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上部分

地上部分

地上部分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9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园艺、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3篇、会议论文20篇、专利文献23874篇;相关期刊376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成药、现代药物与临床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次中药分析学术交流会、第十届中国中药鉴定学教学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馆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等;地上部分的相关文献由201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品华、刘艳、吕洁丽等。

地上部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3 占比:3.29%

会议论文>

论文:20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3874 占比:96.63%

总计:24707篇

地上部分—发文趋势图

地上部分

-研究学者

  • 刘品华
  • 刘艳
  • 吕洁丽
  • 张来宾
  • 王玉堂
  • 马逾英
  • 刘军伟
  • 姚红娥
  • 张梅
  • 张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冯银平; 苗小楼; 张云鹤; 辛国雄; 贾春艳; 张文广; 王丹; 李芸
    • 摘要: 大黄为传统大宗中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国内外需求量极大,但其传统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而占大黄总生物资源二分之一以上的地上部分作为非药用部位被丢弃,浪费资源的同时造成一定的环境压力。研究表明,大黄地上部分富含蛋白质、粗纤维、果胶、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蒽醌类、黄酮类、二苯乙烯类等化合物,具有泻下、抗炎、止血、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等药理活性。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大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为其深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程艳刚; 谭金燕; 李建丽; 刘凯丽; 王佳敏; 王永辉; 马存根; 王颖莉
    • 摘要: 目的研究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d.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远志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以及制备型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enuifolimide A(1)、rosololactone(2)、trichothecene analogue(3)、trichothecolone(4)、xylarolide(5)。结论化合物1为新的酰胺木脂素类化合物。
    • 罗启鹏; 杨崇康; 张莲; 刘佳; 沙本才; 沈勇
    • 摘要: 目的研究黄草乌Aconitum vilmorinianum Kom.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黄草乌地上部分甲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TLC、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草乌碱丁(1)、karakanine(2)、黄草乌碱乙(3)、卡马考宁(4)、塔拉地萨敏(5)、N⁃deethyl⁃N⁃19⁃didehydrosachaconitine(6)、hemsleyaconitine D(7)、16β⁃羟基心瓣翠雀碱(8)、哥伦乌头碱(9)、N⁃甲基樟苍碱(10)、马齿苋酰胺E(11)、neochlorogenic acid methyl ester(12)、chlorogenic acid methyl ester(13)、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7⁃O⁃α⁃L⁃阿拉伯糖苷(15)、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6)、β⁃谷甾醇(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7,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胡满; 王迪; 肖朝江; 姜北
    • 摘要: 目的:对民族药用植物鬼吹箫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镇痛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鬼吹箫地上部分以95%的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以正反相硅胶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通过NMR等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进行镇痛活性研究。结果:从鬼吹箫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7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1)、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2)、松柏醛(3)、乌索酸(4)、乙酰熊果酸(5)、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化合物1、4、6可明显抑制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次数。结论:化合物2、3、5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具有一定的镇痛活性。
    • 刘艳; 刘培; 黄金; 肖宗雨; 潘娟; 管伟; 匡海学; 杨炳友
    • 摘要: 目的 研究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地上部分苯丙素及其抗细胞增殖活性。方法 采用溶剂萃取、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型HPLC对北柴胡地上部分醇提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法,研究各化合物抗MGC-803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从中分离得到35种苯丙素,一些化合物对MGC-803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化合物8~9、11、13~16、18~19、21、23~24、32~35为首次从伞形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7、10、12、20、27为首次从柴胡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6、22、29、3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6、9、11、16、19、21、23~24、26~30、32具有抗细胞增殖活性。
    • 阳丙媛; 何瑞杰; 王亚凤; 黄永林
    • 摘要: 壮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是非常重要的广西道地药材。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山豆根的地上部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豆根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山豆根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甲酸(2)、木犀草素(3)、8-异戊烯基山萘酚(4)、槲皮素(5)、大豆素(6)、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7)、刺芒柄花素(8)、鸢尾黄素(9)、金雀异黄素(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山豆根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7和9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IC_(50)值为(1.58±0.31)×10^(-5) mol·L^(-1)。该研究丰富了山豆根地上部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活性,为山豆根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蔺涛; 李漓; 廖世平; 袁志鹰; 卢辛甜; 陈嫚; 李定祥; 周小江
    • 摘要: 目的 找出4种黄精地上部分的主要鉴别特征.方法 采用性状鉴定与显微鉴定的方法对4种黄精地上部分进行形态解剖学研究.结果 4种黄精地上部分在性状特征和叶横切面、茎横切面、叶表皮和粉末的显微特征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性状和显微方面的主要鉴别特征可作为4种黄精地上部分的鉴定依据.
    • 刘明; 李骅轩; 沈怡; 肖朝江; 姜北
    • 摘要: 目的:研究厚皮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厚皮香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厚皮香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酸(1)、3-表熊果酸(2)、熊果酮酸(3)、α-菠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酸丁酯(5)。结论:化合物2、3、5为首次从厚皮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姜鹏; 刘艳; 潘娟; 刘源; 许振鹏; 杨炳友
    • 摘要: 目的:研究百合科重楼属植物北重楼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以及制备型HPLC,对北重楼地上部分70%乙醇提取液的正丁醇层进行分离纯化,运用HR-ESI-MS和NMR等多种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重楼地上部分正丁醇层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byzantionoside B(1)、vomifoliol 9-O-β-D-glucopyranoside(2)、dihydrovomifoliol-O-β-D-glucopyranoside(3)、macarangioside F(4)、turpinionoside A(5)、5β,6α-di-hydroxy-3β-(β-D-glucoyranosyloxy)-7-megastigmen-9-one(6)、austroside B(7)、loliolide(8)、(Z)-3-hexenylβ-D-glucopyranoside(9)、icariside D1(10)、icariside F2(11)、adenosine(12)、kinsenone(13)、9(Z)-octadecenamide(14).结论:化合物1~7、10、11、14为首次从百合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重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刘明; 李骅轩; 沈怡; 肖朝江; 姜北
    • 摘要: 目的:研究厚皮香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对厚皮香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现代波谱分析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厚皮香地上部分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白桦酸(1)、3-表熊果酸(2)、熊果酮酸(3)、α-菠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4)、3,4-二羟基苯乙酸丁酯(5).结论:化合物2、3、5为首次从厚皮香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