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气
调气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5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51347篇;相关期刊148种,包括武当、健康大视野、环球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第二届中西结合防治心脑血管、肾脏、肿瘤疾病暨养生保健高级论坛、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等;调气的相关文献由60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团芳、王磊、不公告发明人等。
调气—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51347篇
占比:99.91%
总计:251581篇
调气
-研究学者
- 刘团芳
- 王磊
- 不公告发明人
- 徐定清
- 柳尧波
- 汝医
- 王守经
- 秦威
- 胡鹏
- 赵艳
- 陈峰
- 严家凤
- 付甫永
- 司徒春南
- 周亚东
- 周志华
- 唐巍
- 孙路强
- 宋杰
- 展茂魁
- 张国玺
- 张强
- 张晶
- 张道辉
- 张雪利
- 张鹏
- 星辰
- 朱江
- 朱维维
- 李德军
- 李永堂
- 李瑛
- 李震三
- 杨小明
- 杨瑾
- 林蔚然
- 林驰
- 樊仲维
- 牛菲
- 王亨源
- 王伟
- 王建
- 王明辉
- 田云
- 田家乐
- 祝恩元
- 胡妮娟
- 舒劲
- 苑克俊
- 谢晓军
-
-
张存龙;
刘菲菲;
方文娟;
令兵巧
-
-
摘要:
气是人体脏腑、经络、形体活动的物质基础,气和则安,气乱则病。《黄帝内经》中多次出现“气”的相关内容,指出“气”在人体内运行不息,是维持、支撑生命活动的变化形态。笔者临床根据患者体质、病位、临床主证,灵活变通应用转枢、通络、和中、化滞、降浊、肃肺等调气诸法治疗疾患,取得满意的疗效。
-
-
陈沁怡;
王继红;
梁铭悦;
贺芳姿
-
-
摘要:
《黄帝内经》将“气穴”一词概括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后世对其理解有失原义,不利于临床对针灸调气的重视。以经释经,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气穴本义是针刺得气后的固定处,具有潜藏经脉脏腑之气的作用,气穴得刺才能疏通经气。同时,借其字意发微,理解针灸“气”理论的气是气至的前提条件,气至是针刺起效的客观指征,并提出从“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法从手出,气随法调”“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三个方面指导针灸临证调气。
-
-
曹熙;
雒成林;
刘洪颖
-
-
摘要:
候气、得气、守气、调气是针刺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是针刺疗法产生疗效的关键。《素问·调经论》中有“近气不失,远气乃来”的论述,这是对针刺时注重针下气感、维持经气不散、调节全身气机的生动诠释。该文从临床意义、操作方法及影响因素3个方面探讨对“近气不失,远气乃来”的理解。
-
-
李要远;
郑红刚;
程孟祺
-
-
摘要:
肺结节已经成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并且伴随着良恶性鉴别、治疗手段的困惑和不确定性,使得肺结节的临床管理成为一项颇具争议和挑战的话题。无论是良性,或是已经发生恶变的肺结节,其形成的根本是正虚和气、痰、瘀等病理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后者以气机失调为主导。因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团队提出了“扶正调气”法干预肺结节的治疗理念。益气养阴为主的扶正培本之法充养了肺脏,为其主气、行水、朝百脉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使机体保持正常而高效的运行效态,减少了痰浊、瘀血的生成,并可以敏锐地检测到发生异变的不正常细胞,将其清除,减少恶变几率。调气为主,辅助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祛邪之法,共同消除肺结节形成和发展的病理因素以控制肺结节的发展,同时肺气宣降畅达可以使扶正“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更好地发挥补益作用。
-
-
崔一平;
田裕豪;
张露
-
-
摘要:
张庆祥教授治疗咳嗽经验丰富,临床从气机角度出发,主张治咳当明辨外感内伤,并总结出诸多治疗咳嗽的对药、角药。外感咳嗽当以宣肺为主,方药可选桂枝、白芍治疗外感风寒证,桑叶、薄荷、牛蒡子治疗外感风热证,蝉蜕、僵蚕治疗风热结咽证,连翘、忍冬藤、首乌藤治疗风热闭肺证;内伤咳嗽多以降气为要,同时还要重视脏腑之间相互关系,药用半夏、陈皮、青皮以降气化痰,柴胡、白芍以疏肝理气,桔梗、枳壳以宽胸畅气,芦根、桃仁、酒大黄以祛浊排脓。
-
-
陈一凡;
李雁;
曾燕鹏;
孔煜荣;
邹乔;
陈瑜
-
-
摘要:
杜怀棠教授师承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临证灵活运用秦伯未先生所言“补、疏、升、降”4法治疗外感、内伤之气病。杜教授认为,痹证发病除与外感风、寒、湿等邪气密切相关外,亦需重视外邪痹阻经络而伤及气血,尤其针对痹证日久者,更强调条达气机、温通气血的重要性。杜教授临床治疗1例久病寒痹者,先予柴胡桂枝汤、越鞠丸加减条达气机解阳郁,又用奔豚汤、七气汤化裁疏肝补肾平冲气,再以逍遥散、肾着汤、真武汤等方柔肝健脾温肾气,并佐温阳活血之品以调和气血,具有临床启发意义,可资同道借鉴参考。
-
-
叶菁;
孙海燕;
章琦琴;
陈意
-
-
摘要:
全国名中医、浙江省首批国医名师陈意教授从医已有六十载,临床诊疗疾病最为重视调理气机,自谓“调气派”,主张“遣方组药,调气为先”“八法增涩,以和统之”“执中致和,务虚求衡”“天人相应,治肝拟童”等,临证处方活用理论,造诣颇深,擅治内科脾胃病、肺系病、不寐病及慢性病、疑难杂症,屡见佳效。陈老积淀诸多验方医案,文后将陈老临证“调气”常用之验方蠲寒化湿汤、疏降和胃汤作一简单介绍,供临床参考。
-
-
-
-
摘要:
他是将壮医从乡野引入学堂的第一人。黄瑾明,1965年开始从事临床工作至今。1985年他创建壮医门诊部,师从壮医名家龙玉乾,挖掘并推广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把壮医民间疗法引进医学殿堂;丰富壮医学理论体系,重视阴阳互生、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创新提出气血均衡学说,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挖掘整理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三大核心技术,其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壮医临床第一人”。
-
-
黄瑾明
-
-
摘要:
名医验方【方名】调气汤【组方】黄芪(或五指毛桃)60 g,白术30 g,陈皮6 g,紫苏梗10 g,香附10 g,党参15 g(或红参10 g),当归15 g,甘草10 g,桔梗10 g,炒枳壳25 g。【功效】调气补虚。【主治】壮医谷道气虚证。【方解】方中黄芪可用壮药五指毛桃替代,补气升阳,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调畅气机,气血化生源泉不竭,运行畅达,则排泄有常。党参健脾益肺;当归擅补血,内润脏腑;白术补益脾气,燥湿健脾;陈皮燥湿化痰,调气化痰;紫苏梗、香附理气宽中;甘草补虚,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气补虚之效。
-
-
万蕾;
曹万岩;
寇秋焕;
郭闯;
王超
-
-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不断深入,地面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大庆油田伴生气系统已具备基本完善的集、调气管网系统。针对“十四五”期间,大庆油田仍存在伴生气处理装置和集气管网不够完善、产耗气不均衡和零散气放空等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梳理了伴生气系统管网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集气、调气管网,立足区域“多集气”的具体措施,如完善集气工艺、提高管网调气能力、增加管网输气能力、完善伴生气处理工艺等。同时明确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针对喇萨杏地区北部、中部地区调气能力不足问题,持续完善集气、调气系统;提高外围油田提升宋芳屯调压站上、下游管网输气能力;持续探索外围油田零散气回收治理技术。上述措施和思路可为大庆油田伴生气系统不断优化完善提供指导意见。
-
-
孙路强;
陈琳;
柏琳;
李瑛
- 《2015年四川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纵观古今,“得气”作为针灸学中的重要术语,而“调气”是古代针灸学从实践向《内经》理论升华过程中所集成的核心主题。为阐明"得气"与"调气"的内在关系,通过查阅《内经》、《难经》等古籍,结合各学者的观点,以此分析比较二者的关联性.得气在"天人相应"的境界中才能处于最佳状态,医生患者皆有"得气感",与疗效密切相关.得气可作为基础,再行调气,加以补泻;调气可作为手段,以达"得气"之效;调气需根据"四诊合参"来确定所调之气,辨气候气,以得气.
-
-
-
张晨光;
陶广正
- 《第六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补泻刺法理论是建立在虚实理论、针具理论、刺法理论三大基石之上的一个完整的体系,而非简单的操作术式.中与针刺补泻密切相关的"虚实"理论的核心是"有者为实,无者为虚",以往公认的"邪气盏则实,精气夺则虚",应属于下位概念.临床治疗,则是根据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虚实"特点,结合病位、病形等因素,选择九针中相应的针具施行不同的刺法以达到补虚泻实的目的.补泻之根本在于调气.补泻刺法手段多样,操作简单,多来源于古人对自然、生命、疾病朴素而细致的观察和认识,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
田丽芳;
田阳春;
李晓泓
- 《中国针灸学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针刺手法发端于,且自成体系,对后世针刺补泻手法有很大影响.《内经》补泻手法总体可概括为"神"、"气"、"术"三要素.以神为本,以气为主,以术为法.神,主要包括治神以达神治,以及在针刺过程中的神运.气,则包括穴位气体之变化,以及医者手下可把握的实在,及这种实在及其种种变化,成为针刺补泻手法的基础.这种实在正是医者对穴位气机变化的感知与把握.术,即是调气的各种方法,《内经》补泻手法,以迎随为基础,以气机的开合为指导,以徐痰为法则,借助呼吸对气血的推动作用,以针为媒介通过一定的方法以达到调气补泻的目的.
-
-
马铁明
- 《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针刺的目的是"调气"、结果是"气调",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调理正邪之气,令实者虚、虚者实的"调气"过程,才能够收到阴平阳秘之"气调"结果.因此,本文应当充分认识"气"在不同针刺手法中的作用,才有助于正确认识手法,才有助于正确实施手法,否则,手法就会成为一种形而上的东西,难以为临床所接受.本文通过针刺手法与"气"的相互关系的阐述,呼吁尽快明确针刺中有关"气"的内涵与外延,及早建立针灸名词术语规范,推动针刺手法规范化研究.
-
-
-
-
-
-
-
-
-
-
- 深圳市蕴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6-22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气调箱及气调冷链物流系统,包括外箱和设置在其内部的内箱;所述外箱右侧设有第一活动门,所述外箱内部左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左侧的外箱内部设有制冷机组,所述隔板右侧的内箱内部的一侧安装有冷气进出气口的矩形箱体,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气调箱的弊端进行设计,解决了现有传统固定式气调箱在运输过程中无法保障气调箱维持良好的围护结构的问题,也解决了传统固定式气调箱中的两套系统抢电源,车载电源根本带不起两套系统的问题,在保证了气调箱的气密性的同时,结构更轻,保温效果更好,从而使得整个气调箱可以移动,方便了运输,并且密封件好拆卸更换,方便了后期的维护,这种密封方式也极大的降低了装置整体重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