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

针刺补泻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479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光明中医、河北中医、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2016年《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学术年会、2012浙江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等;针刺补泻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清国、赵京生、刘炜等。

针刺补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6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34797 占比:99.52%

总计:34965篇

针刺补泻—发文趋势图

针刺补泻

-研究学者

  • 刘清国
  • 赵京生
  • 刘炜
  • 吴月琴
  • 朱勇
  • 盛燮荪
  • 赵银龙
  • 陈波
  • 刘慧荣
  • 单永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虹岩; 刘佳慧; 宋晶; 王东岩
    • 摘要: 针灸作为中医学之瑰宝,针刺行针手法更是其中精髓,影响针刺临床疗效的关键要素即为针刺手法。从上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开始运用现代化科技技术对针刺手法量化进行了不断深入的探究,作者对针刺手法的采集、手法参数数据的挖掘、针刺手法量化器材的研制、针刺手法仿真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进行初步的归纳与总结,并且提出了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安丽娟; 魏连海(指导)
    • 摘要: 出自《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的“泻必用方,补必用员”因与《灵枢·官能》中“泻必用员,补必用方”的叙述正好相反,引来后世学者许多争议。笔者通过对《针灸医籍选》课程的学习,对《素问·八正神明论》中的“泻必用方,补必用员”相关论述有所感悟,采用“取象比类”,借以其“方”“员”所指具体之意象,推理辨析其中蕴含补泻之理,并结合指导针刺补泻时机与补泻手法两方面,对此浅议如下。
    • 廖彬珺; 马睿杰; 胡汉通; 方剑乔
    • 摘要: [目的]梳理总结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特色针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影像音频考证、实地调查、电话信访等方法,了解近现代浙派针灸名家针法学术思想、操作方法、适应病症、代表医家,并进行分类阐述。[结果]浙派针灸医家针法的学术思想主要源自《内经》《难经》《针灸大成》的理论精髓。从特色进针法、对古代针法的继承发扬、近代创新复式针法、穴法和刺法特色结合运用、现代创新技术五方面分类汇总发现,浙江针灸医家针法多在《内经》补泻手法、《金针赋》复式手法,以及《灵枢》刺法的基础上传承创新,重视治神、得气、守气,治疗时偏爱调气多于调血。不同名家对传统针法亦有各自独见,一部分现代医家吸纳现代技术,自制针具,改良针法,丰富了临床诊疗特色。[结论]现代浙江针灸名家针法崇古纳今,守正创新,各有偏爱与所长,也存在对同种针法的不同见解与使用,其针法体悟与特色值得后辈学者学习借鉴。探究浙派医家针法特色有利于浙派针灸的学术传承与创新发展。
    • 赵倪娟; 陆翔
    • 摘要: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 邢潇; 齐丛会; 袁世伟; 崔林华
    • 摘要: 窦汉卿的针灸理论对时间因素非常重视,他认为针刺的深浅、针灸的部位禁忌、针灸的选穴、针灸补泻的时机与禁忌等方面均与时间因素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方面涉及针灸学的各个领域.时间因素在针灸学中的应用与现代科学对生命节律的认识和应用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深入研究.
    • 邢潇; 蔡青城; 常甜; 杨家祥; 王艳君
    • 摘要: 金元时期著名针灸学家窦汉卿倡导针法,对针刺补泻方法论述详实,对后世针刺补泻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通过对其学术思想的探源,认为其理论主要来源于《素问》和《难经》.同时根据窦汉卿《针经指南》对其针刺补泻进行分析论证,凝练针刺补泻特色,以期为针刺治疗提供参考和借鉴.
    • 赵倪娟; 陆翔
    • 摘要: “从卫取气”“从荣置气”针刺补泻理论首见于《难经·七十八难》。“从卫取气”“从荣置气”的理论实为针刺补泻的方法,目的在于调阴阳、调营卫、调气血及促使得气。其手法核心一是分层操作,体现深浅补泻理论;二是随呼吸进出针刺,达到补泻目的;三是依据营卫流注方向随卫逆营行针,体现营卫补泻内涵;四是注重针刺力度的轻重,达到补气、取气血而泻的目的。
    • 张园园; 甘霖; 林咸明
    • 摘要: 基于高镇五教授对《灵柩·九针十二原》“刺之微,在速迟”的理论阐述与临床应用,对其创立的“速迟刺法”的3个核心要素进行归纳总结:针刺即刻得气之速迟提示机体邪正盛衰以指导补泻手法选择;行针调节气机阶段以进出针速迟、行针速迟、留针久暂调控得气速迟;针后气机转归阶段详审行钟前后气机速迟之变以察补泻之效.高氏“速迟刺法”理念贯穿针刺过程始终,并以得气速迟为补泻效应核心,简化针刺补泻手法操作,更切合临床.
    • 蔡昱; 李建宇; 刘飞飞
    • 摘要: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Tian Yuan acupuncture method in treating liver cancer pain and its effect on quality of life (QOL) and adverse reactions. Method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liver cancer were randomiz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ian Yuan acupuncture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the three-step analgesic ladder recommended b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changes in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QOL,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VAS and QOL scores showed improvement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the improvem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more significant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both groups, and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25.9%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53.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ian Yuan acupuncture method can produce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reating liver cancer pain.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f cancer pain and enhance the QOL.%目的 观察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108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天元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变化、生活质量改变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对照组为53.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元针刺治疗肝癌疼痛患者具有比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癌性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