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

肝脏疾病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74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88篇、会议论文177篇、专利文献34556篇;相关期刊835种,包括肝博士、肝脏、临床肝胆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4种,包括第7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内蒙古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六届一次学术交流会、湖北省中医中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会议等;肝脏疾病的相关文献由5474位作者贡献,包括段钟平、谢青、黄振华等。

肝脏疾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88 占比:6.43%

会议论文>

论文:177 占比:0.48%

专利文献>

论文:34556 占比:93.09%

总计:37121篇

肝脏疾病—发文趋势图

肝脏疾病

-研究学者

  • 段钟平
  • 谢青
  • 黄振华
  • 姚鹏
  • 成军
  • 陆伦根
  • 魏来
  • 叶晓光
  • 范建高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贵才; 罗业浩; 江慧容; 李媛; 毛德文; 官志杰
    • 摘要: 背景:干细胞在肝脏的再生与自我修复能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总结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临床试验及基础研究,回顾以往治疗肝脏疾病的干细胞类型,各类干细胞对各类肝脏疾病的治疗方案,概述各类干细胞对肝脏疾病未来应用的临床应用前景,为其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以“stem 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hepatic stem cell,embryonic stem cell,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hematopoietic stem cell,hepatopathy,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liver cirrhosis,liver failure,autoimmune hepatiti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为检索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及Wiley电子期刊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并筛选,最终选择7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对于治疗肝脏疾病的干细胞主要以间充质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及造血干细胞等为主,文章总结归纳了上述干细胞的特点、表达的时期以及在肝脏受损后分化的应用情况。②综合来看,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外泌体、基质金属蛋白酶、抗炎症反应等修复肝脏;肝脏干细胞可通过分化肝卵圆细胞和小肝细胞样祖细胞最终形成成熟的肝细胞,促进肝脏损伤修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可通过迅速的增殖与分化,转换为成熟的肝细胞。③干细胞对于各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诱导内源性细胞增殖、免疫调节、抑制炎症生成、促肝细胞再生以及修复受损组织来实现。④综合而言,目前间充质干细胞获取相对容易,应用前景最广,而且并不涉及伦理问题,正在实现由临床前研究到临床研究的转化。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各种成体干细胞、免疫原性低、自我增殖和分化能力强等优势,特别对于治疗免疫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效果最为理想。⑤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因其可分化成特异性体细胞和肝细胞,且无免疫排斥反应,对于治疗终末期肝病效果更为显著。⑥然而,干细胞移植后可出现腹泻、黄疸及皮疹等急性排斥反应,供受者间的组织相容性差则容易导致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不良反应,所以干细胞移植后对于干细胞的应用及其临床安全性的评估,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以及循证医学数据的支持。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③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④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⑤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轩娟娟; 白鸿太; 张继翔; 王耀权; 陈国勇; 魏思东
    • 摘要: 背景:肝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而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综述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术中的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为调节性T细胞在肝移植及其他器官移植方面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思路。方法:第一作者于2021年2月应用计算机在Pub 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1970年1月至2021年2月相关文献,以"regulatory T cells,liver transplantationg"为英文检索词,以"调节性T细胞、肝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最终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控制体内自身免疫反应性的T细胞亚群,又称抑制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可分为天然产生的自然调节性T细胞和诱导产生的适应性调节性T细胞,自然调节性T细胞主要为CD4+CD25+T细胞,占外周血及脾脏CD4+T细胞的5%-10%,调节性T细胞在抑制肝移植排斥反应及维持免疫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肝移植后,受者受到移植肝的刺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增加,同时叉状头转录因子的表达量增多。(3)肝移植后发生排斥反应时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低。(4)肝移植后免疫耐受者体内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及活性较高,并且调节性T细胞能够诱导及维持免疫耐受。(5)向肝移植后受者输注调节性T细胞能够减轻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延长移植肝的存活时间。
    • 孙然; 侯军林; 张圣强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在评估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囊肿患者41例,肝硬化患者148例,肝癌患者108例,另取健康体检者97名。检测所有对象的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检测肝硬化组和肝癌组的D-二聚体,对FIB和D-二聚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囊肿组PT、APTT、TT和FIB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PT、APTT、TT分别为(17.02±7.46)、(36.37±5.81)、(17.42±3.25)s,均明显延长,FIB为(2.07±0.57)g/L,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囊肿组PTA为(98.10±8.13)%,与对照组相比[(93.30±7.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肝癌组PTA分别为(58.49±15.10)%、(72.19±16.64)%,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D-二聚体与FIB呈负相关(r=-0.257,P<0.05)。结论通过检测凝血功能,可评估不同肝脏疾病时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为肝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和疾病预判提供理论依据。
    • 魏飞; 侯立朝
    • 摘要: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并且在多种复杂的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包括大量营养物质的代谢、维生素的活化和储存,以及废物的解毒和排泄等。在肝脏疾病的早期阶段,肝脏仍能履行其许多功能,患者可能表现出很少或没有症状,但随着肝病疾病的进展,代谢改变将变得更加明显,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腹水、食管静脉曲张及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和肝肾综合征等。由于肝脏维生素合成、激活和储存受损,以及由于食欲不振、胃瘫、腹水引起的早饱和慢性疾病导致的摄入不足,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风险也在增加。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也被认为是与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了解不同形式的肝脏疾病相关的营养不良机制变化及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各种肝脏疾病的营养不良机制及其危险因素,及时给予预防和营养支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综述的目的是研究不同肝脏疾病的发生营养不良的机制以及与疾病的关系。
    • 薛庆凯; 黄玉政
    • 摘要: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lucuronosyltransferases,UGTs)是机体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在肝脏中高表达,在物质代谢和清除中发挥重要作用。肝脏疾病状态下机体对于UGTs的转录调控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UGTs的一般家族及其与代谢的关系进行综述,探讨了UGTs在肝脏疾病中的表达和转录调控,UGTs在疾病机制中的研究以及UGTs在肝脏疾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 付兵; 白易; 张雅敏
    • 摘要: 儿童肝移植(p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LT)被认为是治疗各种儿童终末期肝脏疾病的有效方式[1-2]。PLT的手术方法多采用减体积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和活体供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3-4]。其临床常见的适应证主要集中于先天性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eases,IMDs)以及其他疾病导致的肝衰竭等[5-6]。研究数据表明IMDs和BA患者肝移植术后10年生存率分别高达87%和94%(P=0.041)[7]。虽然儿童肝移植术的疗效显而易见,但供肝来源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活体供肝移植已成为重要的肝移植方式[8]。
    • 实用肝脏病杂志编辑部
    • 摘要: 《实用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Practical Hepatology)创刊于1996年,是经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医学期刊。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遴选期刊,中国科技高质量T3队列期刊,以从事肝脏疾病基础和临床防治研究的医务工作者为主要对象,报道各类肝胆疾病(包括各类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癌及其它肝胆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内外科、病理、肿瘤和影像学诊疗的实践经验和最新科研成果;介绍国内外本专业新技术、新疗法和新进展。本刊注重临床、联系基础、鼓励创新、突出实用性,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医学继续教育。本刊主要栏目:述评、专家论坛、诊疗指南解读、论著与短篇论著、综述和不定栏目等。
    • 罗丽花; 张国
    • 摘要: PTEN诱导推定激酶1(PTEN-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PINK1)能通过调控线粒体自噬移除受损或者过剩的线粒体来维持线粒体平衡,减少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近年研究发现,PINK1与某些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过程关系密切,作者主要对PINK1及其与肝脏相关疾病的关系进行总结,以便更加深入了解PINK1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 薛旗; 徐琊芸(综述); 李婕(审校)
    • 摘要: 目的铁死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由于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异常升高,导致氧化还原失衡,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最终细胞膜破裂,导致细胞死亡。目前认为铁死亡的中心环节是铁代谢和活性氧代谢。铁死亡可以影响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例如神经退行性疾病、肿瘤、缺血再灌注损伤、免疫性疾病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铁超载和脂质活性氧堆积等铁死亡特征。铁死亡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铁离子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程度影响肝脏疾病的进程。本文将针对肝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细胞铁死亡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