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菊苣酸

菊苣酸

菊苣酸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药学、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7340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中成药、海峡药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华东区第二十次中兽医科研协作与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南六省区中西兽医结合研究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第二届广东省中兽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2007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药鉴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等;菊苣酸的相关文献由536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波、李峰、冯帅等。

菊苣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3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17340 占比:99.91%

总计:117447篇

菊苣酸—发文趋势图

菊苣酸

-研究学者

  • 陈波
  • 李峰
  • 冯帅
  • A·牟迪克里弗
  • F·迪欧尼斯
  • M·吉塔尔
  • 吴鸿
  • 姜瑞芝
  • 陈英红
  • R·贝尔罗里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倩楠; 石锦峰; 郑家勤; 王晗毓; 董自波
    • 摘要: 通过建立蒲公英中菊苣酸、单咖啡酰酒石酸、咖啡酸和绿原酸的HPLC测定方法,确定DA201为最佳树脂,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液体积4BV,吸附流速1.5BV·h^(-1),洗涤用水量4BV,最后用5BV 80%乙醇以2BV·h^(-1)的流速洗脱。结果表明,HPLC可以同时测定蒲公英中4种有机酸,且方法简便、准确可靠。蒲公英纯化有机酸工艺稳定可行,效果良好,能够很好的运用到大规模生产中,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王齐; 刘梅梅; 黄焱平; 杨珺
    • 摘要: 目的研究菊苣酸(chicory acid,CA)对内毒素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A组、高剂量CA组、中剂量CA组、低剂量CA组以及LPS组,每组15只。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 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A组将CA(40 mg/kg)溶解于生理盐水灌胃1 h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高、中、低剂量CA组分别灌胃CA 40 mg/kg、20 mg/kg、10 mg/kg后腹腔注射LPS(10 mg/kg);LPS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5 mL/kg)1 h后,腹腔内注射LPS(10 mg/kg)。苏木精-伊红(HE)染色组织切片评估肺损伤;测定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肺组织中的Evans蓝(EB)含量,以EB含量与湿肺重之比评估肺微血管通透性;免疫组织染色法检测骨髓过氧化物酶(MPO)及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JAM-1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LPS组肺间质组织明显水肿增厚,CA处理组减轻了LPS诱导的肺水肿;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CA处理组的MPO阳性染色有明显下降;与LPS组相比,CA 20 mg/kg和40 mg/kg组的肺湿/干重比、EB外渗、BALF蛋白浓度和BALF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在CA 20 mg/kg和40 mg/kg剂量组中,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和JAM-1的表达量显著高于LPS组。结论CA对LPS诱导的大鼠AL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可抑制肺组织微血管屏障的破坏有关。
    • 李琴; 申云琴; 郭兴悦; 徐艺璇; 李灵杰; 武音帆; 杨燕; 陈彦球
    • 摘要: 【目的】探讨膳食添加菊苣酸对过敏性哮喘小鼠的体内调节作用。【方法】将16只5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Control)、过敏性哮喘模型组(OVA)、膳食菊苣酸干预组(OVA+CA)和药物对照组(OVA+DEX)。使用卵清蛋白诱导过敏性哮喘小鼠模型,并全程饲喂含有400 mg/kg菊苣酸的饲料或不含菊苣酸的普通饲料。观察并记录小鼠体质量变化和鼻部症状,小鼠牺牲后检测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外周血炎症细胞数量和比例,检测肺组织辅助性T细胞(Th)和细胞毒性T细胞(Tc)各亚型百分比。【结果】与过敏性哮喘模型组相比,膳食菊苣酸干预组的体质量减轻现象和挠鼻症状明显改善(P0.05)。【结论】膳食补充菊苣酸能有效改善过敏性哮喘小鼠体内炎症。
    • 施文婷; 邓桂海; 文珊; 黎桃敏; 张兰兰; 刘权震; 梁志毅
    • 摘要: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蒲公英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流动相为甲醇-0.5%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为35°C;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1.0 mL/min。以咖啡酸为内标物,建立其与单咖啡酰酒石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菊苣酸的相对校正因子,并在不同色谱仪和色谱柱上考察各成分相对校正因子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结果:单咖啡酰酒石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分别在5.5625~556.2480、0.5347~53.4688、0.5405~54.0466、0.5484~54.8408、3.8886~388.864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5.20%(RSD=1.47%)、106.83%(RSD=2.40%)、106.89%(RSD=1.77%)、102.60%(RSD=2.51%)和105.30%(RSD=2.91%);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83、1.87、1.85、1.00、1.42。一测多评法计算10批蒲公英配方颗粒5种成分的含量与外标法测定值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建立的QAMS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可为蒲公英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高红艺; 申云鹏; 袁佳佳; 徐真珍; 胡衍辉; 徐国海; 陈勇
    • 摘要: 目的探讨菊苣酸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60只,6~8周龄,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组)、脓毒症组(P组)、菊苣酸组(CA组)和菊苣酸+SIRT1抑制剂EX527组(CE组),每组15只。P组、CA组和CE组行盲肠结扎穿孔(CLP)。CA组和CE组进行CLP术前分别腹腔注射菊苣酸50 mg/kg、菊苣酸50 mg/kg+EX5275 mg/kg,连续7 d,S组和P组每日注射等剂量溶剂。每组取9只小鼠于CLP术前、术后3、5、7 d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认知功能测试;每组取6只小鼠于CLP术后1 d断头取出海马组织,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浓度,ELISA法测定海马组织TNF-α及IL-6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磷酸化NF-κB(p-NF-κB)及IκBα蛋白含量,光镜下观察海马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P组、CA组和CE组术后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SOD浓度、SIRT1及IκB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TNF-α、IL-6浓度及p-NF-κB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P组比较,CA组和CE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海马组织SOD浓度、SIRT1及IκBα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TNF-α、IL-6浓度及p-NF-κB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CA组比较,CE组术后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海马组织SOD浓度、SIRT1及IκB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TNF-α、IL-6浓度及p-NF-κB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菊苣酸可改善SAE小鼠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菊苣酸上调SIRT1/NF-κB表达、抑制海马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反应有关。
    • 高莹慧; 岳鑫滢; 周扬; 张瑶; 迟羽淳; 扬敏; 张天锡; 李峰
    • 摘要: 目的提高乙酸乙酯对菊苣酸的萃取效率,优化一套经济高效适于工业放大生产的萃取工艺。方法以菊苣酸的萃取率和纯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药液浓度、药液pH值、萃取次数、萃取剂用量、萃取时间、萃取搅拌时间、萃取搅拌转速对萃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萃取条件为药液菊苣酸浓度为15 mg·mL^(-1),药液pH=2,乙酸乙酯用量与药液体积分数比例为1∶1,萃取2次,每次萃取时间为40 min(搅拌15 min、静置25 min),搅拌转速为100 r·min^(-1)。在此条件下,菊苣酸纯度为41.4%,纯度提高了13.0%,萃取率为98.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工业生产,可为紫锥菊中菊苣酸的工业萃取提供参考。
    • 王傲迪; 李涛; 张良明; 潘朝; 穆佳豪
    • 摘要: 目的:研究紫锥菊不同生长期菊苣酸含量变化及干燥方式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使用HPLC法测定菊苣酸含量,分析不同生长期采收及不同干燥方式对菊苣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一年生紫锥菊在生长周期内菊苣酸含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果熟期菊苣酸含量最高,其次为盛花期,为了保证采收到最高含量的紫锥菊原料,可以在8月初对其进行采收。地上部分中不同干燥方法的菊苣酸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晒干>阴干>烘干。结论:陕西产紫锥菊以果熟期为最佳的采收期,宜采用晒干方式对紫锥菊进行炮制。
    • 吴萍; 李燕妮; 邹辉; 陈义伦
    • 摘要: 蒲公英水提多酚具有很高的抑制脲酶活性的潜力,本文以蒲公英全草粉为材料,采用液质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PLC-MS)、苯酚-次氯酸盐比色法、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荧光分析法和分子对接筛选蒲公英中抑制脲酶活性的主要水提多酚,并分析其抑制效果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蒲公英水提多酚主要成分是菊苣酸和咖啡酸,含量分别为10.62%和7.39%,结合能量为-5.65和-3.60 kcal/mol,对脲酶的抑制率之和占蒲公英水提总多酚抑制率的75.76%,是抑制脲酶活性的主要成分;半数抑制浓度(the half max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0.34±0.07和3.04±0.68 mmol/L,抑制效果呈浓度依赖性和低浓度高效性;两者与脲酶的作用位点相同,抑制类型均为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的非竞争性抑制类型,且荧光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本研究为阐明蒲公英中抑制脲酶的主要多酚及作用机理,促进多酚类脲酶抑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一鹏; 张虎; 任娟; 任欣; 刘聚祥; 王庚南
    • 摘要: 【目的】优化紫锥菊根中菊苣酸提取工艺,并测定菊苣酸在肠道细胞中的抗氧化效果。【方法】试验选用有机溶剂乙醇作为紫锥菊根粉末(80目)提取溶剂,对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以及原料与溶剂的比例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到每个因素下菊苣酸得率和该因素的对应曲线,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择溶剂浓度(30%、40%、50%)、提取温度(60、70、80°C)、提取时间(1、2、3 h)和料液比(1∶12、1∶15、1∶18)4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正交试验。用不同浓度H_(2)O_(2)(100、200、400、600、800、1000μmol/L)处理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与猪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菊苣酸(0、100、200、400、600、800、1000μmol/L)处理氧化应激前后的细胞24 h,应用MTT法,分别测定菊苣酸对两种肠道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和缓解效果。【结果】菊苣酸最佳提取条件为:50%浓度的乙醇在70°C下采用1∶18的料液比,超声辅助提取2 h,得率为1.89 mg/g。细胞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菊苣酸对Caco-2和IPEC-J2两种肠道细胞氧化应激均具有保护和缓解效果,对Caco-2细胞的保护作用和缓解作用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值分别为172.6和207.5μmol/L,对IPEC-J2细胞的保护作用和缓解作用的IC_(50)值分别为133.1和196.5μmol/L。【结论】试验得到了紫锥菊根粉中菊苣酸的最佳提取方案,为工业化高效提取菊苣酸提供了参考;同时菊苣酸对氧化应激的肠道细胞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经计算其保护作用的IC_(50)值较缓解效果更小,进一步证明了菊苣酸具有成为肠道抗氧化剂的潜力。
    • 王红; 冯帅; 史磊; 李鹏; 李峰
    • 摘要: 目的 研究菊苣酸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活性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病变法检测菊苣酸抗RSV的活性。通过观察菊苣酸不同给药方式的抗病毒作用以及菊苣酸对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的阻断作用,检测菊苣酸抗RSV的活性,通过药物半数中毒浓度(TC)、半数有效浓度(EC)以及治疗指数(TI)进行评价。RT-qPCR法检测菊苣酸对RSV基因组复制的影响。结果 菊苣酸对RSV诱导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其TI值为2 071,对RSV吸附和穿入细胞的过程无抑制作用,对RSV基因组的复制增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菊苣酸具有较强的体外抗RSV作用,主要是发生在病毒穿入细胞后的某一阶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