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脉

经脉

经脉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60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7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3篇;相关期刊240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六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第二届全国芳香医药学术会议、中国针灸学会第九届全国中青年针灸推拿学术研讨会等;经脉的相关文献由965位作者贡献,包括赵京生、卓廉士、谢虹等。

经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78 占比:79.27%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1.99%

专利文献>

论文:113 占比:18.74%

总计:603篇

经脉—发文趋势图

经脉

-研究学者

  • 赵京生
  • 卓廉士
  • 谢虹
  • 柴瑞震
  • 胡翔龙
  • 陈业兴
  • 张维波
  • 李晖
  • 杨洪钦
  • 王瑜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余兆安
    • 摘要: 人体有一个穴位,它的名称既是穴位名,也是经络名。它是针灸学上唯一的一个"脉穴同名"的穴位,它就是带脉穴。胆经腧穴,与带脉交会经络上所说的带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与其他经脉纵向走行于人体不同,它是唯一一条横行的经脉。"带"字本意是用皮、布、线等做成的长条物,不仅突出了这条经脉起于人体少腹两侧,沿腰腹部环行一周,如同一根带子将所有的经脉联络在一起的特征,还形象地展现了该经脉具有约束其他纵行经脉,促使机体调和的作用。
    • 王笛钇; 康小玲; 阚宇; 黄于婷; 方燕平; 王金伟; 刘阅阅; 屈伸华; 廖军
    • 摘要: 经筋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但由于经筋与经脉同属经络系统,且人们对经筋的研究较少,使经筋常被误认为是经脉的附属部分。经筋与经脉虽然联系密切,但又有各自的属性、规律及生理病理特点,以至于原有的经络辨证法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常不能与两病相统一。因此,通过分析比较经筋与经脉在主体结构、循行方向、循行过程、分布形态及所属病证中的差异性,及探讨二者临床辨证论治思路中的不同,对完善经络辨证模式和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郑为波; 杨进锋; 夏威夷; 徐斌; 徐远坤
    • 摘要: 腰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是其常用疗法。《黄帝内经》中有关腰痛的记载较为详备,尤其是书中有关不同经络腰痛特点的描述,对腰痛的针刺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黄帝内经》,对腰痛的经络系统分层特点进行了概述,并从经脉和络脉层面、经筋层面对腰痛的特点及其针刺治疗方法进行了理论探讨。
    • 陈晓薇; 刘玉良
    • 摘要: [目的]探讨《灵枢·经水》篇中十二经水理论,深入探究自然环境与人体内部之间的联系,验证古代医学认识人体的科学性。[方法]基于“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观点,依据《内经》中“天人相应”思想和“援物比类”方法,结合医家注解及地理县志,考证十二经水所属河流存在的真实性。进一步研究经水与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中药材四个维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客观且全面地认识十二经水的理论价值。[结果]经考证发现十二经水在《内经》成书年代都有真实存在的河流,且至今为止大部分河流依然在其流域内发挥灌溉作用,印证了十二经水地理价值的真实性。经水与营卫气血之间的相似性,与人体脏腑之间的关联性,与经络在生理机制之间的相关性,及利用十二经水理论炮制、选用中药材,以上四方面充分说明了经水理论在认识人体、干预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客观的医理价值。[结论]十二经水与人体之间具有客观紧密的联系,佐证了古代医学对人体精密复杂的科学认识。
    • 摘要: 很多人对“气血亏虚”这一中医专属名词有些摸不到头脑,其实理解起来很简单:人体的经脉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中医理论上的营养物质在其中奔腾不息,靠的就是“气与血”——气和血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 张新普; 孙冰
    • 摘要: 神阙灸是艾灸疗法的一种,也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理论和临床积累散见于历代医家著作中。笔者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神阙壮灸法,在此介绍给大家。"神阙"通脏腑气血,药物吸收快神阙穴是结构特殊、定位明确的腧穴。肚脐通五脏六腑,联络全身经脉,是经络的总枢。
    • 摘要: 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恚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
    • 史佳芯; 董宝强; 邹正
    • 摘要: 基于经筋理论,从中西医双重角度探讨经筋与头颈、经筋损伤与颈源性头痛的相关性:手三阳、足三阳经筋分布于肩颈头面浅表,依赖脏腑经脉气血濡养,保证形态、功能稳定,从而保护颈项组织,并维持其正常活动;当经筋结聚之处长期磨损形成结筋病灶点时,造成另一端位于头面部的筋结点疼痛。临床基于“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理念,采用松筋解结法治疗颈源性头痛可获良效。
    • 王意; 王茎; 夏冉; 马强; 王炜; 高兵
    • 摘要: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心痛类症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针灸古籍中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25.0、IBM 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因子分析。结果:共筛选出《黄帝内经》《中国简明针灸治疗学》等73本古籍中有效处方共394例。描述性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心痛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是中脘、上脘、巨阙、大陵、内关;任脉、心包经、膀胱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穴方面,主要选取五输穴、募穴、原穴;高频穴对为中脘、上脘,巨阙、中脘,内关、大陵。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心痛的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上脘-巨阙;因子分析共提取出9个公因子组。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心痛,一般选用心系经脉或相表里经脉腧穴,而对于因其他脏腑气机逆乱所致的心痛,一般选择针灸其原发脏腑或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之腧穴;兼见其他脏腑症状者,取相关脏腑之经脉对症治疗。
    • 孙鹏
    • 摘要: 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年四季,有些人一上班就犯困,要么就是在酝酿犯困的路上。特别是对于办公室的上班族,有时坐一会儿就会特别疲惫,哈欠连天。喝茶、喝咖啡也无济于事,这是怎么回事,是得病了吗?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缓解呢?中医认为睡眠和觉醒是人体阴阳消长变化所产生的,阳气衰,阴气盛,则困乏、睡眠,阳气盛,阴气衰,则觉醒。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