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法
针法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93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51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257篇;相关期刊303种,包括美术教育研究、浙江工艺美术、内蒙古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医史文献分会学术年会暨新安医学论坛等;针法的相关文献由1336位作者贡献,包括吴明俊、刘福坤、张盼等。
针法
-研究学者
- 吴明俊
- 刘福坤
- 张盼
- 庞婉容
- 韩景献
- 龙驹
- 于建春
- 叶洪光
- 不公告发明人
- 任绪义
- 周衍辉
- 张锋
- 王思振
- 王晓月
- 阎海
- 陈亮
- 龙国日
- 余戡平
- 余艳
- 吴中朝
- 周梅华
- 孙跃宁
- 孙雷
- 张竞琼
- 方妍
- 朱寿珍
- 王伟
- 王旭
- 王颖
- 申意伟
- 蔡圣朝
- 袁惠芬
- 马可
- 马继芳
- 黄曦
- 黄枢
- 黄裴
- 龚强
- 于涛
- 代冰
- 刘雪明
- 叶学和
- 孙佳佳
- 张宇
- 张建
- 成海燕
- 朱才丰
- 李强
- 李慧源
- 李闽
-
-
胡冰涛;
李钰春;
谭君亚;
吴洋
-
-
摘要:
中医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中灸法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疗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提示,灸法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中灸法联合针法更为常见,而灸法治疗中以督灸为主,但缺乏统一疗效评判标准,且所用督灸粉各不相同,是否可规范督灸粉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值得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
-
金成;
武祎;
覃业校;
李晓宁
-
-
摘要:
刺法者针道之用也,是中医临床应用的理论基础,刺法在《灵枢·官针篇》中记载最详,主要有九刺、十二刺和五刺,九刺以应九变,十二刺以应十二经,五刺以应五脏。其中九刺法包含输刺、远道刺、经刺、络刺、分刺、大泻刺、毛刺、巨刺和焠刺9种不同的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对九刺法进行深入探讨,将其归纳为特殊配穴和特殊刺法两大类,将近几年“九刺”法治疗相关疾病的临床运用和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
-
-
摘要:
王世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望江挑花的代表性传承人之一。1954年2月出生于望江县华阳镇滨江农村,1978年毕业于安徽省艺术学校,1979年分配至望江县文教局工作,因工作关系接触望江挑花后,王世福爱上了这一传统民间工艺。由于挑花技艺的断代,他通过20多年的走访、收集、整理和学习,细心研究对照,逐渐总结出望江挑花的4种针法,还原了传统挑花。
-
-
-
郑艳;
李宁;
弭澜;
姚岚
-
-
摘要:
目的观察安神补肾针法辅助西医治疗对心肾综合征(CRS)伴情绪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0例CR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螺内酯+美托洛尔+地高辛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安神补肾针法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心功能、肾功能、情绪状态、血清神经递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与对照组治疗2周、4周后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升高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降低,肾功能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升高而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降低,情绪状态指标汉密顿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降低,血清神经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及5-羟色胺水平均降低(P均<0.05)。结论安神补肾针法用于CRS伴情绪障碍的辅助治疗,可能通过降低外周血神经递质水平以改善患者心肾功能、情绪障碍,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
-
张嫱
-
-
摘要:
刺绣是我国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从刺绣最早的实物——西周墓葬中的辫子股线条就可以看出那时已有针法的存在。中国历代刺绣艺术针法不断发展,直到现在四大名绣的不断创新,每一种针法都有最适宜绣制的物象。每个部分以实物案例讲述针法的具体传达,力求为之后的刺绣艺术针法发展添砖加瓦。
-
-
柯超;
曹洋;
夏叶婉;
方闯;
施森杰;
石文英;
潘江;
章薇
-
-
摘要:
针灸治疗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具有早期性、安全性、有效性、良性双向调整的优势。根据AD发病的不同病因病机特点,学者们将其和针灸理论相结合,提出不同的针灸治则和选穴处方,如嗅三针法、益肾调督针法、三焦针法等。不同学术思想的出现往往有利于百家争鸣,就不同针法治疗AD进行综述,可为临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
-
张建英;
李丽萍;
聂坚;
梁玲
-
-
摘要:
清末民国时期云南名医沈士真所著的《中医理法针药全书摘要》第三十九章对头痛进行了专篇论述。对《黄帝内经》中散在的关于头痛的论述,按照头痛证治规律、六经头痛、外感头痛、厥头痛、其他主症伴发头痛的顺序加以系统分类整理,并分别补充以详实的针法、灸法及取穴、内治外治方药及具体用法、随症加减等,体现了沈氏对中医经典著作的尊崇和丰富的针灸用药经验,对中医临床诊治头痛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
何天瑞
-
-
摘要:
扬州刺绣源于汉,兴于唐宋,盛于明清,善绣书画,素有“针画”之美称,“以针代笔,以线代墨”是其仿绘画性的最佳体现。针法是绣品绣制的手段,是绣线运作的载体。该文阐述扬州刺绣仿绘画针法的典型样本,同时分析扬州刺绣中仿绘画针法面临的现实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
-
-
贺成功;
蔡圣朝;
龙红慧;
费爱华;
朱才丰
- 《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从"以人治人"的针法思想、选穴法、进针法、导气法、补泻法、出针法、脏气法时时间针法、移光定位时间针法以及埋线、火针法等方面对周楣声教授针法特点进行了论述,认为通过传统经典医籍的学习,继承并创新传统针灸的方法、工具是发展针灸的有效途径,并通过周楣声临证经验的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周楣声针法经验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为今后梅花针灸学派针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
-
-
-
卢承顶;
张永臣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八次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串雅外编》为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所辑,是赵氏在收集民间走方医验方效法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累积的验方汇编而成.该书共分28门593条,大部分为外治法和外治方,书中收录了不少针法、灸法、穴位敷贴等针灸内容,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本文就该书的针灸内容作以探讨.《串雅外编》中收录的针法并不多,包括猢狲痨针法、挑刺法、刺血法等,这些针法均是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传统针法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独具特色之处。另外书中还汇集了许多灸法,这些灸方法种类繁多,取材丰富,简便易行,而且疗效可靠,其中独具特色者不少。如艾炷灸、隔物灸、实按灸等。此外本书还收载了许多药物贴敷治疗的方法。这些药物贴敷方法多按部位施用,也有不少穴位。赵氏对于脐疗法尤为看重,收载了七种脐疗方,用以治疗“痢疾”、“难产”、“疟疾”、“水泻不止”等急症。
-
-
王一崝
- 《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众多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中,刺绣是一项重要的艺术形式.传统秦绣作为陕西的刺绣手工艺术,是三秦大地广大劳动妇女审美意识的结晶.她们表现出了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装饰才华以及精神和意识层面的文化.在了解秦绣的艺术审美过程中,不仅对秦绣的针法及其独特性进行分析,还通过"线条"、"绣与画的结合"、"构图方式"以及秦绣的"造型"、"题材"、"色彩"对秦绣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使人们了解到秦绣不仅具有较好的物质实用价值,并且成了满足精神需求和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
-
-
周晨
- 《2014年第十四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刺绣是一种传统的古老手工艺,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压力大,厌倦了冷冰冰的机器生产出来的东西以及想要回归自然等原因,手工刺绣开始流行,其中一种比较流行的刺绣方法是在中国掇针绣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戳戳乐刺绣,戳戳乐刺绣所用的工具和刺绣方法与传统刺绣有很大的差别,是针线艺术中很有特色的刺绣种类,用专用的绣针和针法创造出的刺绣世界.由于采用这种刺绣方法完成的作品敦厚可爱,边缘处不是非常清晰,所以不太适合制作需要精致细节的刺绣作品,现在流行的戳戳乐刺绣图案一般都是卡通图案,卡通动物、人物,日常的蔬菜、水果、花卉、家用物品都是常用题材。
-
-
高山;
李薇
- 《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是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望江挑花在纹样造型、色彩表达、布局构成、针法技艺等方面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并对现代纺织品设计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在机器工业化生产与传统手工艺矛盾对弈的时代背景下,客观理性地分析传统手工艺的时代价值和意义,努力寻找望江挑花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和生存立足点,是当下保护和传承望江挑花最切实可行的贴切方式。在设计与应用的过程中保持望江挑花朴素的美学风貌和最有价值的特征形式是使得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记忆、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
-
张莉;
石历丽
- 《2013年第十三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暨国际理论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论文通过实地调研陕西秦绣原始资料、走访秦绣艺人,梳理了秦绣的产生、发展简史,归纳了陕西秦绣以真丝纱罗为底的材料特色、图案配色遵从于针法的工艺特色,总结了陕西秦绣的艺术本质是以丰富的针法变化为核心达到形式和视觉的完美结合,并分析了秦绣与服装设计结合的意义,旨在对陕西秦绣进行创新研发和传承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