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板坯连铸连轧
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679篇,主要集中在冶金工业、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16篇、会议论文138篇、专利文献46999篇;相关期刊117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包钢科技、河南冶金等;
相关会议57种,包括第二十一届全国薄板宽带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会、2009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TSCR 2009)、第七届中国钢铁年会等;薄板坯连铸连轧的相关文献由1347位作者贡献,包括喻尧、毛新平、于长江等。
薄板坯连铸连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6999篇
占比:99.04%
总计:47453篇
薄板坯连铸连轧
-研究学者
- 喻尧
- 毛新平
- 于长江
- 王学伦
- 康永林
- 谢国海
- 季伟斌
- 孙庆强
- 鲍生科
- 秦哲
- 仇圣桃
- 刘宏志
- 朱经涛
- 林振源
- 高吉祥
- 杜希恩
- 吴盛平
- 李烈军
- 周洪宝
- 狄丽华
- 罗继锋
- 安守勇
- 庄汉洲
- 王福良
- 杨晓江
- 谢基表
- 郑万任
- 严进宝
- 于浩
- 王成
- 谢利群
- 骆忠汉
- 张超
- 李大明
- 郑旭涛
- 陈麒琳
- 刘清友
- 干勇
- 徐由标
- 王春锋
- 陆显然
- 项利
- 柳志敏
- 董梅
- 许传棻
- 刘义滔
- 刘守杰
- 周明伟
- 尚天傲
- 朱涛
-
-
汪水泽;
高军恒;
吴桂林;
毛新平
-
-
摘要:
自1989年第一条产线投产以来,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已经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其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推动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在钢铁工业碳中和战略目标背景下,以薄板坯连铸连轧为代表的近终形制造技术得到了行业的极大关注.本文主要回顾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分析其关键工艺装备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其连续化程度将薄板坯连铸连轧划分为单坯、半无头和无头三代技术;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工艺特点及物理冶金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产品定位,重点介绍了其代表性产品如中高碳钢、热轧高强钢及电工钢等的开发与应用现状.最后,对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连续化、专业化、智能化将是未来重要发展方向.
-
-
何安瑞;
丁毅;
荆丰伟;
梁越永;
宋勇;
李丹;
邵健;
赵海山;
孙文权;
吕德文;
蔺凤琴;
孙丽钢;
周杰;
钟华春;
李耀辉
-
-
摘要:
编号:2020042获奖等级:壹等完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完成人:何安瑞、丁毅、荆丰伟、梁越永、宋勇、李丹、邵健、赵海山、孙文权、吕德文、蔺凤琴、孙丽钢、周杰、钟华春、李耀辉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金属压延加工自动控制领域。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宽带钢热连轧生产流程,薄板坯连铸连轧相关技术的研发和进步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热点和努力方向。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以CSP为代表的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面临常规热连轧、ESP等产线的诸多挑战。由于控制系统全部采用国外技术,核心过程控制系统的自主研发一直未能取得突破,产线的品规拓展、质量提升、成本降低、智能化受到很大制约,降低了CSP产线的综合效益及竞争力。
-
-
-
-
摘要:
汪水泽,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简约高效、绿色环保,符合钢铁工业发展方向。汪水泽教授一直从事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工艺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产线,进行了薄规格高强钢稳定轧制技术集成创新,在国内率先实现了超薄规格超高强钢的稳定批量生产,相关技术通过了湖北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成果《超薄规格超高强热轧产品短流程工艺成套制造技术与应用创新》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冶金科技进步二等奖。
-
-
杨学雨;
郑立允;
张植伟;
张志克
-
-
摘要:
本文对郸钢铁股份公司CSP产线(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汽车结构钢过程中铸坯边部裂纹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钢水成分、精炼与连铸过程增氮、连铸机冷却制度、铸坯矫直温度等因素对裂纹产生、发展的影响.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铁水预脱硫处理、钢水成份的控制与调整、连铸工艺过程控制的优化、结晶器保护渣的优化等工作,使铸坯边裂率由15%左右降到了1%以下.
-
-
-
-
-
何琴琴
-
-
摘要:
文章以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专利文献为基础,梳理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开发现状和生产实践,揭示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进步、技术创新等,有助于在生产实践中调整思路和方向,提高研发效率.
-
-
何琴琴
-
-
摘要:
以Orbit专利分析平台为主要研究工具,从专利文献中抽取专利数量指标和专利质量指标来构建评价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系统揭示了世界各国在我国的专利布局及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研发状况、技术进步、发展演化、竞争环境等,有助于企业在专利文献提供的线索启发下调整经营和技术发展策略,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从而有效提高研发效率.
-
-
高洪刚;
康海军;
海超;
刘明辉
-
-
摘要:
为了充分发挥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的优势,采用铁素体区轧制技术试生产了1炉IF钢,对试验钢冷轧料成品与常规轧制成品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铁素体区轧制IF钢成品在综合性能上要优于常规轧制成品的,尤其是反映深冲性能的重要指标塑性应变比r值比常规轧制成品的平均值高出约0.2;但试验钢成品表面存在典型的热轧除鳞不良导致的氧化铁皮缺陷,表面氧化铁皮问题是其与常规轧制成品相比存在的劣势,也是制约其大批量生产的主要难题.%In order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in slab casting and rolling units,a furnace of IF steel was tried to produce by ferritic rolling technology.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est steel final produc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final product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IF steel final products produced by ferritic rolling technology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final products,and especially the plastic strain ratio r value (mean value)which was an important index to reflect the deep drawing properties,was 0.2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final products.However,there was typical hot rolling scale defect on the surface of the test steel final products because of poor descaling.The surface scale defect problem was a disadvantage of the test steel final product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rolling final products,and it was also a major problem restricting its mass production.
-
-
宋畅;
马玉喜;
陶军晖;
刘志勇
- 《第二十一届全国薄板宽带生产技术信息交流会》
| 2013年
-
摘要:
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在实现"以热代冷"及"以薄代厚"方面较常规热轧具有独到的优势.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代表钢厂生产屈服强度700MPa级高强钢的现状,包括其成分设计思路、组织性能及强化机理,分析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高强钢的优势,提出了其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
-
-
-
-
-
石向东;
朱正海;
岳尔斌
- 《北京金属学会第六届冶金年会》
| 2010年
-
摘要:
夹杂物对钢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对钢水纯净度要求较高的电工钢,因此在电工钢生产过程要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夹杂物的含量.本文研究了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电工钢时中间包内夹杂物的种类、含量及粒度组成等,分析中间包内夹杂物的分布,从而评价中间包去除夹杂物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改造优化以后的中间包基本能够去除>40μm的大型夹杂物,也为<30μm的小型夹杂物提供了聚集、长大的动力学条件,中间包去除夹杂物的能力较强,为生产高品质的电工钢提供了有力保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