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
城市生态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3年内共计157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林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1篇、会议论文132篇、专利文献114448篇;相关期刊626种,包括生态学报、现代园艺、风景园林等;
相关会议82种,包括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08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论坛等;城市生态的相关文献由2635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延年、杨森、杨志峰等。
城市生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4448篇
占比:98.94%
总计:115671篇
城市生态
-研究学者
- 张延年
- 杨森
- 杨志峰
- 宋志斌
- 王如松
- 王凯
- 赵传印
- 赵传龙
- 赵玉清
- 车生泉
- 仲启铖
- 刘悦
- 刘文亮
- 吴献
- 周伟
- 张帆
- 张杰
- 张桂莲
- 张洪清
- 张浪
- 张瑞
- 张静
- 曾忠忠
- 李冰
- 杨哲
- 汪青杰
- 王道涵
- 苏美蓉
- 谭斌
- 陈彬
- 陈晓伟
- 韩艳芳
- 鲁文博
- 刘学应
- 卢求
- 周启星
- 宫宾
- 张建文
- 张捷
- 张潞
- 徐琳瑜
- 敬成君
- 朱凯
- 朱晓东
- 李强
- 李敏
- 杨军
- 杨磊
- 柯欣
- 欧阳志云
-
-
张慧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提升,生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得越来越不平衡,并且两者之间的破坏情况更为严重。这一现象的出现,使我国的经济长远、稳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城市的生态与环境的保护是当下我们必须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类型以及环境友好类型的社会,能真正将保护环境的行为以及思想落到实处。基于此,本文就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出发,简单讨论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
-
徐娴雅;
BOERI Stefano;
胥一波
-
-
摘要:
采用高通量基因条形码技术分析了45份土壤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格局.结果发现,垂直森林绿化与周边绿地具有相似的α多样性以及较大的群落特征差异和β多样性.这些结果表明,垂直森林建筑能够容纳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种类,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
-
仇小萌
-
-
摘要: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都柏林人》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杰作,该小说展现了20世纪初都柏林人在天主教、新教、凯尔特文化和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等多元文化的冲突中,寻找归属感所经历的困惑、迷茫和思考。作品体现了浓厚的城市生态意识,作家超越了当时流行的民族主义思想,强调多元文化的价值和平等,并呼吁人们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不同文化和种族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员。乔伊斯的城市生态理念对化解世界各地的种族、宗教文化冲突和矛盾,建设平等、和睦的多元文化社会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
-
隋龙;
陈强;
王俊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大部分城市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具有强大的调节环境能力,良好的湿地环境可供白鹭、天鹅等动物生存,还能有效过滤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因此,建设城市湿地公园至关重要。阐述了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研究现状和设计原则,着重探究了湿地公园布局设计,主要分为总体布局、周边景象、陆地植物区、水生植物区,以供参考。
-
-
郭豫宾;
张船红;
范本
-
-
摘要:
城市化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准确、快速、定量的监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已成为客观了解城市生态状况的一个研究重点。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土地覆被指数、地表温度、地表裸露度和湿度等自然生态参数,构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数体系,并将之运用于德阳市城市建成区生态环境定量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均值-标准差对研究区生态环境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德阳市建成区总面积约为135.93 km^(2),生态环境质量各级区域面积分别为18.16、20.43、59.17、19.88和18.29 km^(2)。上述所选指标完全基于遥感手段提取,结果客观可靠、可比性强。
-
-
张楠
-
-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满足人们这一要求,政府部门积极进行生态化现代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致力于构建出和生态环境相平衡和协调的现代城市生态人居环境,为人们营造出一个绿色环保、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就现阶段的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情况而言,由于受到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影响以及技术应用限制,导致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效果较低,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如何在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充分应用人文艺术思想,以保证人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
-
邓宁静;
石敏
-
-
摘要:
党的十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明确要走生态之路,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本文就南宁市水生态小镇策划规划,简述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治水用水措施、水域周边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整治与开发,目标在于打造更优、更美、更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
-
-
蒋心怡
-
-
摘要: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生态环境重要性越发显著。虽然老旧社区的绿地分散较为广泛,单个体量较小,但对城市生态优化依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殷高巷社区的生态微改造为例,从场地现状、现存问题、改造思路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此地生态改造提供一个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为国内老旧社区生态改造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向。
-
-
吴廷金;
赵琳
-
-
摘要:
城市形态的生成受到自然与人工双重作用的影响,形态生成基因对其特征起到决定性作用。德国人在青岛实践了早期城市生态设计的发展理念,山海同构的自然地理是空间营建的生态基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和建筑技术的介入使城市进入高效的城市化转型阶段。近代青岛城市顺应自然生态本底,关注公共健康,成为城市生态与空间形态有机统一的历史样本。该文以德租时期青岛城市规划与建成图纸为技术依托,结合历史照片、文献史料等,从城市选址与自然环境、空间格局与街道形态、城市绿化与市政建设3个方面,剖析在自然、制度、文化等多重形态生成基因影响下新城市空间形态的生态特征。对近代城市生态实践成功案例的溯源解读,以期对当前城市历史空间形态基因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启示。
-
-
樊鹏涛;
郑雲升;
魏崴
-
-
摘要:
从普速车站到高铁车站,从单一的交通站点到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车站伴随城市发展的每一次转变都会以空间形态呈现,车站的空间形态密切关联城市。文章从梳理分析铁路车站空间形态发展历程入手,结合国内外的实践案例,从城市动态发展、城市场所、绿色生态三个层面阐释从城市出发的高铁车站空间形态设计思考。
-
-
李栋;
荣冰凌;
谢映霞
- 《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城市生态专项规划是对总体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的细化和落实,也是各类生态规划中与城市建设结合最为密切、研究最为系统的一种规划类别,目前我国尚未对此颁布相应的编制技术指导文件.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城市生态专项规划的定位、目的、意义、特点和主要技术流程进行了研究和论述,并对城市生态规划的发展趋势,以及编制时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讨论.
-
-
金家胜;
王如松;
黄锦楼
- 《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10年
-
摘要:
城市环境问题的生态学实质在于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上的滞留和耗竭,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社会行为在局部和整体关系上的短见和调控机制上的缺损。城市是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的共轭生态调控包括人和水、土、气、生以及地球化学循环等自然生态因子的自然生态和谐;人的社会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和调控方式的经济生态和谐。人的温饱、功利、道德、信仰、天地等人类生态境界的和谐,以及社会的技术、体制、文化在时、空、量、构、序层面的系统生态和谐。调控的核心是开拓、适应、反馈、整合。文章以门头沟共轭生态修复为案例,介绍了共轭生态调控方法的实践。
-
-
-
-
-
-
-
张相忠;
杨涛
- 《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城市的水环境对城市生态、城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确定水环境承载力大小是判断水环境优劣的重要依据.本文以青岛市的母亲河--大沽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并加以具体应用,提出规划对策,对保护好青岛的母亲湾,保障青岛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实施,实现青岛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保护好水环境,建设"两型"社会,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
-
LI Lu;
李璐;
NG Sai Leung;
伍世良
-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多山的地形和多雨的气候使得山泥倾泻成为香港最为普遍的自然灾害.在过去的30年里,为了确保香港的斜坡安全,政府大力投资兴建斜坡工程,人工斜坡已经成为香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来,由于居民对城市在生态和美学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斜坡绿化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很多新的斜坡绿化技术被应用到香港人工斜坡的建设.对于香港市民是否对这些斜坡绿化认可及满意,作者于2007年5月收集了495份问卷,结果表明,植被的覆盖率成为市民评价人工斜坡的最首要的因素.此外,市民普遍反映,他们对香港的斜坡安全很满意,但是认为人工斜坡在生态和美学方面还有待提高.
-
-
LI Lu;
李璐;
NG Sai Leung;
伍世良
-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多山的地形和多雨的气候使得山泥倾泻成为香港最为普遍的自然灾害.在过去的30年里,为了确保香港的斜坡安全,政府大力投资兴建斜坡工程,人工斜坡已经成为香港城市景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几年来,由于居民对城市在生态和美学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斜坡绿化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重视.很多新的斜坡绿化技术被应用到香港人工斜坡的建设.对于香港市民是否对这些斜坡绿化认可及满意,作者于2007年5月收集了495份问卷,结果表明,植被的覆盖率成为市民评价人工斜坡的最首要的因素.此外,市民普遍反映,他们对香港的斜坡安全很满意,但是认为人工斜坡在生态和美学方面还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