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载传递机理
荷载传递机理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公路运输、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6583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7种,包括第五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第二届中国国际桩与深基础峰会等;荷载传递机理的相关文献由294位作者贡献,包括卢成原、常慧、徐鹏程等。
荷载传递机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583篇
占比:99.62%
总计:26685篇
荷载传递机理
-研究学者
- 卢成原
- 常慧
- 徐鹏程
- 李建军
- 李连祥
- 裴勇
- 连勇
- 黄佳佳
- 徐日庆
- 朱奎
- 符庆宏
- 赵明华
- 邓洪亮
- 陈鹭琳
- 刘波
- 吴娜
- 吴昱璇
- 吴继敏
- 周佳锦
- 夏永全
- 孟凡丽
- 宋述捷
- 宣霖康
- 巨玉文
- 张善元
- 张日红
- 张红艺
- 徐新跃
- 方鹏飞
- 朱家祥
- 李先军
- 李剑锋
- 李金柱
- 李韬
- 杨果林
- 梁仁旺
- 沈保汉
- 王忠瑾
- 王文军
- 王珊珊
- 白晓红
- 耿瑜平
- 董平
- 董志高
- 蔡健
- 谢新宇
- 贺德新
- 陈似华
- 陈征宙
- 陈显新
-
-
赵宝华;
金建伟;
王光辉;
黄明华;
谭鑫
-
-
摘要:
为分析隧道围岩中全长粘结式锚杆锚固界面剪切作用的非线性特性及其受力特性,建立了锚固界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双曲正切函数模型,推导了围岩变形作用下全长粘结式锚杆的荷载传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方法和Newton迭代公式建立了锚杆受力特性计算方法,并采用典型隧道工程锚杆试验实测结果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围岩变形作用下全长粘结式锚杆的轴力和界面剪应力分布特征,探讨了锚杆长度、界面剪切强度和初始剪切刚度、围岩位移释放系数等因素对锚杆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双曲正切函数模型采用单一函数曲线刻画了界面剪应力与剪切位移的非线性关系及锚固界面剪切刚度演变规律,可有效描述隧道围岩中全长粘结式锚杆的受力特性;②锚杆锚固力随着锚固长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其锚固长度存在临界值;超过临界值后,锚杆锚固力基本不变;③随着界面剪切强度和刚度的增加,锚杆锚固力逐渐增大,中性点位置移向临空面一侧,界面剪应力向临空面和锚杆末端聚集;④围岩位移释放系数越小,锚杆支护后所提供的锚固力越大。实际工程中,宜根据围岩稳定状态及所需锚固力大小,合理确定锚杆支护时机和长度。
-
-
王岩峻;
姚建平;
魏少伟;
耿琳
-
-
摘要:
针对常用混凝土预制桩桩体不易植入、挤土效应严重、桩周土发生剪切破坏而桩身强度无法发挥的问题,改用水泥土复合预制桩进行地基处理和桩基础施工.建立有限元模型,在可靠性分析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水泥土复合预制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土复合预制桩可以充分结合水泥土桩和混凝土预制桩两种桩型的优势,能够利用水泥土桩侧表面积大的优势提供较大的侧摩阻力从而提高的承载力;在水泥土桩中插入高强度混凝土预制桩能有效控制沉降.
-
-
董旭光;
雷肃;
万愉快;
孙国栋
-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冻结温度及含水率对冻结粉土中锚杆抗拔性能的影响,根据冻土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采用双曲线模型描述锚杆-冻土接触面的剪切特性.基于荷载传递法,建立考虑温度和含水率影响的锚杆荷载传递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得到锚固段的剪应力、轴力及承载力计算式;通过ABAQUS数值模拟验证荷载传递方程的合理性,结合算例分析表明:冻土中锚杆抗拔承载力大于常温土,且温度越低承载力越高;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冻土温度越低,轴力沿深度衰减越快,剪应力分布越不均匀;相同冻结温度下,锚杆承载力随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增加锚固体直径能有效地提高锚杆的极限承载力.
-
-
关盛杰;
孔德森;
巩越;
赵明凯
-
-
摘要:
为了研究桩长对海底防沉板—桩复合基础在水平、弯矩和扭转荷载作用下承载特性的影响,以我国南海水深200 m的某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利用Flac 3D有限差分仿真软件建立了计算模型。研究了桩长为4 m、6 m和8 m的防沉板—桩复合基础在水平、弯矩和扭转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和荷载传递机理。结果表明,桩长超过6 m时复合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显著增长,在水平加载过程中,防沉板总是先达到极限状态而破坏,桩基础的贡献在加载后期体现,且桩长为4 m、8 m时,桩基础与防沉板的连接处弯矩最大;随着桩长的增加,复合基础的抗弯承载力大幅提高,桩基础对复合基础的抗弯承载力贡献增大,当桩长超过8 m,桩长的增加对提高复合基础的抗弯承载力意义不大;在弯矩加载过程中,桩长对于防沉板、桩基础的荷载分配有显著影响,桩长为4 m时,外荷载主要由防沉板承担,当桩长超过4 m时,外荷载主要由桩基础承担;当扭转荷载不超过2100 kN·m时,防沉板承担主要荷载,直至防沉板达到极限状态而发生旋转,随后桩基础的承载力逐渐发挥;对于桩长为6 m、8 m的复合基础,其极限状态根据防沉板适用性准则确定。
-
-
-
-
-
胡伦
-
-
摘要:
基桩自平衡法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任备受争议.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桩自平衡法和传统静载试验方法荷载传递传递机理分别进行研究,得出了基桩自平衡法与传统静载试验荷载传递机理的特点和区别,对以后自平衡法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
龚晓南
-
-
摘要:
本文对复合地基理论和技术应用体系形成和发展作了简要介绍。首先简要介绍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背景和复合地基技术理论框架在中国的形成过程,然后介绍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机理和位移场特性,指出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和位移场特性是复合地基设计和优化的理论依据。介绍基础刚度对复合地基工作性状的影响,并指出在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设计中不能简单搬用刚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设计中的设计计算方法和设计参数。简要介绍了复合地基技术应用体系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复合地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对基础工程学的贡献,最后对复合地基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
-
赵明华;
黄炎杰;
黄明华
-
-
摘要:
为研究拉力型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特性,假定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呈双曲线非线性关系,推导锚杆锚固段荷载传递非线性微分方程,并采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根据某现场抗浮锚杆试验,确定计算参数,分析轴力沿锚杆的分布规律及影响锚杆荷载传递的因素,并将本文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锚杆轴力与剪应力沿锚固长度均呈非线性分布,轴力分布表现为一条凹递减曲线,而剪应力则集中分布于张拉端;锚固界面综合刚度系数K的取值对轴力与剪应力分布有着重要影响,剪应力与锚杆轴力均随K值增大而增大,而K值愈大,剪应力则愈集中地分布于锚杆张拉端;增大锚固体直径使剪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并有效地提高锚杆的极限承载力.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计算方法切实可行.
-
-
Shen Baohan;
沈保汉
- 《2009海峡两岸地工技术/岩土工程交流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通过对埋设有实测内力元件的24根DX挤扩灌注桩和3根大比例尺现场模型DX桩的静载荷试验,系统地分析DX桩轴力传递规律与特点,详细地分析在极限状态和工作状态时总侧阻力、总盘端阻力与总桩端阻力的发展与分配,桩身各分段单位侧阻力的发展,承力盘单位盘端阻力和单位桩端阻力的发展.文中对DX挤扩灌注桩和等直径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及对DX桩抗压和抗拔承载力机理进行比较分析.此外,还指出如何保证实施完整的静载荷试验,以获得有用的荷载传递资料.上述分析结论,为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的估算公式提供翔实的依据,也可作为类似工程设计的参考.
-
-
张宇霆
- 《第五届深基础工程发展论坛》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变形桩的静载荷试验和对桩身轴力的测试,分析了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传递机理和沉降特性,测试了桩身侧摩阻力和承力盘的端承力分担荷载的比例.并且指出在承载力比较高的土层中,扩大头的间距可以适当的减小.
-
-
ZHUANG Yan;
庄妍;
CUI Xiao-yan;
崔晓艳;
LIU Han-long;
刘汉龙
- 《第八届全国青年岩土力学与工程会议暨青年华人岩土工程论坛》
| 2013年
-
摘要:
土拱效应的形成条件和荷载传递机理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协调共同作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基于ABAQUS三维有限元数值软件,研究路堤填土性质、路堤高度、桩间距等因素对土拱效应的形成和荷载传递特性的影响规律,分析路堤以及软土中应力和应变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路堤高度h与桩间距s比值对土拱效应产生具有重要影响,当h/s ≤ 0.5时,没有土拱效应产生;当0.5≤h/s≤1.5时,土拱效应没有完全产生;当1.5≤h/s时,产生完整的土拱效应;桩承式路堤中最大拱效应发挥作用时,桩间土所受竖向极限应力与路堤填土自重比值σs,ult/γh约在0.2~0.4之间;土拱效应作用下,路堤填料中土体发生破坏的部位与桩间距和土体性质有关.
-
-
-
雷勇;
赵明华;
马缤辉
- 《2011年公路工程抗震减灾国际技术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深入探讨了嵌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针对目前规范采用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的不足,根据嵌岩桩承载机理建立荷载传递方程,提出按基桩竖向荷载传递特性确定嵌岩桩嵌岩深度的计算方法,并得到桩端荷载分担比与嵌岩深度的表达式.通过算例深入研究了嵌岩深度及桩端荷栽分担比随桩项沉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桩顶沉降要求越小,所需嵌岩深度越大;沉降越大,桩端所承受荷栽比例越大;桩端荷栽分担比随嵌岩比的增加而·减小.该方法可同时考虑上部结构对沉降的要求与桩端荷载分担的比率,从安全和经济角度综合确定嵌岩桩的嵌岩深度.
-
-
-
-
-
王东坡
-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特性会对建筑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时,需要选择适当的地基基础方案。复合载体夯扩桩具有单桩承载力高、沉降小等优点,在经济上也优于其他类型的桩基础。本文分析了复合载体夯扩桩的荷载传递机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复合载体夯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通过两个工程实例的对比,阐述复合载体夯扩桩在不同性质持力层上的工程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