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成长
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3年内共计91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肿瘤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8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0681篇;相关期刊249种,包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护士进修杂志、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暨第一次中国男护士灾害救援队论坛等;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文献由224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平、史铁英、张爱华等。
创伤后成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0681篇
占比:98.88%
总计:81596篇
创伤后成长
-研究学者
- 张平
- 史铁英
- 张爱华
- 刘晓虹
- 张振香
- 李惠萍
- 宋旭红
- 董超群
- 梅永霞
- 高冉
- 何春娇
- 李静
- 杨亚平
- 王雪
- 马兰
- 巩树梅
- 张静
- 李力
- 林蓓蕾
- 王娟
- 金奕
- 陆朋玮
- 伍新春
- 宋小花
- 李红
- 杨丽
- 汪娟
- 赵岳
- 陆靖
- 陈红涛
- 刘太芳
- 刘安诺
- 刘敏
- 刘清玄
- 刘芳
- 卢中秋
- 周利华
- 唐永利
- 孙玉倩
- 安媛媛
- 张国惠
- 张婷
- 张春琦
- 张月娟
- 张秀娟
- 张艳
- 张营
- 张运芝
- 强万敏
- 彭青
-
-
胡书威;
欧薇;
王智;
彭娟
-
-
摘要:
背景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儿的抑郁症状常更严重,且对药物不敏感。眼动脱敏与再加工(EMDR)在治疗创伤有关的心理疾病中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抑郁症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国内相关研究较少。目的比较EMDR和舍曲林治疗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儿的效果差异,以探索更优的临床治疗方案,并为进一步推广EMDR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理门诊的60例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舍曲林治疗组和EMDR治疗组,各30例。舍曲林治疗组单纯服用盐酸舍曲林片,第1周剂量为50 mg/d,第2周逐渐加量至100 mg/d,在第4周末若存在消极观念或自伤行为可将舍曲林加量至200 mg/d,总疗程为8周。EMDR治疗组进行EMDR治疗,1次/周,总疗程为8周。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对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的心理情况进行评价。结果研究过程中存在5例脱落病例,最终完成试验55例,其中舍曲林治疗组28例,EMDR治疗组27例。时间和组间对两组患儿BDI、BAI、CD-RISC评分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4周后EMDR治疗组患儿CDRISC评分高于舍曲林治疗组(P<0.05)。治疗8周后EMDR治疗组患儿CD-RISC评分高于舍曲林治疗组,BDI、BAI评分低于舍曲林治疗组(P<0.05)。舍曲林治疗组患儿治疗8周后BDI评分低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P<0.05);舍曲林治疗组治疗4周后BD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舍曲林治疗组患儿治疗8周后BAI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EMDR治疗组患儿治疗4、8周后BDI、BA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CD-RISC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EMDR治疗组患儿治疗8周后BDI、BAI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CD-RISC评分高于治疗4周后(P<0.05)。结论舍曲林能部分改善伴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患儿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但对于心理弹性的提升效果不显著;EMDR不仅能够有效改善伴童年创伤抑郁症患儿的抑郁和焦虑情绪,还能提升心理弹性,可作为其优选治疗方案。
-
-
胡存杰;
顾立学;
李明津;
王玉霞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的现状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和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对25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通过单因素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的相关性.结果 256例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评分为59.82±6.90分,心理一致感评分为55.98±15.35分,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残疾严重程度以及心理一致感的3个维度,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是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可理解感、可控制感、意义感对创伤后成长的贡献大于其他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创伤后成长与心理一致感均处于中等水平,二者之间呈正相关,且关系比较密切,医护人员应根据脑卒中患者心理一致感水平来制订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
-
-
蒋维;
罗玲;
张运芝;
高路;
李静;
王晓昊
-
-
摘要:
目的 探索早中期肝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心理轨迹,为制订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2021年3月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感染科住院并接受简体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调查的早中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THRIVE模型为框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4例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运用Colaizzi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归纳出6个主题:感知危机时负性情绪强烈;有效调动内外资源,获得希望感;发展成长型思维,讲述新故事;发现正向变化,积极应对;欣赏生活,寻找生命意义;感悟人生,以实际行动表明成长.结论 早中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具有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医护人员应及时关注早中期肝癌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其创伤后成长,以增进其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
洪明;
吕三三
-
-
摘要:
学者们对特殊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内容、影响因素研究较多,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以下局限:总体上,对特殊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力度不够,且量化研究相对较多,质性研究偏少;针对特殊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阶段和过程的研究极少;对特殊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全面深入,但对影响机制的研究太少,干预研究则少之又少。未来应加大质性研究力度,深入探查创伤后成长的阶段及过程;系统考察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促进特殊儿童父母创伤后成长的方法和路径。
-
-
裴红雪;
宋慧芳;
李曼曼;
王艳
-
-
摘要:
目的评估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重点分析IFF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05例中老年IFF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其创伤后成长水平,将PTGI评分<70分的患者纳入创伤后成长水平低下组(39例),将PTGI评分≥70分的患者纳入创伤后成长水平正常组(66例)。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分析中老年IFF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创伤后成长水平低下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低于创伤后成长水平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SSRS评分、高遵医行为评分、高CD-RISC评分是中老年IFF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低下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中老年IFF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可能受社会支持、遵医行为、心理弹性等因素影响。
-
-
张海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采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创伤后成长水平,并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后康复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PTGI总分为(70.65±5.94)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务农、预计康复时间≥1年、预计康复结局为残疾、自我效能低下、社会支持度低均为影响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危险因素。
-
-
张凤梅
-
-
摘要:
目的探讨中青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创伤后成长(post traumatic growth,PTG)与康复训练依从性的相关性,为临床促进康复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3月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接受内固定治疗的108例胫骨平台骨折中青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PTGI-C)和康复训练依从性量表(questionnaire of exercise adherence,EAQ)评估所有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康复依从性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创伤后成长与康复依从性的相关性。结果108例中青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平均EAQ得分为(38.63±9.27)分,其中高依从性45例,中依从性32例,低依从性31例;平均PTGI-C得分为(66.45±12.65)分,其中高依从性组PTGI-C中的新的可能、自我改变、与他人关系、个人力量、人生感悟各维度得分及PTGI-C总分最高,其次为中依从性组,低依从性组最低,三组间PTGI-C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P<0.05)。结论中青年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康复依从性与创伤后成长关系密切,临床应重视对其创伤后成长的促进干预,以提升其康复依从性,加速康复。
-
-
林施施;
周欣欣;
徐搏;
陈红赟;
方艳春
-
-
摘要:
目的探讨女性产后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女性产后正向心理体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分娩后的299名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以及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产后创伤后成长总分为(49.60±18.95)分,积极心理资本得分为(118.64±18.56)分;相关性分析显示,产后创伤后成长各维度与积极心理资本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产后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婴儿健康状况、疼痛程度、积极心理资本。结论女性产后创伤后成长处于较低水平。医护人员应给予婴儿健康状况较差的女性更多的关心,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在产前应加强分娩相关知识的宣教,增加对分娩的积极认知,加强女性的自我效能感,以提高女性产后创伤后成长水平。
-
-
吴晓云;
毕清泉;
周桂琴;
潘海峰
-
-
摘要:
目的 评估角膜移植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探讨角膜移植患者心理弹性、情绪创造力与创伤后成长之间的内在关联,明确其中介效应。方法 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情绪创造力问卷对202例角膜移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角膜移植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39.14±11.37)分,心理弹性总分为(48.01±12.39)分,情绪创造力总分为(62.76±12.41)分。创伤后成长与情绪创造力呈正相关(r=0.903,P<0.01),与心理弹性呈密切正相关(r=0.948,P<0.01),心理弹性与情绪创造力成正相关(r=0.885,P<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心理弹性在情绪创造力与创伤后成长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占总效应量的39.0%。结论 心理弹性在角膜移植患者情绪创造力与创伤后成长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护人员可以从提高患者情绪创造力和心理弹性2个方面来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
-
-
王方圆;
傅丽伟;
孙志萍
-
-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感觉运动训练(SMT)在脑梗死(CI)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青岛市市立医院接收的80例CI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历单双号分组。单号患者纳为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联合SMT;双号患者纳为观察组(40例),实施常规护理+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联合SMT,干预至出院结束(住院时间为21~28 d)。于干预前、出院前1 d,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平衡能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创伤后成长(PTG)[采用PTG评定量表(PTGI)评估]等情况。结果出院前1 d,两组下肢FMA评分、BBS评分、PTG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应激系统理论的护理模式联合SMT应用于CI恢复期患者中,利于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平衡能力,对提高患者PTG具有积极意义。
-
-
Yu Xiaomei;
俞晓梅;
Yan Jin;
严谨
-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
| 2018年
-
摘要:
目的:探究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与体力活动、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关系. 方法:采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量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问卷及一般自我效能问卷对301名乳腺癌康复期患者进行测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康复期患者创伤后成长及五个维度与体力活动、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呈正相关;结构方程模型显示,体力活动通过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的间接中介作用影响创伤后成长水平(x2/df=1.472,RMSEA=0.40,GFI=0.985,NFI=0.989,NNFI=0.991),存在多重中介效应,总效应量为48.45%. 结论:本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在体力活动与创伤后成长间起多重中介作用.
-
-
张营;
高岚;
刘太芳;
张爱华
- 《第六届中国老年健康论坛暨首届健康产业峰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调查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注意偏向、反刍性沉思及创伤后成长现状,分析注意偏向和反刍性沉思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方法:采用一般资料、正性负性信息注意量表(APNI)、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量表(ERRI)和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对36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正性信息注意(API)得分为(38.47±9.33),负性信息注意(ANI)的分为(32.99±8.48)分,创伤后成长得分(49.96±19.76)分,反刍性沉思得分(26.52±10.55)分;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正性信息注意(AP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均呈正相关,创伤后成长与负性信息注意(ANI)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I、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及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均可以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ANI可以负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API水平比ANI水平稍高,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反刍性沉思水平偏低中等偏下的水平.临床上应采取措施引导患者增加对正性信息的注意,减少对负性信息的关注,同时引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反思以促进创伤后成长.
-
-
ZHANG Chunqi;
张春琦;
YANG Li;
杨丽
- 《2016中国护理管理大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鼻咽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0.75±8.5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病程长短、自我效能和抑郁情绪是鼻咽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77.1%的变异量.结论:鼻咽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鼻咽癌患者的心理疏导,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抑郁情绪,提高自我效能,以促进鼻咽癌患者创伤后成长.
-
-
陆朋玮;
李杨;
孙静;
杨帆;
张春燕
- 《首届京津冀护理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描述风湿性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通过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及风湿免疫科就诊的187名风湿性疾病患儿父亲或母亲进行调查. 结果:风湿性疾病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分为(64.28±18.37),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8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共解释了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总变异的49.8%.患儿父母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越多、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来自家庭内支持及亲戚、领导、同事等的支持水平越高,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文化程度低较文化程度高的患儿父母、离异或丧偶较有配偶的患儿父母,其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此外,住院患儿、病程较长的患儿,其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 结论:风湿性疾病患儿父母的创伤后成长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患儿父母的应对方式、总体社会支持水平、家庭内支持、其他(亲戚、领导、同事等)支持、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患儿的病程和就诊方式是影响患儿父母创伤后成长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
-
蔡树萍;
黄静;
汪和美;
郑卓君
- 《2014华东胸部肿瘤论坛暨第七届浙江省胸部肿瘤论坛》
| 2014年
-
摘要:
介绍了创伤后成长的概念与影响因素,简述了国内外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回顾了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支持、应对策略、人格特征、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反刍性沉思及不同人口学特征等的研究结果;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心理测量工具及研究方法等相关研究,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关系,分析了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以及各项研究所得出结果差异的原因分析.分析表明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研究领域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对癌症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和研究工具做了较多研究和总结,但在精细化、本土化、与护理实践结合度方面还有待提高,指出了癌症患者创伤后护理的研究方向,为护理心理学的发展提供新的线索.
-
-
- 《中华护理学会第8届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暨第一次中国男护士灾害救援队论坛》
-
摘要: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是Tedeschi等于1996年最早提出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自我知觉或体验到的心理上的积极改变'.在2000年Calhoun等学者将其界定为:个体在应对重大生活危机中体验到的一种十分明显的自我的积极改变.通过文献分析发现,自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国研究者们对创伤后成长也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9-2015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关于创伤后成长的文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创伤后成长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从文献的来源分析,创伤后成长的文献发表在统计源核心期刊达到了52.41,表明高质量的专业期刊,尤其是护理学相关期刊对创伤后成长有较多的关注,但其研究深度有待提高,研究形式还应该多样化,研究方法和论证强度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提升。
-
-
朱杉;
叶天惠
- 《中华护理学会2017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摘要:
小儿白血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病程中,患儿主要照护者身心一方面承受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因负性事件获得成长.本研究利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探究白血病患儿主要照护者创伤后成长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改善患儿主要照护者的心境,积极发掘照顾者的潜能和力量,使照顾者以更加健康的身心状态投入照顾患儿的生活中,最终提高两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