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人才
设计人才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30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工业经济、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1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113545篇;相关期刊370种,包括设计、中外玩具制造、服装设计师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首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第二届中国钢结构产业高峰论坛、第十六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等;设计人才的相关文献由537位作者贡献,包括霍楷、Holly(译)、李涛等。
设计人才—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545篇
占比:99.45%
总计:114173篇
设计人才
-研究学者
- 霍楷
- Holly(译)
- 李涛
- 王丹
- 隋晓莹
- 冉临春
- 刘征
- 刘永翔
- 刘继飞
- 叶翠仙
- 吴从峰
- 夏秀丽
- 宋懿
- 庞颖
- 张俊龙
- 张华
- 张锋美
- 徐俊辉
- 徐均生
- 曹献馥
- 朱孝君
- 李丹红
- 李保金
- 李英
- 杨成华
- 杨晓燕
- 杨芳
- 林泽炎
- 梁玮
- 毛立辉
- 滕艾娟
- 王伟伟
- 王兴宇
- 王欢
- 王欣
- 王艳玲
- 田忠利
- 禾穗
- 程凯
- 罗萍
- 胡俊
- 胡翠平
- 艾岗
- 荆雷
- 贾志涛
- 赖松
- 邵志伟
- 郑桂玉
- 郭丽
- 钟峤
-
-
李宏
-
-
摘要:
混合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促进教学理念更新和教学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师生角色转换之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更高。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室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以提高中职室内设计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设计人才,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
-
李宝丽
-
-
摘要:
互联网背景下,中职学校如何适应数字媒体的发展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是新时代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供丰富化的教学资源。因此,本文首先介绍数字媒体的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则重点探讨互联网+时代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层次以及多角度,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设计人才的需要。
-
-
李文红;
冯紫薇;
孙倩
-
-
摘要:
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发展应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着手,通过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媒介素养。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特点,探索新文科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有利于培养出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趋势的新型专业设计人才,推动设计行业创新发展。
-
-
刘腊美;
陈敏;
张春枝
-
-
摘要: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简称建环专业)培养从事建筑环境控制、建筑节能和建筑设施智能技术领域的工程人才,时代的发展赋予了建环专业更丰富内涵。通过分析现代建筑业发展对建环专业高素质设计人才培养的影响,探讨面向未来的建环专业高素质设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归纳总结建环专业设计人才培养的路径,并提出通过增设新兴技术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重视设计类实践课程和鼓励参加设计竞赛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工程思维的建议。
-
-
张伟明
-
-
摘要:
文章以寒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为目标,针对地方高校设计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目标、根本任务等问题进行探讨。并以黑龙江省为例,从寒地地域文化传承及其物质载体设计所面临的人才问题出发,结合当前冰雪文化及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深入挖掘能够为寒地地域文化传承和地方发展提供智力保障的设计人才培养路径。以期解决寒地地域文化传承及其产品价值转化面临的人才匮乏问题,打破地方设计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壁垒,并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法。
-
-
孙国娇
-
-
摘要:
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到来,服装与服饰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大众的需求也随之日益多元化、时尚化.为更好地提升服装与服饰的设计质量,高校应该积极培养高质量的设计人才,以此来更好地推动服装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开展服装与服饰设计高水平人才培养路径的探析显得尤为必要.
-
-
徐俊辉;
曹献馥
-
-
摘要:
本文主要以南北文化背景为参照基准,分析南北典型设计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搭建更加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知识体系,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分析南北地区代表性设计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及目标,总结出南北文化背景下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差异.最后从南北设计院校的专业培养定位、课程建设、实践创新三个方面为切入点,构建我国文化差异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研究成果力图为后续设计类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提供依据与思路,为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
-
夏秀丽
-
-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青睐高素质美术设计人才。传统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美术设计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弥补高素质美术设计人才的缺口,我们需要探寻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美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
-
夏秀丽
-
-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青睐高素质美术设计人才.传统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无法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美术设计人才.因此,为了更好地弥补高素质美术设计人才的缺口,我们需要探寻基于市场导向的高职美术设计人才培养策略.
-
-
程永胜;
徐骁琪;
陈国强;
杨芳
-
-
摘要:
针对当前企业在设计人才评价中出现的评价指标层次不清晰、评价准确度较低,评价结果缺乏实用性等问题,提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设计人才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对企业设计模式分析和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进行研究,明确企业设计人才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运用智力三元理论,将设计人才评价指标划分为设计决策能力、设计专业能力、设计整合能力3个维度;并通过亲和图法将各维度下的评价指标进行精简,建立设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设计人才各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计算,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得到最终各项评价指标相对权重及排名.该评价体系对企业改善设计人才评价机制,优化设计人才引进和职务选拔等工作具有参考价值.
-
-
范凯熹
- 《中国设计理论暨首届全国“中国工匠”培育高峰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设计人才的模式在"中国制造2025"和新技术的发展环境下,是培养中国未来设计人才的创新"元细胞"和积聚多元融合的创意设计"能量源",对推进设计教育的瓶颈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分析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误解和中国设计教育的弊端与瓶颈,提出适应"中国制造2025"需要的"新工匠观",构建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探寻若干科学的、完整的、活态化的设计教育模式,从而实现高校设计教育的转型改革,这是当下设计教育研究紧迫和重要的任务之一.
-
-
-
况明全;
肖金花;
周晓江
- 《2007国际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中国的设计教育历经20多年,从20世纪80年代学术启蒙宣传到设计教育逐渐走上正规的过程中,在令人欢笑的背后有更多令人担忧的事情,特别是在面临工业现代化和信息现代化的复合时代,在高等教育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中国的设计教育该如何走向?我们又该培养出什么样的设计人才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本文就未来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方向、未来设计师的基本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共勉。
-
-
-
熊一百
- 《2010年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
| 2010年
-
摘要:
中国,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时期,仅仅依靠接受客户委托而开始的被动式设计,已不能满足小康社会的设计需求。主动式设计已悄然兴起。研究主动式设计,对如何最大限度地催生“中国设计”,转换设计为生产力从而实现“中国创造”,有着重要意义。当前。关于设计创新方法及相应的设计教育模式、教学教法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关于主动式设计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主要运用观察法、系统科学法,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分析和例证分析,提出了主动式设计的概念、种类及现实意义,并指出主动式设计将对设计专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主要观点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催生了主动式设计,主动式设计的出现弥补了被动式设计的局限性。主动式设计使设计师的创新过程更加完整,成果更优化。主动设计拓宽了设计人才就业渠道,推进设计人才的自主创业。主动式设计人才培养应从“发现问题”开始。强化“发现问题”环节的训练,探寻发现问题的途径。
-
-
-
张超;
周宁昌
- 《第十六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技术已经成为企业衡量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加强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工业设计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指出了当前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分析了这些弊端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
-
眭建华;
王国和;
杨旭红;
张长胜
- 《首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200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学制两年的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称专业型研究生),包括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两个方向.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纺织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其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三年来,我校纺织品设计硕导团队陆续指导了十余名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教学团队经过基础建设与指导实践的不断探索,在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规划和方案实施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方法.
-
-
眭建华;
王国和;
杨旭红;
张长胜
- 《首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200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学制两年的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称专业型研究生),包括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两个方向.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纺织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其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三年来,我校纺织品设计硕导团队陆续指导了十余名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教学团队经过基础建设与指导实践的不断探索,在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规划和方案实施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方法.
-
-
眭建华;
王国和;
杨旭红;
张长胜
- 《首届全国纺织品与创意设计教学研讨会》
| 2012年
-
摘要:
2009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学制两年的纺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称专业型研究生),包括纺织工程、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两个方向.其培养目标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纺织企业,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纺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员.其培养方式采用"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实践教学+学位论文",课程设置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三年来,我校纺织品设计硕导团队陆续指导了十余名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教学团队经过基础建设与指导实践的不断探索,在纺织品设计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任务规划和方案实施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