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腧穴

腧穴

腧穴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13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7篇、会议论文108篇、专利文献6416篇;相关期刊257种,包括光明中医、吉林中医药、江苏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76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中国针灸学会针灸临床服务模式经验研讨暨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交流会、第四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等;腧穴的相关文献由2330位作者贡献,包括周章玲、王芳、郭义等。

腧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07 占比:12.21%

会议论文>

论文:108 占比:1.45%

专利文献>

论文:6416 占比:86.34%

总计:7431篇

腧穴—发文趋势图

腧穴

-研究学者

  • 周章玲
  • 王芳
  • 郭义
  • 刘立公
  • 杜广中
  • 顾杰
  • 陈日新
  • 沈雪勇
  • 赵京生
  • 王富春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姜荣生; 张晓林; 张龙; 谭怡; 刘明军
    • 摘要: 目的基于SPSS Statistics 26.0和SPSS Modeler 18.0平台,总结近10年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相关文献,分析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腧穴优选与配伍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的方式,对2011年1月-2020年12月发表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知识平台、维普数据库的有关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整理,利用Excel的频数统计功能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利用SPSS Modeler 18.0对筛选出的高频使用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利用SPSS Statistic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获得相关文献148篇,获得穴位处方163条,涉及腧穴142个。选穴以头项部腧穴、经外奇穴及督脉腧穴为首,核心腧穴配伍为申脉-照海、百会-足三里-神庭、百会-印堂-神庭等,聚类分析可将高频腧穴聚为4个处方组。结论筛选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优选处方:申脉、照海、百会、印堂、神庭、四神聪、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临床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以调神为主要治疗方法,其腧穴配伍体现了“通督养心,调神补元”的总体原则。
    • 赵卓婷; 郭新荣; 王娜; 姚泽明
    • 摘要: 针刺方向为“果”,即影响针刺方向的因素,主要与针具选择、腧穴所在部位、肌肉走行方向、针刺深度、针灸特殊刺法中的透刺法、经脉循行等诸多因素有关;针刺方向为“因”,即针刺方向影响的因素,其主要与得气、循经感传、针刺临床疗效等因素相关。
    • 胡茶英; 李慧; 郭小燕
    • 摘要: 目的:分析腧穴体表皮肤电特性,探究针灸与其穴位电阻抗变化关系。方法:以30例颈椎病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归为实验组(颈椎病患者)和对照组(健康志愿者)。观察进针前20min、留针20min、起针后20min两组左右手合谷、曲池穴位平均电阻值,分析两组患者3个周期穴位电阻抗变化情况,指出针灸对其穴位电阻抗造成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进针前20min夹脊穴穴位平均电阻值明显高于左右手合谷、曲池穴位平均电阻值(P0.05),而实验组留针过程、起针过程夹脊穴穴位电阻变化值明显高于左右手合谷、曲池穴位电阻变化值(P<0.05)。结论:病理状况下腧穴体表皮肤电阻会明显升高,在进行针灸刺激时其电阻出现明显降低,其电阻抗变化程度与穴位部位关系密切。
    • 郑国坤; 何贵新; 秦伟彬; 胡梦弦; 冯雨菲; 肖婷; 玉黎燕; 申永艳
    • 摘要: 目的基于红外热成像技术分析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病人胸背部腧穴的温度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病人5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健康人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两组躯干、胸部及背部的红外热像图,并测定双侧胸部及背部腧穴(灵墟、膺窗、神封、乳中、步廊、乳根、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温度,计算双侧腧穴温度差(△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胸部两侧(神封、乳中、步廊、乳根)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胸部双侧腧穴温度差有关,狭窄程度越高,温度差越大。结论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病人胸部红外热成像图具有特异性,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严重,胸部部分双侧腧穴温度差越大。
    • 樊伟; 韩行; 邵晓雪; 王巍
    • 摘要: “阳明多气多血”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胃经部分腧穴命名受到该理论的影响。经研究发现,“阳明多气多血”理论内涵在胃经中并非指经络全段皆多气多血,而是大迎、丰隆、承满、地仓和库房五穴气血储量最大,水突、水道与气户、气舍、气冲于颈胸腹段气血通流,天枢-地仓、丰隆和归来构成三大气血调控轴。从腧穴命名含义角度系统挖掘,不仅可以明晰胃经从头走足之多气多血状态,还可以更好地诠释“阳明多气多血”理论,同时也为经脉气血理论的探析提供方法。
    • 陈沁怡; 王继红; 梁铭悦; 贺芳姿
    • 摘要: 《黄帝内经》将“气穴”一词概括为“灸刺之道,得气穴为定”,后世对其理解有失原义,不利于临床对针灸调气的重视。以经释经,结合中医理论,认为气穴本义是针刺得气后的固定处,具有潜藏经脉脏腑之气的作用,气穴得刺才能疏通经气。同时,借其字意发微,理解针灸“气”理论的气是气至的前提条件,气至是针刺起效的客观指征,并提出从“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法从手出,气随法调”“凡刺之道,气调而止”三个方面指导针灸临证调气。
    • 古来撒尔·艾克拜尔; 卢旭昇; 刘俊昌; 刘璐洁; 王圣逸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手法及选穴规律,为推拿治疗KOA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整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于200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录的推拿治疗KOA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推拿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22.0、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共纳入文献281篇,涉及手法43种、腧穴90个。手法以点按法应用频次最高,腧穴以血海应用频次最高;所选腧穴主要集中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太阴脾经;手法及腧穴配伍以点按法、内膝眼、血海配伍其他手法、腧穴最为常见;关联规则网络显示,腧穴以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委中关联性强,手法以点按法、按揉法、㨰法、屈伸法关联性强;通过聚类分析,腧穴及手法分别得到2个有效聚类群。结论推拿治疗KOA以松解类手法为主、运动关节类手法为辅,遵循“动静结合、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与局部取穴法、循经取穴法、表里经配穴法相结合,发挥推拿手法和经络腧穴的协同作用。
    • 程璐; 田鸿芳; 王舢泽; 宋婷婷; 米淑琦; 赵吉平
    • 摘要: 形、气、神是构成生命的重要元素,经络、腧穴均具有形气神多层面特点。在针灸诊疗过程中,形气神之辨的本质为病位层面之辨,再结合形气神之间的动态变化,可以用识病、察神、揣形等方法对疾病进行全方位辨析。形气神之辨在针灸治疗中的具体应用包括:若形病为先,以治形为主,兼治气、神;若气病为先,以理气为要,兼调神、形;若神病为先,以调神为首,同调气、形。
    • 孔赏
    • 摘要: 中医对腧穴的命名中蕴含了脏象、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等学说。以脏象学说命名的腧穴包括五志对应的神堂、魄户、魂门、意舍、志室;五窍对应的舌本(廉泉)、地仓、迎香、阳白、听宫等。以五行学说命名的腧穴包括以肝风的风命名的风池、风市、风府、风门等;以心主神明的神命名的神门、神庭、神阙、本神等;因脾属土,地者,土也,以地命名的地机、地仓等;因肺属金,音律合商,以商命名的少商、商阳、商丘等;以水命名的水道、水泉、水沟等。以阴阳学说命名的腧穴包括天冲、地阁、天府、地机、上关、下关等。以经络学说命名的腧穴包括少海、小海、中极、三阳络、三阴交等。以气血津液学说命名的腧穴包括命门、关元、气舍、承泣等。
    • 汤翰; 李宝赢; 吕璞; 陆永辉
    • 摘要: 腧穴常有一穴多名现象,通常规定一个穴名为腧穴正名,其余为腧穴别名。曲骨穴为任脉腧穴,有“屈骨、屈骨端、尿胞、水胞、回骨、耳骨、玉泉下一寸”等别名。本文通过总结梳理古今文献,考证曲骨穴名来源及其别名出处、释义,就其中争议做出探讨,认为曲骨穴别名为“屈骨”,“屈骨端”为足少阴肾经横骨穴别名,“尿胞、水胞、回骨、耳骨、玉泉下一寸”等虽列为曲骨穴别名,但少见于代替曲骨穴出现,缺乏临床应用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