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花椰菜

花椰菜

花椰菜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2156篇,主要集中在园艺、植物保护、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32篇、会议论文38篇、专利文献292篇;相关期刊512种,包括北方园艺、长江蔬菜、上海蔬菜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四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生物种业论坛、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等;花椰菜的相关文献由315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德岭、刘莉莉、姚星伟等。

花椰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32 占比:84.74%

会议论文>

论文:38 占比:1.76%

专利文献>

论文:292 占比:13.51%

总计:2162篇

花椰菜—发文趋势图

花椰菜

-研究学者

  • 孙德岭
  • 刘莉莉
  • 姚星伟
  • 文正华
  • 牛国保
  • 单晓政
  • 顾宏辉
  • 江汉民
  • 赵振卿
  • 张小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杨迎霞; 葛贤宏; 孙德岭; 金庆东; 陆国清; 姚星伟
    • 摘要: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在许多农作物上成功应用,实现了许多重要农艺性状的精准改良。本研究参考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遗传转化体系,以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L.var.botrytis)育种材料‘FQ-36’为受体,以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BoANS为目标基因,构建CRISPR/Cas9表达载体,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花椰菜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并获得22株再生植株,经PCR检测发现13株为转基因阳性株,转化效率为59.09%。与野生型相比,3株阳性株花球表面紫色呈现不同程度的消退,初步说明BoANS被成功编辑。花椰菜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体系的建立对后续开展基因功能研究和目标性状精准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技术体系正在应用到花椰菜优异资源的创制中。
    • 杨慧珍; 肖亚冬; 王娟; 杨亦雯; 聂梅梅; 宋江峰; 刘春泉; 李大婧
    • 摘要: 该研究对干燥前的花椰菜进行超声波预处理,探究了不同水平的超声预处理条件对花椰菜干制品品质的影响,分析了其热风干燥过程中的水分状态及分布。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色泽、复水比、维生素C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响应值,选取超声时间、超声频率和超声功率密度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获得花椰菜干制品品质较佳的超声条件。结果表明,花椰菜超声波预处理最优工艺为:超声时间6.00 min,超声频率80 kHz,超声功率密度0.22 W/cm^(2)。此条件下花椰菜干制品b*值为30.58,复水比2.97,Vc含量为311.78 mg/100 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17.20μmol Trolox/g。低场核磁共振(LF-NMR)结果发现,花椰菜热风干燥过程中首先脱除的为自由水,其次为半结合水及部分结合水;且超声波处理后提高了花椰菜中氢质子自由度,能够加快其干燥过程中水分脱除速率。因此,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和LF-NMR技术可用于花椰菜干制品预处理工艺优化和干燥过程水分变化分析,改善干制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 王佳宇; 管玉格; 王怡; 袁宁; 龙凌馨; 胡文忠
    • 摘要: 目的为研究不同切分方式对鲜切花椰菜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新鲜花椰菜为实验材料,采用CS1、CS2、CS3和CS4等4种切分方式处理花椰菜,于4°C下贮藏15 d,分析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自由基清除率、质量损失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项与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当花椰菜受到切割损伤后,会启动自身的应答机制,使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内的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呈上升、下降的反复趋势,以抵御机械伤害,不同切分处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此外,切分处理对花椰菜参与酚类物质合成和氧化进程的关键酶(PAL和PPO)活力有显著影响,其进一步导致CS1、CS2、CS3和CS4的酚类物质含量增加,分别为贮藏初期的1.14、1.18、1.27、1.30倍。结论切分处理可提高鲜切花椰菜的抗氧化活性,且切割损伤强度越大,抗氧化活性越强。
    • 陈敏氡; 王彬; 李永平; 叶新如; 林锦辉; 曾美娟; 刘建汀; 朱海生; 温庆放
    • 摘要: 为评价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的营养品质,测定了6个品种花球的10项营养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花椰菜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幅度为12.22%~131.21%。维生素C(Vc)、总黄酮、总多酚、Fe、Ca、P、蛋白质含量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关联性。系统聚类分析将6种花椰菜分为4类,黄色花椰菜‘209’、‘100’和‘217’各为1类,白色花椰菜‘210’、‘214’和‘218’聚为1类。主成分分析提取了花椰菜品质综合评价的3个主成分,获得6个营养评价指标:Vc、总黄酮、总多酚、Fe、Ca和P。通过建立评价函数模型:F=0.5591Z_(1)+0.2189Z_(2)+0.1669Z_(3),筛选出‘209’花椰菜的营养品质最高。这为挖掘及选育优良花椰菜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玉; 陈永明; 王苹; 刘媛; 孙晓明; 刘贤金
    • 摘要: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是蔬菜上的世界性害虫,在我国主要危害甘蓝、花椰菜、大(小)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作物。目前防治小菜蛾的主要措施有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措施,尤其是近年来性迷向技术、释放赤眼蜂、应用食诱剂等在控制小菜蛾的发生和危害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化学防治仍然是控制小菜蛾的最有效的应急措施。
    • 摘要: 花椰菜,又称花菜、菜花、甘蓝花或洋花菜,是一种很受人们欢迎的蔬菜,味道鲜美,营养也很高。花椰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紧实型花菜,一类是松散型花菜。早期中国大陆主要种植的是紧实型花菜,到2007年前后从台湾引进松散型花菜,这类花菜便开始在大陆大面积种植。
    • 王海; 诸海焘; 董雪; 蔡树美; 张德闪; 付子轼; 徐四新
    • 摘要: 为探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花椰菜产量及菜地土壤养分的影响,特开展了不同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肥量是影响花椰菜产量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在纯N施用量相等的条件下,利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花椰菜的产量和生长无显著影响。花椰菜植株的养分吸收量与施肥量有关,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越高,花椰菜植株的养分吸收量越大;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提高肥料的养分利用效率,在纯N施用量相等的条件下,20%有机肥+80%化肥配施处理的N、P、K肥当季养分利用率比纯施用化肥处理高;另外,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可明显提高菜地的土壤养分含量。
    • 翟小虎; 李东炎; 李静
    • 摘要: 结合濮阳县的生产实际和多年栽培经验,概述了花椰菜的整地、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点。
    • 张佳佳; 张剑; 黄祥玉
    • 摘要: 通过花椰菜不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有机无机配施和农户习惯施肥4个施肥处理对比试验,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花椰菜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能提高花椰菜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测土配方施肥能更有效地提升花椰菜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促进稳产增效,其经济效益最佳。相较于农户习惯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的667 m^(2)总化肥用量(折纯)减少51 kg,较不施肥、有机无机配施和农户习惯施肥的667 m^(2)增效分别为2581.74、1377.41和1331.19元。试验表明,注意控制氮肥用量,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时要考虑其养分总量,按照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原则,适当追施化肥。
    • 郑年旭; 郑永阔; 赵振卿; 顾宏辉
    • 摘要: 浙江温州瑞安市是我国秋冬季花椰菜主要产区之一,且已形成相当规模的花椰菜种植、鲜销、冷冻、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是享誉全国的“花椰菜之乡”。目前国内花椰菜的栽培品种绝大多数为半松型花椰菜,该类型品种适应性广、丰产性好、食用品质佳,对促进国内花椰菜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但是随着近几年来花椰菜栽培面积持续增大、产业不断成熟,全国范围内花椰菜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也日趋严重,鲜菜价格骤升骤降,菜农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此背景下,瑞安市花椰菜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种植效益下降,产业优势逐渐减弱。因此,生产上急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花椰菜新品种来引领和支撑瑞安花椰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