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蛋白核小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

蛋白核小球藻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8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植物学、水产、渔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6篇、会议论文23篇、专利文献142300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湖泊科学、海洋与湖沼、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第二届糖业科技与发展高峰论坛、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微藻生物质能源技术交流会暨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展示与合作对接会、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等;蛋白核小球藻的相关文献由9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瑾、孙雪、欧晓明等。

蛋白核小球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6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2300 占比:99.81%

总计:142569篇

蛋白核小球藻—发文趋势图

蛋白核小球藻

-研究学者

  • 张瑾
  • 孙雪
  • 欧晓明
  • 王晓光
  • 雷满香
  • 魏东
  • 卞志强
  • 崔建升
  • 张民
  • 李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骆小英; 杨润青; 魏东
    • 摘要: 本研究以离心和重悬工艺获得的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浓缩藻膏(8×1010 cells/mL)和浓缩藻液(1×108 cells/mL)为研究对象,系统评价了巴氏杀菌以及保藏温度[室温(25°C)和4°C]对短期避光保藏下细胞相对活性和营养保持率的影响.结果 显示,巴氏杀菌处理会引起2种蛋白核小球藻浓缩制品褐变,室温保藏会加速其腐败.浓缩制品可在4°C低温下直接保藏15d,浓缩藻膏中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保藏前的97.20%、100.00%和98.20%;浓缩藻液中总叶绿素、总类胡萝卜素和蛋白质含量无变化,均与保藏前的含量相同.本研究还建立了荧光探针法检测蛋白核小球藻细胞活性的最优条件:细胞浓度为2.6×105 cells/mL,二醋酸荧光素工作浓度为60 μmoL/L,染色时间为30 min.结果 显示,4°C条件下直接保藏15d后,浓缩藻膏和浓缩藻液的细胞相对活性分别为保藏前的48.26%和61.36%.本研究建立的蛋白核小球藻浓缩制品的低温保藏技术,为微藻新鲜浓缩制品的下游水产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智凯亭; 成龙; 阎瀚威; 陈生熬; 刘洁雅
    • 摘要: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解决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本试验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pyrenoidosa)对重金属污染物铜离子(Cu^(2+))长期暴露下生理响应机制,为评价Cu^(2+)的生态健康风险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u^(2+)对C.pyrenoidosa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效果,低浓度组(0.10 mg/L、0.50 mg/L)Cu^(2+)在短期内(2 d)可促进C.pyrenoidosa生长,使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迅速增加,随暴露时间延长(14 d)比对照组更快增殖至环境最大容纳量。中高浓度组(1 mg/L、2 mg/L)则与之相反,在2 d内生长受抑制,随着14 d的暴露,细胞产生耐受性后的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逐渐升高。
    • 宋崇崇; 张瑾; 周娜娜; 骆纵纵; 马添翼
    • 摘要: 随着消毒剂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量使用,越来越多的消毒剂进入环境中,对环境健康构成了威胁。以3种常见的季铵盐类消毒剂为研究对象,包括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idodecyl dimethyl ammonium bromide,DAB)、苯扎溴铵(benzalkonium bromide,BKB)和度米芬(domiphen bromide,DOM),采用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消毒剂的三元混合体系,应用基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yrenoidosa)的时间依赖微板毒性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t-MTA)系统考察了消毒剂及其混合物的毒性效应,采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定性评估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并应用拟合归零法动态定量表征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消毒剂对C.pyrenoidosa均具有时间依赖毒性效应,在96 h,3种消毒剂的毒性顺序为DOM>BKB>DAB;时间-浓度-效应三维曲面图适合描述效应在空间浓度分布较为均匀的毒性随时间变化规律,在同一暴露时间,消毒剂三元混合物体系对C.pyrenoidosa具有浓度依赖毒性效应,在同一暴露浓度下,消毒剂三元混合体系对C.pyrenoidosa具有时间依赖毒性效应;依据CA模型,三元混合体系的5条射线在24~96 h均表现出时间依赖协同作用;依据拟合归零法,在24~96 h,随时间的延长,5条射线的最大协同作用强度都在逐渐增强,在96 h,5条射线的最大协同作用强度分别为0.3227、0.3507、0.3105、0.2804和0.2626。与CA模型相比,拟合归零法实现了对毒性相互作用的定量表征,更加清晰地呈现出不同浓度水平的毒性相互作用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客观评估环境风险提供方法和数据参考。
    • 王燕燕; 赵梦醒; 刘廷志
    • 摘要: 以塔尔油为化感物质,研究了塔尔油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抑藻效果,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50和100 mg/L的塔尔油可有效控制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繁殖,抑藻率超过80%,最高可达88%。在塔尔油的作用下,蛋白核小球藻的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出现升高现象,高于对照组4倍以上,藻细胞的叶绿素A含量直线下降。塔尔油的作用可使藻细胞外观出现凹陷,甚至破裂。与对照组相比,加入塔尔油的实验组Zeta电位绝对值最高下降56%,藻细胞发生絮聚趋势增大。塔尔油可使藻液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变大,小于正常细胞的碎片含量增加,大于正常细胞粒径分布的藻细胞絮聚团增加,使藻液颗粒平均粒径比对照组增大了25%。加入塔尔油的实验组中,死亡细胞的比例显著增大,从对照组的9.7%分别增至62.8%(100 mg/L实验组)和75.7%(150 mg/L实验组)。
    • 李江洪; 李勇昊; 刘文书; 彭念; 李倩; 陈雨点
    • 摘要: 利用光合效率高、生物吸附力强且可以大规模低成本开放培养的蛋白核小球藻吸附重金属Cd^(2+)是一种极具前景的水处理手段。藻细胞密度低,藻液处理量特别大,采收成本高成为限制其应用的重要瓶颈之一。结果表明,在蛋白核小球藻溶液中加入0.021%壳聚糖且pH为7时,蛋白核小球藻达到最佳絮凝状态,在此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对重金属Cd^(2+)的吸附率可以达到98.00%,吸附量为4.06 mg/g。实验证明,壳聚糖作为絮凝剂可实现低成本采收蛋白核小球藻且不影响其对重金属Cd^(2+)的吸附效果。
    • 刘洁雪; 梁萧; 覃礼堂; 莫凌云; 梁延鹏; 曾鸿鹄; 袁星义
    • 摘要: 为研究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的有机磷农药(O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残留量和生态风险,在平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流域水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对水样中目标污染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水体检出敌百虫(TRC)、毒死蜱(CHP)、磺胺甲基嘧啶(SMR)、磺胺二甲嘧啶(SM2)和磺胺甲恶唑(SMZ),浓度分别为nd~17.2、nd~2.32、0.05~20.6、0.07~15.37和0.87~17.48 ng/L(nd为未检出).②SAs和OPs残留量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SAs浓度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OPs浓度表现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③使用蛋白核小球藻对单一及其混合物进行毒性试验,得出OPs和SAs五元混合物对蛋白核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在低于5%和19%~21%效应范围内呈现加和作用,5%~19%效应范围呈现协同作用,21%~26%效应范围内呈现拮抗作用,混合物在环境中检出最高浓度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毒性产生加和作用.④基于整体混合物风险熵的风险评估结果,漓江流域桂林市区段OPs和SAs混合污染对蛋白核小球藻产生中等生态风险;而基于单一污染物风险熵计算的混合物风险熵结果,OPs和SAs混合污染对蛋白核小球藻无生态风险,低估了混合污染物实际风险.研究显示,不同方式获得的污染物预测无效应浓度对风险评估结果产生明显差异.
    • 贾晓彤; 何小娟; 封吉猛; 沈剑; 王欣泽
    • 摘要: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水体后,尾水中的氮、磷仍易引起受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开展尾水深度处理以进一步去除氮、磷营养物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菌藻共培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筛选出优势菌藻组合,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通气量、光波长、细菌接种量对氮、磷去除效果的交互影响,提出最优参数组合,并建立菌藻共生系统,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菌藻组合中,蛋白核小球藻-地衣芽胞杆菌-恶臭假单胞菌共培养组对TN、TP的去除效果较好;此菌藻共生系统在蓝光、通气量为1.8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体积比)条件下,TN去除率最大可达93.7%,1 d后TP基本上完全被去除;在蓝光、通气量为2.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5%条件下,2 d后氮去除率可达98.4%;在红光、通气量为2.0~3.0 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10%~20%条件下,2 d后氨氮可完全被去除。菌藻共生系统对氮、磷去除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为蓝光、通气量为1.8L/min及细菌接种量为20%,最优参数组合验证的结果与预测值相符,系统出水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可为菌藻共生系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 岳海艳; 刘小杰; 孙敏; 李娜; 刘占峰
    • 摘要: 选用密闭气升式反应器进行自养培养蛋白核小球藻,通过单因素优化获得碳源二氧化碳的通气量2%,氮源硝酸钠为10 g/L;通过对蛋白核小球藻培养基的均匀设计,获得了适宜的培养基组成:磷酸氢二钾0.6 g/L,硫酸镁0.2 g/L,硝酸钠11 g/L,硫酸钾0.8 g/L,柠檬酸铁胺0.006 g/L,氯化钙0.05 g/L,维生素B10.11 g/L,EDTANa20.01 g/L,钨酸钠0.08×10^(–3 )g/L,氯化镍0.02×10^(–3) g/L;实验采用中间白光四周彩光的合适光源,用除氧剂使氧气维持在20%左右,获得了8.648 g/L的干菌体。经分析,蛋白核小球藻蛋白质含量高达58 g/100 g,同时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用蛋白核小球藻替代艾草粉,制作出了蛋白核小球藻青团。
    • 于枭燕; 陈丹; 邢向远; 赵国群; 王勇
    • 摘要: 该研究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培养体系进行了优化研究。确定了最适的碳源、氮源及其浓度;优化了磷酸氢二钾和硫酸镁的浓度;研究了植物激素和维生素对蛋白核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此外,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适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及装液量,在优化条件下,蛋白核小球藻生物量达到1.16×10^(7)个/mL。本研究为高效培养蛋白核小球藻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技术基础。
    • 郝俊光; 潘喜芳; 莫维; 韦佳佳; 韦丹; 张家嘉; 张宇虹; 祁岑; 薛命雄
    • 摘要: 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作为新食品资源,是国际上广泛研究、养殖、应用的2种小球藻属绿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可提纯或转化出大量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在食品等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该文基于近10年来普通小球藻和蛋白核小球藻在育种、养殖、收获、下游处理、食品研发方面的国外报道,就小球藻营养成分与功效、食品领域应用及存在问题、传统和新兴微藻细胞破碎技术、产业发展策略与趋势4个方面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国内小球藻产业不破壁藻粉消化性差的现状及工业化细胞破碎技术的优缺点,基于微藻生物精炼的理念提出了小球藻产业发展的近、中、远期发展策略,以期为国内高校院所的研发及小球藻养殖加工企业的技术信息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