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壮药

壮药

壮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42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67920篇;相关期刊95种,包括广西中医药、云南中医中药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次外治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全国风湿病学术大会等;壮药的相关文献由856位作者贡献,包括方刚、庞宇舟、滕红丽等。

壮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3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7920 占比:99.63%

总计:68174篇

壮药—发文趋势图

壮药

-研究学者

  • 方刚
  • 庞宇舟
  • 滕红丽
  • 朱华
  • 林辰
  • 钟江
  • 温海成
  • 韦松基
  • 戴忠华
  • 朱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谢锋; 曾春晖; 周改莲; 朱华
    • 摘要: 广西壮瑶药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理气候的原因,壮医瑶医虽大多喜用生药和鲜品,但也要进行必要的加工炮制以适应临床需要。本文通过对壮瑶药炮制目的、炮制辅料及特色炮制技术方法进行总结和整理,为广西壮瑶药传统炮制特色技术的传承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 李环羽
    • 摘要: 本刊讯,经广西蛇类研究会批准,国际壮医蛇类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心近期在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挂牌成立。国际壮医蛇类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中心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国家批准的“自由贸易区”内,依托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壮医医院)这一雄厚三甲医院的人才优势,将为广西批准养殖的传统特色壮药材眼镜蛇(吹风蛇)和滑鼠蛇(水律蛇)等蛇类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供进一步的技术保障,对发展广西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起更大的作用,也有利于我国的壮医壮药走向国际创造更好的条件。
    • 陈丹丹; 班晓敏; 林夏; 杨溢; 岑杏蔓
    • 摘要: 目的: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壮药黄杞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为指标,以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因素,正交试验初步筛选工艺参数,BoxBehnken响应面法作进一步优化。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5 h,乙醇量为10倍,提取2次。结论:方法合理可靠,稳定,可预测性较优。
    • 李林杰; 谢谭芳; 王昱涵; 王志萍; 黎芳; 王孝勋; 冯桥
    • 摘要: 目的建立壮药金母颗粒的指纹图谱并进行化学计量学分析,并测定其中3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芦丁为参照,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绘制10批金母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通过与混合对照品进行比对,确定共有峰;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1为标准筛选影响金母颗粒质量的标志成分;采用HPLC法测定金母颗粒中落新妇苷、虎杖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10批金母颗粒共有22个共有峰,相似度为0.962~0.997;共指认出5个共有峰,分别为没食子酸(2号峰)、虎杖苷(9号峰)、芦丁(11号峰)、落新妇苷(13号峰)、山柰酚(20号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0批金母颗粒可聚为3类,S1、S3~S4聚为一类,S5~S6、S9聚为一类,S2、S7~S8、S10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模型解释参数为0.951,预测能力参数为0.723,分类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的分类结果也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VIP值>1的共有峰依次为7号峰、11号峰(芦丁)、17号峰、13号峰(落新妇苷)、3号峰、8号峰、6号峰、16号峰。落新妇苷、虎杖苷、盐酸小檗碱检测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26~1.2250、0.0108~1.0525、0.0200~1.5625 mg/mL(R^(2)均为0.9999),精密度、稳定性(24 h)、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48%(RSD=2.67%,n=9)、98.57%(RSD=1.77%,n=9)、100.84%(RSD=2.49%,n=9),含量分别为1.2210~7.0116、2.2511~4.4629、1.2524~3.3287 mg/g。结论所建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可用于壮药金母颗粒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 王华坤; 肖方静; 宾万娟; 傅春青; 尹丽
    • 摘要: 为探讨半枫荷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模型大鼠血浆内容物代谢轮廓的变化和特征,该研究以半枫荷正丁醇提取物给药前后RA模型大鼠血浆为研究对象,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并用SIMCA-P软件对代谢物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变量统计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并作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给药前后大鼠血浆代谢轮廓存在显著差异,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在正负离子模式合并后筛选出321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负离子模式鉴定到174种代谢物,正离子模式鉴定到192种代谢物。(2)鉴定到的所有代谢物根据其化学分类归属信息归为12种类型,有机酸及其衍生物和脂类及类脂分子这2类代谢物数量占比较高。(3)通路富集获得37个代谢通路且呈显著性差异(P<0.05),给药组中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肿瘤胆碱代谢通路和ABC转运蛋白通路出现较大扰动且富集到的差异代谢物数量最多,所有通路均显著上调(P<0.05)。这对阐明半枫荷调控RA症状的变化机制具有一定指导价值和理论意义。
    • 黄瑾明
    • 摘要: 名医验方【方名】调气汤【组方】黄芪(或五指毛桃)60 g,白术30 g,陈皮6 g,紫苏梗10 g,香附10 g,党参15 g(或红参10 g),当归15 g,甘草10 g,桔梗10 g,炒枳壳25 g。【功效】调气补虚。【主治】壮医谷道气虚证。【方解】方中黄芪可用壮药五指毛桃替代,补气升阳,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气血化生源泉不竭,运行畅达,则排泄有常。党参健脾益肺;当归擅补血,内润脏腑;白术补益脾气,燥湿健脾;陈皮燥湿化痰,调气化痰;紫苏梗、香附理气宽中;甘草补虚,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气补虚之效。
    • 宋春波; 王杰; 蓝珍; 陈静静
    • 摘要: 目的观察壮药泥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近2年间诊断为KOA(风寒湿痹瘀阻型)的患者120例,并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分别为治疗组(壮药泥灸组),对照A组(温针灸组),对照B组(单纯TDP灯照射组)。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与膝关节疼痛(VAS)指数评分。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及WOMAC指数评分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疼痛VAS及WOMAC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药泥灸治疗KOA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能力,缓解关节疼痛以及僵硬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阳丙媛; 何瑞杰; 王亚凤; 黄永林
    • 摘要: 壮药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是非常重要的广西道地药材。为了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山豆根的地上部分,阐明其化学物质基础,该研究采用多种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对山豆根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分离,并通过现代波谱学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同时测试了单体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1)从山豆根地上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1)、对羟基苯甲酸(2)、木犀草素(3)、8-异戊烯基山萘酚(4)、槲皮素(5)、大豆素(6)、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7)、刺芒柄花素(8)、鸢尾黄素(9)、金雀异黄素(10),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山豆根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2)酪氨酸酶抑制活性的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4、7和9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4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最强,IC_(50)值为(1.58±0.31)×10^(-5) mol·L^(-1)。该研究丰富了山豆根地上部分的化学物质基础及其生物活性,为山豆根非药用部位的深入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 韦明婵; 黄小薇; 马艳; 梁丽清; 黄汉儒; 秦祖杰
    • 摘要: 目的: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和熵聚类分析探讨壮药黄花倒水莲的配伍规律。方法:在《中国壮药学》《壮医方剂学》《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医病症诊疗规范》《广西民族医药验方新编》等书籍及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含黄花倒水莲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筛选到含黄花倒水莲的方剂152首,涉及中药337味,药物频次由高到低依次是鸡血藤、千斤拔、土人参、土党参、当归藤、黄精、虎杖、益母草、十大功劳等;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甜(甘)、麻辣(辛)味居多。关联规则发现以黄花倒水莲配伍鸡血藤为核心组合,药物模式多与调龙路火路、补虚、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的药物进行配伍。熵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组合,分别为鸡骨草-黄花倒水莲-排钱草,黄花倒水莲-何首乌-羊耳菊,益母草-当归藤-香附-黄花倒水莲,益母草-当归藤-黄花倒水莲-莪术。发现2首新方,分别是鸡骨草、黄花倒水莲、排钱草、何首乌、羊耳菊,益母草、当归藤、香附、莪术、黄花倒水莲。152首含黄花倒水莲方剂主治疾病共17类46种,其中虚证,妇女经、带杂病,肝系疾病较为常见。结论:通过对壮药黄花倒水莲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黄花倒水莲的配伍和主治病证分布规律,能够为临床组方提供一定参考。
    • 龚敏阳; 韦振源
    • 摘要: 壮药制剂的发展是随着壮族几千年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总结发展而来的。原先只有酒剂、汤剂、散剂等。随着壮汉、壮瑶等多民族的互相交流、互相促进发展,药材数量使用大量增加,剂型得到了丰富。现在广大药学工作者运用先进制剂技术,发展了颗粒剂、胶囊剂、膏剂、凝胶剂、巴布剂等剂型。随着现代制剂生产质量控制技术的提高、药品检验技术和药理实验方法的引进,广大医药工作者结合多年临床壮药使用的经验,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药理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