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68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53篇、会议论文164篇、专利文献767402篇;相关期刊158种,包括黑龙江中医药、吉林中医药、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92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中医药工程分会2014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等;针刺手法的相关文献由13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华元、刘堂义、郭义等。

针刺手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5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64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67402 占比:99.92%

总计:768019篇

针刺手法—发文趋势图

针刺手法

-研究学者

  • 杨华元
  • 刘堂义
  • 郭义
  • 高明
  • 刘阳阳
  • 王江
  • 胡银娥
  • 徐刚
  • 郭永明
  • 刘清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桑博默; 卓碧芳; 秦晨阳; 张梦龙; 邓士哲; 赵晓峰; 孟智宏
    • 摘要: 脑卒中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的康复过程中表现出确切的疗效。针刺的刺激量是起效关键。然而,目前针刺手法量学的发展在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瓶颈,具有确切疗效的针刺手法可重复性较低,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及可推广性较差,因此,在针刺手法量化的基础上,针刺手法参数的可测量性对于针灸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创新性交叉学科的发展,针刺手法参数客观化测量技术发展迅速。基于此,建立针刺手法参数大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平台共享对于针刺手法量学的研究及针灸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潘嘉欣; 徐林新; 徐学妍; 李兰竹; 莫燕丽; 樊伟; 刘建浩
    • 摘要: 目的观察传统针刺疗法与“卅”型头穴透刺疗法治疗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疗效及差异。方法将60例肾精亏虚型原发性耳鸣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卅”型头穴透刺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电测听值、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评分、耳鸣评价量表(TEQ)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项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电测听值、THI评分、TEQ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电测听值、THI评分、TEQ评分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SQI中入睡时间、睡眠时间评分及总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卅”型头穴透刺疗法是一种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的有效方法。
    • 李书娇; 亢泽峰; 郝雪莲; 张明明; 杨征征
    • 摘要: 针灸疗法是中国古人实践智慧的结晶《,黄帝内经》首次系统地阐释了经络循行、病变特点、选穴原则、针刺受法等针灸核心问题。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针灸理论,在眼部疾病的针灸治疗方面颇多建树,如《针灸大成·耳目门》;载:“风生卒生翳膜,两目疼痛不可忍者”,以“睛明、手中指本节间尖上三壮”治之,启发了眼部疾患的针灸治疗思路。笔者对经典著作多有研读,勤于实践,现报道个案3则,以期启发临证思维。
    • 王艺颖; 李瑛
    • 摘要: 《针灸甲乙经》中关于带下病的针灸治疗主要见于《卷十二·妇人杂病第十》,该章节记载了与带下病相关的疾病名称、临床表现和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该文在此章节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中医妇科和针灸理论,对带下病的针灸治疗进行简要分析与探讨。
    • 李微微; 陈磊; 王东升; 丛宇; 黄婧
    • 摘要: 吞咽障碍是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1],此类患者吞咽功能所涉及的解剖结构多无异常,主要是由于皮质脑干束损伤所引起的假性延髓麻痹而导致吞咽功能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症状较轻患者仅表现为饮水过程中的呛咳或食物残渣在口腔中的残留,严重者则需依赖胃管进行流食的摄入。摄食的障碍一方面会对患者的营养状态造成影响,诱发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产生;另一方面进食过程中的呛咳则会增加吸入性肺炎的风险[2],危及生命的同时也会给患者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压力,甚至对摄食这一行为产生抗拒,进而又会影响患者进行其他康复训练的配合度,故对吞咽功能的改善远比我们意识到的更为重要。在临床治疗中,除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外,主要的手段就是针刺治疗,但疗效不一。本研究通过针刺手法的介入,对中风后伴吞咽障碍患者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张忠平; 马政涛; 张海月; 丛宇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中风大鼠肠道、脑组织中FoxP3、IL-17的影响,探讨针刺对脑损伤的调控机制。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50只,针刺组、手法组、电针组采用鱼线栓塞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手术组手术操作与模型组相似但不再灌注,对照组未执行任何操作。针刺组给予常规针刺,手法组于常规针刺得气后予手法操作,电针组于常规针刺得气后予电针操作。干预14d后,收集各组大鼠的肠组织和脑组织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免疫细胞因子FoxP3、白细胞介素-17(IL-17)情况。结果:干预后,手术组肠脑组织FoxP3、IL-17含量均高于空白组,针刺组、手法组、电针组FoxP3含量高于手术组,IL-17含量低于手术组,且手法组优于针刺组和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对MCAO模型大鼠脑肠组织的FoxP3、IL-17具有显著调节作用,其中手法组效果最为明显。
    • 李慧惠; 王颖; 计海生; 刘秀秀; 韩为
    • 摘要: 目的:通过与常规的平补平泻手法做比较来观察说明青龙摆尾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成效及其对本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中的30例标记为治疗组(青龙摆尾针刺组);另外标记为对照组的30例采用常规的平补平泻手法。2组均每日治疗1次,以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4个疗程后使用简化上肢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Barthel指数积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来对比两组的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性。结果:采用青龙摆尾法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与常规刺法的63.3%相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治疗两组患者FMA及ADL评分升高,VAS评分下降,且组间比较,治疗组差异性更加显著(P<0.05)。结论:青龙摆尾针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生存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秦晨阳; 卓碧芳; 张梦龙; 桑博默; 孟智宏
    • 摘要: 在针刺过程中针刺手法的运用是针刺取效的关键之一,不同的针刺手法会产生不同的针刺刺激量,而不同的针刺量也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疗效。古代诸多医家对针刺量的规定不甚清晰,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石学敏院士提出针刺手法量学的概念,对针刺作用力方向、大小、施术时间、两次针刺间隔时间进行了量学上的规定,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本文试从影响针刺量的几个参数方面来讨论针刺手法量学的现代研究,分析总结针刺手法量学目前的发展状况与不足之处,并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 宋思敏; 刘阳阳; 郭永明; 郭义; 王益民
    • 摘要: 干针疗法的出现,在国际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干针疗法与针刺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它的出现给针刺疗法的发展带来了挑战,引发了思考。本研究阐述了干针疗法的起源和兴起过程,并从理论依据、针具使用、刺激部位、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等方面比较了干针疗法与针刺疗法的异同,发现并强调了针刺手法的应用与否是两者的主要差异,提出应加强对针刺手法的研究,促进针刺手法的传承、应用和发展。
    • 武英超; 张静; 谈太鹏
    • 摘要: 张缙教授对于“九六补泻”以及“天地人三部行针”的研究是与“烧山火”“透天凉”手法相联系的,“烧山火”“透天凉”中蕴含着一套完整的量化思维模式。“九六”强调的是提插捻转的力度而不是数值,比如“烧山火”是取热之法,《易经》里九为数之极,为最大,用在“烧山火”手法就要用大力量重插、重捻。“透天凉”有取凉之意,六表示行针时用力要轻,要轻提、轻捻。“天人地三部行针”“一进三退”是对针刺腧穴从皮肤浅层逐步深入过程的描述,但实际操作并不严格按照皮、肉、筋骨不同组织进行分层,“三进一退”“一进三退”强调顺序上的区别。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