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

认知评价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47721篇;相关期刊218种,包括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八届中国管理学年会——中国管理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第二届中部心理学高峰论坛等;认知评价的相关文献由621位作者贡献,包括卢家楣、余益兵、刘晓蓓等。

认知评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0.57%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47721 占比:99.41%

总计:48003篇

认知评价—发文趋势图

认知评价

-研究学者

  • 卢家楣
  • 余益兵
  • 刘晓蓓
  • 刘静远
  • 张婷婷
  • 张爱华
  • 李惠萍
  • 李虹
  • 江怀宁
  • 池丽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道学; 周咏琪; 卢瑶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在先富带后富的实践中形成了既符合自身发展优势与区域特色、又具有启发性和借鉴意义的“浙江经验”。新时代背景下,浙江省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探索中初步形成了“政府有为、市场高效、人民共创、社会有利”的四位一体“浙江模式”。深入研究共同富裕“浙江模式”的演进过程及其新时代的特征,有助于为全国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典型省域样本。
    • 唐乐; 姜时雨; 秦燕; 姚嘉瑞; 石远凯
    • 摘要: 目的:受试者对临床试验的认知评价和满意度会直接影响临床试验是否能够顺利开展。本研究探讨受试者对抗肿瘤新药I期临床试验的认知和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为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和试验依从管理、提高试验效率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对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参加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Cronbach’s α系数估计内部一致性。使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对影响受试者认知及评价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Cronbach’s α值为0.67,问卷内部一致性可接受。在参加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的患者中,不耗时组的患者对试验评价最正向[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优势比(odds ratio,OR)为0.07,P<0.001;一般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0.17,P=0.008]。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较偏低组对试验的整体评价更正向(教育程度偏低组vs.教育程度较高组:OR=0.29,P=0.008;教育程度中等组vs.教育程度较高组:OR=0.78,P=0.611)。参与试验过程中不耗时组满意度高(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0.09,P=0.005);获取信息渠道充足的满意度高(OR=8.20,P<0.001)。相比经济补偿充足的人群,经济补偿居中的人群满意度更低(补偿不足组vs.补偿充足组:OR=3.32,P=0.092;补偿一般组vs.补偿充足组:OR=0.26,P=0.032)。不耗时组的受试者压力最小(非常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5.76,P=0.001;一般耗时组vs.不耗时组:OR=5.92,P=0.001)。参加试验前思考时间仓促的受试者较思考时间充分的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更大压力(思考时间不足组vs.思考时间充足组:OR=0.12,P=0.001)。结论:运用现代信息通讯手段提供更广泛、更便捷的临床试验咨询,减少抗肿瘤新药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充分考虑受试者的经济补偿;在入组前给予受试者充分的思考时间、对其进行合适的心理疏导,会减少受试者参加临床试验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对临床试验的整体评价。
    • 张莉; 宋思根
    • 摘要: 社交电子商务的普及改变了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过程。基于人际吸引理论,在SOR模型的理论框架下,社交电商网站设计的三要素作为外部环境刺激,通过影响用户的认知和情感评价进而影响其购买意愿,对消费者被动参与社交电商过程进行探究。对288名微信社交电商平台实际用户的调查结果表明:认知评价和情感评价是购买意愿的主要预测因素,且认知评价正向显著影响情感评价;任务吸引和视觉吸引显著影响情感评价,社交吸引显著影响认知评价。上述研究为探索社交电商用户购买决策过程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框架,拓展了人际吸引理论应用范围,研究结果也为社交电商管理者设计更有效的网站、合理分配资源提供借鉴。
    • 王淼; 陈庆; 阮红霞; 官春燕; 罗静
    • 摘要: 目的从带教老师角度探讨其在参与专科护士培训时的体验,为后续专科护士师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法,借鉴压力过程模式设计访谈提纲并深入访谈15名专科护士带教老师,用Colaizzi方法分析资料。结果萃取出4项一级主题(存在压力与挑战、乐观的认知评价、积极的应对方式及得到颇多收益)及16项二级主题。结论专科护士带教老师存在不同程度压力,自我认知评价及社会支持可促进其积极地应对压力,从而缓解压力并获得收益。建议采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安排带教学员、保障临床带教权益等措施,改善专科护士临床带教老师体验,进一步提高专科护士培养质量。
    • 王晓旭; 丁兰; 傅胜惠; 张清
    • 摘要: 目的基于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双方的认知评价、应对方式对创伤后成长的交互影响。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门诊的237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AMOS 24.0建立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程序检验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血液透析患者挑战评价、积极应对和创伤后成长得分与照顾者的相关得分呈正相关(r=0.831、0.695、0.875,均P<0.01);挑战评价、积极应对与创伤后成长的主体-客体互倚性中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主体效应方面,血液透析患者的挑战评价通过其积极应对间接预测其自身的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10~0.118),照顾者挑战评价通过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积极应对间接预测照顾者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26~0.183、0.073~0.295);在客体效应方面,照顾者挑战评价可直接或通过血液透析患者/照顾者积极应对间接预测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Bias-corrected 95%CI:0.022~0.178、0.089~0.349);血液透析患者挑战评价通过其积极应对间接预测照顾者创伤后成长(Bias-corrected 95%CI:0.014~0.11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创伤后成长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的积极应对在挑战评价与双方的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血液透析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其积极应对的主体效应、照顾者积极应对的客体效应以及照顾者挑战评价的客体效应的影响;照顾者的创伤后成长受其积极应对的主体效应以及血液透析患者积极应对的客体效应的影响。建议从整体角度出发,考虑血液透析患者及其照顾者在疾病适应过程中的相互影响,将双方视为一个整体共同纳入干预方案中,通过改善双方认知模式,培养积极应对方式,以促进共同成长,帮助双方更好地适应疾病。
    • 朱小雷; 王博
    • 摘要: 研究以广州市的10个典型保障性社区为研究对象,开展针对老人的评价问卷调查(N=632)和现场质性观察。调查数据基于列联表分析、聚类分析,从老年居住人群认知评价的角度,揭示广州保障性社区养老服务与设施配套的差异特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社区的总体满意度偏低,且不同社区和养老配套的评价差异明显,中低收入老人的年龄、自理能力、与子女合住情况等因素影响他们对养老条件的主观判断,社区区位及其养老生活配套结构特征影响老年人的满意度。
    • 王晓旭; 张清
    • 摘要: 目的:探讨认知评价方式和应对倾向在血液透析患者家庭弹性和创伤后成长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家庭弹性评定量表中文简化版、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门诊245名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创伤后成长、家庭弹性、挑战评价及应对倾向两两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模型分析表明,家庭弹性对创伤后成长的直接效应显著,挑战评价、应对倾向在家庭弹性和创伤后成长间的单独中介及挑战评价-应对倾向链式中介效应也显著(Bias-Corrected 95%CI不包含0)。结论:家庭弹性不仅对血液透析患者创伤后成长产生直接预测作用,还通过挑战评价、应对倾向单独中介及挑战评价-应对倾向链式中介作用对其产生间接预测作用。
    • 陈璐; 陈宁; 吴璐斯; 汤开轩
    • 摘要: 在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高科技企业普遍采取创新-收缩双驱动变革措施进行紧缩性管理。知识型员工采取何种变革重塑策略来适应变革环境是当前企业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研究根据压力认知评价理论,探讨了组织创新-收缩双驱动变革措施对知识型员工趋近-回避导向变革重塑的影响机制,并考察了员工职业生涯韧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40个团队204名员工多数据源、三阶段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收缩型变革通过威胁性认知评价对员工回避型重塑产生正向影响;(2)职业生涯韧性不仅正向调节创新驱动型变革与挑战性认知评价之间的关系,还正向调节了挑战性认知评价在创新驱动型变革与趋近型重塑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明确了趋近-回避导向的变革重塑内涵,探索了紧缩性管理背景下创新-收缩双驱动变革对知识型员工趋近-回避导向变革重塑的影响机制,以及员工职业生涯韧性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对企业在紧缩性背景下如何推动变革,以及员工如何适应变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王昊; 梁怀月; 李丹; 李志刚; 徐明慧
    • 摘要: 游客作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旅游开发后的主要使用群体,对空间品质与地域特色留存情况拥有直接发言权。研究通过语义分析法建立问卷,调查了游客对北京市三条历史街区各项空间要素的认知评价情况,并引入因子分析法和IPA分析法,探究了各项空间要素对游客整体环境认知评价的重要性权重,据此提出历史街区空间优化的建议。研究发现:1.游客对历史街区各项空间要素评价整体较为正向,仅有“环境氛围”更接近于负向评价,表明大部分游客认为环境过于喧闹;2.全部空间评价要素可以综合为“视觉感受”、“街道形式”、“地域特色感知”三个指标;3.景观绿化和空间界面是应当最优先改善的空间要素,其次是地面铺装、交通组织、广告招牌。研究为减少不当旅游开发行为对历史街区价值产生破坏,进一步改善历史街区空间品质,提升游客环境感知满意度提供了依据。
    • 高畅; 肖雪玲; 张莉; 许荷花; 王敏; 王红红
    • 摘要: 目的探讨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疾病接受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疾病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8年8-12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接受度量表、WHO艾滋病生存质量简表、艾滋病认知评价量表对长沙市301名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进行调查。结果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的疾病接受总分为(26.29±5.28)分,处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的疾病接受与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中,教育水平、疾病威胁维度(OR=1.09,95%CI 1.06~1.13)和可控性维度(OR=0.82,95%CI 0.71~0.94)与疾病接受程度存在关联。结论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疾病接受程度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教育水平越高,将HIV视为威胁的程度越低,视为可控性的程度越高,其疾病接受程度越高。医护人员应当关注教育程度较低的HIV阳性男男性行为者,加强健康教育,改变其对HIV的不良认知,促进疾病接受,提高生活质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