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二萜类化合物

二萜类化合物

二萜类化合物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9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1294786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海峡药学、药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姚新生院士八十华诞庆典暨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等;二萜类化合物的相关文献由95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光英、余章昕、宋小平等。

二萜类化合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7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294786 占比:99.99%

总计:1294889篇

二萜类化合物—发文趋势图

二萜类化合物

-研究学者

  • 陈光英
  • 余章昕
  • 宋小平
  •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 李小宝
  • 江志勇
  • 黄相中
  • 夏福婷
  • 孙静贤
  • 李艳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曹付威; 高艳霞; 刘福林; 任莹莹; 陈文笙; 蒋美玲; 马敬傲; 范凯丽; 郭越生; 李欣然
    • 摘要: 目的 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益母草二萜提取工艺,并探究其抑菌活性.方法 充分溶涨益母草后,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制备益母草二萜.以穿心莲内酯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益母草中总二萜的含量.首先对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其对二萜含量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固定提取次数为3次,进行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的L9(33)正交试验,优化益母草二萜提取工艺并验证.再用乙酸乙酯对浸提物进行萃取,使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丙酮溶剂进行硅胶柱层析,初步得到益母草二萜粗提物.采用琼脂扩散法对其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益母草总二萜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90%、料液比1 g:30 mL、提取时间2 h.经验证试验可知,该工艺的二萜含量平均为3.38%.硅胶柱层析洗脱剂石油醚:丙酮的最佳比例为7:3.该粗提物能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对大肠杆菌则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高效益,能用于益母草二萜的提取,后续的抑菌试验说明益母草二萜具有抑菌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益母草奠定基础.
    • 刁慧; 刘金水; 侯读杰; 蒋一鸣; 张涛; 曾文倩
    • 摘要: 西湖凹陷是东海陆架盆地最重要的含油气凹陷,古近系晚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是西湖凹陷主力烃源岩,晚始新世平湖组沉积时期西湖凹陷处于断―坳转换时期,平湖组为一套海陆过渡相煤系地层,形成于半封闭海湾沉积环境。本文对断坳转换平湖组煤系烃源岩的分布、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断-坳转换下的煤系烃源岩广覆式分布,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富含反映干燥针叶类裸子植物来源的异海松烷和潮湿蕨类植物来源的β-扁植烷等二萜类化合物,从斜坡带向凹陷中央具有β-扁植烷增加的特征。从显微结构上表现为富含树脂体的煤系烃源岩,其具有"早期利于生油、晚期持续生气"的生烃模式。正是这种分布格局、母质来源和生烃特征决定了西湖凹陷油气藏具有"东气西油"的分布格局。
    • 刘世军; 唐志书; 崔春利; 刘红波; 梁艳妮; 张娱; 王梅; 孟凡
    • 摘要: 益母草是具有良效的妇科经产要药,故有"益母"之名,对人有益的化学成分很多,具有重要的治疗保健和药理作用,虽然目前研究者们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比较深入,但由于产地的不同其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现行益母草质量标准用盐酸水苏碱、盐酸益母草碱作为药材的指标性成分[1],但该成分并不能完全代表益母草的药用有效成分,应根据相关试验,选取一类或几类合理的化学成分作为益母草的定性和定量成分,或者深入研究益母草的有关指纹图谱,为益母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质量保证。
    • 吴道勋; 刘璐; 刘熙; 马娇; 王莹; 张海珠
    • 摘要: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diterpenoid compound in pine cones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 pine cones from different sampling sites. Methods:20 pine cone samples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from different places in Yunnan were collected and the fingerprints of diterpenoid compound in the pine cone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were established through HPLC method with the marking the common peak. Result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condition of the fingerprints of diterpenoid compound in pine cones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were established and 11 common peaks were confirmed. There are differences among the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s of diterpenoid compound in pine cones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from different places. Conclusion:HPLC method is used to develop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of diterpenoid compound in pine cone of 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with good resolution of diterpenoid, which lays the quality specification study foundation of pine cone of Pinus yunnanensis with a stable,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method.%目的:通过比较不同产地云南松松塔中二萜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不同采样地点的云南松松塔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采集云南省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塔样品20份,通过HPLC法建立云南松松塔中二萜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对其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标记。结果:确立了云南松松塔二萜类化合物色谱指纹图谱的高效液相分析条件,确定11个共有峰。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塔的二萜类化合物色谱指纹图谱存在一定差异。结论:采用HPLC法,制定云南松松塔的二萜类化合物色谱指纹图谱,其二萜类成分得到较好的分离度,方法稳定、准确度高、重现性好,为云南松松塔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 海广范; 张慧; 郭兰青
    • 摘要: 二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二萜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较为透彻,其作用的发挥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直接细胞毒作用及破坏肿瘤组织血管的形成作用相关.二萜类化合物除了抗肿瘤活性外,还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等.此外,近年来研究发现二萜类化合物尚具有降低血压、防止血栓形成等作用.二萜类化合物作用复杂,作用机制各异,本文对二萜类化合物的研究进行总结.
    • 摘要: 毛萼乙素(Eriocalyxin B)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孙汉董院士研究组发现的天然对映一贝壳杉烷二萜类化合物,其具有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作用以及免疫调节活性,在抗肿瘤和炎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表明毛萼乙素的作用机制包括调控细胞内多种重要信号通路,如MAPK、P53等信号通路,其中对于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的调控在抗肿瘤活性以及免疫调节活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具体作用靶点尚不明晰。
    • 刘婷; 王晓妍; 曹志群
    • 摘要: 目的:综述半枝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查阅近年有关半枝莲的实验和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半枝莲具有抗炎、抗氧化、增强免疫、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癌症、胃病、肝病、肾病、妇科等疾病。结论:半枝莲药用价值很大,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刘传绪; 阴倩倩; 吴英理; 陈国强
    • 摘要: 天然产物由于具有结构多样性和新颖性,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和新的作用机制,因此是开展化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创新药物和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最近,我们研究发现天然活性化合物腺花素能够在体内和体外诱导维甲酸敏感和耐药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发生分化,有效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在此基础上,以腺花素为分子探针,"垂钓"其潜在的靶分子,结果发现腺花素特异性靶向过氧化还原酶(Peroxiredoxin)Ⅰ//Ⅱ蛋白,导致H2O2的积聚,H2O2作为第二信使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本文对这些工作做了论述和展望.
    • 摘要: 稀莶属舒筋活络类中药,其主要活性化合物是奇壬醇。由于传统分离材料的选择性较差,在中药中直接提取奇壬醇的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师彦平带领的药物化学成分小组通过非共价印迹法合成了一种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建立固相萃取法,成功应用于中药稀莶草提取物中二萜类化合物奇壬醇的萃取。
    • 杨立新; 李杏翠; 刘超; 肖磊; 秦德华; 陈若芸
    • 摘要: The investigation on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was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constituents and their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The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were performed by various chromatographies such as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RP-C18 column chromatography, etc. Further investigation on the fraction of the 95% ethanol extract of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yielded przewalskin Y-1 (1), anhydride of tanshinone-ⅡA (2), sugiol (3), epicryptoacetalide (4), cryptoacetalide (5), arucadiol (6), 1-dehydromiltirone (7), miltirone (8), cryptotanshinone (9), tanshinone ⅡA (10) and isotanshinone-Ⅰ(11).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by the spectral analysis such as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and MS (Mass Spectrometry). Compound 1 is a new compound. Compounds 4 and 5 are mirror isomers (1:3). Compounds 4, 5, 6, 8, 11 were isolated from Salvia przewalskii Maxim for the first time.%为了研究甘西鼠尾草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RP-C18(reverse phase C-18)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分析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甘西鼠尾草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przewalskin Y-1(1)、anhydride oftanshinone-Ⅱ A(2)、sugiol(3)、epicryptoacetalide(4)、cryptoacetalide(5)、arucadiol(6)、1-dehydromiltirone(7)、miltirone(8)、cryptotanshinone(9)、tanshinone-ⅡA(10)和isotanshinone-Ⅰ(11).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和5为一对对映异构体(1:3),化合物4、5、6、8、11为首次从甘西鼠尾草中分离得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