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场
语义场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865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语言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5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50615篇;相关期刊520种,包括文教资料、科教文汇、考试周刊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四届汉语史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古汉语国际学术研讨会、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语义场的相关文献由883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晓静、黎金娥、龙丹等。
语义场—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0615篇
占比:98.32%
总计:51478篇
语义场
-研究学者
- 刘晓静
- 黎金娥
- 龙丹
- 尹戴忠
- 施真珍
- 邓诗鸿
- 闫春慧
- 倪玉琴
- 夏日光
- 岳小恋
- 常天宇
- 梅家驹
- 段洁琼
- 王学生
- 王小郴
- 王枫
- 王毅力
- 王虎
- 罗香锋
- 苏袁
- 荣月婷
- 贾彦德
- 陈波
- 雷诗梅
- 丁姜文
- 丁平
- 伦淑新
- 侯静
- 刘一
- 刘义婧
- 刘安琪
- 刘明昕
- 刘晓冰
- 刘殿义
- 刘璇
- 刘红云
- 卜杰民
- 卢凤鹏
- 史中维
- 同园
- 吐逊江·亚森
- 吴宝安
- 吴宝安1
- 周忠浩
- 周杨
- 周林艳
- 周梅
- 唐涓
- 喻小继
- 安东尼奥·梅内盖蒂
-
-
龚彦知;
何周春
-
-
摘要:
从译者语言意识角度对比分析《黄帝内经》两译本中的脏象术语英译,综合运用质性和量性文本分析手段阐释文本差异,深入文本民族心理语义建立语义场,阐释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特征,探讨译文适恰性和接受度。研究发现,有效的译文是源语和译文目标语心理语义的最大契合;对语料库的深入挖掘是达到此目标的重要途径。
-
-
赵晶
-
-
摘要: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词典,是我国古代语言学第一部训诂学专著,是汉语训诂学由萌芽到建立的标志。《尔雅》采取以义类聚的编写体例,是对语义场理论不自觉地实践。本文运用现代语义场理论,从另一个视角对《尔雅·释水》的语义系统进行分析。
-
-
李银花
-
-
摘要:
通过建立并检索G20杭州峰会国际新闻语料库,将语料库与语义学相结合,构建出美俄英日政要“说”一词汇的语义场,再利用语义分类学七级量表分类法将语义场中25个词汇/短语从kind到cruel进行量化分类,以研究其形象色彩。通过研究可以认识到语言不仅是思维的声化表达,其形象色彩义更具描摹勾勒客观实际的绘画作用,可谓“声”“色”兼具,活“色”“声”香,由此认识到了形象色彩的重要性,也更加丰富了对语言功能及本质的认识。
-
-
杨海蜂
-
-
摘要:
运用原型范畴理论来对“嘴”语义场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个范畴中,成员的容貌有相似之处,但彼此的相似情况并不相同,正如在上古前中期,用“口”、“喙”、“咮”来分别表示人、兽、鸟的饮食、发声器官,主要是因为中心成员“口”不具有边缘成员“喙”、“咮”的特点所造成的。反之,如果中心成员具有了边缘成员的某个特征,则语言的经济适用原则就会迫使处于边缘地位的成员退出该语义场。在原型范畴理论中,范畴与范畴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语义场总范畴中成员的历史演变与该成员的语义小范畴中义项的地位是息息相关的。此外,语义场中的成员要想成为该范畴的典型成员,就必须要具备语义指向明确,并且中心义项与语义场凸显特征相一致的条件。
-
-
贾韦韦
-
-
摘要: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许慎首创部首编排法,按照“据形系联、以类相从”的原则,将540部和9353个字有系统、有组织地排列在一起。同部首的字形成一个个以意义为单位的若干小类。从现代语义学的角度对《说文解字》日部字进行语义场的研究与分析,可以更加系统的认识日部字。
-
-
-
邓康丽;
吴广平
-
-
摘要:
屈原赋"行进"类动词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语义场,包含两个向度的义项:一个是"前进",一个是"回归".前者数量较多,注重浪漫想象艺术的运用;后者意蕴丰富,注重精神内涵的隐性呈现.以"前进"和"回归"交织而成的屈原赋"行进"类动词充分展现了弃逐诗人屈原内心的矛盾、纠结与挣扎,具有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
-
阎然;
常萍
-
-
摘要:
"梳子"的语义场成员,先秦时期只有"栉",两汉增加"梳""篦".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竞争,"梳"在隋唐替换"栉"成为主导词,这种格局在中古和近代汉语中保持不变."篦"自隋唐数量增加,明清词义逐渐扩大,但一直受"梳"强势地位的抑制,始终没有成为主导词."梳拢""梳掠""掠儿(头)"明清时成为语义场的新成员.现代汉语方言中,"梳"系词主导、"拢"系词居北、"掠"系词居南的格局与语义场的历时发展密切相关."梳子"语义场的替换变化是词汇系统自身发展规律和外部使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
-
冯万红
-
-
摘要:
随着2007年《诗选刊》推出"90后"诗作,"90后"进入了文坛和大众的视野,于是,媒体、网络、传统杂志都在纷纷关注"90后"文学创作。一时间,"90后"文学成了热词,传统杂志、文坛批评家、网络、媒体甚至一些"90后"自己,都在对"90后"的文学创作进行评论、言说。而"90后"本身处在一个复杂的语义场中,面对各种声音,自己本身的创作也是多元的。
-
-
王学生;
王磊
-
-
摘要:
在军事英语教学中,军事词汇是一个教学重点.然而,由于这些军事词汇分布散乱,导致学生记忆主要依靠被动积累,学习周期长,教学效果欠佳.如果教师注重使用语义场理论,在军事词汇记忆中做到由点带面,举一反三,可大幅度提高军事英语教学的词汇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扩大学生的军事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军事词汇运用能力,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高.
-
-
-
-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2007年
-
摘要:
“油”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在所考察的魏晋文献中,“油”语义场共有5大成员:膏、脂、油、肪、泽.其中“膏、脂、油”呈三足鼎立之势,用法类似.“油”代表着本语义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肪、泽”的使用比例较少,魏晋以后它们或成为双音词中的语素或走向消亡.
-
-
梁浩
- 《2015年全国中国语言文字博士后论坛学术研讨会》
-
摘要:
“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的新概念,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历史却十分悠久.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古代各阶段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也逐渐被重视起来.一般认为,唐代己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保体系.政府在不同时期设置“常平仓”“义仓”用以调节粮价、备荒赈恤;设立“悲田”“养病坊”以“恤贫宽疾”;颁布诸多法令作为以上社保机构的补充等.本文将参考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观念,构建唐代社会保障类词语子语义场;通过考察社会保障类词语使用情况研究唐代各类社会保障体系的在唐代社会的影响力等。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
-
-
陈波
- 《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调查了教材的常用词的词汇构成状况,探讨了儿童认知常用词的推进过程,提出了"科学常用词"的概念,并构拟了儿童对词汇的学习和认知的两个阶段:一是口语的书面化;二是同时增加了新的词汇,对小学语文常用词教学方法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