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肥料效应

肥料效应

肥料效应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4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1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67917篇;相关期刊200种,包括中国土壤与肥料、安徽农学通报、现代农业科技等; 相关会议30种,包括2016年中国马铃薯大会、第九届全国微灌大会、福州市科协2014年学术年会等;肥料效应的相关文献由1884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星辉、丁亨虎、吴家琼等。

肥料效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01 占比:1.02%

会议论文>

论文:44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7917 占比:98.91%

总计:68662篇

肥料效应—发文趋势图

肥料效应

-研究学者

  • 彭星辉
  • 丁亨虎
  • 吴家琼
  • 尹胜鑫
  • 李伟
  • 李定华
  • 杨利
  • 刘克芝
  • 刘凯
  • 周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晓丽; 杨杰; 吴波; 曹现富; 李艳; 邹广权; 曹子林
    • 摘要: 以540株5个月生直干桉实生苗为试材,采用氮、磷两因素三水平3×3回归正交设计开展施肥调控试验,通过测定苗木生长形态指标、生物量和各器官养分含量,分析施肥对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累积的影响及其养分生理基础,探讨利于苗木生长的最佳施肥量,指导壮苗培育中的养分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利于苗高和地径生长的最佳试验组合均为处理组合5(氮肥0.55 g/株、磷肥0.60 g/株配施).氮肥对苗高生长和总生物量累积的促进作用好于磷肥,磷肥对地径生长的促进作用好于氮肥.苗高、地径生长和总生物量累积均随氮、磷配施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氮、磷配施对苗高、地径生长和总生物量累积的促进效果皆好于单施氮肥及单施磷肥,苗木生长的理论最佳施肥量为氮肥0.60 g/株、磷肥0.66 g/株配施.氮肥、磷肥施用量分别对苗木各器官的全N、全P质量比有显著影响,但氮、磷配施对苗木各器官全N、全P累积的促进作用皆不显著.
    • 陈进厅; 刘泓敏; 濮永赛; 王平; 尹胜鑫
    • 摘要: 为了探索锌肥在玉米上的适宜用量,保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于2019年采用三处理三重复随机区组设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硫酸锌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锌土壤上施用七水硫酸锌能较好地增加玉米株高、穗粒数,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七水硫酸锌用量为45 kg/hm2时增产效果最好,增产20.24%,较对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邓晓奋; 刘广才
    • 摘要: 为了探索小麦秸秆粉碎覆盖微垄沟播模式下不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增产增收的影响,在平凉市崆峒区草峰镇九龙村进行了冬小麦秸秆粉碎覆盖微垄沟播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秸秆粉碎覆盖微垄沟播(N_(1)P_(1)K_(1))产量最高,为6052.5 kg/hm^(2),较处理10露地条播(N_(1)P_(1)K_(1))增产13.4%,可在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
    • 边巴卓玛
    • 摘要: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组合对高寒旱作区域苦荞产量的影响,实现最佳苦荞产量目标下的最优施肥方式和施肥组合,一方面提高苦荞的产量,另一方面降低肥料的施用量,进而减少农田的面源污染.结合拉萨河谷区域的苦荞种植和肥力特征,采用“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肥料效应方程,探索苦荞的最佳施肥模式和最优肥料配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对苦荞产量表现的差异极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施肥方式为N_(2)P_(2)K_(3)(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4.5,36.0,30.0 kg/hm^(2))下苦荞的产量最高;肥料互作效应分析显示氮、磷互作效应最高,土壤养分限制产量分析显示其提高顺序从大到小为N,P,K;采用一元二次肥料效应模型进行分析,推荐苦荞最佳施肥量尿素施用量44.50 kg/hm^(2)、过磷酸钙施用量256.17 kg/hm^(2)、硫酸钾施用量40.82 kg/hm^(2).
    • 李敏; 梁伟健; 付时丰; 罗培宇; 杨劲峰; 韩晓日
    • 摘要: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将新型缓释肥料配合根瘤菌菌剂施用,同时设置相应的肥料减施处理,研究花生新型缓释肥配施菌剂对土壤肥力和花生产量的影响,为肥料配方的进一步优化和作物减肥增效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常规施肥(CF)、花生缓释专用肥(NF)、花生缓释专用肥+根瘤菌菌剂(NF+R)、花生缓释专用肥减量15%(NF-)、花生缓释专用肥减量15%+根瘤菌菌剂(NF-R)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NF、NF+R和NF-R处理的产量均高于CF处理,其中NF+R处理产量最高(4 688.4 kg/hm;)。所有处理的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 IFI)与施肥前相比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NF+R>NF-R>NF>NF->CF,并且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的结果与土壤的实际生产力基本一致,IFI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表征作物的高产潜力。综上所述,花生缓释专用肥配施根瘤菌菌剂可以增加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效养分含量,花生缓释专用肥减量配施根瘤菌菌剂与常规施肥处理效果相当,根瘤菌菌剂发挥了一定的补偿效应。
    • 宋焕忠; 蒋万; 陈琴; 郭元元; 张力; 李洋; 覃振普; 韦丹; 陈振东
    • 摘要: 探究氮、磷、钾施肥量对香葱的影响,建立氮、磷、钾施肥模型,为香葱化肥减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3414”肥料模型,以“柳江3号”香葱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氮磷钾施用组合对香葱生长农艺性状、产量、品质、肥料效应及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的贡献大于磷肥大于钾肥,综合产量、品质、肥料利用率等各项数据,当氮、磷、钾施用量处于N_(2)P_(3)K_(2)水平(N:276 kg/hm^(2)、P_(2)O_(5):202.5 kg/hm^(2)、K_(2)O:270 kg/hm^(2))时,香葱可获得最优效益。通过拟合函数模型以及频率分析法修正氮、磷、钾施用量,当施用氮(N)197.41~255.98 kg/hm^(2)、磷(P_(2)O_(5))202.50 kg/hm^(2)、钾(K_(2)O)193.12~250.42 kg/hm^(2)(N∶P_(2)O_(5)∶K_(2)O=0.97~1.26∶1.00∶0.95~1.24)时,种植香葱可获得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最优。
    • 李怀胜; 张磊
    • 摘要: 针对北疆区域水肥一体化条件下氮、磷减施保量问题,调研了农户施肥情况,以滴灌春小麦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氮、磷2因素4水平9种不同施肥处理方式进行试验,通过对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分析,结果表明,化肥减施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为了预测滴灌春小麦氮肥(N)最佳用量、磷肥(P_(2)O_(5))最佳用量以及氮磷肥适宜配施比例,构建了二元二次拟合曲线,建立施肥量和产量、经济效益的肥料模型。结果表明,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的氮、磷减施有利于滴灌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增加。
    • 郑龙
    • 摘要: 为了分析氮磷钾肥不同用量对红菜薹产量的差异,探讨氮磷、氮钾和磷钾不同的施肥处理及其相互作用,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通过施磷量、施氮量和施钾量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建立了红菜薹产量非线性规划的数学模型。响应面分析表明,回归模型显著,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均达到显著水平,氮肥、磷肥、钾肥施用量的二次项也达到显著水平,氮肥与钾肥、磷肥施用量之间的交互作用达到极显著水平。从F值判断,3个因素对红菜薹产量影响力大小为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经过统计分析,红菜薹最高收益施肥组合为氮肥260.97 kg/hm^(2)N,磷肥105.04 kg/hm^(2) P_(2)O_(5),钾肥11.02 kg/hm^(2) K_(2)O,最高红菜薹收益为20 581.7元/hm^(2)。该研究将为红菜薹优质环保高产的大田施肥提供参考依据。
    • 陈建中; 胡建芳; 杜慧玲
    • 摘要: 以长杂谷466为试材,采用“3414”肥料试验,确定谷子生产的施肥配方。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施肥均能提高谷子产量,N_(3)P_(2)K_(2)增产幅度最大,与无肥区相比增产25.21%,缺氮、缺钾对谷子产量影响较大。构建了谷子产量和施肥量之间的回归模型,模型分析表明,在氮肥(N)、磷肥(P_(2)O_(5))、钾肥(K_(2)O)推荐施肥用量分别为224.971 kg/hm^(2)、112.330 kg/hm^(2)、45.000 kg/hm^(2)时,谷子籽粒产量达到最高值6 645.574 kg/hm^(2)。
    • 朱丹; 冯锐; 陈学东; 张建华; 马聪
    • 摘要: 为减轻农业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平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菌渣好氧堆肥,分析堆肥过程中的温度、微生物数量变化和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趋势,并用腐熟好的菌渣开展温室西瓜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菌渣堆肥过程中温度能快速升高到进入高温阶段,细菌数量随着堆肥进程在不断增加,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逐渐减少;堆肥结束后,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都有所增加,均符合有机肥标准。肥效试验结果表明,菌渣有机肥施用30 t/hm^(2)和60 t/hm^(2)可显著提高单个西瓜质量,且效果优于鸡粪有机肥;菌渣有机肥不同施用量均可提高西瓜产量和糖分,但差异不显著(P>0.05),推荐菌渣有机肥30 t/hm^(2)作为当地设施西瓜栽培的指导施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