^(2)。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冀中南地区小葱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为N 456.0 kg/hm^(2)、P_(2)O_(5)158.3 kg/hm^(2)、K_(2)O 233.3 kg/hm^(2)。
-
-
-
-
-
谭荣刚;
赵玉正;
郑隆凯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以成单19为试验材料,利用在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开设"3414"实验,研究玉米在灰棕紫砂泥土壤上的施肥效应,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当地玉米产量的影响,获得当地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对当地的玉米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磷肥次之,钾肥最小。在目前肥力条件下,以N231.0kg/hm,PO151.5kg/hm和KO54.0kg/hm配施比较适宜。通过土壤速测,结合该配方肥的施用,结果表明,能改善了玉米的生理性状,与习惯施肥相比,平均亩增产70.9kg.增产率达到17.81﹪,平均亩增收106.46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
-
谭荣刚;
赵玉正;
郑隆凯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以成单19为试验材料,利用在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开设"3414"实验,研究玉米在灰棕紫砂泥土壤上的施肥效应,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当地玉米产量的影响,获得当地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对当地的玉米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磷肥次之,钾肥最小。在目前肥力条件下,以N231.0kg/hm,PO151.5kg/hm和KO54.0kg/hm配施比较适宜。通过土壤速测,结合该配方肥的施用,结果表明,能改善了玉米的生理性状,与习惯施肥相比,平均亩增产70.9kg.增产率达到17.81﹪,平均亩增收106.46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
-
谭荣刚;
赵玉正;
郑隆凯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以成单19为试验材料,利用在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开设"3414"实验,研究玉米在灰棕紫砂泥土壤上的施肥效应,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当地玉米产量的影响,获得当地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对当地的玉米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磷肥次之,钾肥最小。在目前肥力条件下,以N231.0kg/hm,PO151.5kg/hm和KO54.0kg/hm配施比较适宜。通过土壤速测,结合该配方肥的施用,结果表明,能改善了玉米的生理性状,与习惯施肥相比,平均亩增产70.9kg.增产率达到17.81﹪,平均亩增收106.46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
-
谭荣刚;
赵玉正;
郑隆凯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以成单19为试验材料,利用在四川省宣汉县东乡镇开设"3414"实验,研究玉米在灰棕紫砂泥土壤上的施肥效应,研究不同氮磷钾水平对当地玉米产量的影响,获得当地的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氮肥对当地的玉米产量影响最为显著,磷肥次之,钾肥最小。在目前肥力条件下,以N231.0kg/hm,PO151.5kg/hm和KO54.0kg/hm配施比较适宜。通过土壤速测,结合该配方肥的施用,结果表明,能改善了玉米的生理性状,与习惯施肥相比,平均亩增产70.9kg.增产率达到17.81﹪,平均亩增收106.46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
-
刘小虎;
韩晓日;
赵斌;
杨宏;
刘萌亮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3414"肥料田间试验中施肥模型拟合不好,或拟合好的模型在推荐施肥时出现异常值,导致成功率只有30﹪左右的实际情况,本文尝试用"减项"法增加花生施肥模型的拟合度,取得良好效果。较过去采用的0.5次模型和1.5次模型拟合度有明显提高。模型模拟分析法是非典型效应函数求极值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将模拟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辅助推荐施肥使施肥量指标和预期产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
-
-
刘小虎;
韩晓日;
赵斌;
杨宏;
刘萌亮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3414"肥料田间试验中施肥模型拟合不好,或拟合好的模型在推荐施肥时出现异常值,导致成功率只有30﹪左右的实际情况,本文尝试用"减项"法增加花生施肥模型的拟合度,取得良好效果。较过去采用的0.5次模型和1.5次模型拟合度有明显提高。模型模拟分析法是非典型效应函数求极值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将模拟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辅助推荐施肥使施肥量指标和预期产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
-
-
刘小虎;
韩晓日;
赵斌;
杨宏;
刘萌亮
- 《第二届全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针对"3414"肥料田间试验中施肥模型拟合不好,或拟合好的模型在推荐施肥时出现异常值,导致成功率只有30﹪左右的实际情况,本文尝试用"减项"法增加花生施肥模型的拟合度,取得良好效果。较过去采用的0.5次模型和1.5次模型拟合度有明显提高。模型模拟分析法是非典型效应函数求极值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将模拟分析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辅助推荐施肥使施肥量指标和预期产量的准确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