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乙酸
二氯乙酸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29853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太原理工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广东化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第13届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2010(第十一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2010(11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urfactant & Detergent)(ICSD2010)等;二氯乙酸的相关文献由490位作者贡献,包括吕志平、李福祥、薛建伟等。
二氯乙酸—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9853篇
占比:99.97%
总计:429992篇
二氯乙酸
-研究学者
- 吕志平
- 李福祥
- 薛建伟
- M·R·尼尤霍夫
- 秦梦庚
- C·科艾曼
- L·M·托灵
- 叶宸豪
- A·A·基斯
- A·B·德哈恩
- C·J·G·范斯特林
- G·巴格曼
- J·J·普拉格特
- J·T·J·奥尔德林
- M·T·G·容曼斯
- 赵永俊
- H·J·M·P·范哈尔
- H·J·沃斯
- J·范登伯格
- 刘振华
- 刘肖
- 周媛
- 张之翔
- 张军
- 张涌
- 曾利辉
- 曾永康
- 李明
- 杨秀全
- 林涛
- 牟世芬
- 甘晓娟
- 白亮
- 衡正昌
- 陈丹
- A·J·B·坦恩凯特
- A·伦杜诺罗德里格兹
- B·斯胡尔
- B·舒尔
- P·费尔维尔
- 丁建础
- 万克柔
- 付伟金
- 任相亮
- 何作云
- 冯兵
- 刘伟才
- 刘孝乐
- 刘波
- 刘远霞
-
-
张谦
-
-
摘要:
采用883离子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4种消毒副产物的含量。该方法所用色谱柱为Metrosep A Supp 7-250阴离子分离柱,以碳酸盐乙腈水溶液为淋洗液,流速0.8 mL/min,硫酸水溶液为抑制柱再生液,直接进样,进样体积为250μL,柱温45°C,40 min内消毒副产物及水中常见阴离子同时分离,方法相关性好,检出限低,精密度高。该方法操作简便、检测费用低、结果可靠,适用于饮用水中常见消毒副产物的测定。
-
-
赵宏艳;
雷然;
赵付会;
李向红
-
-
摘要:
采用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法研究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椰油酸二乙醇酰胺对冷轧钢在二氯乙酸(Cl 2CHCOOH)溶液中的缓蚀作用;测定各条件下溶液的电导率和表面张力探究加入缓蚀剂后所引起溶液构效性的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试对钢表面微观形貌和亲/疏水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DEA对冷轧钢在0.10 mol·L^(-1) Cl 2CHCOOH溶液中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90 mg·L^(-1) 时最大缓蚀率为95.1%(40 °C)。CDEA在钢表面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其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31~-40 kJ·mol^(-1) 。动电位极化曲线表明CDEA为“几何覆盖效应”的混合抑制型缓蚀剂。随着CDEA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下降,临界胶束浓度(CMC)值为30 mg/L;含CDEA的Cl 2CHCOOH水溶液的电导率在钢片腐蚀浸泡后有所下降。缓蚀钢表面表现为疏水性,接触角为95.06°。SEM和AFM微观形貌进一步表明添加CDEA后冷轧钢表面粗糙程度减小,腐蚀程度明显下降。
-
-
张军;
杨秀全;
周媛;
白亮;
吴志宇
-
-
摘要:
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醇醚羧酸盐产品中羟基乙酸、一氯乙酸和二氯乙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经流动相溶解后直接进样分析,采用具有反相和阴离子交换两种分离模式的Acclaim Trinity P1色谱柱(3.0 mm×150 mm,3μm)进行分离,以体积分数为10%乙腈-90%磷酸缓冲盐水溶液(10 mmol磷酸二氢钠,调节pH为5.0)洗脱,在紫外检测器210 nm波长下检测。经方法学验证,3种化合物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测定精密度、稳定性皆满足要求,测定平均回收率在96%~9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3%。与GB/T 28193-2011《表面活性剂中氯乙酸(盐)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相比,该方法测定结果接近,但增加了羟基乙酸的测定,结果更加全面。与离子色谱法相比,该方法不受产品溶解性限制,可用于高碳链或水溶性不佳的产品体系,适用范围更宽。
-
-
李晓晶;
林玉娜;
甘平胜;
杨荣;
曾涛;
刘苗;
罗晓燕;
潘心红
-
-
摘要:
目的 对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 依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59.1-2012)建立生活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测定的数学模型,分析测定过程中各不确定度来源,评估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测定的不确定度。结果 当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含量为0.010 8和0.003 83 mg/L时,包含概率为95%,包含因子k=2,其扩展相对不确定的度分别为0.002 8和0.000 62 mg/L。结论 通过对不确定度的分析,发现标准曲线拟合残差是气相色谱法测定饮用水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在测量时注意合理选择标准物质,准确配制标准溶液,做好标准曲线。
-
-
王丽姿;
黄苗;
李向红
-
-
摘要:
以核桃青皮为原料提取制备出核桃青皮缓蚀剂,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核桃青皮缓蚀剂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冷轧钢在二氯乙酸的缓蚀协同效应,分析了缓蚀剂复配浓度、温度、浸泡时间、二氯乙酸浓度对核桃青皮缓蚀剂缓蚀协同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核桃青皮缓蚀剂具有中等程度缓蚀效果,200 mg/L核桃青皮缓蚀剂的缓蚀率为65%;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的缓蚀效果较差,最大缓蚀率仅为40%;将核桃青皮缓蚀剂和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混合复配后在酸溶液有较好的缓蚀性能,最大缓蚀率超过93%,产生了明显的缓蚀协同效应.缓蚀协同效应系数随核桃青皮缓蚀剂浓度、浸泡时间、酸浓度的增加而总体增大,但随温度升高而总体下降,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及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均在钢/二氯乙酸界面上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后吸附平衡常数增大,标准吸附Gibbs自由能为-28.2kJ/mol.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对钢在二氯乙酸的缓蚀主要是抑制了钢的阴极反应,但核桃青皮缓蚀剂、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则同时抑制了阴极和阳极反应,两者皆为混合抑制型缓蚀剂,且复配后抑制程度进一步增强.Nyquist图谱主要呈弥散容抗弧特征,核桃青皮缓蚀剂与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扫描电子显微镜证实了核桃青皮缓蚀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复配缓蚀剂明显减缓了二氯乙酸对钢表面的腐蚀.
-
-
戴一;
白娟;
陶阿丽;
施福瑞
-
-
摘要:
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制备酰氯后与姜黄素反应制得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采用噻唑兰(MTT)法考察其对HeLa、HepG2、A2780及A549等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发现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抗肿瘤活性比单纯的姜黄素、二氯乙酸及姜黄素与二氯乙酸的混合物更强,且能更强地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见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
-
-
戴一;
白娟;
陶阿丽;
施福瑞
-
-
摘要:
以二氯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制备酰氯后与姜黄素反应制得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采用噻唑兰(MTT)法考察其对HeLa、HepG2、A2780及A549等4种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其对线粒体膜电位的破坏,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的细胞凋亡.结果发现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抗肿瘤活性比单纯的姜黄素、二氯乙酸及姜黄素与二氯乙酸的混合物更强,且能更强地破坏线粒体膜电位及诱导细胞凋亡.可见姜黄素-二氯乙酸偶联物表现出显著的协同效应,具有潜在的药物开发价值.
-
-
周长海;
岳涛;
王艳;
徐婷;
王瑞菲;
冯维春
-
-
摘要:
工业氯乙酸样品经体积比为95:5的0.05%(体积分数)磷酸溶液-甲醇(流动相)溶解后,用0.45μm滤膜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滤液中氯乙酸、二氯乙酸与乙酸的含量.选用Inert Sustain AQ-C18色谱柱为固定相,用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检测波长215 nm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均达到了基线分离;氯乙酸、二氯乙酸、乙酸的质量浓度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5;氯乙酸、二氯乙酸和乙酸检出限(3S/N)分别为0.19,0.08,0.12 mg·L-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平行测定6次,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1%,6.6%,5.1%,极差分别为0.32%,0.03%,0.03%,满足HG/T 3271-2000对两次测定值差值的规定.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为99.8%~100%,97.5%~101%,96.7%~102%.与标准方法(HG/T 3271-2000)相比,本方法测定值的极差更小.
-
-
彭菁珒;
李海普;
杨兆光
-
-
摘要:
通过吸附动力学实验和吸附等温实验,探究了活性炭吸附二氯乙酸(DCAA)和二溴乙酸(DBAA)反应的动力学关系及吸附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DCAA和DBAA反应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表现为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上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表现为反应速率主要受内膜扩散控制.
-
-
甘晓娟;
王杰;
黄抒;
姚思佳
-
-
摘要:
以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和氢氧根体系离子色谱法检测水体中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并从人力和时间成本,试验耗材成本和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液液萃取衍生-气相色谱法前处理过程复杂繁琐耗时,需使用甲基叔丁基醚、浓硫酸、甲醇等危化品,采用内标法定量。氢氧根体系离子色谱法无需复杂的前处理过程,只需开机平衡基线后直接上机;整个试验过程只需要额外加入超纯水,有利于实验人员身体健康和实验室管理。
-
-
-
-
-
HUANG Yao;
黄瑶;
WANG Xiao-bin;
汪小斌;
XIANG Qing-wei;
向庆伟;
WEI Yan;
韦艳
- 《第十三届全国环境与职业医学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了解贵阳市居民生活饮用水主要卤代乙酸类氯化消毒副产物二氯乙酸(DCAA)和三氯乙酸(TCAA)的含量,并评价其对贵阳市居民产生的致癌风险.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贵阳市全部水厂的氯化消毒工艺与供水区域进行了解,于2016年10—12月选择贵阳市5家主要水厂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的90个采样点运用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对DCAA和TCAA的含量进行检测;采用Friedman秩和检验分析比较5家不同水厂DCAA、TCAA含量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基于2013年12月颁布的中国人群暴露参数,运用美国环保局推荐的低剂量致癌风险评价模型,评价DCAA和TCAA对贵阳市居民的致癌风险. 结果:5家主要水厂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的DCAA和TCAA含量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秩和检验分析表示,不同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DCAA和TCAA含量不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基于中国人群暴露参数的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DCAA和TCAA致癌风险值均未超过最大可接受水平. 结论:贵阳市主要水厂出厂水与管网末梢水的DCAA与TCAA污染不严重,并且其含量对贵阳市居民没有潜在的致癌风险.
-
-
-
-
-
刘肖;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
牟世芬
- 《第二届中日韩三国离子色谱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离子色谱学术报告会》
| 2006年
-
摘要:
建立了一种采用离子色谱串联电喷雾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不同饮用水消毒工艺产生卣代乙酸浓度的方法.本实验选用氯胺单独消毒或氯胺与臭氧联用消毒的饮用水样,讨论了不同臭氧加入量对氯胺产生卣代乙酸浓度的影响.该方法选用IonPac Prototype-10高容量阴离子交换柱为分离柱,以淋洗液自功发生装置在线产生不同缘度的K1)H为淋洗液实现对自来水样品中两种卣代乙酸和多种常见阴离子的完全分离.经抑制器将淋洗抑制为近中性后,进入ESI-MS/MS质谱系统,选职适合的离子对和能量、温度等条件,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在优化的色谱和质谱条;件下,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的检出限分别为0 053μg/L和0.46μg/L.峰面积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均超过两个数量级,对四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和实际样品连续9次进样,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7%.挑选其中的盥型样品进行不同球度的标准加入实验,回收章在89.9%~1.810%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